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新旧会计准则差异比较与分析.doc

24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398138082
  • 上传时间:2022-09-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7KB
  • / 2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新旧会计准则差别比较与分析2月15日财政部发布的公司会计准则体系(如下简称“新准则体系”),由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构成,其基本框架为:以基本准则为指引,以一般业务准则为主体,以生物资产等特殊行业中的特殊业务为补充,囊括了市场经济中大部分经济业务的会计解决和有关信息披露,形成了与国际会计准则实质性趋同的国内公司会计准则体系新准则体系从1月1日起一方面在上市公司施行,后来逐渐扩大到所有大中型公司   新准则与原1+16项准则(如下简称“原准则”)、公司会计制度、行业会计制度等相比,更强调公允价值,规定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本文试通过比较新旧准则的差别,系统简介新准则的重大变化及重要内容 一、公司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1、确立中国式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本准则仍然称为基本准则,所有公司均须执行,未使用国际上通用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CF)一词但是,基本准则规定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核心内容(如财务会计目的、会计信息质量规定、确认、计量、报告等),基本建立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有助于推动和规范国内的具体准则制定,有助于指引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2、明确财务会计目的财务会计报告的目的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钞票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公司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状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国内的会计目的兼具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但将受托责任放在第一位,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国际上普遍强调会计信息的有关性有一定差别   3、用会计信息的质量规定取代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会计信息的质量规定涉及可靠性、有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八个方面,但未拟定其层次我们觉得,基本准则更强调可靠性   4、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及名称有所变化一是将损益表改称利润表;二是取消了选择编制财务状况变动表的规定;三是取消了财务状况阐明书   5、收入与费用的定义引入资产负债观会计要素的定义基本遵循《公司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规定,但收入与费用的定义引入资产负债观,重要是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的有关条款   6、引入“利得”和“损失”利得和损失辨别为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在理论上,前一种利得和损失尚未实现,后一种利得和损失已经实现   7、初次规范会计计量属性本准则规定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五种计量属性,并且强调公司在会计计量时,一般应采用历史成本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中规定,财务报表的计量属性涉及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可变现价值和现值。

        8、取消“会计记账须用中文”及“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有关用中文记账的规定,《会计法》第二十二条已经明确,会计准则不适宜反复;而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划分,应通过资产、费用确认来解决 二、公司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1、初始计量方面的变化   (1)借款费用可以资本化对于需要通过相称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干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存货,《公司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容许将借款费用计入存货成本   (2)投资者投入的存货计价措施发生变化本准则第十一条规定,投资者投入的存货,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合同商定的价值拟定,但合同或合同商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即投资合同或合同商定的价值是公允价值时,才干据此价值入账,有别于原准则一律根据投资合同或合同的价值入账的规定   (3)不计入存货成本的范畴发生变化原准则规定“商品流通公司在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运送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等费用”不能计入存货成本、本准则规定“不能归属于使存货达到目前场合和状态的其她支出”不能计入存货成本,意味着商品流通公司在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运送费、装卸费等可归属于使存货达到目前场合和状态的支出,可以计入存货成本。

        (4)不再明确制造费用和加工成本的分派措施原准则规定,制造费用可选用的分派措施有按生产工人工资、按生产工人工时、按机器工时、按耗用原材料的数量和成本、按直接成本、按产成品数量等;加工成本可选用的分派措施有按售价法、实物数量法等本准则不再明确制造费用和加工成本的分派措施   (5)取消接受捐赠和盘盈存货的有关内容   (6)为提供劳务而发生的有关费用可以计入存货成本本准则第十三条规定,公司提供劳务的,所发生的从事劳务提供人员的直接人工和其她直接费用以及可归属的间接费用,计入存货成本原准则对此无明确规定   2、存货发出措施的变化   (1)取消后进先出法一是由于改善后的《国际会计准则第2号——存货》取消了后进先出法;二是由于后进先出法不能反映存货流转的真实状况但该规定并不排除与后进先出法相似的可以反映存货流转的特殊成本法   (2)取消移动加权平均法由于移动加权平均法实质上是加权平均法的一种特殊形式,国际会计准则也没有移动加权平均法   (3)明确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的摊销措施本准则明确规定,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的摊销应当采用一次转销法或五五摊销法原准则对此无明确规定 三、公司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   1、缩小合用范畴。

      与原准则相比,本准则仅规范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短期投资、长期债权投资等由《公司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范,这一规范与国际会计准则完全一致   2、明确因公司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拟定措施对于公司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辨别同一控制下的公司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公司合并,分别采用不同的措施拟定投资成本,以与《公司会计准则第20号——公司合并》相协调   3、重新规范成本法与权益法的合用范畴成本法合用于投资公司可以对被投资单位实行控制,以及投资公司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合用于投资公司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上述规定与国际会计准则完全一致也就是说,对于纳入合并范畴的子公司,母公司应以成本法核算,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再按权益法进行调节,即俗称的“表上权益法”,完全不同于国内本来使用的“账上权益法”   4、取消长期股权投资差额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不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节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不不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同步调节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四、公司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   1、规定单独列报投资性房地产国内原会计制度及有关准则均没有波及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核算,公司为赚取出租收入或资本增值而持有的房地产,均作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核算和列报,不能恰当反映公司持有资产的目的,无法充足揭示不同资产蕴含的不同风险根据本准则的规定,公司持有的土地、房产中专门用于投资而非自用的部分,应单独核算,并在会计报表中单列“投资性房地产”项目予以列报   2、明确投资性房地产的两种后续计量模式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可以采用成本模式或公允价值模式,但以成本模式为主导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与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类似,应提取折旧(或摊销)及减值;在有确凿证据表白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可以持续可靠获得的状况下,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此时对投资性房地产不再计提折旧(或摊销)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国际会计准则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以公允价值模式为主,而国内市场经济环境不完善,公允价值不易获得,仍以成本模式为主 五、公司会计准则第4号——国定资产   1、初次定义固定资产的各构成部分。

      本准则规定,固定资产的各构成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方式为公司提供经济利益,合用不同折旧率或折旧措施的,应当分别将各构成部分确觉得单项固定资产   2、取消对固定资产“单位价值较高”的规定本准则仅从实物形态和持有目的两个方面规范固定资产的特性,不再对单位价值的高下予以规范,这与国际会计准则相似   3、取消后续支出的确认原则固定资产发生后续支出的确认原则与固定资产初始确认的原则相似,即该资产涉及的经济利益很也许流入公司、该资产的成本可以可靠地计量,后续支出如果进行资本化,必须符合资产确认的条件如将发生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须终结确认被替代部分的账面价值   4、规定将来弃置费用的会计解决固定资产估计弃置费用等于将来处置固定资产所发生费用的现值,应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计提折旧,同步确认一项负债此类费用对于核电站、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等大型固定资产尤为重要   5、重新定义估计净残值一是强调估计净残值应是现值,而不是终值;二是在公司准备发售固定资产时(即持有侍售固定资产),应复核估计净残值(一般等于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类似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5号——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和终结经营》的有关规定。

        6、明确固定资产折旧措施变更属于会计估计变更本准则明确规定,固定资产使用寿命、估计净残值和折旧措施的变化均属于会计估计变更 六、公司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   1、无形资产的定义本准则规定,无形资产是指公司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与原准则相比,更强调无形资产的可辨认原则,并排除商誉商誉的有关会计解决在《公司会计准则第20号——公司合并》、《公司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等准则中予以规范   2、研究开发费用的解决原准则规定,公司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获得的无形资产,其入账价值按获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拟定;依法申请获得前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应于发生时确觉得当期费用本准则规定,公司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应分别解决:研究阶段发生的费用应予以费用化;研究达到一定目的而进入开发阶段后发生的费用,如果符合有关条件,容许资本化   3、无形资产的摊销原准则基于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总是有受益年限或有效年限的假定,并为简化会计核算,强调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只规定采用直线法在无形资产受益年限或有效年限内进行摊销对于既没有受益年限,也没有有效年限的特殊状况,则规定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

      本准则规定公司在无形资产获得时就分析判断其使用寿命,并根据使用寿命与否可以拟定分别采用不同的摊销措施使用寿命拟定的无形资产,在其使用寿命内采用系统合理的措施进行摊销;使用寿命不拟定的无形资产,不予摊销   4、减值的解决原准则对无形资产减值的迹象判断、可收回金额的拟定、减值准备的计提以及已确认减值损失的转回等作出具体的规定本准则规定,无形资产减值应按《公司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解决,且提取的减值准备不得转回 七、公司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品性资产互换   1、计量模式的变化根据原准则,非货币性交易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一般按照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拟定,但在波及补价时,运用公允价值计算确认收益本准则对具有商业实质及公允价值可以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互换,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按照公允价值计价,否则按照账面价值计价以交易与否且有商业实质及公允价值能否可靠获得作为与否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换入资产的重要判断原则 判断一项非货币性资产互换与否具有商业实质,重要考虑两项因素:一是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在产生钞票流量时间、金额、风险方面与否发生变化;二是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估计将来钞票流量现值与否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与否重大。

      在拟定非货币性资产互换与否具有商业实质时,应当关注交易双方与否具有管理关系——存在关联方关系的状况下,非。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