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类怎样走出非洲.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m****
  • 文档编号:395922645
  • 上传时间:2022-08-2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9.37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人类怎样走出非洲从猿到人19 世纪中叶,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人是由猿进化而 来的后来,一系列化石发现证实了达尔文的这一理论距今大约400 万年前,非洲出现了从猿到人的过渡物种——南方 古猿(发现于非洲最南部,已灭绝),它们开始学会用双足行走距 今 210 万年前,第一个名字中带“人 ” 字的动物——能人首次出现在非 洲大陆上成年能人的平均身高仅为1 米相比祖先南方古猿,能人 的脑容量更大一些,牙齿则变得更小能人保留了南方古猿长长的胳 膊和外突的下面部,也就是说能人的面庞不太像现代人类能人的拉 丁语学名的字面意思是“手巧的人类”,这是因为科學家在发现的能人 化石附近还发现了许多石器,这表明能人具有制造并使用工具的能力晚期能人又演化出了直立人直立人在地球上繁衍了 100 多万 年人属动物中的格鲁吉亚人、北京人、匠人和海德堡人都被归为广 义的直立人大约40万〜25万年前,晚期直立人演化出第一批现代 人类——智人今天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人类都是晚期智人科学家是怎样还原出人类演化这一漫长历史的呢?他们的主要 手段是通过发现古人类化石虽然全世界都出土了早期人类化石,但 年代距今最久的化石都来自非洲。

      除了化石,现代分子生物学也揭示 了一段人类起源于非洲的历史简化人属动物进化历程如何界定人和猿?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在界定人属动物的标准上达成共识,并 提出了四条标准:成年动物脑容量超过600 立方厘米;腿和胳膊的长 度比例接近现代人类;使用语言;能制造和使用石器孰料,化石发现不断与这四条标准冲突比如,被命名为KNM-ER1813的完整能人颅骨标本的颅骨容积仅为510立方厘米至于语 言能力,科学家只能通过骨骼化石的构造进行推断制造和使用石器 这一条也不可靠,因为南方古猿很可能也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但它不 是人属动物今天,科学家还在不断寻找其他界定标准,其中一个新标准是牙 齿大小牙齿越小代表生前食物质量越高,也意味着具备使用工具处 理食物的能力,也就是用不着花大量时间来咀嚼食物牙齿上平行排 列的微型划痕是植物中的二氧化硅微粒留下的,划痕说明动物生前也 吃植物南方古猿能制造工具并直立行走,却不能归为人属动物怎样界 定人和猿? 人类进化过程中牙齿的变化通过研究牙齿,科学家甚至知道早期人类婴儿何时断奶婴儿可 从母乳中得到钡(牙釉质的成分之一)牙釉质会在婴儿牙齿上积累, 直到母亲停止哺乳通过比较尼安德特人牙齿化石中的钡含量和今天 婴儿乳牙这一含量,科学家知道尼安德特人的婴儿在成长到7 个月大 时断奶。

      这表明尼安德特人的幼年阶段比现代人类的时间更短现代 人类的脑容量很大,我们需要时间让大脑成长,并利用大脑进行复杂 学习,因此现代人类的发育阶段比早期人类的时间更长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颅骨变化趋势相比猿类,现代人类的下肢骨结构更适合长距离直立行走 从肤色解读进化既然今天地球上所有人类都属于智人,那么为什么今天生活在世 界各地的人肤色差异如此之大?人类的类人猿祖先皮肤颜色浅目前地球上和人类亲缘关系最近 的黑猩猩的皮肤是浅色的,因此南方古猿的肤色很可能也为浅色早 期直立人开始长时间在地面活动,缺少树木遮阴的直立人需要适应非 洲热带的炎热气候,因此,一些直立人进化出更多的皮下汗腺和更少 的毛发,更有利于皮肤散热但毛发减少会带来另一个问题:裸露的 皮肤很容易被赤道地区的强紫外线伤害2021 年,通过追溯负责调 控黑色素生成的 MC1R 基因的变异历史,科学家发现距今 120 万年 的直立人的 MC1R 基因发生了一个突变,造成他们的肤色逐渐变深 更多的黑色素能帮助直立人减少紫外线伤害深色皮肤的直立人走出非洲后,又经历了一个肤色总体变淡的过 程其中一些早期人类开始向更高纬度区域迁徙因为那里的紫外线 没有赤道那么强烈,所以皮肤中充足的黑色素不仅变得多余,而且会 影响人体吸收紫外线,造成维生素 D 合成障碍。

      因此,部分人类体内 的黑色素开始逐渐减少,肤色又变淡了①南方古猿面部重建②直立人面部重建③智人面部重建尼安德特人主要在較为寒冷的西欧地区活动,但并没有继续北上 人类多次走出非洲非洲孕育了早期人属动物当时,人属动物用来维生的食物中 70% 以上是水果等植物,而热带雨林丰富的植被和强大的生产力可为早期 人属动物提供丰富食物因为气候变化等原因,人属动物不得不离开 雨林,寻找新栖息地有证据显示,人类曾经多次走出非洲大陆,向 全球散布距今180万年前,直立人最先走出非洲距今80万〜60万年 前,海德堡人开始离开非洲大陆,探索欧亚大陆大概在40万年前, 尼安德特人离开非洲大陆,迁徙到了今天西欧一带他们的鼻孔粗大, 呼吸道可充分加热冷空气,脂肪代谢效率也比智人高得多,这让他们 能很好地适应比非洲更寒冷的西欧气候他们的骨骼粗大,肌肉强壮, 抗打击能力强,这让他们能捕猎大型野生动物(包括猛犸象)种种 优势让他们在西欧繁衍生息距今6万年前,智人开始走出非洲距 今 4 万年前,智人已散布到欧亚大陆各个角落为什么早期人类要离开非洲老家?有可能是因为非洲大陆的气 候变得不适宜居住,也有可能是因为他们想找到食物来源更丰富的栖 息地,避开激烈的同类竞争,或者是因为他们渴望冒险,希望找到新 家园。

      智人走向世界在直立人第一次踏上欧亚大陆起的近200 万年时间里,早期人类 一直生活在气候较温暖区域即便是抗寒的尼安德特人,以及耐缺氧 的丹尼索瓦人,其栖息地也未越过北纬55°如果画一条连接爱尔兰 首都到哈萨克斯坦首都的线段,那么早期人类活动基本上没有越过这 根线以北寒冷气候阻挡早期人类继续北上考古证据表明,在所有人属动物中,智人最先进入欧亚大陆北方 并定居科学家推测,智人的一些发明帮助他们适应寒冷环境:缝纫 技术催生更贴身的衣物,动物皮毛制成的保暖衣物能抵挡寒冷 ;捕猎 陷阱解决了猎物分散、猎人捕猎效率低的难题凭借缝纫和制造陷阱等技术,智人将活动范围拓展到北极圈10 万年前的智人颅骨距今3.2万年前,智人首次踏进北极圈当时北极圈还较为温暖, 适宜人类居住在西伯利亚的亚纳河,也就是曾经的白令陆桥最西端, 考古学家发现了数百件石器和骨器(包括缝纫用的骨针和雕刻有花纹 的珠子)动物骸骨显示,当时生活在那里的人类捕猎驯鹿、长毛犀 牛、鸟类和野兔等动物在亚纳河遗址的人类遗骨只留下两颗不完整 的牙齿科学家从中提取古 DNA 测序的结果显示,这两颗牙齿来自 两名儿童他们是部分现代美洲原住民的非直系祖先。

      让科学家惊喜的是,这两名儿童的基因差异很大这表明当时他 们生活的族群基因来源广泛,据估计这个族群规模超过500 人在石 器时代晚期,西伯利亚竟然有规模如此庞大的人类定居点,而且具有 很高的基因多样性这一发现震惊了科学界基因多样性高,说明当 时白令陆桥上陆续出现过许多支古人类队伍但没有证据显示这个活跃的族群继续向东,横跨覆盖干燥地表的 白令陆桥,抵达美洲他们在亚纳河一直居住到距今3 万年前那时, 地球开始进入气候最寒冷、冰川覆盖面积最大的“末次冰盛期”距今 2.65万〜1.9万年,北极温度骤降,这些先民被困在寒冷的北极冰原 上他们中的一些人开始寻找新家园,利用扎营—前进—扎营的方式 在冰原上缓慢迁徙距今1.5 万年,一小队古人类站在了新世界门口他们的南方是 今天的阿拉斯加和整个美洲 4000 多万平方千米的处女地他们的到 来标志着人类第一次进入美洲大陆这些先驱者深入美洲腹地后,看 到的是辽阔的草原、茂密的雨林和高耸的山峦,这是他们的新家园 从开始迁徙到踏上美洲大陆,古人类用了上万年 寻根现代人类的老家非洲生态环境多种多样,既有干旱少雨的撒哈拉沙漠,也有生产 力旺盛的刚果盆地热带雨林,还有东非广袤的稀树草原 ;既有白雪覆 盖的乞力马扎罗山,也有流淌着熔岩的阿尔法三角。

      今天非洲大陆上 使用的语言超过1000 种那么,现代人类的具体发源地在非洲哪个 地区?2021 年,来自三大洲的12名科学家公布了他们的研究成果:距 今 20 万年前,所有现代人类的祖先极有可能生活在博茨瓦纳东北部, 具体地点是在今天赞比西河南部的马卡迪卡迪盐沼马卡迪卡迪盐沼 曾是一个面积巨大的内陆淡水湖,其范围一度从纳米比亚横跨博茨瓦 纳,一直延伸到津巴布韦,其面积甚至超过今天非洲最大的湖泊维多 利亚湖今天的马卡迪卡迪盐沼科学家推测,20 万年前马卡迪卡迪湖开始分裂成多个小块湿地线粒体DNA显示早期智人在这些湿地附近生活了 7万年距今13万 年前,这些人的线粒体DNA开始分化出不同分支其中一支向北迁 徙,第二支从距今 11 万年前开始向南迁徙,第三支一直生活在湿地科学家猜测迁徙的原因是气候变化为了模拟古代气候变化,科 学家分析了马卡迪卡迪湖附近的沉积岩核心,提取其中蕴含的关于植 被和降雨的信息,并建立气候变化模型模型显示,距今13 万年前 马卡迪卡迪湖东北地区出现一条植被茂密的绿色走廊这让此前距离 湖畔较远的荒芜陆地焕发生机,引发第一批智人迁徙距今11 万年 前,马卡迪卡迪湖西南方向出现第二条绿色走廊,第二批人类开始向 更南部迁徙。

      与东北方向的移民不同,西南方向的移民似乎发展得更 好,人口稳定增长这种迁移成功的原因很可能是这些迁徙者适应了 吃鱼、贝等海洋动物,在南非开普敦“人类摇篮遗址”出土的大量海洋 生物遗骨化石印证了这点导致这两次气候变化的原因是地球自转轴和轨道平面的倾角发 生了略微变化,导致南半球夏季接受更多太阳热辐射,这种情况数千 年才发生一次南半球变得更温暖,气候更潮湿 最早的现代人类迁徙路线马卡迪卡迪盐沼极有可能是现代人类的共同老家科学家还原了 智人离开“老家”的过程等待更古老的 DNA那么,这项研究是否能说明现代人类起源于博茨瓦纳?不能急着 下结论,因为线粒体 DNA 的比例只占人体 DNA 总量的百万分之五, 核DNA则储存了更多关于人类起源地的信息例如,EPAS1基因的 某些变种能让人更好地耐受高海拔缺氧环境,喜马拉雅山地区的人就 从丹尼索瓦人身上继承了这个特性丹尼索瓦人是类似尼安德特人的 人属动物,已经灭绝,和智人不同种智人曾经和这两种人属动物结 合,得到了这两种人特有的一些基因如果回溯到足够远,每个人都与其他人息息相关因此,我们都 有许多共同的祖先当某个母亲生下一个男孩时,虽然母亲的 DNA 会继续流传,但她的孙辈无法继承她的线粒体DNA。

      因此,线粒体 DNA 只能反映出女性那一支的进化史,无法反映人类进化过程的全 貌同样,绿色走廊作为早期人类迁徙的动力这一假设也遭到科学家 质疑质疑者的理由之一是现代人类能够承受极为恶劣的生存环境— —从极寒的两极到灼热的沙漠都有人类定居点对马卡迪卡迪湖的究就像盲人摸象,得到的只是人类迁徙这头 “大象”的一部分而已,难以反映它的全貌博茨瓦纳人类老家是一个 假说,有一定的可信度,但还需要找到足够多的化石证据来验证它 对古DNA进行分析将提供更有力的证据科学家已能从化石中提取 未完全降解的古DNA片段,并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将其大量扩 增进行研究科学家已掌握了一个丹尼索瓦人的古DNA,年代距今11万年现在科学家等待的是距今30万〜25万年前的智人古DNA古人类骨骼化石大多数早期人类祖先的化石都发现于古代湖泊和河流流域,以及 洞穴内或火山喷发区至今为止人类最早的祖先化石全部来自非洲, 尤其是东非和南非的石灰岩洞穴在其他大陆上也发现过古人类化石 包括中东、南欧和亚洲下颌和牙齿下颌和牙齿化石是最常见的人类化石这些特别坚硬的骨骼有很 大概率能成为化石牙齿的数量、类型和形状能揭示很多有关饮食、 生活方式和死亡年龄的信息,甚至能揭示死者生前的社会地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