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直觉思维与物理解题.doc

12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542757773
  • 上传时间:2024-03-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3.50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直觉思维与物理解题  一、直觉思维概述什么叫做直觉?这是一个使人感到神秘的问题,也是一个众说纷坛的问题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认为:“直觉是一种人们没有意识到的对信息的加工活动,是在潜意识中酝酿问题然后与显意识突然沟通,于是一下子得到了问题的答案①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直觉是指没有明显地依靠个人技巧的分析器官掌握问题或借境的意义、重要性或结构的行为②英国著名病理学家见弗里奇认为:“直觉是指对情况的一种突如其来的顿悟或理解③美国现代著名认知心理学家H·A·西蒙说:“直觉实际上是一种再认他把“专家遇到问题时可以很快地分析情景并做出反应的能力”称为“专家的直觉”④以上各种论述都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直觉思维的意义,各种论述的差异表明,直觉是人们尚未完全达成共识的思维形式,它有待于我们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但各种论述也都包含了一个共同的思想,即直觉思维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思维形式,它具体表现为思维主体在解决问题时,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问题从总体上直接加以认识和把握,以一种高度省略、简化、浓缩的方式洞察问题的实质,并迅速解决问题或对问题作出某种猜测直觉在科学发现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普朗克说每一种假说都是想象力发挥作用的产物,而想象力又是通过直觉发挥作用的。

      例如,安培从电流磁效应现象直觉到磁的成因应是电流,提出了分子电流的假说,揭示了磁现象的电本质;法拉第由电能产生磁的现象,根据审美直觉,提出了磁也能产生电的假说,然后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德布罗意根据作为波动的光具有位移性的事实,在审美直觉的驱动下,大胆地提出了实物粒子也应当具有波动性的科学假说,从而建立了物质波的重要概念;爱因斯坦更是一个具有极强直觉能力的科学大师,他在26岁和37岁时分别创立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并不是在已有的理论体系基础上通过逻辑推理产生的,而是在很大程度上靠他自己的丰富的想象力、直觉和灵感对于直觉,爱因斯坦可谓推崇至极,他说:“真正可贵的因素是直觉我相信直觉和灵感他还说:“物理学家的最高使命是要对得到那些普遍的基础定律,……要通向这些定律,并没有逻辑的道路,只有通过那种以对经验的共鸣的理解为依据的直觉,才能得到这些定律美国著名科学史家库恩在论述科学革命结构时谈到,从旧规范到新规范的变化离不开直觉新规范是经过“直觉的闪光”出现的这种直觉在“深深的危机中的一个人的思想中突然出现从上述论述中,我们可以概括出直觉思维的几个基本特点一)非逻辑性非逻辑性是直觉思维的本质特征。

      首先,直觉思维的形式并不是概念和严谨的逻辑推理,而是联想、猜测和洞察力;其次,直觉思维并不按部就班地遵循逻辑规则,首尾衔接地进行,而往往突破逻辑规则的束缚,跳跃地进行二)突发性直觉思维是一种十分简略的思维形式,是人的思维过程的高度浓缩,其产物往往突如其来,思维的过程难以被主体以“慢镜头”重现正如前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所说的“我正确地理解并回答了结果,但是所有早些的思维途径本身全忘记了这就是为什么说这是直觉的原故我发觉所有直觉都需要这样来理解:人明白了最终的东西,但是人所经过的准备过的全部过程,则不可能被作为某个因素而考虑三)整体性直觉往往是从事物整体入手,对问题从总体上加以把握,它是对问题总体概略的反映,而对思维过程的细节并不十分清晰它从问题的已知的信息入手,直接触及到问题的目标或问题的要害无论是对问题信息的感知,还是对经验知识的提取、通常都是“块式”地进行的四)或然性直觉思维通常来源于对问题的直感,它要受到思维主体原有经验知识、审美情感、态度倾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却缺乏逻辑上的支持直觉思维的成果往往只是一种猜测,不一定能保证正确无误,其正确性有待于进一步的检验和证明二、直觉思维与物理解题物理解题,尤其是求解探索性的物理问题是一个创造性的智力活动,在进行过程中,直觉思维总是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解题中解题者不存在有无直觉思维参与的差别,只有直觉思维参与的数量多少与质量高低的差别物理问题的解决可分为三个思维层次,即:1.战略性解决层次这个层次主要是为解题确定方向或制定策略,以及对解题作出总的提示这种对问题的解决只是一种抽象意义的解决(或猜测性的解决),而不是具体意义的解决2.战术性解决层次即从具体确定与问题相关的各事物之间的关系,列出有关方程,作出有关图形等3.战果性解决层次即具体地解决问题,并获得问题的答案在问题的战略性解决层次,解题者只是概略地“解决”问题,他也许只是闪现出一个念头、一条思路、一个猜想、一种尝试的方案等,而不是真正地解决了问题这“念头”、“思路”、“猜想”,“方案”主要是根据物理规律,经过分析而得出的因为任何探索性问题的解决一般都要经过以上三个层次,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探索性问题的解决都多少有直觉思维的参与如:例1如图1为一块L形均匀金属薄板,各相邻边的夹角都是直角,求板的重心下面是关于这一问题的一段师生对话教师:你能用作图的方法作出板的重心位置吗?学生;将薄板分割成两块,作出两块矩形板的重心C1、C2,则L形板的重心必在C1和C2的连线上教师:在C1、C2连线上的哪一点。

      如何确定这一点呢?学生:用另一方式将权再分割一次这样可得两条连线,两线的交点即是所求重心的位置教师:你是怎样想到这一方法的?学生:因为分割一次只能得到一条直线,分出两次能得到两条直线,从而可确定两条直线的交点看来,学生并没有准确地回答最后的问题,原因在于他们对自己的思维轨迹并不十分清楚,这就是直觉思维模糊性和概略性的反映但是,学生由直觉而闪现出来的这种“念头”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有赖于学生原有的经验储备和知识储备仔细分析一下学生先前学习的状况,我们会发现学生产生这种“念头”是合情合理的在确定不规则形状的薄板(不一定均匀)的重心时学生曾经学习过一种实验的方法──悬挂法在那种做法中,我们曾将薄板悬挂了两次,每次悬挂可作出一条过重心的竖直线,两条直线相交点便是薄板的重心不可否认,悬挂法实验对学生求解上题起到了极好的启发作用在物理解题中,直觉思维所起的作用主要有两点一)启动作用对问题的直觉判断,对问题结果及中间状态的猜测,能够给解题活动以动力解题的思维主要是逻辑的,但是逻辑思维需要用非逻辑的直觉思维来启动如:例2 如图4所示,质量为M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现有一质量为m的物块静止开始从A点出发,沿小车的光滑孤面下滑到B点,然后再沿粗糙的水平面BC滑到C点而为止,若BC面的摩擦系数为u,求BC的长度。

      对本题,有学生采用如下的解法: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m到C点时,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由能量守恒定律可列出mgh=mguBC所以BC=h/u这是一种十分简便的解法,但它并不是唯一的解法学生为什么选择整体系统和整体过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两个守恒定律单刀直入,获得结果,而不选择别的(更为繁复的)解法呢?这是由学生优良的直觉品质所决定的,这种直觉来源于他们已有的经验储备和对问题整体的深刻的洞察力正是这种直觉,才使他们的解题活动得到有效的启动二)导向作用问题的解决通常需要经历先定性后定量两个阶段,定性分析可以为定量分析提供导向作用如果定性的分析与直觉思维相联系,分析的过程往往跳跃式地进行,分析的结果往往表现为一种“猜测”,并不“十分”令人使用,有待于进一步的逻辑证明和检验如:例3有两个金用小球,固定在两个位置上,现给两个小球提供的总电量为Q问两个小球的电量如何分配时两球间的库仑力最大?定性分析:当只有一只小球带电时,两球带电量差异最大,库仑力为零由此可推测,两球带电量相等,即两球带电量差异最小时库仑力最大前提“两球带电量差异最大,库仑力为零”与结论“两球带电量差异最小时库仑力最大之间并不存在逻辑的必然。

      但这种直觉是十分可贵的,它为问题的结果提供了有益的“猜测”这种猜测是问题解决的“先遣兵“,它能为严格的运辑运算起到积极的先导作用,使一个求解题变成了求证题三、审美情感与直觉思维一般认为,直觉往往是受思维主体的审美情感所支配的爱因斯坦认为理论前提的简单性应当是评价理论价值的重要标准数学家阿达玛认为,科学美感这种特殊的美感,是我们必须信任的向导英国著名病理学家贝弗里奇也认为,有相当部分的科学思维并无足够可靠的知识作为有效推理的依据,而势必只能凭借鉴赏力的作用来作出判断可以说,由美感产生的直觉是最高层次的直觉科学奖的表现形式是简单性、和谐性、对称性和奇异性对学生来说,科学美的因素对他们思维活动的影响是潜在的、不被觉察的,但这种审美情感却是驱动学生直觉思维的一股强大的力量,如:例如,有n个物体,其比热、质量、初温分别为(c1m1T1)(c2m2T2)(c3m3T3)若将这些物休放在一个绝热的容器中,试求它们混合后共同的末温设备物体的状态保持不变)学生如果已知当只有两个物体相混合时,他们也许会很自然地猜想到n个物体相混合的结果是,这一猜想是根据类比而作出的,而学生之所以会进行类比,原因就在于他们有着这样一个心理倾向,即他们希望相似的问题应当有相似的结果(表达式)。

      这种愿望的产生正是人们对和谐性追求的具体体现例5有一小球从高为h处由静止开始释放,当下落到地面时被地面弹起作返回运动,然后再往下掉,如此反复进行若空气阻力为重力的1/5,小球与地面碰撞时动能没有损失试求小球从开始下落到最后静止在地面所通过的路程本题中,小球下降和上升的运动性质不同,所经历的过程是由无限多个上升和下降的阶段构成的对此,有的学生能排除复杂过程诸多细节的纠缠,高屋建瓴,总邀全局,选择全过程为一整体来加以考察,利用动能定理,建立方程mgh-fs=0解得学生为什么不将过程分解为无限多阶段,然后分阶段考察,原因在于他们直觉到那样做将十分繁复对简单性的追求驱使他们选择了一条迈向问题目标的简捷的路径例6 如图5所示,空间存在一个半径为R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现有一电荷,以速度V垂直于磁场方向沿半径方向射入磁场,在磁场中发生了60o角的偏转,然后由C点射出,试求电荷的荷质比本题虽然没有告诉电荷从C点离开磁场时速度的方向,但多数学生在求解时总是不自觉地认为电荷对着圆心进入磁场,那么也应是沿OC方向射出的,如图6中的虚线所示,这种出自直觉的判断是正确的,但这种判断对学生来说并不是通过逻辑推理作出,而是在审美情感的驱动下作出的,它体现了解题者的对运动轨道对称的追求。

      四、如何法并学生的直宽思维能力直觉是一种富有意义的思维方式,但不同的人,直觉思维的习惯和品质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对同一个事物或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可能会作出完全不同的直觉判断那么,在物理教学中,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呢?(一)重视经验的积累和对知识的彻悟直觉是主体先前积累和储备的经验、知识与当前问题相碰撞而进发出的思维火花,虽然有时我们说不清究竟是哪些经验、知识在起作用,但是,主体已有的经验知识的数量和质量实实在在是产生直觉思维的基础布洛赫说:“我认为直觉和经验二者是密切相关的,所谓直觉,是把那些你已经了解得很充分的事物的认识拼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西蒙说:直觉是“利用了已有的知识认识了当前的情景一般说来,对某一领域中的经验越丰富,对该领域的知识理解得越透彻,就越容易对该领域中的问题产生直觉专家对本专业的问题比之新手具有强得多的直党能力,就是这个道理离开了已有的经验、知识,直觉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另一方面,直觉离不开对面临问题的感知,它是对问题信息迅速加工的产物但是,主体能从问题中感知到什么信息是与他已有的“潜意识知识”直接相关的布鲁纳将这种潜意识知识称为“内在模式”布鲁纳认为:“人的思想上有这样的一些理论和模式,它们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我们有什么。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统编版(2024)新教材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走近科学家》(含答案).docx 统编版(2024)新教材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第8课《同学相伴》分层作业.docx 统编版(2024)新教材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分层作业.docx 统编版(2024)新教材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第二单元《爱科学 学科学》单元测试卷及答案.docx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分单元看拼音写汉字综合练习.doc 初中体育教案--《七年级上下全套》.docx 五年级上册体育全册教案(2025-2026学年)(表格式).docx 人教版2025-2026学年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试卷全册.docx 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知识.docx 2025-2026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期末基础达标卷(有答案).docx 2025-2026学年 语文三年级上册 统编版第七单元基础达标卷 (有答案).docx 2025-2026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基础知识归类复习卷(第五、六单元) (有答案).docx 2025-2026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期末综合达标卷 (有答案).docx 2025-2026学年 语文三年级上册 统编版第八单元基础达标卷 (有答案).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题卷.docx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含答案).docx 冀人版(2024)新教材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1 我们的身体》同步分层作业.doc 冀人版(2024)新教材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2 动物的身体》同步分层作业.doc 统编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我爱我们班》每课分层作业汇编(含四套题).docx 统编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我为班级做贡献》(含答案).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