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戟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doc
19页大戟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摘要】 大戟属(Euphorbia L)是大戟科(Euphorbieceae)植物中最大的一个属,全世界有2 000余种,我国有80多种大戟属许多植物是重要的药用植物,二萜酯类成分是大戟属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多数具有抗肿瘤、抗病毒、皮肤刺激以及致癌活性本文综述了近10年以来大戟属植物有关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关键词】 大戟属; 二萜; 药理活性; 综述 [Abstract] The plants of Euphorbia L. belonging to the family of Euphorbieceae contain over 2000 species worldwide spread. About 80 species of genus Euphorbia distribute in China. A lot of species of Euphorbia are used as medicines in many medication systems. The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Euphorbia species are related to certain types of diterpenoids in their latex. Some diterpenoids isolated from Euphorbia species show strong antitumor, antivirus, skinirritating and tumorpromoting activities. In this article, 60 papers in the past 10 years about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of Euphorbia L. were reviewed. [Key words] Euphorbia L.; diterpenoids;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review 大戟属(Euphorbia L.)为大戟科植物中最大的属。
全球约有2 000余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尤以非洲和南美洲生长最多大戟属植物在我国有80多种,主要分布于西南横断山区和西北地区[1] 大戟属植物作为一种具有悠久用药历史的传统药物,其用药经验在世界各地都有报道在我国《中药大辞典》和《中草药汇编》(1987年版)分别记载有32种和35种入药大戟属药用植物常常用作通便、利尿药物,用于治疗水肿、结核、牛皮癣、疥疮、无名肿毒等疾患[2]研究表明,大戟属植物化学成分十分复杂,主要含有二萜酯类、三萜类、甾醇类、黄酮类和酚性成分该属植物所具有的多种活性,如抗肿瘤、抗病毒、皮肤刺激以及致癌活性等,多与其所含的二萜酯类密切相关[2-4],因而引起了国内外许多学者对该属植物研究的极大兴趣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发展依然非常活跃,作者就1998年以来大戟属植物有关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的情况进行了综述 1 大戟属植物的化学成分 大戟属(Euphorbia L.)植物所含化学成分结构类型多种多样,主要含有二萜类、三萜类、甾醇类、黄酮类和酚性成分 1.1 二萜类 1.1.1 千金烷型(Jolkinol types) 千金烷型类为本属植物中数量最多的大环二萜类化合物。
该类化合物结构特点为三环结构及1个环丙烷骨架以前发现的千金烷型结构特点为环5,6位连接有环氧键,且以双酯结构较为常见近些年来,分离出的一些新千金烷型化合物结构中无环氧键图1 大戟属二萜类千金烷型成分 Fig 1 Jolkinol types of diterpenoids of Euphorbia L.1.1.2 假白榄烷型(Jatrophane types) 该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为1个五元环(A)与1个十二元环(B)反式骈合与千金烷型化合物相比,该类化合物结构中缺少1个三元环丙烷结构 1.1.3 曼西醇型(Myrsinol types) 曼西醇型二萜类化合物是大戟类中数量较少的一类化合物曼西醇型(Myrsinol)、阿勒颇大戟醇型(Euphorappinol)和鸡肠狼毒大戟醇型(Sprol)二萜都具有类似曼西醇的碳骨架该类化合物母核具有1个五元环(A)、1个七元环(B)和1个六元环(C) 1.1.4 松香烷型(Abietane types) 松香烷型二萜是大戟属中数目最多的四环二萜类成分该类化合物的显著特征为结构中存在于C12,13之间的α,β不饱和γ内酯有些结构中存在环氧基,属于C环重排的松香烷二萜[33]。
见图4 1.1.5 巴豆烷型(Tigliane types) 大戟属植物中巴豆萜烷型成分数量相对较少,但是巴豆萜烷型二萜为大戟属植物致炎和辅助致癌的主要成分之一该类化合物的结构为1个五元环(A)、1个七元环(B)、1个六元环(C)和1个环丙烷(D)其中A环中的α,β不饱和羰基位于3位[41] 1.1.6 巨大戟烷型(Ingenane types) 巨大戟烷型二萜酯是大戟植物中发现较早,数目较多,并且具有致炎和辅助致癌作用的成分该类化合物和巴豆烷类化合物在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不同的是巨大戟烷中C环是七元环,C8和C10通过羰基桥而连接,不具备12和13位羟基,代以3和5位羟基 1.1.7 瑞香烷型(Daphnane types) 瑞香烷二萜在大戟属植物中发现较少该类化合物骨架结构与巴豆烷类化合物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1.1.8 对映一阿替斯烷型(entAtisane types) 对映-阿替斯烷型二萜类也是一类普遍存在于植物中的成分,但在大戟属植物中相对较少 1.2 三萜和甾醇类 三萜和甾醇类化合物在大戟属植物中的分布非常普遍由于其结构及生理活性不及大戟二萜类成分新颖、独特,因而对大戟属植物中三萜及甾醇类成分的研究并未受到重视。
近年来人们在研究本属植物活性成分二萜的同时,从中分离出许多三萜和甾醇类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的结构见图9 1.3 黄酮类 近年来从大戟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黄酮类化合物中,新的结构类型较少,大多为已知化合物黄酮苷元主要为槲皮素、芹菜素及木犀草素糖部分主要有葡萄糖、鼠李糖、半乳糖等,其主要连接于黄酮醇类化合物的3-位及黄酮类化合物的7-位其中新化合物的结构见图10 2 药理活性 2.1 抗肿瘤作用 Madureira等[25]从Euphorbia portlandica中分离出的两个化合物Euphoportlandols A(化合物77)和B(化合物78)对P-糖蛋白具有抑制作用桑希生等[50]通过实验观察复方泽漆散对小鼠Lewls肺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复方泽漆散能够抑制Lewls肺癌肿瘤细胞生长,稳定病灶,下调肿瘤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姚平等[51]发现狼毒大戟能够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和抑制肿瘤细胞cmyc和ras基因表达而发挥抗病毒性肿瘤的作用崔晞等[52]对狼毒大戟诱导白血病小鼠T淋巴细胞L615的凋亡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狼毒可通过细胞凋亡明显地抑制L615小鼠T肿瘤细胞的增殖。
胡克忠等[53]也发现狼毒大戟水浸液对由小鼠白血病细胞L615攻击引起的白细胞显著增高和脾脏肿大有显著的降低和缓解作用Ravikanth等[54]发现E.nivulia的提取液对Colo 205、MT2和CEM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王玉波等[40]发现E.fischeriana的提取液对Ramos B细胞具有有效的抑制活性 2.2 抗菌作用 褚小兰等[55]通过采用打孔法进行体外抗菌试验,观察地锦类中草药的抗菌作用,结果发现小叶地锦、通乳草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有较强抗菌作用,斑地锦、通乳草、铺地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著抗菌作用孟娜等[56]发现月腺大戟根部丙酮提取物对小麦赤霉病病菌、油菜菌核病病菌、棉花黄萎病病菌、苹果炭疽病病菌、甜瓜蔓枯病病菌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近期研究发现,E. sessiliflora的提取液[38]对Bacillus cereus、 Micrococcus flavas和Moraxella catarrhalis等细菌具有中等强度的抑制作用;E. hirta的甲醇提取液[57]对E. coli、 P. vulgaris及P.aeruginosa等细菌具有广谱抗菌作用;E. antiquorum的提取液[58]中的三萜类成分对EpsteinBarr virus具有显著地抑制作用。
2.3 抗氧化作用 曹瑞玲等[59]通过小鼠口服地锦草提取物的实验发现,地锦草提取物可明显提高小鼠血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有力地清除了老化机体过多生成的自由基,抑制或减轻了机体组织和细胞的过氧化过程,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减轻脂质过氧化物对组织细胞的损伤表明地锦草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 2.4 抗病毒作用 郑维发[60]通过观察小鼠病毒感染肺指数抑制率,对甘遂中4种大戟二萜酯展开抗病毒活性研究发现,甘遂二萜类化合物中C13、C20有长链酰基的Ingenol衍生物,通过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而发挥显著的体内抗病毒活性 3 结 语 大戟属植物种类繁多,而且分布广泛近年来通过对该属植物的研究,新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得到不断报道其中二萜酯类成分是该属植物主要的活性成分,尤其在抗肿瘤方面具有良好的活性对该类活性成分进行的深入研究,对于开发出有效的抗肿瘤药物具有重要价值作为传统药物的大戟属植物由于其独特的药用价值将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126127. [2] 师彦平,贾忠建.我国大戟二萜酯及其生理活性研究新进展[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7,18(7):11071112. [3] 唐勇琛,张援虎,刘芃.大戟二萜酯类结构及生物活性研究新进展[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7,29(5):5860. [4] 史海明,闵知大,屠鹏飞,等.中国大戟属植物中二萜成分的化学及生物活性[J].化学进展,2008,20(2/3):375385. [5] HOHMANN J, EVANICS F, VASAS A, et al. A novel lathyrane diterpenoid from the roots of Euphorbia lathyris[J]. J Nat Prod, 1999,62:176178. [6] APPENDINO G, PORTA C D, CONSEIL G, et al. A new pglycoprotein inhibitor from the caper spurge(Euphorbia lathyris)[J]. J Nat Prod, 2003,66:140142. [7] GAO S, LIU H Y, WANG Y H, et al. Lathyranone A:a diterpenoid possessing an unprecedented skeleton from Euphorbia lathyris[J]. Org Lett, 2007,9:34533455. [8] LIAO S G, ZHAN Z J, YANG S P, 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