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聚物组成最新课件.ppt
39页5.3 竞聚率、共聚曲线及共聚物组分的控制5.3.1 竞聚率r1=K11/K12竞聚率的涵义竞聚率的涵义 :竞争增长反应时两种:竞争增长反应时两种 单体反应活性之比单体反应活性之比 《共聚物组成》PPT课件 (2)5.3.1 竞聚率r1与聚合倾向的关系:n nr r r r1 1 1 1 = 0= 0= 0= 0::::不能均聚,只能共聚,其共聚倾向最大;n n0 < r0 < r0 < r0 < r1 1 1 1 < 1 < 1 < 1 < 1::::单体 M1 能均聚,但交叉增长倾向较大,r1 值越小其交叉增长倾向越大,也可以说共聚倾向越大;n nr r r r1 1 1 1 = 1= 1= 1= 1::::单体 M1 的均聚和共聚倾向相同;n 1 < r1 < r1 < r1 < r1 1 1 1 < < < < ::::单体 M1 倾向于均聚,r1 值越大,其共聚倾向越小《共聚物组成》PPT课件 (2)5.3.1 竞聚率作图F1~f1曲线,即为共聚物组成曲线 共聚物组成曲线的类型《共聚物组成》PPT课件 (2)影响竟聚率的因素影响竟聚率的因素((1 1)温度)温度 竞聚率: r1=k11/k22,则: (5-42)自增长活化能共聚增长活化能该值很小,温度对竞聚率影响不大《共聚物组成》PPT课件 (2)((1 1)温度)温度A. 温度变化影响不大:E通常较小,约20~35kJ/mol,E11-E12就更小;B. 随T↗,总使r→1(表5-4)趋于理想共聚 即r1 < 1时, T↗,r ↗ 并→1 r1 > 1时, T↗,r ↘ 并→1解释:若 r1 < 1,则 k11
《共聚物组成》PPT课件 (2)(1)(1)温度温度表5-4 反应温度对竞聚率的影响《共聚物组成》PPT课件 (2)((2 2)压)压 力力 反应压力对竞聚率的影响与温度类似,随压力呈数量级的增加反应趋向于理想共聚合 例:MMA与AN共聚,反应分别在1,100,1000大气压下进行,相应的(r1·r2)值为0.16,0.54和0.91《共聚物组成》PPT课件 (2)((3 3)溶)溶 剂剂( (极性)自由基共聚:对竞聚率影响不大(表5-5)离子型共聚合:对增长速率及竞聚率影响较大:影响离 子对的性质,活性中心的种类和相对比例表表5-5 5-5 苯乙烯苯乙烯(M(M1 1)-)-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M(M2 2) )在不同溶剂中的竞聚率在不同溶剂中的竞聚率《共聚物组成》PPT课件 (2) (4(4)其他因素)其他因素Ö介质的pH影响: MAA与DMAEMA;ÖLewis酸盐影响:St和MMA在ZnCl2存在下,共聚体系趋向交替共聚Ö聚合反应方法:苯乙烯和甲叉乙二酸共聚《共聚物组成》PPT课件 (2)5.3.2 共聚曲线问题的引出:1. 共聚物组成与单体投料组成不一致;???2. 有些单体对很难共聚:苯乙烯和醋酸乙烯酯;???3. 有些单体很难均聚却可以共聚:顺丁烯二酸酐很难均聚,可以与苯乙烯共聚。
单体活性不一致导致共聚物存在组成分布和平均组成问题《共聚物组成》PPT课件 (2) 二元共聚物组成微分方程二元共聚物组成微分方程 链式聚合:链引发、链增长和链终止反应 M1、M2代表单体~~M1*、~~M2*代表活性中心《共聚物组成》PPT课件 (2)(1) 链引发反应链引发反应《共聚物组成》PPT课件 (2) (1) 链引发反应链引发反应K i1K i2单体《共聚物组成》PPT课件 (2)2) 链增长反应《共聚物组成》PPT课件 (2)2) 链增长反应《共聚物组成》PPT课件 (2)3) 链终止反应《共聚物组成》PPT课件 (2)3) 链终止反应《共聚物组成》PPT课件 (2)四个基本假定: 1.等活性理论:链末端反应活性与链长无关; 2.最末端效应:链末端的反应活性只与末端单体单元的结构有关,与前面各单体单元结构无关;《共聚物组成》PPT课件 (2)四个基本假定: 3.分子量极大:生成的共聚物分子量很大,即单体主要消 耗在链增长反应中,且链增长反应都是不可逆反应; 4.稳态假定:活性中心的总浓度,以及各类活性中心各自的浓度均达到平衡,不随反应时间变化。
《共聚物组成》PPT课件 (2)推导:《共聚物组成》PPT课件 (2) 竞聚率的意义r1=K11/K12竞聚率的涵义竞聚率的涵义 :竞争增长反应时两种:竞争增长反应时两种 单体反应活性之比单体反应活性之比 《共聚物组成》PPT课件 (2)r1与聚合倾向的关系:n nr r r r1 1 1 1 = 0= 0= 0= 0::::不能均聚,只能共聚,其共聚倾向最大;n n0 < r0 < r0 < r0 < r1 1 1 1 < 1 < 1 < 1 < 1::::单体 M1 能均聚,但交叉增长倾向较大,r1 值越小其交叉增长倾向越大,也可以说共聚倾向越大;n nr r r r1 1 1 1 = 1= 1= 1= 1::::单体 M1 的均聚和共聚倾向相同;n 1 < r1 < r1 < r1 < r1 1 1 1 < < < < ::::单体 M1 倾向于均聚,r1 值越大,其共聚倾向越小《共聚物组成》PPT课件 (2)作图F1~f1曲线,即为共聚物组成曲线 共聚物组成曲线的类型《共聚物组成》PPT课件 (2)①②③④《共聚物组成》PPT课件 (2)1 1. .交替共聚:交替共聚:r1=0,r2=0(曲线①) F1~f1 曲线《共聚物组成》PPT课件 (2)1 1. .交替共聚:交替共聚:r1=0,r2=0(曲线①)例:60℃,St(r1=0.01)--马来酸酐(r2=0)《共聚物组成》PPT课件 (2)1 1. .交替共聚:交替共聚:r1=0,r2=0(曲线①)特点: 1) 单体都不能自聚,只能共聚: k11=0, k22=0 2) 交替排列,F1、F2都是各一半; 3) 更多见的是r1→0,r2→0, 通常用r1*r2的 乘积值来表示一对单体的交替共聚的倾向, 乘积越小,其交替共聚倾向越大。
《共聚物组成》PPT课件 (2)2.2. r1=r2=1时,理想共聚恒比(曲线③)n因为:r1=r2=1,代入F1~f1:对角线《共聚物组成》PPT课件 (2)2.2. r1=r2=1时,理想共聚(曲线③)F1~f1 曲线《共聚物组成》PPT课件 (2)2.2. r1=r2=1时,理想共聚(曲线③)n共聚物组成(F1)始终等于原料组成f1,不随反应转化率而变化,称为恒比理想共聚合;n k11= k12, k22 = k21,此时,无论是 ~~M1*、 ~~M2*,它们与两个单体M1、M2反应时的活性相同;n例子: CF2=CF2~CF2=CFCl St~p-MSt, 70℃《共聚物组成》PPT课件 (2) 3.3. r1<1,r2<1,有恒比点 r1=0.6r2=0.3R1=0.5R2=0.5F1~f1 曲线A恒比点《共聚物组成》PPT课件 (2) 3.3. r1<1,r2<1,有恒比点n与与对对角角线线有交点有交点A A:恒比点:恒比点, (F, (F1 1)=(f)=(f1 1) )A, A, d d[M[M1 1]/d[M]/d[M2 2]=[M]=[M1 1]/[M]/[M2 2],],恒比点组成:恒比点组成:《共聚物组成》PPT课件 (2) 3.3. r1<1,r2<1,有恒比点 r1=r2( <1 )时,恒比点F1=f1=0.5,组成曲 线在F1 = f1= 0.5时与对角线相交,并呈对 称形状。
r1≠r2共聚曲线不再呈点对称型意义:r1<1, r2<1,意味k11<1, k12<1, 单体倾向 共聚极端情况:r1 → 0, r2→0,只能共聚《共聚物组成》PPT课件 (2)4.4. r1 > 1,r2 < 1或r1 < 1,r2 > 11050.50.1《共聚物组成》PPT课件 (2)4.4. r1 > 1,r2 < 1 1) r1 > 1表明 k11 > k12, r2 < 1表明 k22 < k21,则无论对~~M1*,~~M2* ,总是 M1 比 M2 活泼,F1总是大于f1,曲线是在对角线的上方,且不相交 r1 < 1,r2 > 1情况与上相似,不过两种单体对调《共聚物组成》PPT课件 (2)4.4. r1 > 1,r2 < 1 2)当r1 * r2 = 1,即r2=1/r1 ,理想共聚 r1=1/r2 时,k11/k12=k21/k22,表示无论何种自由基~~M1*,~~M2*,它们与单体反应时,反应的倾向完全相同,即两种自由基失去了自身的“选择”特性《共聚物组成》PPT课件 (2)4.4. r1 > 1,r2 < 1n例子:[M1]/[M2]=1,r1=5, r2=0.2 d [M1]/d[M2]=5,此时无论 ~~M1*, ~~M2*,它们接上M1和M2的速率比 为5/1,故共聚物中M1与M2之比为5/1《共聚物组成》PPT课件 (2)5.5.r1>1,r2>1苯乙烯(r1=1.38)与异戊二烯(r2=2.05)《共聚物组成》PPT课件 (2)5.5.r1>1,r2>11) 存在恒比点其共聚物组成曲线类似于r1<1,r2<1的那种情况,只是形状和位 置恰恰相反;2) r1 > 1, r2 > 1,两单体均聚倾向大于共聚,当r1, r2 比“1”大很多时,倾向于“block”.《共聚物组成》PPT课件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