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金刚石,石墨教学设计.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542694004
  • 上传时间:2023-03-2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5.51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金刚石、石墨和C60教学设计(反思后)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2)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及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主要用途3)了解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的分析,懂得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2)通过木炭、活性炭对红墨水的吸附实验,学会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以人类对碳单质的认识为例,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是发展”的观点2)通过对人造金刚石、C50等知识的介绍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不断进取的探索精神[教学重点] 碳单质的结构、物理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教学方法] 讲授法、比较法、实验探究法[教学准备]小品所用道具:      玻璃刀、小刀、直尺、一块玻璃;石墨导电性实验器材:学生电源、导线、开关、灯泡、碳棒、6B铅笔芯;[实验6-1]器材:     锥形瓶、红墨水、烘烤过的木炭、活性炭;其他器材:          防毒面具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提问】 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什么? 2、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吗?能举例说明吗? 聆听、思考后回答。

      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 (设疑)碳元素能否组成不同的单质呢? 思考、猜测  过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讲述)研究表明: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金刚石、石墨和C60 引出本节教学内容【讲授新课】 (欣赏)组织欣赏一段小品表演  (展示)展示玻璃刀上的金刚石,引导学生观察 (交流)请学生汇报所查到的关于金刚石的一些资料进行交流 (归纳)引导学生进行归纳金刚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两名学生表演一段发生在玻璃店里的小品  学生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 负责收集资料的同学进行汇报,与其他同学资源共享 归纳小结金刚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金刚石的硬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培养归纳小结能力(讲述)讲述一段关于石墨的故事情节 (交流)请学生汇报所查到的关于石墨的一些资料进行交流 (归纳)引导学生进行归纳石墨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讲述)讲述铅笔上的“H”与“B”的意思,并展示一副用6B铅笔画的素描 (实验)演示碳棒、6B铅笔芯的导电性实验倾听  负责收集资料的同学进行汇报,与其他同学资源共享 归纳小结石墨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聆听、理解   一名学生配合老师做实验,其余同学观察 拓宽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培养归纳小结能力   使学生对不同型号铅笔及其用途有进一步的认识 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观察的能力(讨论)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为什么物理性质差异那么大?学生在老师引导下通过观察、对比原子结构模型,归纳出差异原因培养学生比较、归纳的能力阅读)指导学生阅读P105第1、2段,了解有关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 (讲述)由于木炭、活性炭、炭黑、焦炭没有固定的几何形状,所以叫无定形碳 (讲述)如何区别“碳”和“炭”  (实验)演示[实验6-1]  (展示)防毒面具学生阅读教材   聆听、理解   聆听、理解  观察、记录现象  观察、记忆培养学生自学、阅读能力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拓宽视野,激发兴趣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讨论)组织讨论P105[讨论],并举例说明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结构,决定它具有“吸附性”,而这一性质又决定它可用来吸附色素通过比较、讨论小结出:物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并通过举例说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阅读)指导学生阅读P105~106,了解C60的知识 (设疑)C60是单质还是化合物?C60中60表示什么? (介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碳单质将会不断被发现,如目前已发现了C50、C70、C80、C240、C520等,碳单质的用途也将不断扩大 学生阅读教材  思考、回答  聆听、记忆培养学生自学、阅读能力 巩固旧知识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不断进取的探索精神,最终形成“科学是发展”的观点。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