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最新《中国音乐史》教案.docx

38页
  • 卖家[上传人]:lil****ar
  • 文档编号:271032482
  • 上传时间:2022-03-2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55.18KB
  • / 3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国音乐概述教学目标:掌握中国音乐的历史分期及其概况教学重难点: 从远古时期到明清时期、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音乐的发展脉络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内容: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是世界文明历史上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据考古发现,我国可考的音乐文明史可追溯至近9000年前,甚至更为久远中国音乐历史的进程,实际上是以古代的炎黄部落所组成的“华夏集团”为中心,与其四周部落或民族进行音乐文化交流的历史,即“四夷之乐”----东夷、南蛮、西戎、北狄 先秦时期(远古至春秋战国时期):远古时期的音乐活动主要是乐舞活动,乐器大致有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两种,此时期的音乐是集歌、舞、乐一体的音乐周代进入了奴隶社会,出现了《六代乐舞》、乐悬制度、礼乐制度,从此,音乐成为了奴隶主统治的工具春秋战国时期,最为典型的乐器要数曾侯乙墓编钟,乐律学有了一定的发展,此时期亦是我国历史上百家争鸣最为繁盛的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个音乐机构----乐府,音乐体裁方面又有新的发展,鼓吹乐、古琴艺术获得了较大的发展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歌舞发展的顶峰时期,称为是歌舞伎时代。

      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其他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发展在中外交流方面,当时的西域音乐大量传入,与此同时带来了诸多乐器(琵琶、箜篌、羌笛、荜栗等)、曲调、乐舞、音乐理论等等 宋元时期,戏曲居于主导地位音乐体裁有:说唱音乐、杂剧等杂剧居于首要地位到元代出现了元曲四大家,四大传奇音乐理论也进一步发展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的结束期出现了民歌小曲;其次,在律学上的成就是朱载育的“新法密律”不仅在我国乐律学研究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国际上同样有很高的价值20世纪50年代前,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学堂乐歌”是我国音乐发展史中新的产物,促使了中西音乐文化的友好交流;民间器乐有了很大的改观,出现了很多新兴的演奏形式----吹奏乐、广东音乐、丝竹乐等;各种新式乐团也随之出现,为新音乐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五六十年代时,无论在声乐、器乐、还是格局、舞剧、电影音乐等,在作品的形式、内容、风格与创作技巧等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和发展六七十年代,除了声乐作品有“毛主席语录歌”和“大颂扬”歌曲;戏曲和歌舞剧音乐有“革命样板戏”外,其余创作和表演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八十年代后,是信息时代的多元文化,是音乐艺术的发展也朝着多元的方向发展。

      课后作业:查找各个时期相关的音乐体裁、音乐家教学反思: 同学们第一次接触音乐史,表现出一种很渴望学习的神态,上课能集中精力,理由是理论知识与图片的结合,今后会更加使用好多媒体!第一章 远古至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教学目标: 掌握这一时期的乐舞形态、乐器种类、理论知识教学重难点: 《六代乐舞》、贾湖骨笛、曾侯乙墓编钟、礼乐制度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内容:一、 历史背景原始社会分为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到了新石器,才有了早期音乐的存在夏商时期,进入了奴隶社会,标志着社会阶级的诞生,也意味着音乐被奴隶主使用,表现为祭祀活动中的音乐和图腾崇拜周代,思想体系,政治制度承袭了商代他们也注重祭祀,对神鬼持信奉态度当时的礼乐文明是封建礼教的最佳体现春秋时期,奴隶社会衰落,“礼崩乐坏”,文化下移,郑卫之音,使得审美观念发生了变化,钟磬之乐的发展成为历史的必然战国时期,出现了七国争霸的局面,其中楚文化尤为突出,这种社会形态的变化促进了音乐形态的发展二、 音乐体裁(一)、乐舞1、原始乐舞: 是指歌、舞、乐三位一体的乐舞形式,是我国乐舞的早期形态2、《六代乐舞》: 从原始社会至周代产生的六部由代表性的乐舞,是黄帝时代的《云门》、尧的《咸池》、舜的《韶》、夏的《大夏》、商的《大濩》、周的《大武》、我国乐舞的创作由幻想性发展至现实性,可看到我国乐舞的专业化程度在逐渐提高。

      二)、古歌1、《葛天氏之乐》: 在中国古代传说中,葛天氏部落族流传下来的一首声乐套曲,包括《载民》、《玄鸟》等八首歌,这部作品在表演时,由舞蹈、由道具直接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实践2、《蜡辞》: 是一首祭歌,反映了部落先民们在每年岁末举行的盛大祭祀活动,祈求神灵保佑土壤回原位,流水归深谷,不要发生虫害,灾荒等自然灾害,盼望丰收的愿望三)、乐器(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1、贾湖骨笛:20世纪80年代,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村出土的贾湖骨笛,出土有25支,为7、8音孔,据科学测定距今已有8000年,它为我国早期音阶的形成提供了新证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远古时期律学发展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音乐创作的情况,它把中国音乐文化可考的历史推进了3000年 2、埙: 原始社会至商代发展的一种乐器,陶制,卵形,原始社会后期的埙,无发音孔或仅有一个发音孔,可奏一个三度音程;夏代的埙发展至三音孔,可奏二三四五六度音程,商代的埙发展至五音孔,可奏七声音阶及部分半音价值:可考察我国原始社会至商代音阶的发展情况,可反映当时的作曲技术3、曾侯乙墓编钟:20世纪80年代,在湖北省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共64枚,可以旋律、多声部、转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音乐创作的情况,鈡上铭文3000余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乐理著作;每钟发双音,为三度关系,说明在音乐实践中已运用三分损益律与纯律,代表当时律学发展的高度。

      它为公元5世纪的遗物,证明了中国首先发现的三分损益律4、磬:一种打击乐器5、骨哨:一种吹奏乐器6、鼓:一种打击乐器7、铜铃:一种打击乐器三、音乐理论(一)、礼乐制度: 礼是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礼用音乐的形式表现称为礼乐制度用乐制度规定:王宫悬、诸侯轩悬、卿大夫判悬,士特悬二)、八音分类法: 是我国古代乐器按制作材料分类的方法,八音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三)、三分损益率: 是春秋时期乐律生成的计算方法,是以弦的长度为计算基础 (四)、十二率: 是乐律学名词,各律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冼、仲吕、蕤宾、林钟、夷则、无射、应钟凡奇数的六种律为阳律,凡偶数的六种律为阴律 (五)、《乐记》: 成书于汉初,是先秦儒家关于礼乐思想的代表性著作,《乐记》共23篇,前8篇论述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后3篇记录了有关音乐人物及其言行 (六)、《诗经》: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包括民间歌曲、宫廷音乐、和祭祀乐舞三大类不同内容和形式的作品《风》包括15国风,共160首,基本上是北方民歌。

      《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是贵族文人的作品《颂》共40篇,是古老的祭歌和乐舞七)、诸子音乐说:春秋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学派有儒家、墨家、道家、以及老庄学派等儒家:提倡音乐,肯定音乐的社会功能和教化作用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兴与诗、立于礼、成于乐”墨家:对音乐持否定态度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 老庄学派:老子否定人为的音乐,认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庄子认为“无声之中独闻和”、“金石不得无以鸣”、否定“彰声而声遗”的世俗礼乐课后作业:对学习了远古至春秋战国时期音乐的感想教学反思:同学们第一次接触到了最初乐舞的形象,与现在的音乐、舞蹈相联系,对音乐有了一种挚爱与渴望但是对百家音乐思想有些难解,课后应对看资料去了解四、音响第二章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秦汉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秦汉时期的音乐形态是什么样的?掌握音乐体裁教学重难点: 相和歌、相和大曲、李延年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内容:一、 历史背景秦始皇统一六国,立号为皇帝统一了度量衡、钱币、文字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轮”,由此,带动了音乐文化的发展。

      设立了中国第一个音乐机构乐府、这样聚集了各国的音乐文化、民间音乐,促进了传统音乐的发展汉代,沿袭秦制,政治、经济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出现了两大科学高峰,把音乐带入了中古伎乐时期由于统治者喜欢民间音乐,促进了民间音乐和宫廷音乐的融合,即相和大曲便是当时的产物,进入了以歌舞伎为主流的时代此外,西乐东渐,刮起了一阵胡风,随之,宫廷音乐、民间音乐、与胡乐相融合,进一步促进了音乐的发展二、音乐体裁 (一)歌曲1、相和歌:秦汉时在民间歌曲基础上,经过艺术加工,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化歌曲形式在发展中,曾有徒歌、但歌、和带管弦乐伴奏的相和歌三种演唱者持节歌唱,伴奏乐器:笙、笛、琴、瑟、琵琶等代表作《大风歌》2、相和大曲:相和歌发展的高级形式为相和大曲,曲式结构为艳、曲、乱代表作品《白鹄》、《东门》、《西山》,其作品带有叙事性和抒情性二)器乐1、古琴: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也称七弦琴由古琴演奏的琴曲与琴歌,也称弦歌三、音乐机构1、乐府:创始于秦代的我国官方音乐机构,职能:收集整理民间音乐、创作新作品组织大型的音乐活动、训练乐工音乐管理的乐工,如档案等乐府在汉武帝时最盛行,乐工达一千人,代表音乐家为李延年为最高管理长官。

      见郭茂倩《乐府诗集》四、音乐家1、李延年:乐府的最高行政长官,曾为司马相如等人撰写诗词配曲、运用外来音调进行创作改编的音乐才能五、音乐理论1、京房六十律:汉代音乐家京房提出的一种律制,他在三分损益法求出第十二律之后,继续损益推算,直至第六十律价值:显示了律学思维的精微性;发现了三分损益法的优点和缺陷(不能旋转调);在客观上显示出五十三平均律这个律学结果六、音乐欣赏1、琴曲:《广陵散》、课后作业:总结秦汉时期的音乐体裁教学反思:秦汉时期的音乐,相对于远古时期的音乐,已有一定的发展,且音乐思想、乐律有了一定的体系,同学们认为乐律知识较难懂,这也提示我们今后应该将知识深入浅出第二章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魏晋南北朝教学目标: 了解这一时期的音乐的音乐机构、音乐体裁、音乐家及相关的理论知识教学重难点: 清商乐、清商大曲、苏祗婆、文字谱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内容:一、历史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处于分裂状态,战乱比较频繁政治中心从北方的长安、洛阳转向南京,随之出现了清商乐体裁当时的音乐家由于政治的黑暗,所作的作品都有反叛思想,表现出的作品性格都倔强,为了宣泄他们的情绪,只有通过古琴来表达,这样,文人与音乐结合,促进了古琴的发展。

      此外,西域音乐、印度佛教都传入中原,为隋唐燕乐的风格打下了基础二、音乐体裁1、清商乐: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的相和歌、相和大曲流入南方,与当地的民间音乐相结合,形成一种新音乐风格包括吴歌、西曲、神弦曲三类吴歌的特点:曲调优美,婉转、抒情性强,如《子夜歌》;西曲的特点:热烈、奔放、舞蹈性强,如《莫愁乐》、《那呵滩》2、清商大曲:清商乐的高级形式为清商大曲,是歌唱、器乐、舞蹈的一种综合音乐曲式结构为弦、歌弦、送歌弦,大大加强了器乐的表现特点:抒情性高、作品追求意境或情境代表作《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三、音乐家1、曹妙达:北齐宫廷中的西域任他对曲项琵琶在中国的传。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