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户外参考资料求生急救.doc
5页品名规格(CM数量伤口敷料10*106片/3包自粘敷料贴10*610片无纺布胶带1.25*5003弹性绷带8*4005剪刀151把纱布片4*410片/2包纱布片10*105片/包弹性绷带6*4001卷棉签20支三角绷带96*96*1362片/2包一次性PVC手套大号4只安全别针310只创口贴7.2*1.940片塑料镊子12.51把酒精片5*540片碘酒片5*520片吸血垫10*102片/包卡扣止血带2.5*461根塑料外箱35.5*29*81只免洗洗手液60ML1地震来临如何避险抓紧时间紧急避险如何感觉晃动很轻,说明地震比较远,只需躲在坚实的家具 底下可以大地震从开始到振动过程结束,时间不过十几秒到几十秒,因此抓紧 时间进行避震最为关键,不要耽误时间选择合适避震空间室内较安全的避震家间有:承重墙墙根、墙角,水管和暖气 管道等处屋内最不利避震的场所是:没有支撑物的床上;吊顶、吊灯下;周围 无支撑物的地板上;玻璃(包括镜子)和大窗户旁做好自我保护镇静选好躲避处,蹲下或坐下,脸朝下,额头枕在两臂上; 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品,以免震时摔倒或因身体失控移位而受伤; 用手护住头部 或后颈;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吸入。
大震前会出现地光、地声、地面的初期震动等现象,这是地震向人们发生的最后警报一般来讲,从地下初动到房屋开始倒塌会有一个短暂的时间差, 称之为救生时间只要事先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识,地震来临时抓住时机,冷静判断, 正确选择避震方式和避震空间,就有可能劫后余生大震来临时,家庭成员避震的原则•因地制宜,正确选择地震时每个人所处的环境、状况千差万别,避震方式也不可能千篇一律这些情况包括:是住平房还是住楼房,地震发生在 白天还是晚上,房子是不是坚固,室内有没有避震空间,你所处的位置离 房门远近,室外是否开阔、安全•行动果断、切忌犹豫避震能否成功,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决不能瞻前顾 后,犹豫不决,如住平房避震时,更要行动果断,或就近躲避,或紧急外 出,切勿往返伏而待定,不可疾出发生地震时,不要急着跑出室外,而应抓紧求生时 间寻找合适的避震场所,采取蹲下或坐下的方式,静等地震过去,这样即 使房屋倒塌,人亦可安然无恙身处高楼如何避震地震发生时保持冷静,震后走到户外这是避震的国际通用守则,国内外许多起 地震实例表明,在地震发生的短暂瞬间,人们在进入或离开建筑物时,被砸死砸 伤的概率最大因此,室内避震条件好的,首先要选择室内避震。
如果建筑物抗 震能力差,则尽可能从室内跑出去地震发生时先不要慌,保持视野开阔和机动 性,以便见机行事特别要牢记的是,不要滞留床上,不可跑向阳台,不可跑到 楼道等人员拥挤的地方去,不可跳楼,不可使用电梯,若震时在电梯里应尽快离 开,若门打不开时要抱头蹲下另外,要立即灭火断电,防止触电和发生火情避震位置至关重要住楼房避震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 寻找安全空间躲避最好找一个可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 蹲在暖气旁较安全,暖 气的承载力较大,金属管道的网络性结构和弹性不易被撕裂, 即使在地震大幅晃 动时也不易被甩出去;暖气管道通气性好,不容易造成人员窒息;管道可采用击 打暖气管道的方式向外界传递信息,而暖气靠外墙的位置有利于最快获得帮助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当躲在厨房、卫生间时,尽快离炉具、煤气管道及易破 碎的碗碟远些若厨房、卫生间处在建筑物的角里,且隔断墙为薄板墙时,就不 要把它选择为最佳避震场所此外,不要钻进柜子或箱子里,因为一旦钻进去后 便立刻失去机动性,视野受阻,四肢被缚,不仅会错过逃生机会,还不利于被救; 躺卧的姿势也不好,人体的平面面积加大,被击中的概率要比站立大5倍,而且 很难动变位。
近水不近火,靠外不靠内这是确保震灾中获得他人及时救助的重 要原则不要靠近煤气灶、煤气管道和家用电器;不要选择建筑物的内侧位置, 尽量靠近水源处,一旦被困,要设法与外界联系,除用联系外,可敲击管道 和暖气片等,也可打开手电筒交通事故中如何自救救人•心跳、呼吸停止伤者意识丧失伴有颈动脉搏动消失,即为心膊骤停,应放置病人仰卧在坚实 平地上并采用仰头抬额等方法以防伤者呼吸道受阻 同时挖出口中异物如无 呼吸应顺次轮番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可一人先做人工呼吸 2次,另一人作胸外心脏按压5次,以后人工呼吸数与胸部按压数为 1: 5来反复 进行 昏迷应将其头偏向一侧,利于呕吐,保证呼吸舒畅同时清除口腔异物解开伤 者衣领、文胸、皮带等物件•出血可将衣物撕成布片,在四肢出血的肢体近心端(最靠近心脏的部位)用带子 绑紧,胸腹部可用衣物等压迫如有利器刺破血管,应把布条等物塞进切口,尽 量塞实以便止血伤口内的异物不要勉强拔出骨折应用小夹板、树枝等物固定下肢骨折,可将两腿固定在一起如骨头外露, 除临时固定外,还应用干净布料临时包扎如有断肢、脱落的牙齿等应拾起一同 送往医院颅脑、脊柱、颈椎受伤此类伤情不容易分辨,而且不正确的救助方式会给伤者带来二次伤害。
在移 动伤者时,可将厚衣服或报纸缠在颈部,并用皮带或绳子固定,搬动伤者时一定 要用木板,最好3-4人合抬无木板时,应最大可能保持伤者身体平衡,切忌让伤者呈U形,这样会伤害中枢神经,导致瘫痪或死亡伤者鼻中若有清亮液体流 出,可能是脑脊液,可任其流出,鼻部和耳部流血不要阻塞以免引起感染•腹部创伤应把内脏尽量在原来的部位拿一个容器扣在腹壁上, 不要把内脏放入腹腔内•肢体挤压伤肌肉神经毁损,应临时固定,在肢体伤口的近心端用布条环扎,但应在半小 时内送往医院大块软组织挫裂伤多为身体皮肤、肌肉受到车轮等部件挤压所致,躯干及四肢大面积皮下淤血、 血肿,表面青紫人的肌层之间出血量是很大的,这时应让患者平卧不动,就近 取材冰敷血肿部位,并用手按压当伤员处于被动体位,如被车卡主或压着,应 尽量避免暴力硬拉此外,拨打120时,应保持冷静,准确说出目前所处位置,受伤如何发生, 受伤部位、状况,伤者数量、体重等,并可询问该如何处理如在野外除呼 救外,可用鸣笛、闪动车灯及烧一堆纸灯办法以引起注意户外如何避雷雷电通常会击中户外最高的物体尖顶,所以孤立的高大树木或建筑物往往最易遭 雷击人们在雷电大作时,在户外应遵守以下原则,以确保安全。
雷电天气时不要停留在高楼平台上,在户外空旷处不宜进孤立的棚屋、岗亭远离建筑物外露的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及电力设备不宜在大树下躲避雷雨,如万不得已,则须于树干保持 3米距离,下蹲并双脚靠拢如果在雷电交加时,头、颈、手处有蚂蚁爬走感,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 击,应赶紧趴在地上,并拿去身上佩戴的金属饰品和发卡、项链等,这样可以减 少雷击的危险如果户外遇雷雨,来不及离开高大物体时,应马上找些干燥的绝缘物放在地 上,并将双脚并拢坐在上面, 切勿将脚放在绝缘物以外的地面上, 因为水能导电在户外躲避雷雨时,应注意不要用手撑地,同时双手抱膝,胸口紧贴膝盖, 尽量低下头,因为头部较之身体其他部位最易雷击 当户外看见闪电几秒钟内就听见雷声时, 说明正处于近雷暴的危险环境, 此时应 停止行走, 两脚并拢立即蹲下, 不要与人拉在一起, 最好使用塑料雨具、 雨衣等在雷雨天气中,不宜在旷野中打伞,或高举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棍、锄头等; 不宜进行户外球类运动, 雷暴天气进行高尔夫球、 足球等运动是非常危险的; 不 宜在水面和水边停留;不宜在河边洗衣服、钓鱼、游泳、玩耍在雷雨天气中,不宜快速开摩托,快骑自行车和在雨中狂奔,因为身体的跨 步越大,电压就越大,也越容易伤人。
如果在户外看到高压线遭雷击断裂,此时应提高警惕,因为高压线断点附近存在跨步电压,身处附近的人此时千万不要跑动,而应双脚并拢,逃离现场水灾发生时如何自救逃生 严重的水灾通常发生在江河湖溪沿岸及低洼地区, 遇到突如其来的水灾, 该如何 自救逃生呢?如果来不及转移,也不必要惊慌,可向高处(如结实的楼房顶、大树上)转 移,等候救援人员营救为防止洪水涌入屋内,首先要堵住大门下面所有空隙最好在门槛外侧放上 沙袋、米袋,也可用麻袋、草袋或布袋、塑料袋,里面塞满沙子、泥土、碎石如果预料洪水还会上涨, 那么底层窗槛外也要堆上沙袋 如果洪水不断上涨, 应在楼上储备一些食物、饮用水、保暖衣物以及烧开水的用具如果水灾严重, 水位不断上涨, 就必须自制木筏逃生 任何入水能浮的东西, 如床板、箱子及柜、 门板等,都可用来制作木筏如果一时找不到绳子,可用床单、被单等撕开开代 替在爬上木筏之前,一定要试试木筏能否漂浮收集食物、发信号用具(如哨子、手电筒、旗帜、鲜艳的床单)、划桨等是必不可少的在离开房屋漂浮之前,要吃些含较多热量的食物,如巧克力、糖、甜糕点等, 并喝些热饮料,以增强体力在离开家门之前,还要把煤气阀、电源总开关等关 掉,时间允许的话,将贵重物品用毛毯卷好,收藏在楼上的柜子里。
出门时最好 把房门关好,以免家产随水漂流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