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专转本语文课考试重点笔记.pdf

26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574117209
  • 上传时间:2024-08-16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993.54KB
  • / 2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 26 同方专转本暑假班教程 语文 150 分:文化文学常识 15 分 现代文阅读 10 分 文言文阅读 10 分——次重点 诗词鉴赏 15 分 300 字写作 应用文写作 30 分 300 字写作 材料话题作文70分 800字写作——重点 150 分满分——理想:110 分+ 专题一 诗词鉴赏 15 分、 题型: 300 字写作或者三到四问——殊途同归:考点、核心不变——12 分+ 考点核心 1.作品类型、题材 (1)类型 ·唐诗:五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绝句、七言律诗;古体诗 ·宋词:58 字以内,小令 59-90 字,中调 2 / 26 91 字及以上,长调 (2)题材:田园山水、思乡羁旅、送别、边塞、咏物、咏史怀古、叙事抒情、哲理等 答:《……》 这是一首 , 属于 题材 2.概述内容、 思想情感 (中心思想、 主题主旨) 答:全诗(词)通过 什么人、干什么,看到|听到|想到(各举一例)等叙述与描写,表达了诗(词)人……、……这一思想情感。

      3.加点字分析(炼字之妙、 好在哪里、 能否替换) ——关注动词、形容词、名词 ·动词:考虑拟人 ·形容词:考虑情感 ·名词:考虑引申 答: “X”字使用拟人,把…人格化、动作化、(情感化) ,生动写出…… “X”字表现出|表达了|流露出|显现出……的情感特征 “X”字交代|点明|暗示|表现…… 3 / 26 4.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借代、反复、列锦 答: X 句使用了… (指出) , …… (含义) , ……(作用) 比喻:把 A 比作 B,生动形象写出…… 拟人:把 A 人格化、动作化、情感化,栩栩如生表现…… 夸张:夸大……的实际效果,突出强调…… 对比:把 A 与 B 作比照,突出强调…… 对偶:词性对应,突出展现了诗词的音韵美、节奏美 借代:用 A 指代 B,使之生动化、形象化、可视化 反复:有意重复,突出强调…… 列锦:罗列 X 个名词性意象,展现诗词的视觉美、简约美、形象美 5.表现手法: 视觉描写、 听觉描写、 嗅觉描写、视听结合、动态描写、静态描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以静衬动; 象征、 联想、 虚实结合、托物言志、借物抒怀、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扬抑关系;由远及近、远近结合、明暗对比、烘托等 4 / 26 答:X、X 句|联|上阕|下阕运用……(指出) , …… (作用: 描绘出……图景; 勾勒……的情境; 深化了……主旨; 表达了……情感) 。

      6.写景抒情、景情关系、景情手段 · 先写景, 后抒情——答: 全诗 (词) …写景, …抒情,直接抒情、借景抒情 ·全篇写景、通篇抒情——答:全诗(词)全篇写景、通篇抒情,间接抒情、融情于景 7.意象情感、景语情语 ·意象:名词、形容词+名词——要与情感关联度大 ·情感:一种情感|几种情感(变化) 答:全诗(词)通过“X、X、X、X”等意象传达出诗(词)人…、…的情感态度; 或者 全诗(词)前半段(上阕)通过“X、X”等意象,传达出诗人…、…的情感态度,后半段 (下阕) 又通过 “X、 X” 等意象, 传达出…、 …的心境,先扬后抑(先抑后扬) 5 / 26 三个、四个问答与 300 字写作——殊途同归 300 字写作:一段文字 A 类型、题材,概述、思想情感 B 按照句子顺序, 注意措辞, 分析炼字 (2 个) 、修辞手法(1-2 个) 、表现手法(2-4 个) C 景情关系,景语情语 ——把要点转化成句子 2013 年真题·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00 字: 《山居秋暝》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属于田园山水题材,全诗通过诗人雨后山中观景, 看到明月照耀松林、 听到竹林沙沙等叙述与描写, 表达了诗人喜爱田园山水风光、 热爱向往自然生活这一思想情感。

      首联“空”字一方面交代山中空幽, 另一方面显现出诗人宁静闲适的心情; “新”字既写雨后空气清新,更流露出诗人轻松悠然的情感特征 颔联颈联使 6 / 26 用对偶, 词性对应, 突出展现了诗词的音韵美、节奏美,同时运用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由远及近、 由物及人地描绘出明月照耀松林、 竹林沙沙作响、清泉流淌石间、浣女归去、渔舟唱晚的图景; “竹喧”以动衬静,用竹林沙沙进一步反衬山谷的空幽, 映衬开篇 尾联 “随意”使用拟人,把春天花草人格化、情感化,栩栩如生写出诗人的自在悠然全诗前三联写景,尾联抒情, 直接抒情、 借景抒情, 通过 “空山、新雨、秋、明月、松、清泉、石、竹、浣女、莲、渔舟”等意象,传达出诗人悠然、闲适、宁静的情感心境 1.试指出作品类型及题材, 概况内容, 分析其思想情感 答: 《山居秋暝》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属于田园山水题材, 全诗通过诗人雨后山中观景, 看到明月照耀松林、听到竹林沙沙等叙述与描写, 表达了诗人喜爱田园山水风光、 热爱向往自然生活这一思想情感 2.“空、新”的奥妙何在,简要分析4 分 7 / 26 答: “空”字一方面交代山中空幽,另一方面显现出诗人宁静闲适的心情; “新”字既写雨后空气清新, 更流露出诗人轻松悠然的情感特征。

      3.结合意思,分析颔联颈联8 分 答:颔联颈联使用对偶,词性对应,突出展现了诗词的音韵美、 节奏美, 同时运用视听结合、动静结合, 由远及近、 由物及人地描绘出明月照耀松林、竹林沙沙作响、清泉流淌石间、浣女归去、渔舟唱晚的图景; “竹喧”以动衬静,用竹林沙沙进一步反衬山谷的空幽,映衬开篇 4.结合意思, 分析其景情关系, 说明意象及情感 答:全诗前三联写景,尾联抒情,直接抒情、借景抒情,通过“空山、新雨、秋、明月、松、清泉、石、竹、浣女、莲、渔舟”等意象,传达出诗人悠然、闲适、宁静的情感心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 8 / 26 寒江雪——五言绝句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七言绝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五言律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七言律诗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P97 1.野望·王绩 东皋【地点】薄暮【时间】望,徙【移、走】倚【靠、留】欲何依【曹操“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隐喻贤才寻找归宿】 !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对偶|动静结合|由远及近、由物及人 9 / 26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采薇” :叔齐、伯夷不食周食、 上山采薇, 以示高洁、 不从俗流】 隐逸山林、 解甲归田——对应官场生活 (黑暗、世俗、功利) 田园山水、 农家生活——对应自然 (自然山水、非功利、非世俗、与世无争) 1.指出类型及题材, 概述内容、 分析其思想情感4 分 答: 《野望》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属于田园山水题材, 全诗通过诗人暮色时分眺望野望, 看到秋色夕阳、 牧人驱赶牛犊等叙述与描写, 表达了诗人喜爱田园山水风光、 热爱向往自然的农家生活这一思想情感 2.结合意思,分析颔联颈联8 分 答:颔联颈联使用对偶,词性对应,突出展现了诗词的音韵美、 节奏美, 同时运用动静结合,由远及近、 由物及人地描绘出一幅秋色布满树 10 / 26 林、夕阳照耀山岭、牧人赶牛、猎人骑马带着家禽回家的图景 3.谈谈作品的用典3 分 答: “欲何依”借用曹操“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隐喻贤才寻找归宿; “采薇” :借叔齐、伯夷不食周食、上山采薇,以示高洁、不从俗流 7.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对偶|动静|视听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由远及近|由物及人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邀、待”奥妙何在?4 分 答: “邀”表现友人的热情好客、民风淳朴;“待” 有期待盼望之意, 流露出诗人热爱向往农家生活的情感 2.结合意思,分析颔联颈联8 分 3.谈谈尾联的用典3 分 答: “就菊花”借屈原《离骚》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用“饮露餐花”表达不从俗流的高洁人格 11 / 26 9.终南别【告别】业【官场生涯】 王维:字摩诘 《心经》 ( 《摩诘般若波罗密经》 ) 中岁颇好道【佛教】 ,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对偶|动静结合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视听结合|由远及近、由物及人|反衬: “无还期”衬托 1.“独、空”奥妙何在?4 分 2.分析颈联尾联8 分 3.首联用典何在?3 分 独:自由自在 空:山中山谷空幽空静|空灵高远高洁不俗的人格——远离世俗 咏物题材 2011 真题·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拟人|托物言志|象征】 12 / 26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对比烘托】。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借物抒怀|象征|先抑后扬】 咏物的核心——表现手法 (1)对比烘托:把某物与他物作比照,烘托某物…… (2)托物言志|借物抒怀:借某物的……,表达诗(词)人对其……的情感 (3)象征:用某物的环境、遭遇、品格来象征诗(词)人的环境、遭遇、人格 (4)扬抑关系:由……转为…… 1.指出类型及题材, 概括内容, 分析其思想情感 答: 《卜算子·咏梅》这是一首小令,属于咏物题材,全词通过梅花开放地点、无人照料、孤独愁苦、遭遇风雨,却独自绽放、梅香依旧 等叙述与描写, 表达了词人对梅花孤独状态的同情、独自绽放的赞美这一思想情感 2.结合意思,谈谈作品的表现手法 答:上阕开篇使用拟人,把梅花人格化、情感化, 栩栩如生刻画出梅花开放于驿外断桥、 无 13 / 26 人照料的寂寞孤苦, 同时运用托物言志、 象征,借梅花的孤独愁苦、 遭遇风雨, 表达词人对其同情惋惜, 也象征词人的无人赏识、 年华老去、人生仕途坎坷; 下阕开篇运用对比烘托, 把梅花无意争奇斗艳、 百花羡慕嫉妒作比照, 突出强调梅花的与众不同, 同时运用借物抒怀、 象征,借梅花的独自绽放、梅香如故,表达词人对其赞美歌颂, 也象征词人无意于争斗、 独立高洁的人格气度。

      全篇先抑后扬, 由凄凉悲苦转为激昂壮烈 不第后赋菊·黄巢 及第|不第:科举落败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对比烘托 冲天香阵透长安,嗅觉描写 满城尽带黄金甲视觉描写 托物言志 象征 1.作品从哪些角度描绘菊花?4 分 开放时节、与众不同、香味、颜色 14 / 26 2.结合意思,谈谈全篇表现手法8 分 答:二句运用对比烘托,把“我花开”与“百花杀” 作比照, 突出强调菊花不畏秋冬肃杀的独特品性; 三、 四句运用嗅觉描写、 视觉描写,描绘出菊花香味浸透长安、 金色花瓣铺遍全成的图景,同时运用托物言志、象征,借菊花气势恢宏、 独自绽放, 来表达诗人对其赞美歌颂之情, 也象征诗人虽然遭遇科举落败、 但雄心不改、壮志未变的情怀 3.“待、透”奥妙何在?待——期待盼望,表现诗人对菊花的热爱; 透——侧面表现菊花规模盛大 曲池荷·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嗅觉描写 圆影覆华池视觉描写 常恐秋风早,托物言志:赞美喜爱|担忧惋惜 飘零君不知象征:荷花遭遇秋风,象征诗人遭遇仕途坎坷、怀才不遇 先扬后抑:由欣喜华美转为怜(莲)惜同情 15 / 26 1.通过哪些角度描绘荷花?2 分 荷花香味、 荷叶倒影 2.结合意思,谈谈全篇表现手法?8 分 3.“浮、绕、覆”奥妙何在?5 分 画眉鸟·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视听结合、动静结合 始知锁向金笼听, 【深院锁清秋:囚禁束缚】 不及林间自在啼 对比烘托: 笼中鸟与林中鸟 托物言志: 对林中鸟自由自在的向往赞美 象征: 用笼中鸟的囚禁束缚象征诗人被贬、遭遇羁绊 注:此诗写于诗人被贬滁州途中 田园山水题材考点: “空” ;对偶;视听结合、动静结合、反衬、远近结合、由物及人 咏物题材考点: 视觉|听觉|嗅觉描写、 对比烘托、托物言志(借物抒怀) 、象征(环境、遭遇品格象征诗人环境、遭遇、人格) 、扬抑关系 16 / 26 叙事抒情题材 2015 真题·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月亮、水波】 把酒问姮娥【联想】 ,被白发欺人【拟人】奈何——虚实结合:实—看到听到;虚—回忆、联想、想象、梦境 乘风好去, 长空万里, 直下看山河 【先抑后扬;借代】 斫【砍】去桂婆娑【阴影,象征:黑暗势力】 ,人道是清光更多 南宋:偏安一隅、蜗居江南、歌舞升平、粉饰太平 辛弃疾:抗金义士(杀贼) 、壮志豪情、报国无门 2016 真题·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对比烘托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对偶;拟人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先抑后扬、对比 17 / 26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虚实结合 2017 真题·村行·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视听结合、以哀写哀:铺垫渲染情绪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对偶;落木:树木萧条、世事萧索;长江:江水流淌、光阴消逝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颈联尾联虚实结合, 把秋色遍布、 体弱多病与下文联想回忆战乱破坏、 时事艰难作结合, 进一步表现诗人年华老去、 心系苍生, 同时使用夸张、拟人,把秋、病、艰难苦恨人格化、动作化, 生动写出诗人落魄困苦、 悲秋情绪;“浊 18 / 26 酒”点明了内心愁苦繁乱 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 军权 三吏三别:杜甫亲历战乱、心系苍生、忧国忧民|年华老去、壮志难酬 虞美人·听雨·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歌:年少单纯,听雨歌唱,显现心情愉悦 借代:用“红烛”指代洞房花烛婚事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客舟:以船写人,用船的漂泊写人的漂泊 视听结合、以哀写哀:渲染悲苦氛围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僧: 交代作者入僧背景, 为下文抒情铺垫伏笔 用典: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表达词人看淡世事、心境坦然 《虞美人·听雨》这是一首小令,属于叙事抒情题材,全词通过词人少年、壮年、而今三次 19 / 26 不同的听雨场景等叙述与描写, 表达了词人由喜悦到悲苦、再到坦然这一思想情感 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僧庐”能否改为“草庐” 人:欲望 人群:欲望的洪流 僧:曾经是人、摆脱欲望 佛:不再是人、超越欲望 少年——歌——喜悦 壮年——客舟——悲苦 而今——僧庐——淡然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 看山是山, 看水是水—年少单纯、 未经世事—喜悦 看山不是山, 看水不是水—成长经历、 感知世事—烦乱 看山还是山, 看水还是水—历经世事、 看淡人生—淡然 20 / 26 野望·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对偶?交代送别地点?以乐衬哀?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虚实结合: 联想想象与弟兄阻隔天涯, 表现阔别久远的苦痛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迟暮、多病:年华老去、体弱多病,渲染内心愁苦;对比烘托:忧国之心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人事萧条:世事艰难、忧民之心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情感: 与弟兄别离的苦痛、 年华老去体弱多病的愁苦;对世事艰难、日益萧条的忧国忧民 送别题材判定依据——送别场景、情谊真挚 思乡羁旅判定依据——漂泊愁苦、思念家乡(亲人、情人、友人) 21 / 26 田园山水判定依据——田园山水、农家生活 咏物判定依据——物的描绘角度、 对其情感态度 叙事抒情判定依据——一件、几件事、一种、几种情 浪淘沙令▪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视听结合】 罗衾不耐五更寒【对比】 梦里【虚实结合】不知身是客【阶下囚】 ,一饷贪欢【反衬】 独自莫凭栏【反语】 ,无限江山【夸张】 ,别时容易见时难【用典】 流水落花春去【 “逝去” 】也,天上人间 1. 分析作品上阕8 分 答: 上阕开篇运用视听结合, 描绘出春雨潺潺、春意阑珊的暮春景象。

      “罗衾” 一句使用对比,把罗衾在身的感受与五更时分的寒意作比照,突出强调暮春乍暖还寒、 内心孤冷凄凉; 后半段“梦里”与上文构成虚实结合,梦境与现实的强烈比照, “客”字表现出由帝王沦为阶下囚的苦痛 “一饷贪欢”运用反衬,用梦境中 22 / 26 的片刻欢愉进一步来衬托现实的愁苦 2.结合意思,谈谈作品情感6 分 答: (1)沦为阶下囚的束缚囚禁之苦; (2)江山不再、往事不复的苦痛; (3) “流水、落花、春去”表达对“逝去”的无奈惆怅 咏史怀古题材判定依据: 怀念曾经、 感叹现实 ·唐宋:怀念魏晋、南朝——金陵、六朝、旧梦、南朝、晋代、吴国、乌衣巷、朱雀桥、月 ·唐宋:感叹现实——物是人非、往事不再、繁华散尽、怀才不遇——“空” ·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凤凰” :借代,指代美好事物 “空” :往事消散、繁华不再 江:江水流淌、光阴消逝、无奈惆怅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虚实结合: 把眼前的幽径、 古丘与联想回忆吴国宫殿花草林立、晋代名士风流倜傥作结合, 23 / 26 表现物是人非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以乐衬哀:用山水、青天、白鹭、小岛美景衬托淡淡感伤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浮云蔽日:用典,指小人得志、奸臣当道 愁:怀才不遇 金陵图(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 江:江水流淌、光阴消逝、无奈惆怅 雨:渲染惆怅氛围 江草齐:暗示暮春时节,铺垫伏笔 六朝如梦鸟空啼 虚实结合: 把联想回忆六朝往事与首句暮春江景作结合,表现六朝往事虚幻缥缈;空:往事消散、繁华不再 无情最是台城柳, 柳:谐音“留” ,对往事的留恋挽留之意 拟人, 把柳树人格化、 情感化, 柳树无情、诗人无奈 24 / 26 对比: 柳树年年新绿与往事一去不返, 突出强调 依旧烟笼十里堤 借景抒情, “烟” :缥缈虚无,内心茫然 石头城·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动静结合: 勾勒群山环抱故国、 潮水拍打石头城的图景; 拟人:把潮水人格化、动作化、情感化,显现诗人寂寞 空:故国犹在、往事消散、繁华不再 淮水东边旧时月, 淮水:江水流淌、光阴逝去、无奈惆怅 月: 虚实结合, 把眼前明月与六朝旧事作结合,表现物是人非 对比:把月亮常年明亮与往事一去不返作比照,突出强调“逝去”的无奈 夜深还过女墙来 还:明月依旧、睹物思人 25 / 26 《乌衣巷》 《宣州秋登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一到四句: “弃、乱” ,拟人,把昨日、今日人格化、动作化,生动表现“昨日不可留”的无奈、 “今日多烦忧”的烦乱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五到八句:虚实结合:把眼前长风、秋雁、高楼与联想回忆建安风骨、谢朓诗歌作结合,为下文思绪飞扬铺垫;用典:建安风骨,三曹七子,胸怀大志向 小谢:谢朓,山水诗,清新有活力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九到十二句:夸张、对比烘托:把“壮思飞、上青天、揽明月”的胸怀抱负与“水、杯、流、愁”作比照,突出强调理想现实的巨大落差、深深的无奈愁苦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末两句:直抒胸臆, “散发” ,弃官而去, “扁 26 / 26 舟” :追寻自由;先抑后扬:由怀才不遇“不称意”转为“散发弄扁舟”的豁达 诗词鉴赏 ·殊途同归——七个问题、300 字(三层) ·习题:田园山水、咏物、叙事抒情、咏史怀古—例题、历年真题、P97-106 ·思维方式:假设、求证—逻辑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