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S管理起源于中国考探.doc
3页5S管理起源于中国考探【摘要】中国企业开展5S管理活动,有丰富的古文化底蕴,其中《弟子规》是5S内容的雏形继承和弘扬中国古代优秀文化,加快5S管理步伐,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的提升,是目前企业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关键词】5S中国 ;《弟子规》无论从网上和各种教材中,几乎都说5S起源于日本但是,也有人说,西门子公司在推行5S工作时,接受培训的员工却说:5S起源于30、40年代的美国,最后流传到欧洲,被以严谨著称的德国人发扬光大,最后在60年代被日本人学到了手中中国大陆5s活动推行第一人孙少雄的《6S精益管理》提道:“5S起源日本,发展于美国”我们在追寻中华民族古文化中,其中《弟子规》内容是最早的5S雏形,可以说5S内容真正起源于中国,只不过是日本人在工厂实践中加以总结、归纳,最终形成了5S理论《科学管理》中5S内容雏形被西方管理界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美国泰罗(1856年-1915年),1911年发表《科学管理》一书泰罗认为:使工人能够以标准方法进行操作,完成较高的劳动定额,还必须根据作业方法要求,使工人的作业环境和作业条件(设备、工具、材料等)标准化,用文件形式规定下来同时,根据泰罗的理论,按工作要求,挑选和培养员工的素质,养成良好的工作流程和工作习惯。
美国早期工业年代对员工个人工作环境体验并不关心,对工作环境的保护、工厂的环境卫生要求并不高,因此泰罗主要是从提高工作效率的角度来进行了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时代的局限导致他研究的重点集中在了整理、整顿、素养三方面,而且偏重于对生产效率比较直接的提升上这也是5S基本内容的雏形日本5S管理模式20世纪40、50代以前,日本制造的工业品因质量低劣,在欧美市场上只能摆地摊卖,工业品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命运这一时期,日本质量管理专家纷纷从现场管理角度,提出了许多有利于提高产品品质的实质性做法这些方法包括:1.各种物品按规定、定量摆放整齐;2.经常对实物进行盘点,区分有用的和没有用的,没有用的坚决清除掉;3.确定物品放置场所,规定放置方法;4.对工作场所经常进行打扫,清除脏物,保持现场干净、整洁以上4点手段和措施虽然简单,但长期使用,却非常有效这对5S管理模式最终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但真正对5S模式的最终定位当属日本质量管理大师今井,他通过对质量管理的分析和研究,最先提出了“5S”概念今井和其它一些著名的学者努力,最终形成了5S管理模式基本框架1955年,日本的5S的宣传口号为:“安全始于整理整顿,终于整理整顿”。
当时只推行了前两个S,其目的仅是为了确保作业空间和安全后因生产和品质控制的需要而又逐步提出了3个S,也就是清扫、清洁、修养,从而使应用空间及适用范围进一步拓展到了1986年,日本的5S著作逐渐问世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有一个研究日本企业管理的热潮,据说,美国人到日本企业参观,感到厂房很整洁、干净,只见厂房里挂醒目的“整理、整顿”等字样,并不知道含有现场管理与现场改进的奥秘其实,5S管理模式鲜为人知的根本原因是,日本从来没有一套完整的管理理论和工具来支撑“5S”5S除了5个日语拼音都以“S”开头的日本文字外,并无任何系统的方法可依照近年来,日本和新加波合作录制了一系列录像带,由PHP INTERNATIONAL发行,企业才算有了一定的实施依据《弟子规》中5S内容雏形清朝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在《弟子规》一文中,可以清晰看出对6岁前儿童的启蒙教育的5S详细的具体内容要求。
5S整理(1s)的意思是:要与不要,一留一弃在我们工作中要分清需要的东西和不需要东西,需要东西留在我们身边,不需要的东西放置在仓库、扔掉或妥善处理《弟子规》中:“亲 所 好, 力 为 具 ,亲 所 恶 ,谨 为 去 ”意思是凡是父母所喜欢、需要的东西,一定要尽力替他们准备好;凡是父母所讨厌的东西,一定要小心地处理掉 这是对我们意识境界的整理,可以引申到生产现场中,需要各种物料、工具、设备等要准备好,长期不需要的物料、工具、设备等放在仓库里或处理掉,这样老板也一定会喜欢你的同样,在市场上,大众(客户)需要的产品,我们就要生产,不需要的产品,就要停止生产5S整顿(2S)的意思是:科学布局,取用快捷,或30秒内能找到要找的东西也就是对需要的东西,分类定置摆放《弟子规》中:“置 冠 服, 有 定 位 ,勿 乱 顿, 致 污 秽 ”意思是脱下来的衣服和帽子,要放置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不能到处乱丢,以免把衣帽弄脏列 典 籍 ,有 定 处 ;读 看 毕 ,还 原 处”意思是存列各种书籍、文件资料等,要有固定的地方;阅读完一本书,一定要放回原处,这样便于下次查找 还可以引申到生产现场中,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工具要放在固定的位置,各种工具使用后,放回原来位置,目的是下次寻找时间为零。
5S清扫(3s)的意思是:清除垃圾,美化环境不仅要扫除地面、设备、产品等,还要扫除我们头脑中坏思想、坏习惯通过清扫来发现和解决问题《弟子规》中:“房 室 清, 墙 壁 净; 几 案 洁 ,笔 砚 正”意思是房间里要收拾清扫,摆放整齐,墙壁要保持干净桌子要保持清洁,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摆放端正 同样可以引申到生产现场中,车间的门窗、墙壁要清扫,操作台、使用工具、材料、产品要保持干净,摆放端正,不歪斜扫除我们头脑中旧思想,旧习惯,《弟子规》中 “人 有 短, 切 莫 揭 ;人 有 私 ,切 莫 说 ”意思是别人有短处,千万不要到处宣扬别人有隐私,绝对不能说出去5S清洁(4s)的意思:洁净环境,贯彻到底巩固和维持3S结果,做到规范化,标准化再深一步说,不仅要做到形体上的清洁,还要做到精神的“清洁”《弟子规》中:“衣 贵 洁,不 贵 华 ;上 循 分, 下 称 家 ”意思是穿衣服贵在整洁大方,而不在于华丽不但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还要和自己的家庭条件相适合 这是5S形体上的清洁《弟子规》中:“见 人 恶; 即 内 省 ;有 则 改 ,无 加 警”意思是看到了别人的恶行,要立刻反省自己如果发现自己也有,就要马上改正;如果没有,也要引起警惕,防止自己犯同样的过错。
这就是5S精神的清洁引申到生产现场中,不仅要做到物品、环境上的清洁,同时,员工本身也要保持清洁如工作服、仪表保持整洁外,还要及时理发、刮须、修指甲、洗澡等做好个人卫生而且还要做到精神上“清洁”,如讲话要有礼貌,要尊重别人5S素养(5s)的意思是:形成制度,养成习惯是5S的核心要求员工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习惯或作风,形成和谐的团队在《弟子规》一文中每一句话,都含有与5S素养相通的内容如《弟 子 规 》总序中:“首 孝 悌,次 谨 信”意思是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中行为要小心谨慎,言语要讲信用孝敬父母是做人的天德,也是事业成功的基础试想,如果一个人连他的父母都不孝敬,在企业里说:他能团结他人,打造一个和谐团队,这是没有基础的凡是这样的人,无论是老板、管理者、员工,人们都会远离他的,不信任他,不重用他《弟子规》里还有经典一句话:”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意思是我们身体受伤了,会给父母带来忧愁我们品德有了缺失,让父母感到羞辱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也就是当今企业提出的6S,也是人权最基本内容之一一个人触犯了国家法规,或违背了做人基本道德,他(她)父母的必然感到悲伤、羞耻。
《弟子规》这本书,在中国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以清朝的《弟子规》1722年出版时间为基准,它比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早189年,比1986年日本的5S著作问世早264年以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的《论语》“学而篇”时代的公元前479年为基准,比《科学管理》出版早2390年,比1986年日本的5S著作问世早2465年,大量事实足够证实5S雏形内容最早起源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