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数字环境下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汇编.docx
9页新版数字环境下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汇编 [摘要]随着、电脑等新兴媒介的普及,小学生接触媒介的途径变得更加便捷与多样但由于儿童生理和心理的不成熟性和不稳定性,面对复杂的数字媒介环境,他们难以分辨真假,又极易受其影响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连云港市苍梧小学生为样本分析对象,概括小学生所处的媒介环境及其媒介素养现状,探讨对小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提出建议,培养小学生的媒介素养意识,提升该群体的媒介使用能力 [关键词]数字环境 媒介素养 教育 “媒介素养”的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是在大眾传媒发展迅速的背景下,为捍卫传统价值体系和文化观念而提出,旨在通过对青少年进行适当的媒介教育,使其具备能够自觉抵制外界负面信息的能力直到今天,“媒介素养”概念已逐渐发展成一种多角度、多层次,外延丰富的理论概念媒介素养概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次的内容: 1.对我们消费的媒体做出选择、理解、质疑、评价、创造和产生具有见地的反应能力; 2.学生了解媒体传输信息、媒体运作以及如何构架现实的方法; 3.学会欣赏不同媒介所拥有的独特美学形态。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2x年6月,中国网民总数达到7.10亿,网民规模达6.56亿其中,低龄(10—19岁)学生群体的占比为20.1%,与202x年相比,占比有所增长,分别为46.1%和46.6%,这部分人群对互联网的使用目的主要是娱乐、沟通[1]这些数据显示出互联网用户群体目前已普遍低龄化由于网络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往往是真实与虚假的结合,而小学生的分辨力、自制力甚至是基础的文化知识都有所不足因此,网络中的负面信息更容易对他们产生不良影响与媒介素养注重人的内在修养不同,媒介素养教育主要代表一种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同时,两者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即通过媒介素养教育使人们成为具有良好媒介素养的人小学媒介素养教育主要是学会认识媒介、使用媒介,小学生要了解基本的媒介知识,熟悉媒介的使用性能,养成良好的媒介使用习惯,最终使未成年人在使用媒介的过程中,具有基本的媒介质疑、批判能力,能够自觉抵制媒介带来的负面影响,最终利用媒介资源完善社会自我的实现,参与社会发展 而观察近几年我国学术界对有关媒介素养内容的研究,大多数学者更倾向于研究大学生媒介素养而非小学生媒介素养。
苍梧小学隶属于连云港市教育局,目前有东、西两个校区,在校学生4800余人,本文以该校四、五、六年级的小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结合数字环境的传播特征,分析我国当前小学的媒介素养教育,以期发现问题,提升未成年人的媒介素养 一、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调查的主要内容 1.问卷调查对象范围及过程 问卷调查对象:以连云港市苍梧小学4-6年级的小学生为主,年龄为10-12周岁考虑到1-3年级小学生能力有限,难以完成问卷上所提的问题,所以在本次调查对象并未将其包含在列 问卷调查过程:苍梧小学四年级有10个班、五年级有10个班、六年级2个班根据抽样的方法在四、五、六年级中各选一个班级,以班级为单位发放问卷,每份问卷调查大约用时10分钟 2.问卷调查主要内容 本次调查问卷共有25个问题,涉及内容依据不同媒介类型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个人基本资料采集包括小学生性别、年龄、家庭基本情况等 第二部分是个人使用媒介情况,包括小学生平时使用媒介的时长、对媒介的选择等 第三部分主要是依據媒介不同种类,从报纸、电视、互联网三方面调查小学生具体媒介使用情况,包括使用媒介时长、对媒介信息的态度、个人参与媒介的主动性等。
二、小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结果 本次问卷调查总共抽查174人,回收174份,实际有效问卷为170份,有效回收率为97.7%笔者对有效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后,得出以下结论: 1.城市小学生的家庭媒介种类丰富多样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电视机、电脑以及报纸在小学生所在家庭中普及率极高,98.24%的小学生家庭有电视,家里有电脑和报纸的小学生分别高达94.71%和84.12%另外个人在小学生群体中虽然没有完全普及,但人数也已达到一半之多这一结果表明,家庭已为城市小学生提供了优越的媒介环境,他们接触媒介的途径以及机会更多 2.小学生对媒介的使用呈现不均衡状态 由图2所示,每位学生平时经常使用的媒介大于1种在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介中,有51.76%的小学生选择看电视,由此可见,电视媒介在小学生群体中最受欢迎其次,在对使用的调查中,有50.00%的小学生喜欢用,而阅读报纸的小学生人数仅占总人数的25.88%因此,小学生对媒介的使用主要集中在电视、电脑、平板电脑(iPad)以及等新媒体上,而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与之比较,则处于劣势,小学生的媒介使用情况明显向新媒体倾斜。
三、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对媒介内容的批判能力 问卷通过调查连云港市小学生对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电视、网络等)的总体印象,分析该群体对大众传播媒介的解读及批判能力在问题答案的设置中,共有6个选项,分别是“真实的”、“自由的”、“虚假的”、“对我有帮助的”、“全面的”、“有趣的”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可以选择多个选项根据数据显示的结果是,认为大众传播媒介“有趣的”小学生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56.47%;其次,50.59%的小学生认为媒介是“对我有帮助的”,42.35%的小学生认为媒介是“真实的”;只有14.12%的小学生认为媒介是“虚假的” 数字环境下,人人都是自媒体,新闻发布的门槛降低,把关不严,导致信息良莠不齐,假新闻层出不穷但通过该项调查,发现小学生群体对于媒体的信任度很高,这说明该群体对于媒介的总体感受还处于认知模糊阶段有一半的小学生认为媒介是有趣味的,认为媒介可以满足他们对娱乐的需求此外,几乎一半的小学生认为媒介是“真实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对媒介是“虚假的”持肯定态度,这说明,小学生群体对于媒介讯息是比较信任的,缺乏必要的质疑和批判能力。
2.缺乏自主创造媒介作品的能力 提升小学生的媒介素养,不仅仅要对其进行媒介知識的教育,使他们具有对媒介作品的分辨、质疑、判断和欣赏能力等,还应该进入更深刻层次的阶段,让学生具有自主创作媒介信息的能力为了解连云港市小学生对这一方面的真实情况,本部分主要对小学生投稿情况做了简单的调查 如图3所示,连云港市区小学生投稿情况并不理想,只有55人,占抽查人数的32.35%的小学生向媒体投过媒介作品,但并不是经常投;而经常投稿的小学生仅占总人数的14.71%;另外,有52.94%的小学生从来没有向报社或其他媒体投过稿件这一现象与之前数据得出的结果表明,现今是小学生更倾向于被动的接受媒介所传递的信息,并且他们对媒介信息具有较高的信赖度,而在自主创作媒介作品以及媒介参与这一环节,小学生的能力较为薄弱 3.媒介功能使用单一,重娱乐 根据笔者对问卷进行数据统计,结果发现,在所调查的小学生群体中,有81.18%的小学生每天都会阅读报纸但针对“你最喜欢看报纸中的哪些内容(可多选)”这一问题,众多学生的选择都倾向于娱乐类内容这一倾向在对电视节目的选择上尤为突出,有60.59%的小学生喜欢看电视中的综艺娱乐节目,44.12%的小学生喜欢电视剧,而选择科技、社教类的学生只有29.41%。
除此之外,由之前的数据分析可知,电脑在小学生家庭中的普及率达到94.71%,小学生上网已成为普遍现象如上图所示,男女生在“一般用电脑上网做什么(可多选)”这一问题上,有明显不同的选择大体上,男女生使用电脑的目的之一是查找资料、辅助学习除此之外,男生通过电脑玩游戏、看视频;19位女生玩电脑游戏,占抽查总人数的11.18%从图4可以看出,女生最喜欢用电脑刷微博、查阅空间,而只有15.29%的男生选择这种以交流为主的网络行为虽然男女生由于性别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媒介使用习惯,但总体来说,他们上网的大部分目的是为了娱乐,对媒介功能的利用率较为单一 四、提升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途径 (一)家庭——提升媒介素养教育的首要切入点 家庭是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担当者之一,是孩子进入社会的起点在接受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孩子不断学习父母长辈所提倡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和价值观念,这对于他们性格、习惯的养成和素质水平的高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提升父母自身媒介素养,引导孩子正确使用媒介 在家庭教育中,为使家长对孩子的媒介使用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父母首先应该具备必要的媒介知识。
作为父母必须不断吸取有关媒介素养方面的知识,系统了解媒介素养功能,将对媒介内容的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层面上,以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水平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也要养成良好的媒介使用习惯,注意以身作则,因父母为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行为习惯会对孩子产生重要影响 2.培养良好的媒介接触习惯,加强自我管理能力 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曾指出:“人们是经由惯习来处理社会世界的而惯习形成于社会结构,任何人身上的惯习都是和他自身生活歷程密切相关的家庭影响者青少年学生惯习的形成[2]家庭氛围的持续影响,会造就子女相对应的媒介使用习惯这种媒介习惯使孩子在媒介使用过程中渐渐养成媒介使用偏好与媒介风格,它能够对孩子的媒介素养发展状况产生直接影响因此,父母在孩子使用媒介的过程中,应该重点培养孩子的媒介使用习惯这样能够让他们在使用媒介的过程中,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不至于在网络中迷失自我 (二) 学校——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场所 学校是媒介素养教育的第一课堂,学校的课堂式教育能够使学生获得持续性媒介素养教育此外,由于孩子在小学阶段知识系统尚未完善,学习、接受能力都是最佳阶段。
因此,小学阶段是他们开始接受媒介素养教育的最佳时期 1.提升教师自身的媒介素养 为保证媒介素养教育在小学课堂中成功实施,学校应首先对教师进行特别培训根据美国学者霍布斯的观点:“把媒介素养引入课堂的成功实践花费了两年甚至更长时间,因为要对所需教员进行培训,让他们清晰了解媒介素养教育的相关概念,而这些概念的实践又与所在学区的教学实践(教师和学校领导)息息相关[3]而目前我国小学几乎没有专门的媒介素养教师,因此,对教师开设媒介素养培训课程,提高他们自身的媒介素养,是学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前提 2.注重理论教育与媒体实践的结合 要想使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被学生充分的理解和运用,除了完善小学课程体系,进行理论式的课堂教学之外,还要求学生走出校门,将理论教育和媒体实践结合起来具体来说,就是学校可以与报社、电视台和杂志社等媒体加强沟通与协商,合作举办多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小学生也能够有机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例如连云港市《苍梧晚报》已经针对媒体与小学生互动这一环节,进行了10多年的运作,已经形成了稳定的苍梧晚报小记者团体,到目前已经有20余万名未成年人参加过小记者活动在这种实践中,小学生可以直接参与到媒介创作实践中,这对小学生提升媒介素养水平有直接现实意义。
(三)社会——保护并巩固小学生提升媒介素养的外部环境 1.净化媒介信息环境,减少虚假不良信息。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