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小学四年级上册18课_颐和园教学设计.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博****1
  • 文档编号:532189890
  • 上传时间:2022-11-1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5.01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小学四年级上册 第18课《颐和园》教学设计学校:益阳市长郡朝阳国际小学姓名:庄平:18907371977 13707371982电子邮箱:44166032@.com通讯地址:益阳市长郡朝阳国际小学 小学部一、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 ■小学2、学科:语文3、课时:24、学生课前准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自学生字生词,读准生字的字音,了解词语的意思☆自学课文,思考课后问题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①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正确认读7个生字,并能正确读写并理解“理解”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耸立“等词语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学习作者按照观察顺序,抓住每处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赏美、爱美的情趣,收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三、 教材分析:《颐和园》(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一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亭台楼阁、长廊石桥等景物,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首先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接着抓住每一间横槛上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

      再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壮观的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的景观最后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花园,结尾写颐和园的美说也说不尽,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在教学之前,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如何让课堂更生动有趣,我在百度网上看了很多课堂实录,也研究了很多优秀教案,了解到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后,最终确定以老师当导游为线索,带领孩子们一起学习然后,又从百度里找来与课文有关的朗读录音和视频,把生字和问题做成PPT,在课堂上给同学们演示,给同学们直观的任务并加以鼓励,真正让他们在课堂上学得有趣,学得轻松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一、以测代检 预习引路  1.精彩一分钟:  小组同学相互展示浏览搜集的相关资料及图片  2.教师谈话导入并检测预习情况:  课下同学们都通过资料了解了“颐和园”这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要想饱览名胜,就要先认识她的名字(板书)《颐和园》(边写边说“颐”字的写法)。

      不知大家在预习中是不是也像老师这样仔细观察,老师想先检测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分发测试卷)《颐和园》课前检测  一、看拼音,写汉字 diàn  láng zhù diāo  zhù  大( ) 长(   ) (   )子 (   )刻 建(   ) dī  shī  gé(    )岸 (   )子 佛香(   )二、读解释,填词语(可以查阅课文) 1、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 2、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     ) 3、样子各不相同 (    ) 4、青翠茂密     ) 5、往远处看   )3.小组自我对照、检查,请正确的同学介绍自己是怎样记住生字和理解词语的4.教师表扬预习好的同学二、画图通络 初识名园1.提出自主阅读的要求,弄清作者游园的景点与路线1)课文主要记叙了哪几个景点?(读后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2)找出课文中有关作者游园路线的词语进了、绕过、走完、来到、登上、下来、走过等)  2.边读边想,尝试画出《“颐和园”旅游示意图》。

        3.学生汇报、展示自己画出的旅游图  4.师生共同阅读课文中有关旅游地点变换的语句,教师随手在黑板上画出旅游图(见板书设计中图示),学生对照,选出最相似的表扬  5.多媒体播放颐和园画面,学生按图看景  6.作业:选出你最喜欢的景点,有感情地朗读第2课时一、 导入1、 用猜字游戏导入,揭示课题,齐读课题,并板书2、 介绍颐和园有关资料,指名朗读课件3、 检查复习字词⑴课件出示生字⑵全班分别齐读两次二、初读课文,了解作者游览顺序 1、初听课文配乐老师朗读)⑴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去颐和园走一走,看看这个美丽的大花园到底有多美请大家打开书,边听边思考,并用笔在书上划记出关键词来:课文是先写进了(颐和园的大门 ),绕过(大殿 ),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万寿山)登上万寿山,站在( 佛香阁 )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下来,就是( 昆明湖 )这是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来写全文的⑵指名回答,老师板书游览顺序三、学习课文第2——5自然段1、学习第2自然段:出示有四张风景图片的课件,进行导入:⑴作者写了颐和园这么多美的地方,你们最喜欢哪里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再读一次。

      读完之后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那一段呢?(自由读)生答⑵师:老师最喜欢的地方是长廊,我想请也喜欢长廊的同学帮我把第二自然段读一读,好吗?(出示长廊的图片)⑶请同学们找出长廊美的句子,点名读一读⑷品析句子:(出示课件)深绿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分成273间师总结板书:廊长、画美(出示课件)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分成273间这条长廊有很长,分成很多间这两个句子哪个比较好?为什么?师总结:第一个句子比较具体,这是运用了列数字的写作方法⑸师:作者把长廊写得这么美,全班一起来欣赏一下美丽的长廊吧老师范读,同学们欣赏有音乐的图片2、学习第3自然段⑴我们继续出发去哪里呢?——生:万寿山(随机出示万寿山的课件图片)⑵师:我们请女同学来读一读,找找看,到了万寿山又能看到什么样的美景呢?(女生齐读)⑶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句子,点名读一读并要同学们找出佛香阁和排云殿的特点的词—— 耸立 金碧辉煌师总结板书:佛香阁、排云殿、雄伟3、学习第4自然段⑴接下来请男同学爬山,陪老师登上万寿山,又能看到什么样的美景呢?(男生齐读第4自然段)提问:请找出站着佛香阁的前面看,颐和园美在哪里?(指名回答)随机出示课件第一句话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品析:这句话写出了颐和园的颜色美出示课件第二句话 :★正前面,混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②师问:为什么喜欢这句话呢?(用比喻的方法,突出了混明湖的静和绿)老师板书:静、绿出示课件第三句话 :(用昆明湖做背景)★慢慢地滑过,不留一点痕迹 慢慢地划过,不留一点痕迹 师问:能不能替换呢?生回答 师总结:上面的滑过,是很轻很轻的,下面的划过,要重一点力气才能划上面的“滑”没有痕迹,下面的“划”会留下痕迹⑵从东远眺,还能看到什么呢?(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⑶请一位同学站起来,把这两个自然段来读一读⑷师:听了这位同学的朗读,老师仿佛置身于美丽的昆明湖畔,用掌声谢谢她4、 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⑴接下来,我们要去哪里了呀?请全班同学把第5自然段齐读,找找接下来能看到什么?读完之后在书上画出来出示十七孔桥的画面)⑵用课文的话来回答看到了什么?⑶老师总结:最重点描写的是哪张图片呢?(出示图片十七孔桥)它的特点是洞多、狮子多⑷拓展训练:①出示课件:练一练你能用不同的词语来形容石柱上的狮子吗?( )的狮子 ( )的狮子 ( )的狮子生答:形态各异 惟妙惟肖 姿态不一 栩栩如生让回答的学生读一读:这么多的狮子(形态各异),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②拓展训练: 说一说节选《赵州桥》: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练——练: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有的狮子( );有的狮子( );还有的狮子( )这么多的狮子( ),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四、学习第1、第6自然段1、今天,我们是怎样游览颐和园的呀?从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让我们感受到了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花园板书:美丽的大公园)2、老师总结:这两个段落说出了颐和园的美丽,这种写作方法叫做“首尾呼应”3、请同学们把第1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齐读一遍五、全文总结:1、师总结:这么美丽的大公园,我们读过之后,惊叹她的美,老师觉得更应该感谢我国的劳动人民,靠他们的智慧、勤劳的汗水,凝结成这样一个人间奇迹,我们应该为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2、全文写颐和园这么美,想不想亲眼目睹去看看呢?请认真欣赏视频,感受其中的美景播放视频朗读文件)六、课堂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去了美丽的颐和园,饱览了她的美好风光,请各位同学准备好导游词,下周我们的班队活动将现场选拔颐和园优秀小导游的活动,请各自做好准备,好吗?板书设计: 18 颐和园 长廊 廊长 画美 ↓ 美丽的大公园 万寿山 佛香阁 雄伟 ↓ 排云殿 昆明湖 静 绿 ↓ 十七孔桥 桥洞多 狮子多 姿态不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