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旅游产业现状.doc
3页文化旅游产业现状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最好的载体没有文化,景区的生命力是不可能长久只有将旅游和文化紧密结合在一同,在大旅游中有机融入大文化,将文化思想、文化意识、文化理念、文化内涵和文化手段始终贯串于旅游开发与建设的全过程,做到文化和旅游的全面对接、全面交融、全面整合,促使传统的文化、旅游产业升级,真实意义上实现文化和旅游产业的互利互惠,优惠文化兴隆、旅游富强的最终目的一、云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现状1.旅游发展理念不断创新2008年年末,省委、省政府召开了“云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工作会议”会议全方位提出了文化与旅游两个新兴产业互促的原则、目标、战略和重点工作等,必将推动云南文化与旅游两大产业的迅速、协调发展云南省旅游发展理念的提升为实现旅游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指了然方向推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互动,关于加快建设旅游强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云南是文化、旅游资源集聚区,但同时又是自然生态和原生态民族民间文化柔弱区,一经损坏就难以恢复发展和睦旅游突显了旅游与文化的利益有关性、共生和睦性,要求以科学开发促使合理保护,以合理保护推动科学开发,使文化与旅游有机交融。
2.民族民间文化得到了一定的保护和传承云南是中公民族成份最多的省份,在全国56种民族中,云南就有52种其中,人口超过5000人的少数民族有25种,人口数为一千多万人,占当年全省总人口数近40%,特别是白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独龙族15种少数民族世居云南,是云南特有的民族各民族的语言、建筑、衣饰、歌舞和节庆等文化精彩纷呈,可谓“民族文化大观园”多年以来,云南省采取各样政策和举措,把全省的文化产业做得很红火云南省在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培育打造了一大批民族文化著名品牌,初步形成了以民族工艺、歌舞、节日、衣饰、饮食、医药等为主的民族文化产业如早期大理白族的《五朵金花》,近年来有著名的舞蹈家杨丽萍的《云南映象》,张艺谋导演的《印象·丽江》,还有楚雄彝族的《太阳女》,西双版纳傣族的《勐巴娜西》,大理白族的《蝴蝶之梦》和世博吉鑫园《吉鑫宴舞》等为代表的旅游演艺产品,享誉国内外云南民族文化已走向世界,不单向全世界人民展现了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也展示了云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云南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已成为云南旅游的形象品牌。
3.文化旅游品牌初具规模旅游业是一项经济与文化高度交融的现代产业,旅游业的竞争实际上是文化的竞争、品牌的竞争除了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文化和旅游互动的蓬勃发展外,2008年,云南省在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互动中,印象最深的是楚雄、腾冲、旅游小镇的文化和旅游互动关于楚雄的旅游发展,楚雄先后推出恐龙谷和彝人古镇的旅游项目,为文化和旅游产业结合创出一种较好的路径,恐龙谷在2008年4月开业以来至年末,累计接待游客约30万人次恐龙谷很好地利其地处昆大丽黄金旅游线上的交通环境优势,为云南开发主题公园项目创造了一个新的平台和亮点,而将生态、历史、科考等交融起来的文化内涵,也在探索一种旅游与文化相结合的新路径,更加澄江帽天山等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新的开发模式彝人古镇借助“城市发展+楼盘营销+彝族文化”的结合,正努力做出一个文化楼盘,虽然古镇作为文化产品集聚的中心作用还未完全实现,可是,通过这种民族文化集散、体验的态势已经呈现出来从文化产业角度看,云南着手进行的60个旅游小镇的建设能把云南特有的农耕时代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村镇文化及优秀的生态环境保护下来,通过文化遗产的传承,既能够对民族文化遗产起到保护作用,更能够通过挖掘民族文化,实现文化与旅游互动。
2008年,在60个在建旅游小镇中,省政府正式命名并授予牌匾的旅游名镇有丽江市古城区大研镇、大理市大理镇等10个旅游小镇这将对云南旅游小镇的建设起到一个先锋和带头作用4.旅游产业不断做大做强一是旅游产品构造得到调整优化旅游产品从单调的参观型渐渐向多元化综合型转变,探险游、科考游、乡村文化游、高尔夫旅游、茶文化旅游等文化旅游产品渐渐发展起来二是旅游产业发展速度加快、规模扩大2008年,云南全省累计接待入境旅游者510.7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1.4%,其中接待国外旅游者250.2万人次,同比增长12.8%;接待国内旅游者1.03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663.3亿元,同比增长18.6%云南旅游各项指标均呈现持续增长的优秀态势三是旅游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增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加快了乡村产业构造调整、有力地推动了乡村充裕劳动力转移休闲参观农业将是云南农业产业化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休闲参观农业将依靠云南旅游大省、农业大省的优势,建成集科、教、农、工、贸、游、购于一体的现代化休闲农业基地,带动当地农民致富二、目前云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旅游是文化经济产业,旅游只有与文化高度交融才有生命力。
但目前我省在推进旅游与文化的结合上仍存在畸重畸轻的现象民族文化资源的充分挖掘与旅游产业的发展未同步近年来云南旅游产业得到了高速发展但目前的旅游产业的发展并未与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同步发展旅游的各要素是对文化运用的反应和体现,通过旅游产品的品位高低直接反应了旅游策划、规划、开发者对文化的理解因此,旅游与文化只有紧密结合起来,旅游产业才更具有发展内涵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省文化体系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张田欣,副省长、省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副组长刘平以及各州(市)宣传部部长,分管旅游文化工作的副州(市)长、文化局长、旅游局长、文产办主任,部分文化旅游重点县的宣传部长、旅游局长、部分著名景区、文化旅游公司负责人和我省文化旅游专家学者代表共150多人出席了今天的会议,会议由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文产办主任尹欣主持张田欣作重要发言,他说,云南既是旅游大省,又是民族文化大省近年来我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在紧密结合、互动发展中取得了明显收效目前,通过打造一批演艺精品如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丽水金沙》、《蝴蝶之梦》等已形成了旅游重点地域的特色品牌;通过拍摄制作一批影视作品,有效地提升了云南的文化旅游形象。
对民族文化品牌的传承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促使了云南文化旅游村镇的异军突起通过发展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群,形成了一批文化旅游市场通过培育一批文化旅游公司群体,形成文化旅游的亮点宽泛开展群众性广场文化活动,也成为了旅游景区一道靓丽的“人文景观”张田欣指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紧密结合、互动发展,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定趋势我省丰富的旅游和文化资源禀赋,注定了两大产业的紧密结合、互动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他要求,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民族文化强省和旅游强省这两大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紧密结合为重点,建立两大产业资源共享、市场互动、互为支持、共同提升、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探索出两大产业有机互动、相互促使的新模式,实现两大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张田欣强调,要通过推动我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互动发展,进一步理顺管理体系,创新经营体制,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推进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重要项目,打造一批著名品牌,提升两大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力求到2020年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全省GDP的8%左右,到2015年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0.8%,初步形成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基本实现由民族文化大省向民族文化强省迈进、由旅游经济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的跨越。
详细要在进一步挖掘和丰富文化内涵、增强旅游产业中的文化元素上,在发挥各自优势、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结合上,在共同建设产业集群、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品位、规模等方面下功夫同时要加强领导,协调配合,形成互动发展的协力,进一步推动我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加快“两个强省”目标的实现会上,刘平副省长对我省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收效和优秀态势赐予了充分肯定他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与文化应该相互交融、互动发展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确实做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各展优势、做大做强两个产业,相互搭台,确实推动两个产业互动发展,精心策划,抓好一批互动项目,着重实效,确实抓好市场化运作,协调配合,保证两个产业互动发展,为促使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富饶民主文明开放和睦云南做出新的贡献据认识,近年来我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在紧密结合、互动发展中取得了明显收效2007年,全省共接待国内外游客91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近600亿元,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6.8%,成为最具云南特色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而去年全省文化产业的增加值也达到262.9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占全省GDP比重的5.55%,成为继旅游产业之后,我省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
内容总结(1)开发模式(2)从文化产业角度看,云南着手进行的60个旅游小镇的建设能把云南特有的农耕时代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村镇文化及优秀的生态环境保护下来,通过文化遗产的传承,既能够对民族文化遗产起到保护作用,更能够通过挖掘民族文化,实现文化与旅游互动(3)2008年,在60个在建旅游小镇中,省政府正式命名并授予牌匾的旅游名镇有丽江市古城区大研镇、大理市大理镇等10个旅游小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