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备考2023江西省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押题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docx
30页备考2023江西省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押题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1、安全生产工作重点是防治() A. 物的不安全行为 B. 管理缺陷 C. 人的不安全行为 试题答案:C 2、以下哪个不是按照劳动防护用品的用途分类的() A. 头部防护用品 B. 防尘用品 C. 防毒用品 D. 防噪声用品 试题答案:A 3、我国标准采用的声级是A计权声级,允许接触噪声值大小与接触时间长短有关接触时间缩短1倍,接触噪声可增加3dB(A),但最高不得超过() A. 80dB(A) B. 120dB(A) C. 115dB(A) D. 100dB(A) 试题答案:C 4、在PDCA模式中“A”代表() A. 计划 B. 实施 C. 检查 D. 评估 试题答案:D 5、关于安全生产领域有关协会组织发挥的作用,表述错误的是() A. 为生产经营单位提供安全生产方面的信息服务 B. 为生产经营单位提供安全生产方面的培训服务 C. 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D. 发挥自律作用 试题答案:C 6、《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受到刑事处罚或者撤职处分的,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受处分之日起()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A. 5 B. 3 C. 1 试题答案:A 7、减少或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危害因素,要求对原有的落后工艺和设备有计划地进行改造,不断提高生产设施的安全性及() A. 有效性和可靠性 B. 适应性和有效性 C. 稳定性和可靠性 试题答案:A 8、下列不属于高温作业的是() A. 炼焦作业 B. 洞口作业 C. 锅炉作业 D. 烘房作业 试题答案:B 9、电气隔离法是指供电电源部分与使用的回路部分通过可靠措施分隔,让使用部门自成体系,不与其他电气回路或大地相连一般被隔离回路电压不应超过()V A. 220 B. 380 C. 500 D. 120 试题答案:C 10、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应视同工伤 A. 48 B. 72 C. 90 D. 108 试题答案:A 11、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采取()的方针 A.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B.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C.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D. 预防为主,安全第一 试题答案:B 12、《劳动法》第52条规定:用人单位必须对“对劳动者进行()教育” A. 职业安全卫生 B. 岗前培训 C. 岗位技能操作 D. 安全意识培训 试题答案:A 13、()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A. 乡级 B. 县级 C. 市级 试题答案:B 14、为了区分物体的实体部分和空气部分,凡被切着的部分应画上() A. 阴影 B. 适当标记 C. 剖面符号 试题答案:C 15、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是指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劳动安全设施不符合国家的规定,经有关部门或者单位职工提出后,对事故隐患仍不采取措施,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其他验证后果的行为,刑法规定第135条,对直接联系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年以下有期徒刑 A. 4-7 B. 6-7 C. 5-7 D. 3-7 试题答案:D 16、触电事故是由()及其转换成的能量造成的事故 A. 电阻 B. 电容 C. 电流 D. 电磁 试题答案:C 17、《安全生产法》于()开始实施 A. 2002年9月29日 B. 2002年11月1日 C. 2002年5月1日 D. 2002年11月11日 试题答案:B 18、在事故应急预案中,泄漏物控制属于()要素 A. 应急响应 B. 现场恢复 C. 应急策划 D. 应急准备 试题答案:A 19、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定期到政府的有关部门参加() A. 安全教育 B. 技能培训 C. 复审 D. 体检 试题答案:C 20、在处理伤亡事故的整个过程中,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原则。
它是我国伤亡事故管理经验的总结,是使企业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事故、实现安全生产所必须遵循的 A. 绝不姑息 B. 彻底查明 C. 四不放过 试题答案:C 21、安全操作规程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消除能导致人身伤亡或者造成设备、财产破坏以及危害环境的因素而制定的具体()和实施程序的统一规定 A. 规章制度 B. 技术要求 C. 行为规范 试题答案:B 22、《安全生产法》规定,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A. 操作资格 B. 许可 C. 安全 D. 培训 试题答案:A 2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 A. 间隔运行 B. 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C. 全天候运行 试题答案:B 24、建设项目中是“三同时”不包括() A. 同时设计 B. 同时施工 C. 同时投入使用 D. 同时监理 试题答案:D 25、直接经济损失是指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 A. 工作损失价值 B. 毁坏财产的价值 C. 停产损失价值 试题答案:B 26、《安全生产法》第90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不服从管理,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或者操作规程的,由生产经营单位给予批评教育,依照有关规章制度给予() A. 行政处分 B. 处分 C. 追究刑事责任 D. 以上都对 试题答案:B 27、特种作业人员未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上岗的,每发现一人处()元的罚款。
A. 2000 B. 3000 C. 5000 试题答案:C 28、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投入资金可用于措施() A. 更新安全技术装备 B. 增加职工收入 C. 增加职工文体活动 试题答案:A 29、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其目的首先是要求管理者及从业人员() A. 普及与提高安全生产技术知识 B. 提高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C. 强化管理规定 试题答案:B 30、掌握事故的()对有效预防事故起着关键作用 A. 普遍性 B. 必然性 C. 潜伏性 D. 因果性 试题答案:C 3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修订后的《消防法》)已于2008年10月28日由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由国家主席签署命令公布,并于()正式实施 A. 2008.5.1 B. 2009.5.1 C. 2010.5.1 D. 2007.5.1 试题答案:B 32、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危险物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物品的,由()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审批并实施监督管理 A. 有关主管部门 B. 单位主要负责人 C. 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D. 地方有关领导 试题答案:A 33、《工伤保险条例》所称职工,是指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各种用工()、各种用工()的劳动者。
A. 方式;合同 B. 形式;期限 C. 协议;年限 试题答案:B 34、下列关于《安全生产法》适用范围的理解,正确的是() A.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适用本法,但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铁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以及核与辐射安全、特种设备安全除外 B.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适用本法;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铁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以及核与辐射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C.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适用本法;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铁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以及核与辐射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参照适用本法有关规定 D.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适用本法;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铁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以及核与辐射安全、特种设备安全,适用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试题答案:B 35、《行政处罚法》规定的当事人的权利不包括() A. 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 B. 当事人对当场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C. 行政机关对当事人进行处罚不使用罚款、没收财物单据或者使用非法定部门制发的罚款、没收财物单据的,当事人有权拒绝处罚,并有权予以检举 D. 当事人对当场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在行政处罚决定的期限内,不以履行 试题答案:D 36、有效的应急系统可将事故损失降低到无应急系统的()。
A. 6% B. 9% C. 12% D. 15% 试题答案:A 37、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重要() A. 思想保证 B. 组织保证 C. 制度保证 试题答案:B 38、生产经营单位逾期未安排专门人员对爆破、吊装作业进行现场安全管理,应() A. 吊销其有关证照 B. 关闭 C. 追究刑事责任 D. 责令停产停业整顿 试题答案:D 39、针对其一项活动或场所,以及一个特定的行业、产品、生产方式或生产装置等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的评价属于() A. 专项评价 B. 安全验收评价 C. 安全现状综合评价 D. 安全预评价 试题答案:A 40、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责任人受到刑事处罚或者撤销处分的,()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A. 5 B. 7 C. 10 D. 15 试题答案:A 41、《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时,应对从业人员进行()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A. 班组级 B. 车间级 C. 专门 试题答案:C 42、使用高压验电器时,不能将验电器直接接触() A. 低压带电部分 B. 低压不带电部分 C. 高压带电部分 试题答案:C 43、按照作业安全要求和作业行为管理,要害岗位及电气、机械等设备,应实行()制度。
A. 许可 B. 工作票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