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介效应分析-原理、程序、bootstrap方法及其应用.pdf
23页中介中介中介中介效应分析:原理、程序、效应分析:原理、程序、效应分析:原理、程序、效应分析:原理、程序、BootstrapBootstrapBootstrapBootstrap 方法及其应用方法及其应用方法及其应用方法及其应用* * * *陈瑞1郑毓煌2刘文静3摘要 以往研究中,中介效应分析普遍参照 Baron Causal Step Regression; Bootstrap Method1陈瑞,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chenr.11@2郑毓煌,通讯作者,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zhengyh@3刘文静,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助理教授,liuwenjing@本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272027,71102008)的资助中介中介中介中介效应分析:原理、程序、效应分析:原理、程序、效应分析:原理、程序、效应分析:原理、程序、BootstrapBootstrapBootstrapBootstrap 方法及其应用方法及其应用方法及其应用方法及其应用* * * *摘要 以往研究中,中介效应分析普遍参照 Baron Causal Step Regression; Bootstrap Method1 1 1 1 引言引言关于中介效应的检验,大部分国内外学术研究借鉴 Baron & Kenny(1986)提出的因果逐步回归的检验方法 (Causal Step Regression) , 该方法对中介效应的分析逻辑上直观、 形象,便于研究者阐述和读者理解。
根据 Google Scholar, 截至 2013 年 5 月, Baron & Kenny (1986)已经被引用 37927 次但是,近年来,在检验方法的有效性和检验程序的合理性上,不少研究者都对 Baron & Kenny(1986)因果逐步回归方法提出了质疑(MacKinnon et al. 2002,Preacher & Hayes 2004, Hayes 2009, Zhao, Lynch & Chen 2010, Iacobucci 2012) 在此背景下,Zhao et al.(2010)详细探讨了中介效应的检验程序,并推荐用 Preacher & Hayes(2004) 提出的 Bootstrap 方法进行中介效应的检验近几年来,在心理学、消费者行为学、组织行为学等领域的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中多数已经使用 Bootstrap 方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但是国内学术期刊中,仍然鲜有论文采用 Bootstrap 方法进行中介效应分析同时,很多国内学者在尝试使用 Bootstrap 方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时,往往还不清楚需要汇报的结果内容, 并且在遇到有调节的中介或多个中介等较为复杂的中介效应检验时, 还不熟悉如何使用 Bootstrap 方法。
有鉴于此, 本文旨在通过对国际前沿的中介检验程序和方法的梳理和总结, 以助于国内研究者掌握更有效合理的中介效应分析方法本文首先将指出 Baron & Kenny(1986)因果逐步回归方法在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和方法上存在的问题, 进而讨论中介效应检验的原理和程序,之后详细阐述 Bootstrap 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及其应用,并结合具体的研究案例,阐述和探讨研究中较为普遍的的几种中介效应的检验,包括简单中介(Simple Mediation) 、多个中介 (Multiple Mediators) 、 多步中介 (Serial Multiple Mediators) 、 以及有调节的中介 (ModeratedMediation)等2 2 2 2 经典的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及存在的问题经典的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及存在的问题在社会学、心理学、消费者行为学、组织行为学等社会科学的研究中,中介效应的探讨是研究者特别关心的问题对于中介效应的检验,以往研究普遍采用 Baron & Kenny (1986)提出的因果逐步回归的检验方法Baron & Kenny(1986)提出的因果逐步回归的方法的检验程序是:首先,将自变量对因变量进行回归,回归系数c必须显著,即主效应存在是中介效应的前提(模型 1) ;然后,将自变量对中介变量进行回归,回归系数a显著,即存在自变量对中介变量的影响(模型 2) ;最后,将自变量、中介变量同时对因变量进行回归,中介变量回归系数b应当显著(模型 3) ,同时自变量回归系数 c’不显著,或者作用大小相对于c显著减少。
同时满足上述三个条件即存在中介效应另外,模型 3 中的系数c’用于判断中介效应是部分中介(partial mediation,c’显著)还是完全中介(complete mediation,c’不显著)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和刘红云(2004)将该中介效应检验方法进行总结,提炼了中介效应的检验程序和具体的操作步骤, 国内学者在中介效应检验时普遍参照该方法 截至 2013年 5 月,温忠麟等(2004)在知网中已被引用 1735 次图 1 温忠麟等(2004)中介效应检验程序资料来源: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 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 心理学报, 2004, 36(5): 614-620.然而,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对 Baron & Kenny(1986)的因果逐步回归方法提出质疑首先,Baron & Kenny(1986)认为系数c显著(主效应存在)是中介效应1的根本前提,但是诸多统计检验方法的研究文章指出中介效应的存在并不需要主效应显著(MacKinnon 2000,Shrout & Bolger 2002, Preacher & Hayes 2004, Zhao et al. 2010) ,因为可能存在两个并列的中介路径,它们的中介效应大小相近,但对因变量的影响发挥着相反的作用,两者抵消,所以主效应并没有被观测到。
例如 Mitra & Lynch(1995)发现广告对价格弹性的影响存在两条路径:其一是广告扩大了消费考虑集,进而提高了价格弹性;其二是广告使产品差异化进而降低了价格弹性其次,Baron & Kenny(1986)认为完全中介(complete mediation)是表明中介效应存在的最强有力的证据,这也成为研究者追求的完美准则;而对于既存在直接作用,又存在中介作用的情况,则只能被称作部分中介(partial mediation) ,并被普遍认为不是理想的结果但是 Iacobucci (2008)指出如果中介效应检验被正确操纵和准确汇报, 大部分研究结果都是部1中介效应和间接效应在概念上有些许区别:主效应存在下的间接效应称为中介效应,即间接效应包括中介效应但无论怎样定义中介效应,都不应当认为主效应不存在的研究课题就没有价值,主效应不存在同样 有必要探讨自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机理,所以中介效应的研究(或定义)不应以主效应存在为前提检验系数c依次检验系数a, b显著a ,b都显著a,b至少有一个不显著显著检验系数c’部分中介完全中介不显著显著Sobel检验中介显著中介不显著不显著Y 与 X 相关不显著 停止中介效应分析不显著(1)(2)(3)分中介。
实际上,部分中介并不代表数据结果不完美,部分中介可能意味着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并不是只有唯一的一个中介路径, 还存在其他的中介变量值得未来研究探索 因此应当进一步探讨在直接作用中未被揭示的其他中介路径, 这样的其他中介路径可能与原来的中介路径作用方向一致,也可能与原来的中介路径作用方向相反再次,在检验方法上,Baron & Kenny(1986)的方法只是一个概念化模型,并非直接检验中介效应,而是检验控制了中介变量之后,主效应显著性的变化,即检验c-c’=0,而不是直接检验中介效应是否显著,即检验ab=02(Preacher & Hayes 2004)尽管 Baron &Kenny(1986)也推荐了sobel检验用于中介分析,的确sobel检验可以直接检验中介效应ab=0 但是sobel检验并不被研究者作为主要的检验方法, 而一般被用作因果逐步回归方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的补充说明 这一方面是由于sobel检验对中介效应结果的分析较为简要,只是给出了中介效应是否显著的指标,在数据结果汇报时不如因果逐步回归具体、形象; 另一方面,sobel检验操作不方便,SPSS 等统计软件中没有直接进行sobel检验的方法,仍需要逐步回归求出a、b、、,然后计算出z值,对应正态分布表查找显著性3。
更为重要的是,sobel检验的有效性存在较大的弊端:sobel检验假设了ab服从正态分布,但是ab通常并不服从正态分布(Bollen & Stine 1990, MacKinnon et al. 2004) ,这导致检验结果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增加Preacher & Hayes(2004)通过一个例子发现,尽管sobel检验没有发现中介效应(p>0.05) ,但是使用 Bootstrap 方法,在不假设ab服从正态分布的情况下,却发现了中介作效应(p 0,则表明可能遗漏了一个与模型中假设的中介效应方向一致的中介变量,该遗漏的中介变量被称为互补中介(Complementary Mediator) ;若a×b×c’0.05) ,表明心理需求是唯一的中介变量4.34.34.34.3 有中介的调节和有调节的中介的检验有中介的调节和有调节的中介的检验4.3.14.3.14.3.14.3.1 有中介有中介的调节和有调节的中介的定义和区分的调节和有调节的中介的定义和区分有中介的调节(Mediated Moderation)和有调节的中介(Moderated Mediation)是实验研究中经常遇到的中介模型,也是非常容易被混淆的概念。
Muller, Judd & Yzerbyt(2005)对二者进行了界定, 并提出了相应的检验方法 他们认为有调节的中介是指自变量和调节变量对因变量的交互影响受到中介变量的中介作用; 而有中介的调节是指自变量通过中介变量最终影响因变量的路径受到调节变量的调节作用 Muller et al. (2005)给出了例子形象的阐述有中介的调节和有调节的中介有中介的调节的例子可以参考 Smeester et al.(2003) ,他们在研究囚徒困境中人们的合作行为时,首先发现思维概念启动(道德 vs.权势)和社会价值导向(自我导向 vs. 社会导10使用该插件时,中介变量和因变量都必须为连续变量 11在 X 编码框中还包含次序变量编码(Sequential) ,具体编码意义可查阅 Hayes & Preacher (2012).向)对参与者在囚徒困境中的合作行为有交互影响具体而言,对于社会导向的个体,道德概念下会比权势概念下有更多选择合作,而非竞争;但对于自我导向的个体,无论道德概念下还是权势概念下都会更多的选择竞争,而非合作其次,他们认为思维概念启动和社会价值导向对参与者在囚徒困境中的合作行为的交互影响受到参与者对其伙伴行为期望的中介作用。
简言之,有中介的调节是先有自变量和调节变量对因变量的交互影响,其次是这种交互影响受到中介变量的中介作用有调节的中介的例子可以参考 Petty et al. (1993) , 他们研究发现正面情绪会提高个体对有悖常理的说服信息的接受程度, 这种正向影响受到对说服信息正面想法的中介作用, 但是这种中介机制只有对高认知需求的个体才存在,对于低认知需求的个体则不存在同时,Muller et al.(2005)认为典型的“有调节的中介”还应当满足自变量和调节变量对因变量不存在交互影响因此,有调节的中介是先发现了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中存在某中介路径,其次,该中介路径会因为某个调节变量而变化,最后,自变量和调节变量对因变量不能存在交互影响但是,Muller et al.(2005)在文章最后讨论部分(p.860) ,又指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