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青山不老教学设计.doc
3页16﹡青山不老知识与技能: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写环保格言,强化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语言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突破方法:子都感悟,教师点拨难点:理解关键句的深刻含义突破方法:子都感悟,合作交流,教师点拨教法与学法】教法:点拨法学法:自读自悟法【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院屋图片,创设情境:师:你觉得这是一座怎样的小院子?” 生:(学生可能用第一自然段文字回答 师:“这是多美的小院啊!”自由读读这段话老师和你们一起合作读好吗(引读)窗外是……院子在山沟里,山上……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四周全是……风一吹……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师:这么美的小院子是谁的呢?他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小院,走进黄土高原上的一位老人板书课题:青山不老,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1、自读“阅读提示”,把握阅读要求1)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2)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2、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了解课文大意。
3、检查自读情况,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三、感受“奇迹”1、自由读文,质疑问题,勾画批注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3、引导学生想象“奇迹”的情景学生自读第2——4自然段)4、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1)大环境——险恶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划一划2)小环境——艰苦从小环境理解奇迹:要创造这样的奇迹,年轻力壮的人都不一定能坚持,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5、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朗读相关语句,感悟、想象,感受老人的精神1)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的感悟和这句话的含义师:“另一种东西”是指什么东西?什么叫“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他真的能与“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吗?那么是什么能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说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你怎么理解“青山是不会老的”?不会老的除了青山还有什么?(2)穿插课外资料,深刻地理解语言文字所存载的思想感情四、作业1、按课文内容填空:这位晋西北的老人,已经种了____年树,绿化了____,造了____,3700亩林网,这是____。
老人觉得____,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____,他是真的与____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____2、“青山不老!”说得真好!这位老人是晋西北的农民,他淳朴得就像黄土高原上的黄土地,淳朴顽强、不善言表纵观全文老人只有一句话:“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其实老人心中有千言万语面对渐渐干涸的河流,面对皲裂的土地,面对土地日益荒漠化的趋势,他有许多的话要说他想对乡亲们说什么?他想对年轻人说什么?他想对我们说什么?今天,你就做他的代言人,说出他心中的话五、课堂小结读完课文,你感受颇深吧,想对老农说什么?畅谈畅谈吧! 六、板书设计:16﹡青山不老大环境──险恶创造奇迹:绿洲—青山是不会老的小环境──艰苦七、教学反思: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 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我设计了一个过渡性的问题,即老人在15年的种树岁月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挫折,并以排比句的句式呈现,“老人15年如一日地种树,面对一切困难与痛苦,他不改初衷当五位志同道合的老人相继离世时,他继续种树;当风雨同舟一生的老伴过世时,他仍在种树;当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要接他去享清福时,他还是选择种树;……”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学生马上能理解老人身上执着的精神,紧接着追问老人为什么要如此执着地种树,通过默读相关的语段,学生也能快速地理解老人身上的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中存在不足是:在理解大环境的险恶的时候,未设置相应的情境万变不离其宗,让学生以更多的时间亲历文本,与文本对话,是我必须要做到的,今后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上出更好的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