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变》中旅行主题浅析.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312660983
  • 上传时间:2022-06-1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1.31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变》中旅行主题浅析    吴立珍(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部,陕西 西安 710128)Reference:《变》发表于1957年,并于当年获得了勒诺多文学奖,是米歇尔.布托的代表作之一在《变》之中,作者米歇尔.布托选择了旅行作为背景,这是具有多重用意的,本文主要浅析旅行主题在小说中所起的作用Keys:旅行;时间;空间;精神I06  :A:1673-2111(2012)02-0149-02引言布托的小说结构新颖,时空变化多样,既有对外部世界的客观真实的描写,又有对于人物内心的细致入微的刻画,因此被称为具有“百科全书式的小说技巧”的作家,尤其是他的作品《变》,是作者在探索小说叙事技巧上的创新1. 旅行的意义1.1时间的旅行“我们只能通过抽取的办法显现时光的流逝,时间的步伐柳鸣九1986)对于新小说而言,时间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会过分,因为,在新小说作家看来,世界上没有整块的东西,它们都是镶嵌而成的,至于按照什么原则把那些零碎的块块镶嵌成为整体,大多要依赖于时间对于时间的特性,布托总结出两点:双重性和间断性米歇尔.布托1986)双重性,即指过去和现在新小说派作家对于时间的安排特别的讲究,这样就可以在小说中随时不断的抽取并融合图像,因此,必须以新的眼光去审视时间,抛弃按年代顺序铺陈故事的传统创作手法。

      死板地按照年代顺序铺展故事,严禁回忆过去,会带来使人瞠目的结果:无法对世界历史作任何引证,无法回忆遇见过的人,无法使用回忆,因而一切心理活动都不能写了,最后人必然变成了物柳鸣九1986)“通过‘回忆过去’叙述的故事情节虽则按年代的顺序铺展,但同时产生两路时间连续的重跌,好似音乐中的二声对位……就是在这‘二声’之间产生心理上的‘厚度’或‘深度’柳鸣九1986)小说之中的时间是非常明确的,一九五五年十一月十五日早八点至十六日早五点四十五分,然而,随着旅行途中的火车的运行,“这段时间被无限的扩大了:主人公回想起以往的多次旅行,有三天前的,一周前的,一年前,两年前,三年前,甚至还有二十年前的……再加上他对下次回程的想象,这就构成了九次旅行,它们像铁轨一样纵横交错,围绕着眼前这次旅行的主干而展开,使我们这间小小的车室里经历了春夏秋冬和雨雾霜雪,目睹了对着光影阴暗而变化的大自然米歇尔.布托2001)从小说的结构来说,小说的时间具有双重性,莱昂的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展望基本贯穿全书,而对于莱昂正在进行的旅行只是穿插其中,旅行很密切的串联了莱昂分别对于昂里埃特和孩子们以及对塞西尔的回忆,而对于未来生活的展望,因此,在旅行的过程当中,曾对着多组时间双重性的对比:坐在火车上现在的莱昂--过去无数次乘坐火车旅行的莱昂,莱昂对于二十年前与昂里埃特的生活的融洽--莱昂对于现在和昂里埃特生活的厌倦,莱昂和昂里埃特的过去--莱昂和塞西尔的未来,过去现在和未来因此而得到了联系,而时间又在这个交织之中得到了延展。

      如果我们把旅行过程当中经过的这二十一个多小时是一跟横轴,那么在旅行过程中经过的时间刻度:八时十分--十一时十八分--十三时零二分--十四时四十一分--十六点二十八分--十九点二十六分--二十点零五分--二十点三十九分--一点十五分--五点十五分,莱昂的回忆则是无数根纵轴,而横轴和纵轴的交汇点就是一个个莱昂在这次旅行中所经过的地点,那么在这些不同的地方所产生的联想又是贯穿过去和未来的,旅行在整个小说中的起了横轴的作用,由整个旅行的路线作为时间的横轴,而时间的横轴的恰巧又是地点延展的横轴,由此不难看出布托为甚么会选择旅行作为主题间断性的所指是时间线条的中断,间断性是相对于连续性来说的,在强调时间的双重性的同时,间断性就已经隐含其中了每次我们结束一段叙述,准备进行另一段叙述的时候,‘线’中断了……我们只能在某些时刻保持时间的连续性,时不时故事如潮水般涌现,但是在两潮之间的间歇,我们几乎不知不觉地作出巨大的跳跃柳鸣九1986)之所以强调时间的间断性,主要是因为不可思议的现实生活使得这种间断性显得非常突出,另一方面是由于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有意让我们感到突变,然而,在作者处理这种间断和跳跃的技巧时,需要研究客观的节奏,还要研究由此而产生的时间共鸣。

      同样,“注意人们平时认为不言而喻的事情,本身就是取之不竭的宝库 (柳鸣九1986)莱昂乘坐火车往返罗马,本来对于莱昂来说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例行出差,但是这一次却又是以出差的名义而去看望情人,所以,莱昂在心情上会与平常的出差有[来自www.Lw5U.com]很大的差异,其次,这次旅行,虽然是很多次巴黎罗马之行之中的一次,而这一次遇到的周围的人又是不同的,这样不同的环境又会引起莱昂多少间断的联想,再次,由于此次旅行坐的位置是一个长椅中间的位置,所以莱昂的睡眠时时会被打断,虽然是很平常的一次旅行,但是莱昂还是在鼓起勇气摆脱了家庭的繁琐生活之后才进行的,因此在无法入眠的情况下,他的思绪未免澎湃,这些原因都使得莱昂在途中会不断的回忆思索,憧憬与展望因此,布托在选取主题时,选用一个比较常见的旅行主题,而在旅行的途中,由于中途会出现地点转换、乘客的变化、时间的变化等等变化,而这种变化,又往往是间断的,所以,从时间的间断性来说,布托选择旅行主题,就是于平常的旅行中寻找不平凡,从惯常的旅行之中寻找差异1.2空间的旅行在这一点上,布托认为,无论什么样的旅行,都会把遥远和神奇更紧密的联系起来,因此,在空间里的一切虚构好比是旅行一般,这正是一切小说的主题,给我们讲旅行故事的小说,较之不能形象地表现阅读场所和故事将我们带入的境界之间的小说,更清楚,更明白,作者需要在想象的空间里树立准确而稳定的形象,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引进一位旁观者,他可以固定不动,呆在一个位置上,于是,我们就会读到相当于照片的段落,或者他在移动,他在活动,我们就会相当于电影或绘画的段落。

      这就是,布托选择旅行作为主题,并且有需要在此主题的基础之上,选定莱昂这样一个主人公来作为观察者,莱昂的作用从取景的一方面来说,只是相机的取景器的作用,但是,作家又需要从心里的角度来加入莱昂的心理活动,这样的描写就是一方面,可以让读者更容易进入角色,因为火车沿途经过的地点,读者可能曾经听过、经过甚至是生活过,那么提到这些地点,必然先在读者心里引起共鸣,而另一方面,地点的快速转换,必然导致景色的快速转换,因此,各地的风景在转换的同时,莱昂作为观察者的心情也会迅速的改变,而且这种转换贯穿过去和未来在整部小说之中,莱昂的心理活动表面围绕的是家庭、道德、感情的纠葛,而实际上主要反映的缺失巴黎和罗马之间的历史传统的关系,因为历史上的罗马帝国这个概念长期笼罩着欧洲各国的首都,每个城市都希望成为古罗马那样的世界中心的城市确实,当我们抛开习惯阅读法之后,就越能深入的体会出小说的历史诗情和象征意蕴这种带着历史印记的空间位移所产生出来的重要性,超越了人物行动所带来的意义事实上,当布托在构建整个小说时,时间性和空间性这两个概念是难以分开的,要想显示空间,就必须把时间注入其中,将时间看作一个行程,一段路程;而在研究时间或连续性或间断性的运行特征时,又必须以明确的想象空间作为依托。

      空间的概念常常与旅行联系在一起,正如布托自己强调的那样,“要想研究时间的连续性,即要想显示空白,那么必需把时间使用到空间上,把时间看作一个行程,一段路程柳鸣九1986)因此,前面提到过的八时十分--十一时十八分……--五点十五分等时间点都是密切与空间对应的:巴黎-第戎......-罗马当作家在叙述这些地点的状态时,以及人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之间的行程、速度等因素时,就会衍生出非常丰富的内容,增加叙述的厚度1.3精神之旅主人公莱昂是坐在一辆从巴黎开往罗马的火车三等车厢里的乘客,作为一名乘客,他是沉默的,但是他在观察着,幻想着,回忆着,憧憬着,叙述者一方面把台尔蒙周围的一切事无巨细的描写出来,同时他还是一个心灵的探秘者,他深入主人公的意识之中,把他的内心世界一览无余的展现在读者面前因此,小说中的情节看起来也是无头无尾的,故事早在小说开始之前就开始了而在小说结束时并未结束当他踏上三等车厢的那一刻起,到小说最后一页他走出车室为止,在这二十多小时的时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可以说什么也没有,有的只是主人公的回忆与想象,他的内心活动而已,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作者似乎是写巴黎罗马之旅,更深入的是要描写心灵的旅行。

      如果说娜塔莉.萨洛特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实现了对内心独白、内心独白的前奏以及潜对话的描写,那么,布托更善于用精湛的一书方法,把人物的思想、感觉、语言和内心独白糅合在一起,重新创造出他们共有的现实性在《变》之中,布托将叙述者旅行途中的联想,把眼前的景物和人物内心活动较好地结合到了一起,在叙述情节的同时插入了主人公大量的意识流和内心独白,“枫丹白露--阿丰车站过去了……你现在已经适应了火车的晃动和声响……你眼看着窗子,看到了昂里埃特那曾经是黑色的头发,还有她的后背……”米歇尔.布托2001)作者所选用的句子结构也很有特点,作者在描述旅行时,一般用简单明了的短句,而一旦触及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句子则拉得很长,有时句子长得要好几段、好几页才出现一个句号,主人公脑子中刚产生一个念头,便不由自主的滑到另一个念头,然后又回到第一个念头,如此往返多次,写成文字则成长句,长段落,段落与段落之间[来自www.lw5u.CoM]只用逗号隔开,思想好像洪水一样汹涌澎湃,闸门无法关上,直到最后主人公才好不容易控制了洪水,回到第一个想法上来,这时段落才告一段落,出现句号这种长句有时给人气喘吁吁的感觉,仿佛主人公在探索,挖掘内心深处的某件事物,而它却深藏不露。

      可以说,作者让主人公的回忆和联想突破了狭小的空间束缚而前后飞跃,而这种飞跃是符合主人公内心活动的规律的,旅行是在两种意义上进行着,一种是由巴黎到罗马的实际旅行,一种是精神的旅行,即精神上的追求与探索,从无意识过度到有意识2.小结小说的书名是《变》,这种变是多层意义上的变,时空的变,尤其是人物内心的变,这种变化导致了觉醒小说看似是一次惯常旅行者的一次平常的旅行,但是这期间的时间和空间的交织,以及旅行之中心理活动的变化使得小说的厚度和内容大大增加了,《变》是莱昂的计划之变,是时间之变,是空间之变,更是精神之变,布托正是通过旅行为自己的作品增添了时间和空间的维度,小说也是因为旅行而增加了厚度Reference:[1]柳鸣九,新小说派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2]米歇尔.布托(法)《漫谈长篇小说技巧》,载《法国作家论文学》,三联书店.1986[3]柳鸣九,新小说派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4]柳鸣九.新小说派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5]米歇尔.布托.桂裕芳译《变》,外国文学出版社.2001[6]柳鸣九.新小说派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7]柳鸣九.新小说派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8]柳鸣九.新小说派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9]米歇尔.布托著.桂裕芳译《变》.外国文学出版社.2001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