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王克商年代新考.docx
9页武王克商年代新考——附考《晋侯苏钟》历日与西周晚期晋国纪年序:武王克殷之年从古至今有44种说法笔者从1991年开始从事武王克商之年的研究,1995年8 月写成5万 字《西周纪年考》,提出公元前1046年武王克商之说1998年 4月得到“中国大学生见习进修基金”的资助,用 于从事“用计算机研究西周年历”这一课题的研究1998年7 月至8月,笔者有幸前往北京参加由中国社会科学 院历史研究所夏商周断代工程办公室举办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与中国古代文明的探索”高级研讨班(下文简称“高 研班)进行学习与研讨12月,进一步将所考武王克商之年的结论修正为公元前1045 年另外,[美]倪德卫[1]、 [美]夏含夷[2]、周法高[3]、赵光贤[4]等学者推算的结果与我修改后的结果相同,但所采用的途径完全不同上. 武王克商之年的确定(一)鲁国纪年:《史记•鲁世家》(下文简称《鲁世家》)除首代鲁君伯禽在位年数失载外,其余均有年纪可查又,伯禽以下鲁、 周年代基本相当,历代推求西周之年皆以《鲁世家》为据而加以篡改,如西汉•刘歆、西晋•皇甫谧等因此, 还《鲁世家》之本貌,系考订武王克商之年关键之所在鲁公在位年数诸书对照表序号鲁公 《鲁世家》 《年表》 《三统历》《帝王世纪》《通鉴外纪》1 伯禽 46 46 462 考公 44 443 炀公 6 60 6 604 幽公 14 14 14 145 魏公 50 50 50 506 厉公 37 37 37 377 献公 32 50 32[5] 508 真公 30 30 30 30 309 武公 9 10 2 9 210 懿公 9 9 9 9 911 伯御 11 11 11 11 1112 孝公 27 27 27 27 2713 惠公 46 46 46 46 46总年 275 386 321 386《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下文简称《年表》)云“共和元年,当鲁真公十五年或十四年。
其采用十五年说;而《鲁 世家》云:“真公十四年,周厉王无道,出奔彘,共和行政 ”其采用十四年说《年表》与《鲁世家》真公在位 年数皆为三十年,但在武公年数上又互异,《年表》武公年数比《鲁世家》多了一年,这样《年表》与《鲁世家》 才相符合按《年表》所列真公年数虽为三十,但实际上减少了真公年数一年依《鲁世家》真公十四年当共和元年公元 前841年,《年表》舍十四年说而用十五年,而在位年数仍与《鲁世家》同,实际相当于减少了鲁真公一年,为 弥补这一错误,《年表》将这一年加入了武公的年数中,以至有这一自相矛盾之处今以真公十四年当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上推,各鲁君在位年数皆依《鲁世家》,得:鲁真公元年当公元前854 年,鲁献公在位三十二年,元年当公元前886 年;鲁厉公在位三十七年,元年当公元前923 年;鲁魏公在位五 十年,元年当公元前973 年;鲁幽公在位十四年,元年当公元前987 年,鲁炀公在位六年,元年当公元前993 年;鲁考公在位四年,元年当公元前 997年首代伯禽,《史记》失载在位年数刘歆《三统历世经》(下文简称《世经》)云:“鲁公伯禽,推即位四十六年, 至康王十六年而薨 ”[6]皇甫谧《帝王世纪》云:“伯禽以成王元年封,四十六年,康王十六年卒。
”[7]故伯禽 在位四十六年,推得元年在公元前1043 年据《鲁世家》:“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褓之中周公恐天下 闻武王崩而叛,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管、蔡、 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 ”“伯禽即位之后,有管、蔡等反也,淮夷、徐戎并兴反于是伯禽率是伐之于 ,作《 誓》 ” 今按,《誓》即《尚书•费誓》,《尚书序》云:“鲁侯伯禽宅曲阜,徐、夷并兴,东郊不开作《费誓》《尚 书•费誓》:“徂兹淮夷,徐戎并兴故知伯禽即位当在成王初立之时,管、蔡、淮夷反叛之前据《逸 周书•作雒解》“武王既归,乃岁十二月崩镐……周公立,相天子……元年夏六月,葬武王于毕《今本竹 书纪年》同系武王卒于十二月而周公摄政,伯禽受封于鲁,并当在此月故伯禽元年实当周武王之末年,因 此周成王元年在伯禽二年公元前1042年又,曾运乾《尚书正读》云: “考《序》云伯禽宅曲阜,《经》云路人 三郊三遂若在管、蔡时,伯禽方就国,其郊遂区画,恐未臻完善也当以成王初元说为当其说是,伯禽就 国在成王初即位,而《费誓》当作于成王八年亲政元年《世经》及《帝王世纪》并以为伯禽元年当周成王八年 亲政元年,实误。
二)天象研究:1. 丙子月蚀《逸周书•小开》载:“唯,三十又五祀,正月丙子拜望,王念曰:食无时,妍后嗣谋……”这里纪录的是周文 王三十五祀正月望日丙子发生的一次月蚀,据《中国天文学史•第二章•四》该月蚀发生在公元前1065年3月13 日望日丙子零晨1时4分至4时57分,食甚3小时53分故知周文王三十五年当公元前1065年,周文王元年 当前1099年据《吕氏春秋•制乐》及《韩诗外传》卷三,周文王在位五十一年《吕氏春秋•制乐》云:“文王 即位八年而地动,已动之后四十三年,凡文王立过五^一年而终《尚书•多士》、《史记•周本纪》(下文简称 《周本纪》)云周文王在位五十年,应为盖数故周文王在位五十一年,知周武王元年当在公元前1048年周文王受西伯之命,至于武王崩葬,此间曾使用周 受命纪年关于受命纪年的研究,关系到文武两代的在位年数和克商年代问题笔者在参加高研班时,亲闻夏 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李学勤先生坚持认为周武王之纪年不是西伯受命纪年的延续,这使得本已为北宋•刘恕 《资治通鉴外纪》和近人王国维《周开国年表》 [8]所基本澄清的问题又一次变得复杂起来我并不同意李学勤先生的看法,我认为在当时是存在着两种纪年同时使用的。
臣民使用的纪年应该如同金文中 的“唯王某年”这种在位年数纪年法,而作为周室内部,秉懔接受天命的思想,希望灭商取而代之,因而在颁布 政令和对外会盟时打着这种天命的旗号,使用受命纪年据《周本纪》: “九年,武王上祭于毕东观兵,至于 孟津,为文王木主,载以车,中军武王自称太子发,言奉文王以伐,不敢自专又《史记•伯夷叔齐列传》: “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周 武王伐纣,携文王木主出征,观兵于孟津,伯夷、叔齐又当面指责武王“父死不葬”, 怎能有死后九年或十一年 还未安葬之理?所以这绝不可能是武王即位之后九年或十一年时所发生的事从武王先后两次伐纣,第一次仅 至孟津而还,两年之后第二次方克殷则观兵孟津之时,当在文王三年丧期之内,故云: “父死不葬”只有使 用受命纪年,以文王崩后两年观兵于孟津(在三年守丧之期内),又两年即武王四年克殷,这样才能做出合理的 解释由于保存下来的文献都是当时的有关政令和文告,没有明确标示,所以使人不知道当时使用的是哪种纪 年方法,从战国时期人们便开始有了不同的说法,这是应该予以辩驳的附论:周文王受命年数:《尚书大传》云: “文王受命一年,断虞芮之质;二年伐邗;三年伐密须;四年伐犬夷;五年伐耆;六年伐崇; 七年而崩。
”《周本纪》: “断虞芮之讼,为受命之君;明年伐犬戎;明年伐密须;明年败耆国;明年伐邗;明年 伐崇后虎;明年西伯崩 ”并以为周文王受命七年而崩由下文可知,伐犬夷当在受命四年,《史记》年序误《周本纪》云: “十一年十二月戊午,师毕渡盟津,诸侯咸会曰: ‘孽孽无怠!'武王乃作《太誓》 ”下文云二 月甲子克商,不书年份,似十二年而《鲁世家》:“武王十一年伐纣,至牧野《史记•齐世家》:“武王十一 年正月甲子誓于牧野,伐商纣 ”又均系于十一年今按,甲子当在二月,由上文知当为二月二十七日则戊午 当为二月二十一日,知“十二月”当为“二月”之误而所云“正月甲子”,系使用殷正,以建丑之月为岁首,故云“正 月甲子”由此知《史记》实以十一年克商其十一年,正是文王受命之后的七年和武王伐纣时四年的总和《世 经》引孔安国《尚书序》:“惟十有一年,武王伐纣,作《太誓》今本伪《尚书•泰誓序》云:“惟十有一年, 武王伐殷一月戊午,师渡孟津,作《泰誓》三篇 ”在西汉初年,只有十一年克商这一种说法 至刘歆始出受命九年之说,《世经》: “文王受命九年而崩 ”盖其为合《三统历》而妄改查《周本纪》所引古 文《太誓》之文,不见于今本伪古文《尚书》,应为《太誓》原文。
根据文意及《史记》,《太誓》分明是武王克 商之前在孟津大会诸侯时的作品,刘歆以其为观兵时所作,而将武王克商系于十三年,显误贾逵、马融、王 肃、韦昭均未见原本古文《太誓》及《书序》,因而皆同刘歆之说此后,晚出的伪孔传《古文尚书》云:“周 自虞芮质厥成,诸侯并附,以为受命之年,至九年文王卒由于此后伪《古文尚书》的地位,所以九年之说长 期占主导地位根据下文所考周文王受命四年正月丙午朔历日,亦证七年之说无误故周武王克商之年,当在受命纪年之十一 年,亦即武王四年,当公元前1045 年2. 岁在鹑火《国语•周语•景王问钟律》:“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月在天驷,日在析木之津,辰在斗柄,星在天鼋星与 日辰之位皆在北维《世经》云:“伐纣之岁,……岁在鹑火张十三度《汉纪•献帝传》引许芝语“昔武王伐 殷,岁在鹑火”,又引苏林、董巴语“周文王始受命,岁在鹑火,至武王伐纣十三年,岁星复在鹑火 ”[9] 鹑火为木星所经历的十二星次之一,包括柳、星、张三宿,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处在黄经57 度至 132度之间根 据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专家、中国科学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张培瑜先生采用现代天文学推算,公元前 1046-1045 年正当岁在鹑火[10],证明我所推算之年应无误。
3. 彗星《淮南子•兵略训》:“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至汜而水,至共头而坠,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张钰哲、张 培瑜先生都曾认为这是公元前1057 年回归的哈雷彗星[11]其实所云彗星未必即是哈雷彗星,笔者在参加高研 班时获悉,据上海天文台江晓原先生考证,此颗彗星为哈雷彗星的机率只有千分之零点零二,几乎可以不作考 虑4. 五星聚于房《春秋纬•元命苞》云“姬昌,苍帝之精,位在房心殷周之时,五星聚于房房者,苍龙致敬,周聚而兴周 起于房而五星举止,得天下之祥 ”[12]此一五星聚于房,不见于先秦,秦汉古籍我认为系汉人伪造从引文 中可以发现, “五星聚于房”是与房为苍龙之精,因为苍龙之子一说密不可分的刘向、刘歆父子提出五行相生 说,将其说加于古史之上,将五行配于五帝及三代,得如下关系:伏羲(木德) (共工〈水德〉,五行逆序) 神农(火德) 黄帝(土德) 少昊(金德) 颛顼(水德) 帝喾(木德) (帝挚〈水德〉,五行逆序) 帝尧(火德) 帝舜(土德) 帝禹(夏)(金德) 成 汤(商)(水德) 文王(周)(木德) (秦〈水德〉,五行逆序) 汉(火德) 新(土德)由上我们可以看到:木德:伏羲 帝喾 文王(周)火德:神农 帝尧 汉土德:黄帝 帝舜 新金德:少昊 帝禹(夏)水德:颛顼 成汤(商)故《潜夫论•五德志》云:“喾为伏羲后,尧为神农后,禹为少昊后,汤为颛顼后。
《春秋纬•元命苞》:“夏,白 帝(少昊)之子;殷,黑帝(颛顼)之子;周,苍帝(伏羲,喾)之子两书世系与《世本》、《史记》、《大戴 礼》完全不能相合,是其据五行相生说编造而来由此可知,所谓五星聚于房,纯系汉儒为迎合刘歆之说而编造对应到实际天象,在公元前十二世纪到前十一 世纪 200年间,仅有公元前1200—前1198年和前1021—前 1019年两次五行聚于房,而这两次相对于文王受命 年代或过早或过晚,足证此记载之伪造性美国学者班大为认为, “五星聚于房”当为“五星聚于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