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氧化硫泄露现场预案.docx
5页暖房三氧化硫泄露现场处置方案1. 事故风险分析1.1 事故类型:气体中毒1.2 事故区域:烟酸暖房区域(烟酸蒸发器、1#、2#三氧化硫冷凝器、1#、2#三氧化硫中间槽、1#、2#三氧化硫计量槽等设备及管道)1.3 设备基本情况:三氧化硫全容积52.5m3、三氧化硫计量槽18.5m31.4 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及影响范围1.4.1 健康危害:三氧化硫其毒性表现与硫酸同,对皮肤、粘膜等组 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蒸汽或雾可引起结膜炎、结膜水肿、角 膜浑浊,以致失明;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息死亡口服 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致溃疡形成;皮肤灼伤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形成 溃疡,愈后斑痕收缩影响功能,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甚至角膜穿孔、 全眼炎以至失明1.4.2 急救措施: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 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1.4.2 周边环境危害:大量三氧化硫泄露,与空气中水汽反应生成稀 硫酸烟雾,当浓度或湿度达到一定值时形成酸雨对地下水、地表植 被、建筑设备带来腐蚀1.5 事故征兆:暖房有毒气体检测仪报警、视屏监控看见大量烟雾 1.6事故发生的次生事故:控制不及时导致大量烟气泄露,造成大面 积环境污染2. 应急工作职责及车间防护应急器材配置2.1 指挥组长:负责现场应急事故救援指挥工作。
如组长缺席,由 副组长按名次依次类推履行组长职责) 副组长:协助组长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的处理工作 成 员:负责现场急救和处理2.2 外部救援未赶到前,当班班长为指挥组组长,外主操、内主操为 副组长,外副操、当班维修、分析工、内操、铲车司机、熔硫辅助工 为成员2.3 车间应急防护器材: 空气呼吸器2 件(中控室东面防护器材柜) 防化服 2 件(中控室操作台后) 防毒面具8 套配7#滤毒罐(中控室西面防护器材柜) 防毒面具 6 套配 7#滤毒罐(阳极保护仪表室、风机房汽动泵边、暖 房一楼)长管防毒面具 3 套(阳极保护仪表室、风机房汽动泵边、暖房一楼) 3.应急处置3.1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3.1.1生产设施及管线发生局部泄漏,现场工作人员应积极展开自救, 并及时报告公司寻求支援,公司接到报告后启动救援预案3.1.2 发生大面积泄漏,现场人员应第一时间寻求公司支援,根据情 况判定是否需要寻求总公司支援总公司接到报告后启动紧急预案, 双方共同积极展开自救3.1.3厂区内任何人一旦掌握安全事故征兆或发生安全事故的情况, 应迅速向上一级或最高负责人报告,必要时向119 报警;3.1.4 安全事故发生后,必须在第一时间上报事件的基本情况。
报告 内容:发生事故的地点和时间(年、月、日、时、分);发生事故的 简要经过、伤亡人数以及涉及范围;发生事故的设备名称、类别、性 质、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需要有关 部门和单位协助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宜3.2 现场处理措施3.2.1 现场值班人员发现泄漏,第一时间疏散泄漏地点周围工作人员至安全区,安全区需选择在上风向,距离泄漏区不得少于150m,确 保不被泄漏影响,在泄漏区150m外设置警戒线,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污染区,并挂上警示牌同时向当班班长、车间主任和分厂厂长报告3.2.2 车间、分厂领导要及时赶到现场指挥抢险如泄漏严重,同时 把泄漏的基本情况报告安全环保部和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启动公司 特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3.2.3 现场人员和分厂应急救援队人员,必须戴好防酸面具,穿防酸 服、防酸鞋、戴防酸手套、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在确保安全情况下 进行抢险堵漏工作3.2.4 管道或阀门大面积泄露内操根据情况对三氧化硫系统停车, 当停车完毕后,外操及时关闭泄露点前后阀门并将管道内酸排尽安 排维修人员准备堵漏工具,焚转外操准备防护器材(穿防酸服、防酸 鞋、戴防酸手套、空气呼吸器、防化服),以维修及外操组成堵漏小 组,对泄露管道堵漏或跟换。
3.2.5 暖房设备液位计泄露外主操及维修组成检查处理小组,正确 穿戴防护器材后(穿防酸服、防酸鞋、戴防酸手套、空气呼吸器、防 化服)进入暖房,检查确定泄露源,关闭液位计上下根部阀后排尽液 位计积酸,跟换液位计如泄漏量较大可适当在泄漏点附近区域喷洒 雾化水吸收三氧化硫3.2.6 暖房设备泄露内操根据情况对三氧化硫系统停车,当停车完 毕后,若三氧化硫中间槽槽体泄露,外操主操、副操正确穿戴空气呼 吸器、防化服后进入现场确定泄露源后,关闭储槽进口阀门( DN50 球阀),全开出口阀(DN125球阀),启动三氧化硫输送泵将槽内三氧 化硫转入计量槽,降低液位后维修人员进入现场判断处置若计量槽 泄露,及时打开槽底 DN50 排尽阀,当槽内三氧化硫排尽后打开槽顶 部抽负阀(DN80球阀),通知维修人员判断处理3.2.7 在处置暖房三氧化硫泄漏时,关闭门窗防止泄露三氧化硫扩散 至周边区域,当现场处置结束后安排 2-3 人组成稀释吸收小组,用雾 化水吸收暖房内泄露三氧化硫,并及时将吸收水回收集中处理 4.注意事项4.1 现场处置人员必须正确佩戴个人防护器材,(防酸面罩、防酸服 防酸手套、劳保鞋)4.2 当现场有大量烟雾时救援处置人员必须正确佩戴防毒面具(7#滤 毒罐)才能进入事故区域,如果泄露过大时或烟气量过大时需佩戴空 气呼吸器及防化服才能进入现场。
4.3当在参与救援时感觉的呼吸困难或空气呼吸器报警时必须及时撤 离事故区域(上风面),并保持呼吸通畅4.4 事故救援处置结束后及时清点人数,发现少人后应及时汇报并展 开搜救4.5 事故发生后及时在现场划定事故区域,并悬挂警示牌4.6车间及当班负责人报告有关操作人员调整应急过程中动用的所有 设备、容器、仪器、阀门,使之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4.7 清理渗漏现场,将现场的废弃物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置4.8将废水中和池内废水用碱中和至PH5.5-8.5以内集中送至污水处 理站处理4.9 收回安全警示绳、消防水管、灭火器等安全设施及用品,安放到 规定位置4.10 现场负责人组织人员进一步检查现场,确认储罐不再渗漏或存 在其他隐患后,则立即汇报公司应急处理完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