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明性文章的研读范式及教学路径——以《大雁归来》一文为例.x.docx
8页说明性文章的研读范式及教学路径——以《大雁归来》一文为例一、关于“说明性文章”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第四学段(7~9年级)“阅读”条目下涉及的初中阶段文章体式有如下内容: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还应该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现行初中语文教材的文章体式并没有特别明晰的界定,以前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这三大文体不再被相提并论,取而代之的是文学作品、议论文、新闻、说明性文章、科技作品、非连续性文本笔者在本文中将要论及的“说明性文章”,是以表达方式和写作目的作为划分依据来进行界定的,即:主要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以介绍事物或阐明事理为目的的文章就是说明性文章因此,初中语文教材中符合此条件的科技作品,也可以纳入说明性文章中进行分析。
二、说明性文章的研读范式西方学者认为,文体概念对于阅读具有先导作用,体裁概念提供了阅读的标准或期望金振邦编著的《文章解读论》一书,对不同文体的结构类型、语言体式、主题形态进行了甄别根据他的观点,说明类文章的结构类型属于“认识流程式”,它是根据人们认识的条理和程序来安排文章结构的;说明类文章的语言体式属于“科学语体”,这是一种通过准确而系统地叙述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现象,揭示和论证它们的规律性的语言体系;说明类文章的主题形态是“知识信息的传递”,其功能主要在于揭示各种概念,传递知识信息刘大为教授在《语言知识、语言能力与语文教学》中提出,应该建立一个“教师系统”,在这个系统里,“教师应该对发展学生的哪些语感、通过哪些手段去发展有清醒的理性认识,这就要求形成一套与学生应掌握的最低量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目标相适应的、教师掌握的语言知识系统,以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教师也掌握哪些知识的局面 这段话告诉我们,教师文本研读的范式应该是基于学生又高于学生的一种文本阅读范式50在《课程标准》中,关于说明性文章的能力要求是“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还应该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从历年各地中考命题情况来看,说明类文章的命题指向相对单一,考查的具体方向基本都是集中在“说明对象及其特点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说明顺序”、“说明语言”这几大块由此可见,教师在面对说明性文章时,首先应该作为一般读者,对文本信息进行加工组合,以期达到读懂文章的目的正如美国作家莫提默•J•艾德勒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所说:“你什么都没有,只凭着内心的力量,意味着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从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地理解为止其次,要在作为一般读者的原生态阅读的基础上,从教学材料的角度展开阅读,进一步结合语文课程的内在要求、教材编写意图、课堂教学,继续深入思考,把自己的阅读成果与学生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三、基于研读范式的说明性文章的教学路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大雁归来》,是一篇学者的观察笔记,从表面上看,它不能算作传统意义上的说明性文章,但其目的还是为了把大雁归来的情形和大雁的习性介绍给读者知道,这就体现了说明性特点不过,如果仅仅根据这一点就草率决定用传统说明性文章的教法来对大雁的习性、大雁归来的目的、大雁归来后的活动条分缕析地进行一番解说,把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程序一一走一遍,显然是违背了这篇文章的特质———每一篇说明性文章作为教学材料的特性。
那么,这篇文章的特性是什么?不妨翻开作者利奥波德的《沙乡年鉴》,把他的文章通览一遍就会发现,作为美国著名的环境保护主义者和土地伦理观念的建立者,利奥波德对自己生活的土地和土地上的一切生物怀着常人所不具备的深厚感情,这感情都通过文字渗透在他的每一篇作品中因此,他的作品不仅具有一般说明性文章所具有的精确恰当,同时也蕴含着浓厚的个人情感根据这一点,我们就找到了教学《大雁归来》的切入口:从文章的语言运用出发,结合大雁的习性和归来后的活动,揭示大雁归来对于土地和人类的意义下面是江苏省南京市第五初级中学王墨影老师执教的《大雁归来》———师 同学们已经做了预习有没有同学能够告诉我,大雁是什么时候归来的?生 3月师 请找出文中的词句,来说明大雁是3月归来的学生朗读第1、2小节师 看看这两段中有什么关键词能看出大雁归来时的状态生 冲破、赌注师 从“冲破”这个词,我们可以联想《海燕》一课,海燕冲向乌云这里的“冲破”,你能读出大雁归来时怎样的状态?生 对春天的向往,不顾一切阻挠师 从“赌注”这个词,你能看出什么?生 这个“赌注”是一旦起程就不会返回,能看出大雁归来时坚定的决心师 那前文提到主教雀和花鼠的表现,有什么作用?生 对比。
突出大雁归来时坚定的决心和信念师 1、2小节向我们展示了大雁归来的决心描述大雁归来时的具体情景的段落是哪一段?生 第4段师 齐读第4段学生齐读从这一段中找出能表现大雁归来心情的词句学生讨论51生 是愉悦的,从文中“向每个沙滩低语着 ……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能看出来大雁向它们低语、问好,就像在和老朋友低语因为遇到很亲切的老朋友,所以心情是愉悦的生 “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这个“叫”能体现出大雁很兴奋,因为自己是与水亲近的,所以触到水就兴奋地叫起来师 这两位同学找到的词句都很好,同学们可以圈画起来大家能不能找出大雁飞行时的样子?生 “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师 为什么会“拐来拐去”?同学们可以联想一下,自己在家附近的小巷子里拐来拐去,丝毫不怕迷路,为什么?生 熟悉大雁熟悉这一片地方师 那我们来到一个自己所熟悉而喜爱的地方时,我们整个人的心情会怎样?大雁来到这个地方,心情会怎样?生 会很轻松,整个精神都放松了师 在课前预习时,有同学对于“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这句话理解不了,有没有同学能够帮忙解决一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生 说明大雁归来能够带来春天的信息,抖掉了冬天,迎接春天,展现出欣欣向荣的生机。
师 第4小节写的是春雁归来,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第3小节,想一想,第3小节写的是什么?生 大雁似乎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规师 老师这么问可能有点难度同学们可以想想,第4小节写的是“春雁归来”,那么结合第3小节提到的时间,可以看出,这一段写的是什么内容?生 (齐)秋雁南飞师 我们刚刚读第4小节时了解了春燕归来时的情景,那么秋雁南飞时又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找出关键词生 目空一切的、一声不响、坚定不移师 目空一切的原意是什么?生 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瞧不起师 那在文章中是表示贬义吗?生 不是,表示什么都不看,只管自己飞行师 是的,这和一声不响是类似的,秋雁南飞时的表现不同于春季,没有了低语、问好,只有目空一切、一声不响地飞行那还有一个词:“坚定不移”其实我们可以回过头来看第2小节,看大雁飞来的状态,这是一个赌注,一旦起程就不再回头的赌注,可不可以也用“坚定不移”来形容?生 可以师 是的,但我们要看到,两个季节里大雁飞行的坚定是不同的,有没有同学发现?生 大雁南飞时,芦苇丛里有瞄准它们的猎枪,所以它们的坚定不移是为了躲避枪杀;大雁归来时,这里是“休战”时期,归来时坚定不移是急切地想要回到自己所熟悉的地方。
师 好,回到我们刚刚同学提到的一个内容:威斯康星的法规,请同学们结合3、4小节大雁南飞、归来时的不同表现,想一想,威斯康星的法规是什么?生 在威斯康星这个地方,秋季是可以狩猎的,春天是禁止狩猎的师 弄清楚了第3小节的内容,老师就想问一下,作者为什么要写第3小节秋雁南飞的内容?生 和大雁归来的表现形成对比52是的,有秋雁的对比,我们能更清楚地看到大雁归来时喜悦、激动的心情另一方面,威斯康星的法规连大雁都知道,说明大雁非常的———生 (齐)聪明师 很好,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规是春天禁止猎杀动物,文章中有一处写到大雁在春天仍然是很警惕的,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呢?生 试探性地盘旋了几次,表现大雁不是很放心,也能看出大雁很聪明师 大雁归来后,作者观察到哪些情况?生 玉米地觅食、孤雁共性、大雁集会教师板书师 请大家齐读课文第6、9节,感受作者对大雁习性的细致描绘学生齐读师 作者观察、描绘得非常细致,请同学们找出这两小节中有趣味性的描写,并进行圈画学生自己找,并画出来生 “绝不是偷偷摸摸进行的”,与其他动物相比,乌鸦它们都是偷偷摸摸的,说明大雁觅食是光明正大的生 向下面欢呼的鸟儿伸出双脚…… 师 可以想象,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生 大雁觅食回来对小雁进行喂食,“欢呼的鸟儿 ”可以看出整个场面很有趣。
师 分析得很好老师想给大家一点提示,同学们可以找一找作者对大雁声音的描写生 一场有趣的辩论师 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出发前、回来前,大雁们会争论些什么?生 什么地方的玉米粒好吃生 到哪里去生 今天你吃了多少师 作者把大雁的鸣叫写成是争论,这样一来就很有生活的气息同样也写到大雁叫声的是第9小节,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请同学们圈画出这一小节中大雁的鸣叫声生 刺耳的雁叫声生 回声、呼叫声、低沉的声音、喧闹声、稀疏的声音师 把所有的表示声音的词语替换成“鸣叫”,大家体会一下,这种表述有什么不同?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我们第一次单独读这几句话,你觉得,可能是谁发出来的?生 人发出来的师 是的,那也就是说,作者把大雁看作和人是一样的,赋予大雁人的动作,可见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把大雁写得这么有人情味当然,我们也可以想象,这个发出低沉的声音的大雁,在雁群中是个什么样的形象?生 领导者,有威信的师 我们刚刚分析作者对大雁声音的描绘,都是针对一群大雁,但是有这样一个特殊的个体———孤雁,他们的叫声又是什么样子?生 忧郁师 当我们听到孤雁这忧郁的叫声时,我们的心情如何?生 感伤师 作者在描绘大雁觅食的声音时,说它们在进行“有趣的辩论”;描绘它们夜间的集会,能听到不同身份的大雁的不同声音;在描写孤雁时,能感同身受,体会到孤雁的忧郁与感伤。
这里,我们思考一下,作者对这些大雁怀有一种怎样的情感?生 喜爱大雁53很好,除了刚才的内容之外,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能够看出作者对大雁的情感?老师给一个提示:作者对大雁是怎么称呼的?生 第4小节“我们的大雁”,第6小节也是的,能看出来,作者认为大雁和我们是一起的,这样写很亲切,说明作者对大雁是喜爱的师 那作者对自己的身份是怎么称呼的?生 “爱鸟者”,能看出作者的情感,一样也是喜爱师 很好,我们再来看一下这篇文章的题目,叫“大雁归来”,关键词在“归来”作者用的不是“来了”、“到了”,而用“ 归来”,请同学们再来说说,大雁到底是回到哪里来?生 回家了师 这里呢,老师给大家补充一点作者利奥波德的资料投影展示师 《沙乡年鉴》是利奥波德基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观察写成的,课后的研讨与联系中也补充了《沙乡年鉴》中的一段话,大家齐读一遍学生齐读:这里所描述的是我们一家人在周末时,在那个远离过多的现代化的世外桃源-------“木屋”中所看到和所做的事情在这个先是被我们越来越完美的社会榨取殆尽,然后又被遗弃的沙子农场里,我们试图用铲子和斧子去重建我们在其他地方正在失去的那些东西正是在这儿,我们探索着,而且也发现上帝赐予我们的本质。
师 由此我们能看到,大雁归来的,是一个什么的地方?生 世外桃源,没有被人破坏的大自然的环境中师 所以,作者的喜爱,不仅是喜爱带来春天讯息的大雁,也是喜爱大雁归来的这一片大自然的土地师 我们看到了作者的情感那么,结合第11节往后,大雁归来给我们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