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政治终身受益的权利2.ppt
25页终身受益的权利,知识助我成长,珍惜学习机会,,,教育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我们享有受教育权利,,1、教育的含义,2、教育的作用,对个人 和国家的意义,,1、受教育的含义,2、义务教育的含义和特征 义务教育的 地位,第六课 终身受益的权利,这个幽默故事的寓意是什么?,知识使人健康成长,教育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未成年人如果丧失受教育的机会,就会变得愚笨,跟驴没有两样因此,未成年人必须及时接受教育一)教育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二)我们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目的,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活动1、教育的含义,(一)教育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教育是人类文化的一种传承活动和催化活动,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中介结合笛福的信和“阿韦龙野人”的故事,设想一下不受教育对于个人意味着什么?,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面,反面,2、教育对个人的作用,(1)一方面,教育是每个人生活的准备,是获得独立生活的前提另一方面,教育唤起人的潜能,不断提高和革新自己,从而开辟人性发展的道路,奠定走向未来的基础。
2)如果一个人丧失了受各种教育的机会,错过了用知识充实头脑的最佳时机,他作为一个人的潜能被永远埋葬,就永远无法补救我们现在正处在受教育的最佳时期,一定要珍惜受教育的机会故事续写:,1、假设笛福的孩子最终得到了接受教育的机会,他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2、假设笛福的孩子最终没有得到了接受教育的机会,他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大眼睛姑娘-----苏明娟,苏明娟社会实践当老师 (2002年考入安徽大学),1983年,苏明娟出生在安徽金寨县桃岭乡张湾村一个普通的农家,父亲苏良友今年42岁,母亲钟业珍今年41岁父母靠打鱼、养蚕、养猪和种田、种板栗为生,一家人过着辛劳拮据、简朴的乡村生活 1991年5月,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解海龙到金寨县采访拍摄希望工程,这幅画面为一个手握铅笔头、两只直视前方对求知充满渴望的大眼睛小女孩、题为“我要上学”的照片成为中国希望工程的宣传标志,放羊娃的故事有位记者看见一个小男孩在山坡上放羊,于是采访他;记者问:“你为什么放羊?”放羊娃回答:“放羊挣钱”记者又问:“你为什么要挣钱呢?”放羊娃回答:“挣钱娶媳妇”记者再问:“你为什么要娶媳妇呢?”放羊娃说:“娶媳妇养娃”记者问:“养娃做什么呢?”放羊娃回答:“养娃放羊”记者陷入了深思......,问:苏明娟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放羊娃靠放羊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吗?,接受知识,掌握知识的益处:,学习语文,能使我们——学习数学,能使我们——学习物理,能使我们——学习地理,能使我们——学品德,能使我们——,掌握人们交流的语言工具,健全和谐、高尚的人格,思维慎密,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掌握科学思维的方法,提高思维能力,开阔视野,正确认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合理安排生产生活,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四有”新人,读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培根,这则招聘广告对你有什么启示?你对“知识改变命运”是如何理解的?,招聘广告,◇某厂招收制袋工,初中文化,身体健康,月薪400元◇道路清洁工,建筑工地小工若干,身体健壮, 月薪300元◇公司招牌工程师,研究生学历,软件开发专业, 月薪8000元◇华工学院招聘客座教授,除国家工资外,年工资 补贴10万元,配备一套三居室住房人生是短暂的,要让短暂的生命发光,有尊严地度过一生,必须接受教育在当代,只有通过接受教育,唤醒潜力、发展 才智,才能摆脱愚昧,增长才干,丰富人生,享受现代文明,在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中获得成功 教育使我们获得知识,知识改变我们的命运你对“知识改变命运”是如何理解的?,材料: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相当于世界70年代的平均水平,比发达国家至少滞后十几年在我国适龄人口中,80%以上是初中或初中以下的文化程度到2001年,中国受本科以上高等教育人数占总人口的13.9%,日本则是37.5%城乡劳动力文化差距大目前,城镇人口的文化程度处在初中、高中阶段,农村处在初中、小学阶段所以说,劳动力文化素质的不均衡性相当严重 (1)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2)我国要赶上发达国家,首先要从哪里入手?,你说我说:,,教育获取知识,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教育能为人们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基,对个人而言,对国家而言,,,3、教育对个人,对国家的意义,2、义务教育的含义,(1)义务?谁的义务?,义务教育是指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二)我们享有受教育的权利,1、受教育权的含义,受教育是一项基本的人权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适龄儿童少年,3、义务教育的特征,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专指学校教育,,(2)教育?,(1)强制性,(2)普遍性,(3)免费性,(国家强制力),所有适龄免收学费,杂费不在免除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我国 实施义务教育的法律保障,,,材料一:截止1997年底,全国已经有1882个县(市、区)和县级行政区单位“普九”人口覆盖率为65%,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9%,初中阶段入学率为87.1%.其中江苏丹阳市小学入学率,继续保持100%.实践入学率保持在98%以上,7-15周岁残疾人接受义务教育的入学率提高到95%. 材料说明了什么?,案例分析,义务教育具有普遍性,义务教育法 第5条: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 ,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7周岁入学材料二:课本P61页小淘的事例说明了什么?,义务教育具有国家强制性,义务教育法第11条规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的子女或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同时规定: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招用应该接受义务教育的儿童、少年就业材料三:1996年底,原国家教委、国家计委和财政部三家联合颁布了《义务教育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 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只缴杂费,符合借读条件的学生缴借读费,除此之外,未经三家联合批准或省级人民政府批准,任何学校不得再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义务教育具有免费性,2005年11月10日,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针对农村教育经费问题表示,到2007年,要使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享受到“两免一补”,就是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中央财政新增教育经费将主要用于农村 2015年我国将实现免费义务教育阅读P61案例回答问题,1、孩子上不上学只是个人私事吗?2、如果是小丽自己不想上学,她就可以不上学吗?3、处罚小丽的家长有什么法律依据?,(1)孩子上学,不是个人私事2)我国的义务教育共九年,又称九年义务教育小丽只上到八年级,没有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其父让其退学帮忙的行为是不履行义务教育的违法行为(3)处罚小丽的家长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四十条: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未按规定送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就学接受义务教育的,城市由市、市辖区人民政府或者其指定机构,农村由乡级人民政府,进行批评教育;经教育仍拘不送其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就学的,可视具体情况处以罚款,并采取其他措施使其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就学。
终身受益的权利,知识助我成长,珍惜学习机会,,,教育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我们享有受教育权利,,1、教育的含义,2、教育的作用,对个人 和国家的意义,,1、受教育的含义,2、义务教育的含义和特征 义务教育的 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