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苏科物理九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含答案.docx

47页
  • 卖家[上传人]:茅**
  • 文档编号:324082831
  • 上传时间:2022-07-1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03MB
  • / 4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苏科九下期中1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初中物理九年级下苏科版期中卷1 下列估测与实际相符的是(  )A.的质量约为2.5Kg B.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C.物理教材长度是26dm D.辽宁地区六月份的平均气温约为45℃【考点】温度;质量的估测;长度的估测;电磁波的传播与应用【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A、一个大苹果的质量在250g左右,一部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250g=0.25kg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为3×108m/s.故B符合实际;C、一根筷子的长度在25cm左右,物理教材的长度略大于此数值,在26cm=2.6dm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D、辽宁地区夏季高温炎热,最高气温可能超过35℃,但平均气温不会超过35℃,更不可能达到45℃.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B点评】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多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量的值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物理,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2.初中物理九年级下苏科版期中卷1 非洲旱季,常用Hippo roller(中间有转轴的塑料桶)运水。

      如图所示,小华分别用背背、手抱、平拉、滚拉的方式运满桶水,在粗糙的程度相同的水平地面上匀速行走相同路程,她对满桶水做功最多的是(  )A. B. C. D.【考点】功的大小比较【分析】物理学中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先判断力的大小、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相同,利用功的公式W=Fs分析判断解答】解:由图可知,AB中小华是用背背、用手抱,即力的方向向上,桶是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即沿向上的方向没有移动距离,因此不做功;C中滑动摩擦力大于D中的滚动摩擦力,所以C中拉力大于D中拉力,由于所移动的距离s相同,由W=Fs可知C做功最多,故ABD不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影响物体做功大小的因素(力的大小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3.初中物理九年级下苏科版期中卷1 如图甲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可调,灯L1、L2的额定电压均为6V,L1、L2的I﹣U图象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S,逐步调大电源电压至电路允许的最大值,此时(  )A.L1正常发光 B.电源电压为12V C.电路总电阻为30Ω D.电路总功率为2.4W【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电功率的计算【分析】由图乙可知两灯泡额定电流下的电流,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可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两灯泡额定电流中较小的,即额定电流较小的灯泡能正常发光,根据图象读出两灯泡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电源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总电阻,利用电阻的串联求出电路的总功率。

      解答】解:由图乙可知,两灯泡两端的电压为6V时,通过两灯泡的电流I1=0.6A、I2=0.3A,由电路图可知,两灯泡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所以,电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I=I2=0.3A,则L2正常发光,故A错误;由图乙可知,L1两端的电压U1′=2V,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电源的电压:U=U1′+U2=2V+6V=8V,故B错误;由I=可得,电路总电阻:R==≈26.7Ω,故C错误;电路的总功率:P=UI=8V×0.3A=2.4W,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应用,从图象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关键4.初中物理九年级下苏科版期中卷1 随州市广水一中物理老师程军涛在CCTV科技节目中展示了自制教具“用锡纸记录声音“,赢得了亿万观众的赞叹(如图).对着纸纸筒唱歌,纸筒底部的振针在移动的锡纸上留下深浅不一的刻痕从而记录下声音复原声音时,振针经过刻痕带动纸筒振动发声重现歌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这是魔术节目,用障眼法使观众把“假的”当成了“真的” B.利用声波是电磁波的特性和锡纸导电的特点,将声音电流记录下来 C.声波具有能量,响度越大刻痕越深 D.用显微镜仔细观察刻痕,刻痕里记录着歌词汉字【考点】声与能量【分析】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解答】解:复原声音时,振针经过刻痕带动纸筒振动发声重现歌声,这不是魔术,其原理是声波具有能量,响度越大刻痕越深,但刻痕里没有歌词文字,故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声音与能量,属于基础题5.初中物理九年级下苏科版期中卷1 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容易被梳子“粘”起,下列现象中“粘”的原因与其相同的是(  )A.用硬纸片盖住装满水的玻璃杯,倒置后,纸片“粘”在杯口上 B.在干燥的天气里,化纤布料的衣服容易“粘”在身上 C.电视里讲解棋类比赛时,棋子可以“粘”在竖直悬挂的棋盘上 D.两个铅杆底面削平挤压后能“粘”在一起【考点】物体带电现象;摩擦起电【分析】(1)空气对浸入其中的物体存在压强作用;(2)摩擦起电现象生活中很常见,晚上睡觉前脱衣服时有火花,衣服上易沾有灰尘,梳子梳头发,头发随梳子飘起来;(3)磁体能吸引磁性材料;(4)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有吸引力解答】解: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容易被梳子“粘”起,是摩擦起电现象A、用硬纸片盖住装满水的玻璃杯,倒置后,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纸片“粘”在杯口上,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在干燥的天气里,化纤布料的衣服容易“粘”在身上是摩擦起电现象,此选项符合题意;C、电视里讲解棋类比赛用的棋子是一个小磁体,而棋盘是用磁性材料做的,所以棋子可以粘在竖直悬挂的棋盘上,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两个铅柱底面削平挤压后能粘在一起是分子作用力作用的结果,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大气压的存在、摩擦起电现象、磁体间相互作用及分子作用力的存在一个“粘”字,包含不同的物理规律,要注意区分6.初中物理九年级下苏科版期中卷1 如图所示的几个光学现象和应用,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 海市蜃楼现象 B.平静的水面映出建筑“倒影” C. 激光在光导纤维中传播 D. 在墙上映出手的影子【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解答】解:A、海市蜃楼是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A正确;B、平静的水面映出建筑“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C、激光在光导纤维中传播,是光的反射现象,故C错误;D、沿直线传播的光照到不透明的物体,被物体挡住,在墙上光照不到的地方形成影子,在墙上映出手的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A点评】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7.初中物理九年级下苏科版期中卷1 如图所示,两只完全相同的盛水容器放在磅秤上,将用细线悬挂质量相同的实心铅球和铝球(ρ铅>ρ铝)全部没入水中,此时容器中水面高度相同设绳子的拉力分别为T1和T2,磅秤的示数分别为F1和F2,则(  )A.F1=F2,T1=T2 B.F1>F2,T1<T2 C.F1=F2,T1>T2 D.F1<F2,T1>T2【考点】力的合成与应用;浮力大小的计算【分析】(1)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的作用,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不仅跟液体的密度有关,还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据此分析物体所受浮力大小关系;再根据物体受力平衡判断拉力大小关系2)先根据p=ρgh求出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然后根据F=Ps求出容器底受到的压力,再加上容器自身重力即为磅秤的示数解答】解:(1)对于悬吊在水中的球来说,它受到自身的重力G、水对它的浮力F浮和悬线对它的拉力T三个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则此三力间应有关系为T=G﹣F浮;以题述的铅球和铝球相比较,由于两者是质量相等的实心球,故G1=G2;由于铅的密度大于铝的密度,则铅球的体积小于铝球的体积,由于两者均浸没于水中,所以铅球所受水的浮力F浮1小于铝球所受水的浮力F浮2,即F浮1<F浮2;则根据T=G﹣F浮可知,T1>T2;(2)把容器、水和小球当作一个整体,整体受到向上的支持力、向上的拉力和向下的总重力,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得:F支+T=G容器+G水+G球,压力和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则磅秤受到的压力:F压=F支=G容器+G水+G球﹣T﹣﹣﹣﹣①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则绳子向上的拉力:T=G球﹣F浮﹣﹣﹣﹣﹣﹣﹣②,由①②结合阿基米德原理可得:F压=G容器+G水+F浮=G容器+G水+G排水=G容器+ρ水gV水+ρ水gV排水=G容器+ρ水g(V水+V排水)﹣﹣﹣﹣③,因为液面高度相同、容器完全相同,则容器中的水和排开水的总体积相等,根据③式可知,磅秤受到的压力(即磅秤的示数)相同,即F1=F2。

      故选:C点评】本题综合考查密度、阿基米德、压强计算公式以及受力平衡的分析和应用本题的关键点:一是确定磅秤受到力的分析;二是对球进行受力分析,然后根据力的合成计算拉力的大小8.初中物理九年级下苏科版期中卷1 如图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片移到滑动变阻器的b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8伏,10秒内定值电阻R1做功为20焦;当滑片P移到滑动变阻器的中点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伏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电源电压为14伏 B.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8欧 C.滑片在b端,电流表示数为0.75安 D.电路先后两次消耗的总电功率之比为2:3【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电功率的计算【分析】由电路分析可知,R1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由滑片的移动和电压表示数变化可知滑片滑到b点时电压表的示数,则由欧姆定律可表示出滑片在不同位置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与电源电压电阻间的关系,联立可解得R1与R最大值之间的关系及电源的电压; 由功率公式可求得R1的阻值,则可求得R的最大阻值;最后由功率公式分别求得R1先后两次消耗的电功率,即可求得比值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R1与滑动变阻器R串联,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由图可知,当滑片滑到b处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为R且与电阻R1串联,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U大=8V,即U大=IbR=×R=8V ①当滑片在中点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且与R1串联,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U中=6V,由欧姆定律可得,电路中电流I中=,即U中=I中=×=6V ②由①②可得:R=2R1,U=12V;故A不正确当滑片移到滑动变阻器的b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8伏,R两端电压UR1=U﹣U大=12V﹣8V=4V,由题可知,此时10秒内定值电阻R1做功为20焦,由W=UIt可得此时电路中的电流:I===0.5A;故C不正确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16Ω;故B不正确;由上可知R=2R1,根据P=UI=可得,电路先后两次消耗的总电功率之比:===,故D正确。

      故选:D点评】本题考。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