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俄国企改革比较分析.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08877239
  • 上传时间:2021-11-0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6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新制度经济学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组长:彭昱玮11202990122 组员:陈世豪11202990101姜钦晓 11202990110 刘飞亚 11202990117 杨欧 11202990133 张强 11202990138指导老师:霍灵知中俄国企改革比较分析一一吸取经验教训促进长远发展关于中俄两国的经济改革问题,我们组的方式是,通过对比两国的改革的背景、n的以 及模式,找出二者的不同,从而分析出导致不同结果的原因,然后以此来明确未来改革 的发展方向改革背景虽然我们讨论的是中国与俄罗斯的改革,但是,我们认力不能抛弃俄罗斯的前身苏联避 而不谈,毕竟俄罗斯的今天与原本的前苏联有着密切联系,不能排除前办联对当今的俄罗斯 的影响,所以分析当前俄罗斯的改革,我们首先要明确是否与前苏联有关系因此,我们在对比改革背景时,我们分为两个部分,中国与苏联对比,中国与俄罗斯对 比与苏联的比较,会发现两者几乎是从同一个模子里刻出來的毕竟近现代中国的发展, 在很多地方,都是直接模仿或者借鉴苏联的首先,与苏联两国都是在原先政治经济不发达的大国革命胜利后,先后建立起社会 主义制度的苏联是通过“十月革命”建国,而中国更是历经的百年的战争,对外的反帝反 侵略斗争,对内的反封建斗争,才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

      其次,二者建立了相同的经济体制一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这 一体制的建立对两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随着实践的发展, 这一体制天生的弊病逐渐暴露出来,而且还严重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然后,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都犯过很大错误苏联的大清洗运动,可以说是中国 版的“文化大革命”,大量的早期的优秀的苏联社会主义领导者们遭受迫害而中国也是历 经了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以及文化大革命两国的这些错误都导致了国家发展遭遇巨大 困难最后一点,就是在而对经济发展困难的局而下,都进行经济改革苏联前后通过赫鲁晓 夫改革、勃列FI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三次改革,试图冲破早期的“斯大林模式”对苏 联经济的严重束缚,而中国是进行改革开放但众所周知,二者改革的结果千差万别,中国 改革把中国改革富了,苏联改革把苏联改革没了然后,我们就要分析中国与苏联之后的俄罗斯改革背景的区别了俄罗斯是因为苏联经济改革的失败,转化进行政治改革,使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国家转 眼变成了资本主义国家所以,作为一个刚刚建立的资本主义国家,对国家改革的起点,就 是政治改革而对比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也是重点,就是放在经济建设。

      一个政治改革, 一个经济改革通过背景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改革前的中国有着与前苏联基本相似的发展轨迹,如 果前苏联也有邓小平,可能现在的发展还是有相似的因为中苏的基本相似,那如今中俄改 革产生了不同的结果,我们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只对比中国与俄罗斯,排除前苏联的影响改革目的刚才讲了,俄罗斯是新建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且还是在原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废墟上建立 的资本主义国家所以,巩固政权,必然是当务之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巩固政权也 必须从经济下手,以前的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现在是资本主义,就 要打破公有制,实行私有制,于是,俄罗斯开始了国有企业私有化的改革,尽可能快地创造 自由市场经济体制所以可以说,俄罗斯的经济改革,并不是纯粹的经济改革,首先,这个 改革是为了巩固刚刚建立的资本主义政权,打破原有的社会主义,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其次,才是为了发展经济而相对于俄罗斯的经济改革,中国的经济改革是在分析了中国当前的社会主要矛盾,即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之后,确立了我们改革开放 的目的,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实质是对社 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 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实际上反映了我国经济体 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改革性质完全不同于俄罗斯中国强调要对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变 革,但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 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在改革中坚持中国共产 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对比两国的改革目的,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两国当前不同的社会制度,必然是未来两 国有着不同改革结果的根源,所以往下的分析,必须先立足于这不同的社会制度改革模式由于不同的改革背景和改革目的,所以,不同中俄两国对于相同的国有经济,进行了不 同方式的改革因为俄罗斯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巩固资本主义政权,所以对于“天生死对头”国有经 济的存在,他们采取的措施,就是破坏,直接把国有变成私有,在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中放弃 社会主义,发展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经济俄罗斯1992年幵始推行以稳定化、自由化、私 有化为主要内容的“休克疗法”式改革:经济活动全面自由化;通过货币紧缩政策来保证宏 观经济的稳定和抑制通货膨胀;通过私有化,迅速实现经济制度改革,发展市场基础,把国 家作为市场的外部力W:从经济运行中清除出去;经济全而对外开放。

      产权制度改革和市场制 度改革基本同步进行,价格自由化、私有化、金融贸易自由化齐头并进,全面否定前苏联的 经济制度因为正是由于之前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管得太多,管得太死,使本该富有生机的 社会主义经济面临危机因此俄罗斯政府加速私有化进程,尽可能快地创造自由市场经济体 制%他们都认为市场经济是完美的,市场自身可以解决经济危机问题,一致认为私有化越 快越好,政府干预越少越好与俄罗斯的激进改革不同,中国的经济转轨基本上是采取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渐进” 方式80年代初,农村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快速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1984年后改革中心由农村转向城市国有企业改革,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政企分开,扩大 企业的自主权分配制度方面,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 1992年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肯定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 基础性作用最后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对比两国的发展模式,有的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的模式是把新生的私有成分健康成长的 重要性放在首位,而俄罗斯却把迅速消除国有成分,把私有成分至于优先地位巾国侧重于 建没,而俄罗斯侧重于破坏。

      香港《大公报》:“用一个不恰当的比喻,俄罗斯的改革就像做 手术,国家随时准备上手术台,中国改革则像吃补药保养改革的结果及评价判定一个改革是否成功,只需要看改革的结果,是否实现了改革的0的现如今我们对 比中俄两国的国企改革,说俄罗斯的改革是失败的,是因为我们以经济建设为前提对比条件 來比较的,但不要忘了,俄罗斯国企改革的最主要的目的,是巩固统治,发展资本主义,从 这个角度上说,俄罗斯的改革无疑也是成功的在此,为了能够给我们中国下一步的国企改革汲取更好的经验教训,我们站在经济建设 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失败的俄罗斯的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1、俄罗斯改革速度与程度超过了社会承受力前苏联牢不可破的“斯大林模式”,虽然是束缚了前苏联经济的发展,但是也是一个国 家经济发展的根本支柱,无数的国人都是依靠着这根支柱生活但俄罗斯的经济改革,因为 复杂的政治原因,不仅要求抛弃这根支柱,而且要在短时间之内,这导致Y沉重的社会负担 和社会压力原本的国有企业瞬间解体,使得企国上下出现了大量的失业工人,大批失业者 进入贫困阶层而通过国有改革,也是的某一些人从众获利,一夜暴富,拉大了人们的贫富 差距,加剧了社会矛盾2、 社会生产力的下降国有企业解体,原有的经济体制被打破,而新的经济体制又尚未建成的时候,不光造成 了无数的失业工人劳动力的浪费,大量企业的生产经营条件骤然发生变化,新的市场经济的 条件又建立不起来或不适应,结果生产急剧下降。

      3、 国企所有制配套制度改革不完善俄罗斯为了尽快实现私有化,对于国有企业私有化的过程,是“为了私有化而私有化”, 只是简单地变革了生产资料的所有制,而忽视相应所配套的例如管理制度的变革,使得国企 私有化改革徒有其表,虽然大多数企业实现了私有化,但经营管理机制和方法并没有什么变 化,到最后经营效果不仅没有提高,甚至不如改革以前4、 国有资产流失俄罗斯国企改革过程中山现的国有资产流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酣:-•是证券私有化过程 中对国企股份的无偿转让;二是在货币私有化过程中对国企资产的过低评估据专家佔计, 巾于低价出ft国有资产,国家损失至少1万亿美元根据俄罗斯国家杜马听证会上公布的资 料,儿年里私有化的损失总计为9500万亿卢布(其中经济损失5500万亿卢布,社会损失4000 万亿卢布),相当于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的4. 2倍,相当于二战期间损失的2. 5倍5、 经济基础与上层基础的不适应俄罗斯改革之所以没有获得理想的效果,主要是由于他们没有与时俱进地进行实质性的 政治改革和制度创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而在这样的不 适应的上层建筑的反作用下,俄罗斯经济也由增长变成到退。

      中国国企未来发展针对于俄罗斯国企改革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首先,我们必须要有针对性的防范1、 改革必须考虑社会承受能力,循序渐进2、 以严格的规章制度来防止国有企业的流失3、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4、 坚持社会主义,坚持共产党领导5、 不停完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中不相适应的部分其次,我们分析了当前国企的状况从登上历史舞台起,国有企业就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主体和主导力量新中国的 前30年,国有企业几乎由零起步,使中国工业化从一张白纸一跃成为世界第六大工业强国;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又是带领人致富的领路人……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国有企业的 担当与付出,就没有新中国60多年的成就与辉煌但与此同时,国企又是一个敏感话题,近几年国企垄断、官商勾结、暴利的负面消息充 斥着大街小巷,国企成了人们调侃的对象,舆论的巾心过去,国企亏损时挨骂,认为效率 必然低丁;现在,国企赚钱时也挨骂,认为依靠垄断赚取利润如果不摆脱这种现状,国企 在未来的发展,必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国企内部1. 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办事流程要说国企的工作效率,基本上国人的结论出奇的一致一一很低很多事情一个程序接一 个程序,每每一些不a杂的事,又要同事a议,还要领导点头,一拖再拖,工作效率可想而 知。

      吋间就是金钱,提高工作效率,给国企带来的,绝不是一两分钟的效益2. 信息公开化政府部门都要求信息公开,作为人民的企业,更没有理巾不信息公开包括财务预算, 员工劳动报酬,福利费配等,都应作为公开的项目只要是确确实实做到了,必然会为国企 在国人心中的形象加分国企整体一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的有机结合观察俄罗斯私有化的进程,可以得出结论,私有化没有带來经济发展和企业效益的迅速 提高,相反却引发了财产争夺战,导致国有资产严重流失我国的国有企业私有化绝不是类 似俄罗斯改革的简单直接的私有化,国企改革的目标是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任务是进行国有经济战略布局调整,实现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的有机结合, 而不是走向私有制道路,这是国企改革的实质所在0前,国有企业改革的阶段核心问题就 是要找到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体制融合方式,找到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