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垂钓说课.doc
2页古诗 小儿垂钓 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X号,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古诗《小儿垂钓》,这篇教材选自苏教版国标教材第八册,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目标定位、教法策略、教学流程四个方面来陈述这一课的教学一、 教材分析《小儿垂钓》是唐代诗人胡令能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乡村儿童在河边学钓鱼的情景,流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充满了童真童趣诗歌的前两句写了小孩子学钓鱼的姿势: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孩子,在池塘边学钓鱼,他斜着身子坐在草丛中,绿草掩映着他小小的身体后两句写路人问路,小孩子招手不答应的神态诗句语言通俗,却又不乏情趣二、 目标定位应该说,这篇文章对于四年级儿童来说,学习兴趣一定是浓厚的,所以读懂诗歌并不困难,入情入境,细细体会可贵的童真童趣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为了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我根据诗歌特点和儿童已有的认知基础,参照课程标准中段古诗学习的要求:诵读诗歌,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这里如果是五六年级中的古诗,课标的要求则是:诵读诗歌,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我为本课定下了如下三大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 学会本课生字,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理解诗歌的意思,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感受乡村儿童鲜明的形象,体会纯真的童心之美三、 教法策略我将努力践行2011版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即语文学习要在儿童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提升语文素养为此,我将在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教师引导,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构建和谐民主对话的课堂模式,这节课我主要采用朗读体验和对话体验为主的策略,通过引导学生诵读文本和角色体验来理解语言文字潜藏的情感,引导学生身临其境,个性地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围绕上述教学目标,我将用一课时完成教学四、 教学流程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我设计了四大教学板块来完成这首古诗的教学:板块一:介绍诗人,读准诗歌我首先向孩子们介绍诗人胡令能是唐朝诗人,隐居在一个叫做莆田的地方,年少时以帮人家修碗修锅为生有一天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仙人把一卷好厚好厚的书放进了他的肚子里一觉醒来,他居然能脱口吟诗了据说梦后的第二天胡令能就写下了这样一首诗接着,让学生们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从而读准诗歌,并且让同学之间互相检查,然后指名朗读第一板块的最后一步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题目的意思板块二:读诗解词,理解诗意古诗的语言和现代语言表达是有距离的,而且古诗一字可能翻译成现代语言,则是一个短语甚至一句话,而且通常会出现古意和今天的常用意思完全不同的情况。
所以,古诗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帮助孩子理解重点词语和难懂词语,从而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用今天的意思解释出来这首诗,我主要和学生一起探讨以下词语的意思:蓬头、稚子、侧坐、招手学习的方法则是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已有的认知基础来说说对这些词语的理解;然后用同伴互助的方法,互相补充、纠正,教师在其中进行适当地点拨,在理解了这些词语的意思后,我设置了一个大家来做小翻译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歌的字面意思板块三:入情入境,读透诗味古诗教学的难点就是进入诗歌深处,和诗歌背后的情景相遇,感受古诗呈现的无限韵味最好的办法就是拉开诗行,让学生站在诗歌留白的地方,展开想象,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出来当学生自己说出来了,就真正地和文字背后的情景相遇了,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内涵和情味我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读到现在,你从诗歌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孩子呢?从哪些地方读出来了?学生会重新回到诗歌中的那些关键词语上,从“侧坐莓台”“蓬头”读出孩子的随性可爱从“遥招手”和“不应人”感受到孩子钓鱼的专心,充满了儿童的真性情在此基础上,我引领儿童变换角色体验,我提出这个问题:现在,你就是正在钓鱼的孩子,你虽然没有说话,但是我看到你招手的动作了,你用这个动作在说什么呢?学生会说:哎呀,你可千万不要再喊了,不能惊跑了我的鱼儿呀!你轻轻地走过来,我跟你咬个耳朵,告诉你!到这个时候,一个天真烂漫、可爱无邪的小小钓鱼郎的形象已经跃然于学生的心上了。
板块四:拓展阅读、加强积累写儿童的故事还有很多,我将呈现三到四首同样充满童趣的古诗,让学生吟诵记忆,以期望达到实现新课标规定的优秀诗文积累的量,同时也是对同主题古诗特点的巩固理解四大板块的教学设计只是一种预设,并非一层不变的流程,在教学的过程中,视学生的理解程度,可以对部分环节或内容进行微调,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小儿垂钓 天真可爱以上是我对本课教学粗浅的思考,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