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大学2022年3月《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期末考核试题库及答案参考5.docx
16页天津大学2022年3月《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期末考核试题库及答案参考1. 黄土高原上分布的黄黏土是在比较松散的黄土物质的基础之上发育起来的土壤 )黄土高原上分布的黄黏土是在比较松散的黄土物质的基础之上发育起来的土壤 )正确答案:√2. 分布在空气、水和土壤中的有机物在外力作用下所发生的移动是指( )A.质流B.挥发C.扩散参考答案:A3. 南方和海岛地区的雨水集蓄技术主要有_________、屋顶接水、路面集蓄雨水等修建塘堰;修建水害;南方和海岛地区的雨水集蓄技术主要有_________、屋顶接水、路面集蓄雨水等修建塘堰;修建水害;修建水窑)参考答案:修建塘堰4. 微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已形成了基础微生物学和应用微生物学,它又可分为( )的分支学科A.几个不微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已形成了基础微生物学和应用微生物学,它又可分为( )的分支学科A.几个不同B.少数有差别C.许多不同D. 4个不同正确答案:C5. 当葡萄糖胞外浓度高于胞内浓度时,葡萄糖可通过扩散进入细胞当葡萄糖胞外浓度高于胞内浓度时,葡萄糖可通过扩散进入细胞此题为判断题(对,错)正确答案:×6. SnCl2和SnCl4SnCl2和SnCl4正确答案:SnCl2>SnCl4。
Sn4+极化力大SnCl4由离子键向共价键过渡得较多SnCl2>SnCl4Sn4+极化力大,SnCl4由离子键向共价键过渡得较多7. 污染土壤的化学修复技术( )A.土壤淋洗技术B.原位化学氧化技术C.玻璃化技术D.生物修复技术参考答案:AB8. 土壤环境容量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A.土壤性质的影响B.指示物的影响C.污染历程的影响D.环境因素参考答案:ABCD9. 0.0809,5.026,46.930,1.0×103,1.000×103,pH=10.8各数据所含有效数字分别是几位( ) A.五、四、五、二、四、一0.0809,5.026,46.930,1.0×103,1.000×103,pH=10.8各数据所含有效数字分别是几位( ) A.五、四、五、二、四、一 B.三、四、五、二、四、一 C.三、四、五、三、三、一 D.三、四、五、二、四、三B10. 一般来说,食物网越_______,生态系统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就越强一般来说,食物网越_______,生态系统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就越强参考答案:复杂11. 生物性公约又称为______公约,是______年在______签定的,中国在______年加入该公约。
生物性公约又称为______公约,是______年在______签定的,中国在______年加入该公约里约热内卢$1992$巴西$199212. 生物战剂、化学战剂或放射性战剂、强放射性废物经严格密封处置后方可施行海洋倾倒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13. 能源工业必须积极推动能源变革,加强节能降耗,节约集约利用资源,高效利用能源,走( )的发展路子A能源工业必须积极推动能源变革,加强节能降耗,节约集约利用资源,高效利用能源,走( )的发展路子A.低消耗、少排放B.可持续C.低投入、高产出D.不能循环参考答案:A、B、C14. F是携带有宿主染色体基因的F因子,F×F-的杂交与F×F-不同的是给体的部分染色体基因随F一起转入受体F是携带有宿主染色体基因的F因子,F×F-的杂交与F×F-不同的是给体的部分染色体基因随F一起转入受体细胞,而且需要整合才可以表达此题为判断题(对,错)正确答案:×15. 海洋能量形式包括( )A.潮汐能B.海流能C.温差能D.海浪能海洋能量形式包括( )A.潮汐能B.海流能C.温差能D.海浪能参考答案:A、B、C、D16. 各列举五种我国濒危灭绝的动物和珍稀植物;各列举五种我国濒危灭绝的动物和珍稀植物;(1)濒危动物: 为拯救我国濒危物种,实施了大熊猫、朱鹮、扬子鳄、坡鹿、麋鹿、野马、高鼻羚羊等物种拯救工程。
(2)珍稀植物: 荷叶铁线蕨、苏铁、光叶蕨、笔筒树、宽叶水韭、翠柏、巨柏、银杏 17. 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有( )A.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B.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的原则C.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D.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E.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参考答案:ABCDE18. 环境污染按照环境要素可以分为( )A.大气污染B.水污染C.土壤污染D.陆地污染参考答案:ABC19. 日本促进新能源技术开发与研究的能源相关政策包括( )A.2001,《国家能源政策报告》B.2016,《修订日本促进新能源技术开发与研究的能源相关政策包括( )A.2001,《国家能源政策报告》B.2016,《修订可再生能源特别措施法》C.2014,《能源计划大纲》D.1994,“新能源推广大纲”参考答案:B、C、D20. 单因子指数法中,水质参数i的标准指数值越小,说明水质越好,当超过1时,则表明该污染物浓度( )A.已超标B.未超标C.恰当D.正好参考答案:A21. 随着溶液温度的降低,荧光物质的荧光量子产率将( ) A.减少 B.不变 C.增大 D.无法判断随着溶液温度的降低,荧光物质的荧光量子产率将( )。
A.减少 B.不变 C.增大 D.无法判断C22. 一般在城镇市区或乡村范围内进行土地组织的综合性实施该规划应用的比例尺大,落实到地块,规划内容具体,甚至要达到规划设计水平,这种规划一般就是( )A.城乡土地利用规划B.区域性土地利用规划C.乡村土地利用规划D.城镇土地利用规划参考答案:A23. 详细论述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人为主要原因详细论述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人为主要原因人口数量的集聚增加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 (1)人口的增加需要薪炭材、野生肉类、野生植物、农业用地、居住用地等,因此导致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2)低效率和不合理的资源利用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另一个原因; (3)发达国家居民的过度消耗和资源分配的不均衡 2. 生境的破坏 对生物多样性下降最大的威胁是生境丧失、保护生物多样性最关键的手段是保护生物的生境生境破坏主要表现如:1)随着处于热带地区的国家大力发展畜牧业、农业、大量生产木材和薪炭材,热带雨林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虽然热带雨林面积只占地球表面积的7%,但拥有世界上50%的物种,因此随着热带雨林的破坏,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大量丧失,而且热带雨林仍然继续受到人类的威胁。
2)位于中美洲的一些国家为了发展农业、畜牧业和种植业,砍伐了大量的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热带干旱林;3)由于污染、排水、造田、修渠道、引水、筑坝、发电等原因,使各国湿润地和水生生境遭到严重破坏;4)由于开发种植业和养殖也使东南亚的红树林遭到严重破坏;5)因为过度放牧和开垦农田等活动造成质量下降、面积减少6)由于开发农业、过度放牧和管理不善等原因,使草地、灌丛和森林退化,造成世界上大面积的土地(900万km2)沙漠化 3. 生境片段化 大面积的生境被道路、农田、城镇及其他的人类活动场所分割成小块称为生境片段化片段化的结果形成了许多陆地“岛屿”生境岛屿与原生生境有较大区别如:片段化的生境具有面积更大的边缘;片段化后生境中心距生境边缘的距离更接近;片段化后的生境阻止了物种在生境间的流动性主要表现为物种在片段化的生境中扩散和建立新种群的机会减少,使动物搜寻食物和栖息地的能力下降,并影响动物的求偶、交配和繁殖,最终导致加速种群数量下降和灭绝;片段化后的生境表现出明显的边际效应表现为光照加强,白天温度升高、夜晚温度降低,湿度降低,温差加大,喜光动植物入侵占据优势,原生物种组成破坏片段化后小生境中风力加大带来:植物直接受到损害,林内和土壤的湿度降低,火灾更加频繁、加剧、外来种的入侵、捕食者的竞争者增加,生物多样性下降。
4. 生境的退化和污染 即使一个生境没有受到明显的破坏和片段化影响,人类的干扰还可能带来生境的退化和污染,使生境不再适合生物的生存,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下降 生境破坏的主要原因有:农药污染、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和全球性气候变化等其中农药污染在杀死害虫的同时杀死许多有益生物;杀死有害生物的同时造成残留、改变环境的性质和生境的适宜性;稳定的杀虫剂有富集作用、间接地杀死捕食性动物、植食性动物、家畜和人类;杀虫剂使许多动物的繁殖能力下降水体污染的主要成因是河流和湖泊成了工业废水和居民排污的场所,常见的污染物有:杀虫剂、杀草剂、原油产品、重金属、去污剂等水体污染的结果是直接杀死水生生物;污染物在水生生物中富集,从而杀死取食水生生物的动物;造成“营养富集培养”的现象大气污染是由于煤、油燃烧,汽车尾气,工业污染等造成,大气污染的结果是形成酸雨、臭氧层破坏、低空臭氧浓度增加、有毒金属泛滥,最终导致植物、动物等直接死亡,或繁殖能力下降,改变土壤和水体的PH值等理化性质,间接杀死动植物,破坏生物多样性;全球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于农业生产、畜牧业生产、垃圾燃烧、有机燃料燃烧等生产许多CO2和CH4气体,这些气体的浓度升高产生温室效应,预计在下个世纪全球平均温度将上升2~6℃。
温度升高将导致温带地区北移、热带地区降水量减少、热带地区飓风更加频繁、海平面上升等问题,使处于沿海、温带地区和热带地区的一些动植物和一些浅水生物死亡 5. 外来物种的引入、病害和资源过度开发 外来种的引入如殖民引入、园艺和农业引种以及偶然输入等,在世界各地引入了大量的动物和植物的新品种、新品系,这些新品种和新品系的引入一方面占据了原有生物的生态位,与本地植物发生竞争,成为本地原有生物的捕食者或天敌,加上新引入的种类没有有效的天敌与其竞争,造成新引进的种类大量繁衍,占据生态系统,使引入地的生物多样性水平下降 病原微生物是另一类重要的外来有害生物他们被带到一个新地方,当地的动物、植物对它们几乎没有抗性,于是便引起了病害流行 疫病流行的原因还有:高频率的人类交流和接触;人类对环境的改变无意识地增加了致病生物的密度;高敏感性的寄主种群或处于不良生理条件下的寄主;高密度的寄主种群 过度开发是由于人口数量增加对资源的需求量加大,人类获取资源的工具和手段更加现代化,发达国家高生活水准带来市场需求和利益驱使,交通运输、包藏和通讯业的发展使人类从环境中收获、猎取的资源越来越多,导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资源浪费。
24. 论述土壤肥力因素之间的关系论述土壤肥力因素之间的关系土壤能够持续不断的供给植物以水肥气热的能力,并能协调其关系,抵抗恶劣环境条件的能力 水、肥、气、热为肥力的构成因素其中,水分是最重要和活跃的因素 水分影响着养分的有效性、通气性、土壤的温度;土壤水分多,养分转化慢,通气性差,温度变化慢,反之,养分转化快,通气性好,温度变化快,所以要通过耕作来调节土壤的水分状况,以保证土壤水分适合作物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