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动”活用激活地理课堂——地理教学活动实践初探.doc
6页活动”活用激活地理课堂——地理教学活动实践初探-地理论文“活动”活用激活地理课堂——地理教学活动实践初探 杨玉娟山东省济阳县济阳街道中学(251400)【摘要】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地理》“活动”板块是激活地理课堂提高学生地理能力的重要载体,围绕“活动”板块创设活动空间、创设活动情景、创设活动阵地、创设活动实效,增强了地理教学的实用性、开放性,拓宽了地理教学手段,真正体现地理教学的育人功能,实现地理教学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 地理课堂;理教学;活动实践初探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地理》中列出了许多“活动”板块,这些活动是知识、能力、方法、探索精神的“结”,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时空保障,同时又是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主要途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深究教材,把握学科内容特点,开展富有情趣的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既可以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奋情绪,加强学生的地理观察和思考能力,使学生得到能力培养和智力发展;同时又能充分体现地理教学的育人功能,实现地理教学的社会价值1课题的提出1.1“活动”活用是教师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的内在需要作为教师,不但需要一般的教育教学理论性知识,更为需要的是实践性的知识,即能够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真正起到指导作用,能够让教师用于实践中的知识。
一般性理论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在师范院校学习培训中获得,而实践性知识则需要教师不断地对自我教学实践中的反思才能获得作为从教十多年的地理教师,由于平时勤于研读中外前沿地理教育理论,并不断总结积累,运用于平时教育教学实践,取得较好的课堂效果,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活用了国内外地理教学在课堂实践中有关活动课的开展,即努力做到在“做中学”1.2“活动”活用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现在全国上下都在开展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各种传统观念受到新思想、新理念的强烈冲击,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也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也发生了深刻的转变教育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了十分严峻的挑战,承担教书育人重任的教师对“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推”有了更深切的感悟为此自己积极参加省、市、县各级教育部门举办的新课程改革培训,认真领会新课程改革的主旨和精神,精心研读《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做到字斟句酌,全面把握新课程标准尺度,特别加强了新课程中“活动”内容的研究,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创设有助于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活动情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1.3“活动”活用是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日益突出,南北发展差距不断扩大,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曲折发展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
在我国,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加速现代化进程这些都给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关注全球性问题和我国新世纪所面临的发展问题,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念,是当前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活动”课所体现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学习结果与过程并重”等基本理念,恰恰能引导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培养地理技能、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途径2地理活动教学实践致力于把所有的学习任务放置一种真实而复杂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最丰富的学习资源,保障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交往性、合作性、互助性,“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创新的地理学习氛围”2.1创设活动空间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性格、性别以及课型等将学生进行分层分组,充分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尊重学生主体的差异,将每个小组座位调整为O型,以便师生间的合作与交流,更有利于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究在活动中,教师在这样多个“圆桌会议”中与学生平等交流,减轻学生心理压力,营造出一种平等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更大的思维活跃空间,把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的挖掘出来,也许创造与发明就在此时得以显现或播下种子。
教学案例:讲授“地球和地球仪”这节课时,让不同层次学生组成小组,组成圆桌会议,运用材料:乒乓球、细铁丝、胡萝卜、透明胶等自制地球仪,组内平等交流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相互协作的能力和团队精神,同时在各组对比中培养竞争意识和审美情趣2.2创设活动情景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课堂情景设置,创设一个新奇的环境,直观生动地反映出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直观表象,激发学生去了解、探索、研究和学习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教学案例:在“地球的运动”一节,可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地球自转、公转以及产生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进而让一名学生站在有阳光射入的门口或窗户前,学生当地球原地自西向动转动,来现场演示昼夜交替现象和时差,以及学生对晨昏线和子午线的理解四季变化,把教室想象成地球空间,学生东西纵行是纬线、中间是赤道、设特殊纬线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教室最南是南极、最北是北极,南北横排是经线、设特殊经线(0、20W、160E、180),这样创设以后,手电筒当太阳,教师便可演示地球公转时,太阳光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直射运动规律,随着演示学生便理解了二分二至时,太阳光直射哪儿、日期、节气、南北半球观察太阳方向、高度、远近、地面得到的光热情况、昼夜长短、物体影子方向、房屋朝阳情况、井底是否有阳光照射……以及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和地球上五带的划分。
通过实践,这种有效的创设活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奇效2.3创设活动阵地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地理教学资源,把学生带到农村、工厂、居民小区,组织他们进行地理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去体验身边的地理,并从体验中去探索、领悟、学习教学案例:在探讨天气对生活的影响时,作为农村学生很容易想到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风调雨顺的年份五谷丰登、旱涝不均的年份如何?当灾害性天气过后,带领学生到校外调查田地里的庄稼、草木倒伏情况以及对建筑物的损坏情况,然后到气象、农业等部门了解天气给工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以及对建筑、公共设施、交通、旅游的影响通过现场观察和实地采访,获得大量信息,根据校外调查实践所见所闻,充分运用学过的知识,以小论文的形式对天气的功过做出正确的评价2.4创设活动实效学生的活动应穿插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应通过活动来掌握基础知识,通过活动去探究原理及规律,通过活动来提高能力,教学案例:在探究“地球?水球?”时,可先让学生看世界地图,让他们形成水多地少的表象,再看海陆面积比例图然后用一个小型地球仪进行“击鼓传花”游戏,鼓声一停,随即问接触地球仪的学生:“你的大拇指按住的地方是陆地还是海洋?为什么?如果抛100次会有什么结果?”学生在游戏中找到答案,甚至还把游戏延伸到按住太平洋或亚洲的机会有多大,这又引导学生在无意识当中预习了“七大洲四大洋”的内容,效果很好。
3地理活动教学的反思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活动教学,比课堂知识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更具深远意义3.1增强了地理教学的实用性地理活动教学会加强教学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的联系,使地理教学富有时代气息和生活活力3.2增强地理教学的开放性实践活动与课本内容相结合,让学生主动尝试去挖掘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学习解决问题,使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培养和发挥3.3拓宽了地理教学手段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教学手段随之层出不穷,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是实践的主体,教师为主导,这样才真正贯彻落实地理教学新理念,有利于促进地理教育改革总之,在教学中灵活地开展“活动”,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凸显了地理学科实践性的特点,真正做到了“活动”活用,激活地理课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