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诗词赏析: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hs****ma
  • 文档编号:547476333
  • 上传时间:2023-10-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4.67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诗词赏析: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己酉岁九月九日 魏晋:陶渊明 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 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 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 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 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 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 译文 衰颓零落秋已晚,寒露凄风相缭绕 蔓草稀疏渐枯萎,园中林木空自凋 清澄空气无尘埃,天宇茫茫愈显高 悲切蝉鸣已绝响,成行大雁啼云霄 万物更替常变化,人生怎能不辛苦! 自古有生即有死,念此心中似煎熬 如何方可舒心愿,饮酒自能乐陶陶 千年之事无需知,姑且行乐尽今朝 解释 靡靡(mǐ):零落的样子陆机《叹逝赋》:”亲落落而日稀,友靡靡而愈索已夕:己晚 蔓草:蔓生的草蔓:瘦长不能直立的茎,木本曰藤,草木曰蔓 余滓(zǐ):剩余的渣滓,指尘埃。

      丛雁:犹群雁丛:聚拢 万化:万物,指宇宙自然 没:指死亡 称(chèn):适合 永:延长《诗经·小雅·白驹》:“絷之维之,以永今朝 赏析 本诗章法平简,前八句写景,后八句抒情然而由于诗人的超群朴真,前后之间丝毫没有隔离之感,而是浑然一体,一样的自然潇洒陶渊明写秋,可谓一绝 这首诗是公元409年(义熙五年)重阳节作,前八句“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哀蝉无留响,丛雁呜云霄”描写时景 第一、二句“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写的是九月已是暮秋,凄凉的风露交相来到靡靡”,慢慢的意思用这“靡靡”与下“凄凄”两个细声叠词,好像也传出了深秋特别的气息,这两句是概括描写,点明秋天将尽,风霜时下,定下凄清寒凉的基调 下两句写园林,“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有坚韧生命力的蔓草也不再生长了,园中树木也纷纷凋零,这见出秋气摧败零落的厉害,“空自”,含有无可如何之意这二句是凄凄风露交的结果之一,是前二句的续写,也是对自身生命价值的哀伤 再两句写天空,“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抬眼望去,只见凉爽的秋风澄净了空气中本已不多的尘埃,天界显得多么高远,正所谓天高气爽啊!是包含了天色和心理感觉两个方面,这“杳然天界高”中就显出了目接秋空时那种新奇感、那种精神的超旷感。

      这二句着重写静,得力于炼字之功,如同“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鸟瞬欢新节,泠风送馀善”之类一样清爽,只是风格显得凄凉一些 下面两句写“群动”,“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秋末有似哀鸣的几声蝉叫已然尽绝了,众雁早在云霄列阵,已然呜叫着从北方迁而来这一息一鸣,把节序的变迁表现得更剧烈了,那嘹唳的雁声又最能引发人的悲凉意绪这二句是写动,述时间消逝得快;又借蝉雁哀鸣,写的哀感这三个层次的描写,空间的变化、感觉的变化,历历清楚 后面八句“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是感想 “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万化”,万物的变化寻绎”,连续不断万物演化变迁,那是循环往复的,有死有生,有生有死;人生在世亦复如此,岂能不劳累呢?这是指上面所写的那些变化于是自然联想到人生人生没有不忧劳的正如后来欧阳修所说,“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自然易于年轻了万事万物都在生生灭灭,人也如此,人的生命总有终结的一天,死生的大哀曾纠缠过每一个有理智的人陶渊明也不例外;何况今日是重阳节,这是个吉利的日子,九月九象征长期,这就更能激起他的忧生之嗟了。

      下面他说:“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这个“焦”字把那无可名状的苦痛表达出来了然而,万物变迁,自古皆有灭亡,惦念起来心中有如焦焚写到这里可以说他的心情是极不安静,但他又是个通达的人,他不会像阮籍那样作穷途之哭的,他是有掌握自己心情的精神支柱,委运任化,顺乎自然 最终他写道:“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他说:有什么可以使我满意呢?没有啊!所以,姑且饮此浊酒吧,饮酒之中可暂得欢乐千年的变化不是我所能了解的,还是来歌咏(永)今朝吧执着于“今朝”,把握这可以把握的实在的人生最终二句意谓恢复到千载之前的淳真社会已然不行料想,那么,只有欢庆今朝,自我完善了这样他就可以做到“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这里他好像是在“借酒浇愁”,但并不怎么牵强重阳节的习俗就是喝酒,这个应节的举动正好作了他消解万古愁的冲剂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晋义熙五年(409),陶渊明四十五岁陶渊明归园田居躬耕已四年余去岁六月遇火,如今“茅茨已就治”,重新恢复了乡间常规生活又是重九暮秋,伤时悲逝,油然而生退出纷争的*,归耕于安静的田村,时感的剧烈是自然之事母孟氏、程氏妹的先后下世,渊明非常哀伤,常触发人生短促之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