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之音韵.doc

45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539067767
  • 上传时间:2024-01-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40.50KB
  • / 4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之音韵第十六章汉语古音是怎样研究出来的第一节 根据韵书和反切分析音类1.0我国古代出现过不少音韵学著作,记载了若干种语音系统韵书是古代音韵学著作中最重要的种类之一,是现代人研究汉语古音的重要依据,东汉末年,人们的语音分析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创造出一种叫做“反切”的注音方法,随后就有人编写了韵书,以后历代都有韵书出现韵书是以分韵和注音为主要功能的工具书这种工具书按照音节的内部成分(声调、韵腹和韵尾、介音、声母)给汉字层层分类,并且用反切给汉字注音通过分析韵书的内部分类和反切用字情况,我们可以了解一部韵书的语音系统包括多少个声调、多少个韵,多少个声母,一韵内包含几个韵母,哪些字是同音字不同时代产生的韵书在编排体例上有所不同,表现音系的细致程度也有不同下面分别介绍中古和近代两种有代表性的韵书体例1.1韵书的分析1. 1.1中古时代的韵书以《广韵》为代表,它的体例可称作“三级分类法”第一层分类以声调为标准,分出的单位是“卷”它的声调系统是平、上、去、入四声,按道理应该分四卷,但实际上分了五卷,原因是平声字多,因而分了上平、下平两卷,共有五卷从声调类别而言,还是四类第二层分类以韵腹和韵尾为标准。

      一卷之内,韵腹、韵尾相同的字归为一类,这样的类就是“韵”,每个韵有一个名称,就是韵目如平声东韵、冬韵、锺韵、江韵等《广韵》全书有平声57韵,_上声54韵,去声60韵,人声34韵,共计206韵把“韵腹+韵尾”看作一个单位,是传统音韵学一直沿用的分析方法,这个单位可以叫做“韵基”第三层分类是同音字组,一韵之内读音完全相同的字划为一组,这样的同音字组通称“小韵”小韵与小韵之间用圆圈隔开每一小韵的第一个字后边有一个反切,是本小韵所有字的注音每个字的下边都有字义的解释,因此韵书还可以起到字典的作用这样的韵书直接提供的语音信息有三层:声调、韵、小韵它的欠缺是没有明确显示出介音和声母的类别完整的韵母由介音、韵腹、韵尾三部分构成,若要完全把韵母区别开,还应该把一韵之内的字再分更小的类,即把介音不同的字分为不同的类以介音、韵腹、韵尾和声调都相同为条件分出的小类叫做“韵类”此外,一个声母的字还可能因为某种细小的差别而分为两个“声类”韵类和声类的信息都包含在小韵的对立中,需要通过分析反切而间接地获得,下文要讲的“反切系联法”就是用来解决这个问题的1.1.2近代的韵书在体例上有所改进,分类更加细致,条理更加明晰。

      以明代的《韵略易通》为例,它采用的是“四级分类法”,把韵基、声母、韵类、声调这几种音类成分都分别得很清晰它的分类次序也跟《广韵》不同《韵略易通》第一层分类以韵基为标准,即把韵腹韵尾相同的字归为一类,不同声调的字都包括在内,这样的音类,通常叫做“韵部”全书共分二十韵部,分别以“东洪”“江阳”“真文”“山寒”等作韵目第二层分类以声母为标准该书音系有二十个声母,用一首“早梅诗”二十字作字母,这首诗是:“东风破早梅,向暖一枝开,冰雪无人见,春从天上来各韵部里同一声母的字类聚在一起,都按照这个次序排列第三层分类以介音为标准每个声母下边所统的字,如果分别具有不同的介音,就分为不同的组这种声母韵母都相同而包含不同声调的字群,音韵学上没有专用的名称第四层分类以声调为标准,这一层就分到了小韵该书的声调系统表面上是“平上去人”四声,但是平声里边隐含着阴阳的区别,阴平与阳平字之间有一个小圆圈隔开,实际上有五个声调1.1.3从以上两种韵书体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古代韵书的编纂原理是“层级分类法”,通过对汉字的层层分类揭示音节分析的结果现代人则通过这些分类而了解一部韵书的音系结构虽然早在三国时代就有韵书出现,以后历代出现的韵书数量不少,但是我们从韵书得到的古音内容也是有相当局限的。

      汉代以前完全没有韵书,魏晋南北朝时代的韵书已经全部失传,这些时期的古音要从其他材料中获得唐宋时期流行的“官韵”一直沿袭《切韵》系统,不能反映实际语言的演变因此韵书只是古音材料中的一部分,并且往往需要跟其他资料结合起来运用1.2反切的系联1.2.1反切这种注音方法是用两个汉字给另外一个汉字标注读音,可以用一个简单公式来表示:X,AB反或者:X, AB切X代表被注音的字,是“被切字”;A和B代表用来注音的字,A是“反切上字”,也叫“切上字”;B是“反切下字”,也叫做“切下字”反”和“切”是标志字,是这种注音方式的记号,隋唐以前用“反”字,唐代以后通用“切”字比如一个“东”字,隋唐时注音为“德红反”,宋代的《广韵》改为“德红切”,其实是一样的反切的原理是:把反切上字的声母跟反切下字的韵母和声调相结合,合成另外一个音节,就是被切字的读音它的前提是:反切上字跟被切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的韵母和声调跟被切字相同例如:“冬,都宗切”被切字“冬”和切上字“都”的声母相同,和切下字“宗”的韵母、声调相同,拼切出来就是“都t(u)+宗(ts)uƞ55一冬tuƞ55”号,胡到切”被切字“号”和切上字“胡”的声母相同,和切下字“到”的韵母、声调相同,就是“胡x(u)+到(t)au 5)一号Xau51被切字是零声母时,反切上字必须是零声母字,但是介音不一定跟被切字一致,被切字的介音还要凭切下字来决定。

      例如:“哀,乌开切”、“乌,哀都切”、“宴,於甸切”、“於,央居切”,切上字只表明被切字是零声母,和被切字的四呼并不一致按照现代读音,有些反切看上去不合乎上述原理,或是被切字跟反切上字的声母不同,或是被切字跟反切下字的韵母声调不同如“坚,古贤切”,“往,于两切”这都是由于语音的变化,今音跟古音不同的缘故1.2.2反切对古人来说仅仅是一种注音的方法,对于现代音韵学来说则是研究古音的重要对象像《广韵》那样的韵书,没有把韵类和声母标识出来,对它的音系细节就必须做进一步分析,才能把声母和韵类都彻底区别清楚这一分析是通过分别“系联”反切上字和反切下字来实现,叫做“反切系联法”系联反切上字可以得到声类,系联反切下字可以得到韵类系联法的基础是反切的基本原理和古书里反切用字的任意性根据反切的原理可知,切上字和被切字的声母相同,切下字和被切字的韵母和声调完全相同所谓反切用字的任意性,是说古人制作反切时用字没有固定限制,一个声母使用几个或十几个反切上字,一个韵类使用几个或十几个反切下字考察一部书里全部反切上下字的“同用”“互用”“递用”关系,识别出一个音系内部所有的声类、韵类,就是系联法的基本功效同用几个反切共同用一个上字,则这几个被切字的声母属于同类。

      例如:冬,都宗切;当,都郎切;登,都滕切;的,都历切;“冬当登的”诸字和它们共用的反切上字“都”的声母一定相同几个反切共同用一个切下字,那么这几个被切字属于相同的韵类例如:东,德红切;公,古红切;“东、公、红”一定属于同一韵类互用两个字互相作对方的反切上字,是切上字的互用例如:当、都郎切,都、当孤切,当和都为互用;博、补各切,补、博古切,博和补为互用每对互用的反切上字一定属于同一声母两个字互相作对方的反切下字,是切下字的互用例如:止、诸市切,市、时止切,止和市为互用;江、古双切,双、所江切,江和双为互用每对互用的反切下字一定属于同一韵类递用三个以上的反切,每个被切字依次作另外一个反切的切上字,是反切上字的递用例如:西,先稽切;先,苏前切;苏,素姑切;素,桑故切;桑,息郎切西、先、苏、素、桑、息”为递用,这些递用的反切上字一定属于相同的声母三个以上的反切,每个被切字依次作另外一个反切的切下字,是反切下字的递用,例如:干,古寒切;寒,胡安切;“干、寒、安”为递用这些递用的反切下字一定属于相同的韵类以上三条是反切系联法的基本方法不过,古书的反切有一些复杂情况,单凭基本方法还不能解决,要根据材料、对象的性质和特点,使用一些补充方法。

      这里就不再详谈了除了韵书以外,反切还被广泛地运用在其他各种需要注音的场合,很多古代字书、古籍注解以及收罗群经读音的“音义书”都大量使用反切来注音对这些著作里的反切进行系联,也是古音研究的重要途径第二节根据等韵图分析音类的语音性质2.0从韵书的分类只能知道哪些字属于相同的音类,但不能知道同一层面的音类与音类之间在语音性质上具有什么样的关系比如,我们从现代音知道,在“韵”这一层面上有些韵包含共同的韵尾(如“安”[ an]和“恩”[ en]有相同的韵尾「n」)、有些韵包含相同的韵腹(如“安”[ an]和“埃”[ ai]有相同的韵腹[a] ),在“韵类”这个层面上有些韵类包含相同的介音(如“烟”[ ian]和“腰”Iiau)有相同的介音仁i))韵书只告诉我们“东韵”“冬韵”“支韵”“侯韵”等都是不同的韵,但是各韵之间究竟在读音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则没有提供一点信息后来的等韵图就前进一步,无论在韵母还是在声母方面,都提供了比韵书更多的语言信息等韵图,简称韵图,是用汉字编排的声韵调配合表韵图大约产生于唐末五代时期,盛行于宋元明清;宋元时代的韵图属于前期,明清时代的韵图属于后期前期韵图与后期韵图的体例有所不同,但编纂原理是一样的,都以层级分类和交叉分类相结合的方式,来展示汉语的音节结构。

      普通韵图把整个音系容纳在几十页或十几页图表内一图内以声调或介音等为条件分成几个横格,一格内分四五个横行,同一横行的字都属于一个韵类;同时一图内也分几个竖格,一格内分几个竖行,同声母的字都在同一行,一个竖格内包含的几个声母是一组横行和竖行相交叉的位置,是声母和韵类结合成的一个音节每个音节用一个汉字作代表,没有字的音节用圆圈表示见附图)等韵图也和韵书一样通过汉字的分类来表现语音系统,但是韵图的分类比韵书复杂,名目也多,因而包含的语音信息就丰富得多2.1韵母的分析在韵母方面,等韵图按照介音和韵腹的共性把所有韵类分别为几个范畴;把声调不同但韵母相同的韵排列成一系;把韵尾相同韵腹接近的韵归成上位的大类,叫做“转”或“摄”2.1.1开合、四等早期韵书里只分到“韵”,没有往下再分韵图则不仅分到韵类,而且用“开”“合”“四等”等名称给韵类规定范畴:一个韵类不属开口就属合口,同时还属于四等中的一个等音系内所有的韵类都纳入这一范畴,这是从韵腹和介音条件给韵类定性,归在同一名下的韵类必定在介音或韵腹上具有某种共性开”与“合”以介音韵腹里有没有/u/(或半元音/w/)这种音来区分介音或韵腹里有/U/ (/w/),就是合口;反之就是开口。

      据现代音韵学家研究,中古时期的汉语语音,介音系统分无介音),i,u,iu四类,其中的u就是合口的标志,有u,iu的韵母,属于合口韵类,其余的就属于开口韵类四等也是兼用于韵头和韵腹的概念唐宋时的人把所有的韵母分成了一、二、三、四这样四个“等”,据现代音韵学家研究,四等的区别既在于韵腹,也在于韵头首先,主要元音在四等里的分布依次是后、低、前、高,后元音u,o,ɒ,a作韵腹,属于一等韵类;低元音a和次低元音æ、ɐ作韵腹的韵母,属于二等韵类;前、半高元音e作韵腹的韵母,属于四等韵类至于三等韵类的韵母,是以i介音为条件,凡是具有i介音的韵类,无论韵腹是什么元音,都属于三等近代等韵图给韵类定性的名称不再是开合四等,而是“开、齐、合、撮”四呼:开口呼指的是没有介音、韵腹也不是「i」[u][y]的韵类,齐齿呼指的是有〔i〕作介音或者韵腹是[i]的韵类合口呼指的是有[u ]作介音或者韵腹是[u]的韵类,撮口呼指的是有[Y]作介音或者韵腹是[Y]的韵类2.1.2韵系韵母相同的字,由于声调的不同在韵书里被分为不同的韵哪几个韵是韵母相同的,在韵书里没有说明,根据四声内各韵的排列次序也只看出一小部分韵是有关系的。

      韵图解决了这个问题韵图里把韵母相同的几个韵都放在同一张图上,在四等的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