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昭华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OfficeWord文档 .docx
9页《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教学设计执教者:武汉市光谷左岭第一小学 姜昭华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P24页的内容例1、例2教学目的 1、通过动手操作,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2、经历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 3、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4、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5、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长方体每个面的长、宽是多少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究 解决问题 (一)、动手操作,探索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分组操作 (1)每个学生拿一个长方体纸盒,沿着上面与前面相交的棱、左面与上面、前面、后面相交的棱以及右面与上面、前面、后面相交的棱将纸盒剪开,再展开,看一看,展开后的形状 (2)在展开后的图形中,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六个面 (3)你有什么发现 {生的发现如果不在点上,师可提示思考:a这六个面与原来的长方体的六个面有什么关系?b这个平铺的面的总面积与原来长方体的什么有关系?} (4)在生独立操作思考之后,可以将自己的发现,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
注意:听的同学要边听边思考你的同学说的哪些与你不一样预设:一部分学生能很清楚地表达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应该是比较茫然的 [如果生有不同的剪法,老师的做法:展示同学中的具有代表性的展开图在展示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展开的图形不同,但是都是六个面并且都是相对的面相等] (5)再次将这个平铺的图形,折起来还原成长方体在折的过程中,注意观察那些面是长方体的上下面、左右面、前后面 (6)为了区别,我们可以给相对的面涂上相同的颜色(画成相同的阴影)再展开,观察自己所图的颜色,想象中折成一个长方体 (7)通过这个过程,师生共同小结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注:(4)(5)(6)环节可视学情增删】 (8)出示正方体提问:你能用刚才的方法,将这个正方体剪开,展开,然后找到它的面积与这个正方体的六个面的关系吗?每个面的边长是原正方体的什么? (9)教师归纳板书: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过渡: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究,以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会了这么多知识,那么怎样计算出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呢?老师还想让你们去发现,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二)、探索长方体、正方体的面积计算方法 (1)观察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注意,手中的长方体不能随意转动)认准,然后展开,在展开图上用不同颜色标出长、宽、高。
①思考讨论:长方体每个面的长和宽与原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联系? ②填一填 a 上、下每个面,长=长方体的﹙﹚,宽=长方体的﹙﹚; b 前、后每个面,长=长方体的﹙﹚,宽=长方体的﹙﹚; c 左、右每个面,长=长方体的﹙﹚,宽=长方体的﹙﹚ (2)观察思考: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 (3)你能想办法试着求出你手上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吗?[用汉字表示出每个面的面积和总面积] 【注:这个过程,也可以让学生测量三条棱,再计算出表面积(根据时间和学生的状况而定)】 (4)出示例题 探究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 做一个长0.5m,宽0.3m,高0.4m的长方体募捐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硬纸板? 上、下每个面,长_____,宽_____,面积是________________ 前、后每个面,长_____,宽_____,面积是________________ 左、右每个面,长_____,宽_____,面积是________________ 这个募捐箱的表面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学生分析题意,试着解答.教师巡视,相机。
②找两个有代表性的学生上黑板 ③学生汇报:让有不同解法学生说出解法及解题思路 ④分组讨论:比较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联系?哪种解法简便? 不同:第一种方法是先分别算出上、下面的面积和,前后面的面积和,以及左、右面的面积和,然后加起来第二种方法是先算上面、前面、左面三个面的面积和,再乘以2联系:根据乘法分配律可以把第一个算式改变成第二个算式第二个算式更简便些 ⑤计算长方体表面积时,最关键的是找出什么 (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关键的事要正确找出3组面中每个面的长和宽) ⑥思考:如果按我们算好的硬纸板的面积去领正合适的纸板,能做出我们需要的募捐箱吗?为什么? (5)、总结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6)、小练习: 1.募捐箱做好后,想找一些漂亮的红纸装饰一下箱子的外面,观察一下哪些面需要装饰漂亮又省纸?那需要多少红纸?(小组讨论解决) 2.我会填(练习六的第一题的前2个图) a、两个长方体中朝着我们的面(前面)的面积分别是_____和______ b、两个长方体的右侧面的面积分别是______和_______。
c、两个长方体向上的面的面积分别是______和_______ (7)、迁移类推出示例2探究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过渡:经过刚才的练习你能熟练掌握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吗?再给你一次机会你有信心还做对吗?有信心是件好事情!请快速计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课件出示长方体) 长16cm,宽12cm高14它的表面积是多少? (课件演示长方体长渐变短12cm,宽12cm,高渐变矮12cm)它的表面积是多少? 师:这是什么图形?长方体的长宽高一样长时变成了正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等于什么? 给你正方体的棱长你会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吗?听好一个正方体它的棱长是1.2cm分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 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在独自做完的前提下,说说自己是怎么样想的其实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这一部分,让学生自己做,给同学说与同学的相比找到自己的不足,然后向同伴学习 二、巩固应用,强化提高 1.师:长方体和正方体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掌握了它们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看!工人师傅就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出示例1,你能帮助他解决吗?(教材p24页例1) (生读题,理解题意,明确要求) 2、老师周末在家收拾屋子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老师发现家里的衣柜布罩太旧了得换块新的,如图衣柜长0.75m,宽0.5m,高1.6m,老师至少要买多少平方米的布?你能帮助解决吗?(教材p24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然后汇报解法,并说出思考过程。
) 3.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材p24页例2) 4.机动 三、全课小结,课外延伸 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课后反思执教者:武汉市光谷左岭第一小学 姜昭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部分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它是在学生认识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的难点在于,学生往往因不能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想象出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以至在计算中出现错误针对这一点,我在教学中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操作实验与实践的空间,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等来认识概念,理解概念从而概括出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本课上完以后,综合各位听课教师的评课意见,总结出本课有下列特点: 1.教学层次清晰不论是复习,还是练习,都由易到难,逐步递进而练习的设计也是注意坡度,层层深入 2.个性化解读教材在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同时,能提前渗透表面积的变化的相关知识,为后续学习做好孕伏 3.练习设计特色鲜明例如,在计算横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通风管的侧面积时,不满足于先计算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再计算四个长方形的面积,以求出长方体通风管侧面积的方法,而是继续引导学生把长方体展开成长方形,通过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求出通风管的侧面积。
加强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指导例如,在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之后,出示一组图片,引导学生想一想,可能计算这些物体的什么,实际是求长方体哪几个面的面积先从整体上把握不同长方体所求面的个数不同,计算方法也不同,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习惯再例如,在练习选择题时,不仅仅只停留在选择出正确答案的水平上,还对学生的解题方法做出指导,指出选择题还可以用排除的方法来解答,往往比较简便 但本课也存在诸多的问题,需要改进,需要完善 1.练习设计的综合性不够本节课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练习课,可以综合考虑底面积、侧面积与表面积的联系,设计练习题,融汇旧知与新知,形成知识体系也需要通过改变题目中长、宽、高的单位名称,以提醒学生认真审题,先统一单位名称,再列式计算总之,一道题目的设计要同时兼顾多个知识点,使每道题目的效益发挥到最大程度 2.活动方式的设计不够全面练习课应确保全员参与,方能兼顾量与效的统一而环顾全课,全员参与的题目数量明显偏少,因此,使得教学效果的检测成为不可捉摸之物 3.活动形式较单一。
本课练习内容的设置较丰富,形式也较多样,但学生活动的形式较单一可以通过改变评价方式,改变评价主体,采用小组交流,小组互评的方式及时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指导这些都是应该在备课时充分预设到,会影响一节课教学效率的环节 统观这节课,作为一节概念及计算课的研究课,有其实践的价值和引领的作用,更存在诸多尚需进一步在实践中检验的设计和理念通过这节课的研讨,希望能对我们今后更好的完成概念及计算课的教学有所启发,有所帮助,并为日常概念及计算课的教学提供思考的材料和进一步完善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