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福州软木画技艺的当代传承与创新实践研究.docx

15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09159731
  • 上传时间:2022-06-1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0.39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福州软木画技艺的当代传承与创新实践研究    摘 要  福州软木画不仅是福建省著名的工艺品类,而且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软木画在一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在市场、产品及技艺的共同推动下,一度繁盛至极,但却在 20 世纪末跌入低谷近年来,在现代产品开发理念的推动下,通过对软木画功能的拓展,带动了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使软木画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软木画的发展历程及其创新实践的成果表明,保护传统工艺、推动非遗技艺的保护,必须尊重市场规律,依托市场来促进行业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产品开发为核心,通过市场需求来推动传统技艺的当代传承Key 工艺美术;软木画;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创新实践引用本文格式 王晓戈,福州软木画技艺的当代传承与创新实践研究[J].创意设计源,2021(5):15-19.Abstract Fuzhou cork paintings are well-known handicrafts in Fujian Province, and are on the national lis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course of more than one hundred years of development, cork painting once boomed driven by joint efforts of markets, products and techniques, but were gradually declining and losing its popularity at the end of the 20th century. In recent years, Fuzhou cork paintings have regained their vitality promoted by modern product development concepts, which advocat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the skill through the expansion of the functions of cork painting.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ork paintings and their innovative practice show that the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crafts and the promo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must be in compliance with the laws governing the market and orientated towards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market demand to promote the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crafts in modern times.Key Words arts and crafts;cork painting;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inheritance of skills;innovative practice2021 年 8 月 20 日,福州市人大常委會正式颁布了《福州市软木画技艺保护规定》,规定的具体内容共 25 条,主要围绕软木画技艺保护的管理体制、保护措施、人才培养、展示推广、创新发展等方面进行规范。

      力图通过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保护管理体制,解决软木画人才断层、人才培养困难等问题,强化软木画技艺的传承保护和发展措施[1]此次《福州市软木画技艺保护规定》出台的时机可谓恰到好处,一方面,它充分展现了福州市政府对福州软木画这一“濒危物种”的高度重视,以专项立法的方式加大扶持力度,改善软木画创新发展的外部环境,令福州软木画行业深受鼓舞,另一方面,福州软木画行业沉寂多年,近十年来,福州少数几家软木画企业坚持以产品开发带动技艺传承,努力培育消费市场,带动了整个行业逐步走出低谷,并呈现出缓步上升的发展态势一个依然“濒危”,却正在逐渐恢复生机的软木画行业,也希望在政府相关政策的扶持下重归正轨经过多年的坚持与努力,福州软木画的创新发展之路又迎来了新的曙光福州软木画又被称作“软木雕”和“木画”,是在中国传统木雕手工艺的基础上,创新出的一种独特的工艺美术品类软木画以产于欧洲地中海沿岸的“栓皮栎”树皮为原料,通过中国的木雕工艺精雕巧镂出各异的花草树木、亭台楼阁及人物动物,再配以通草雕刻的白鹤、孔雀等鸟兽,通过粘接、拼接等方式,在画框有限的空间中营造出极富中国画意味的立体或半立体的微缩景观,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

      软木画与脱胎漆器、寿山石雕一起被誉为“闽都工艺三宝”,其技艺传承至今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福州软木画堪称“洋为中用”的典范,它的诞生灵感源自欧洲的贺卡,制作的原材料也源自欧洲,产品大量销往海外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和福州木雕工艺的加持下,迅速完成了“中国化”的改造,成为体现中国古典美学、中式艺术风格的特色工艺品类历史上,福州软木画多次蝉联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还多次被选中装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和台湾厅,被党和国家领导人作为政务礼品馈赠给世界友人,被海内外誉为“东方艺术珍品第一奇画”福州软木画行业也一度十分兴盛,产品畅销世界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福州的支柱产业之一然而在 20 世纪 80 年代,受多重因素的影响,福州软木画行业迅速走向衰落,至今仍然“濒危”一百多年来,软木画行业的兴衰在一定程度上受外部市场环境的影响,但软木画在技艺、题材、样式上的不断创新,始终是推动行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福州软木画行业所经历的大起大落,值得反思而近十年来,福州软木画在技艺传承与形式创新上的实践,也成为中国传统手工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文化环境下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的生动体现一、福州软木画的兴衰历程软木画一百多年的兴衰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会出现新的市场需求,并由此带动软木画新产品与新技艺的不断迭代更新。

      一)1914 -1948 :横空出世,风格初现福州软木画的诞生十分偶然,相传在 1914 年,时任福建巡按的许世英从欧洲带回一张内镶雕刻有精美异国风景的贺卡,并将其交给福州工艺传习所的总传习师陈春润仿制,陈春润召集福州木雕名师吴启棋、郑立溪一起开展研究,最终成功地用软木制作出精美的贺卡,软木画也就此诞生使福州软木画形成产业,并带动软木画技艺初步成熟的关键人物当属吴启棋吴启棋在掌握软木画制作技艺后,回到家乡福州西园村开设手工艺作坊在他的带动下,未及二三年就将软木画从简易的平面贺卡,发展为立体的装饰绘画 1931 年,吴启棋在福州城内总督后(今省府路)开设“启棋木画店”,其弟吴启煊在城内斗中街开设木画店,吴启棋的学徒陈康、陈树荣、陈树德等人,也纷纷在城内、仓山等处开设木画店这一时期的软木画产品多是表现古迹名胜、园林风光的平面薄雕挂框,后来又展出多种层次、多种材质、多种尺寸的半立体浮雕挂框此时的福州软木画已经开始远销海外,福州西园村人将软木画作为当地主要的经济来源,竞相学习软木画制作技艺这一时期,吴启棋通过自己的摸索,推动了软木画技艺的初步成熟在材料上明确使用进口“栓皮栎”树皮作为主材,以通草、麦秆等为辅材;在刀具上明确了大刀、中刀、尖刀的形制及用法。

      同时,他借鉴中国传统绘画的图式,创作了一系列软木画风景产品,其创作思路与制作手法也被后世所沿用吴启棋的学生多来自宗亲吴氏家族和姻亲陈氏家族的青年子弟,其中以陈锟、陈朗、陈庄、陈树荣、陈庭喜、陈官理、魏良栋、吴学宝等为代表的西园软木画第二代艺人迅速成长了起来二)1949 - 1979 :技艺成熟,稳步发展20 世纪 50 - 80 年代,是福州软木画行业稳定发展的黄金时期新中国成立前,由连年战争导致的社会动荡使软木画市场急剧萎缩,整个行业也一度陷入萎缩新中国成立后,工艺美术行业得到国家的重视并迅速焕发生机,软木画作为能够出口创汇的手工技艺,得到政府的精心呵护和大力扶持 1953 年,吴启棋家族中的 18 人成立合作社, 1958 年又发展成福州工艺木画厂福州的软木画艺人们大胆运用圆雕、透雕原理,创作出结构严谨、空间感强、可前后观赏的立体插屏还借鉴中国园林“框景”的手法,新推出配有玻璃圆罩的立体软木画 1959 年,福州木画厂创作的《福州西湖》《厦门鹭岛风光》《泉州东西塔》《武夷春色》等作品,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陈设此后,福州木画厂的创作设计人员又有许多创新,从屏风、挂屏等大型摆件,到实用的首饰盒、镜台等小型摆件,品种多达几百种,产品远销港澳、东南亚、日本及欧美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出口贸易中创汇率最高的工艺品之一。

      在此三十年间,福州软木画行业有吴启棋、陈锟、陈庄、吴学宝、吴传福等一大批能工巧匠,全省从业人员最多时达万余人,有大小软木画厂数十家福州工艺木画厂、连江浦下工艺美术厂、福州环城工艺厂、福州工艺美术厂、长乐文武砂木画厂的产品在全国工艺品评比中被列为优质产品[2]软木画产品的技艺进一步成熟,新题材、新风格、新样式的不断推出,直接带动了软木画行业的又一次发展高潮三)1980 - 2010 :盛极转衰,大起大落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福州工艺木画厂搬到福州市华林路的大厂房为标志,福州软木画进入行业发展的极盛时期在大量外贸订单的刺激下,福建乡镇企业也兴起一股创办软木画企业的热潮,软木画产品的规格与样式更加丰富这一时期的产品,既有雄伟壮观的屏风、挂屏、大型摆件等精品、藏品,也有小巧玲珑的小擺件、小挂屏、商务礼品及旅游纪念品等作品1986 年,吴学宝创作的软木画《万里长城》采用了“有机玻璃衬景法”,成功解决了软木画作品表现多层次远山、近景的布局难题,为大型软木画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然而到20世纪 80 年代末,由于国际环境的变化,中国的外贸出口突遇“严冬”,主要依赖出口的软木画深受重创,软木画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顿时凸显出来。

      与此同时,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不良商家开始偷工减料、粗制滥造,行业内部也开始相互压价、恶意竟争一时间,大量劣质商品充斥市场,引发许多商业纠纷,为整个行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的同时,也极大地伤害了福州软木画的品牌形象短短几年内,软木画行业急转而下,工厂相继倒闭、大师封刀休艺、从业人员纷纷下岗改行 1998 年,福州软木画的龙头企业——福州工艺木画厂正式倒闭,标志着软木画黄金时代的结束在此后的十余年间,吴学宝、吴传福、陈君锟、吴芝生、陈希炎、陈国弦等软木画行业的知名艺人还在努力创作一些艺术精品,但整体上看,福州软木画已风光不再,一时间难以恢复元气此后,福州市政府在法律法规方面也出台了一些文件,但由于行业内部缺乏活力,扶持的效果并不明显福州软木画本质上是一种艺术商品,深受市场因素的影响在福州软木画一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市场、产品、技艺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是推动软木画行业迅速崛起的主要因素,市场的蓬勃带动了行业规模的发展,并直接促进了软木画产品品类的增长与技艺的提升,杰出艺人开发出的新题材、新样式,又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而这种良性循环一旦被打破,要想重建一个产业的生态环境,恢复市场的消费信心,其难度极高,也不是短时间内靠政策扶持可以解决的。

      二、当代福州软木画产品的功能拓展与技艺创新从产品开发的角度看,在当代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软木画确实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首先,从业人员数量有限且普遍年龄偏大目前尚能从事软木画创作的老艺人不过十余位,且都是年过花甲的老人由于薪资过低,年轻人很难在软木画行业中扎下根来学习并传承这一传统技艺其次,软木画的生产都是采用手工完成,。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