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雪.docx
2页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描写雪景的句子,感受语言美;2.勾画描写江南雪和北方雪的语句,能准确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明确作者情感倾向;3.了解写作背景,理解文章的主旨教学重点: 把握江南雪和北方雪的特点, 明确作者情感倾向, 领悟本文表达的深刻内涵教学难点: 含义深刻的语句的品味教学准备: 1.要求学生预习,扫除阅读障碍;2.搜集关于《野草》及《雪》的写作背景等资料;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及教学策略 ] 教学方法: 朗读法谈话法讨论法4.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看到我手中的这根粉笔,你会想到什么?生自由表达师:本来就是一根普通的粉笔, 经过大家的联想和想象,它竟然有了这么多丰富的内涵,已经不再是一根普通的粉笔了其实, 在一些文学作品中,经过作者的艺术处理,某些自然景物也会超脱固有形象, 表现出更多的意味当然,同样一种事物在不同的人看来,被赋予的意义可能大不相同, 比如刚刚我们对粉笔的认识再比如自然界中的 “雪”,在被贬的柳宗元笔下是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传达出幽冷孤寂的心态,而在盛唐岑参笔下则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体现的则是积极乐观的心态2.(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鲁迅先生《雪》一文,探讨一下作为文学战线上的革命斗士——鲁迅借助“雪”表达了什么意思。
二、整体感知1.范读课文(配乐)要求学生听准字词读音;初步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找出描写南方雪和北方雪的段落2.检查听读效果 1)投影出示生字词处子磬口脂粉奁目光灼灼指名读音( 2)明确写南方雪和北方雪的段落三、研读课文1.赏读“江南的雪”( 1)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好,为什么?(引导学生重点品味“滋润美艳” “青春的气息” “处子的皮肤” “闹”等词句,从而为体会江南雪的特点做好铺垫)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小结2)指导朗读语气温婉)自由练读指名读,评读( 3)设问:江南雪有什么特点?学生结合词句品评,明确江南雪的特点(投影)江南的雪滋润美艳2.赏读“朔方的雪”( 1)要求勾画出描写“朔方的雪”的词语 2)交流,明确投影)如粉如沙朔方的雪蓬勃纷飞升腾闪烁( 3)指导朗读语气异常刚劲、果决)学生练读指名读,点评定要读出气势)( 4)你觉得作者更喜欢哪个地方的雪呢?请用“尽管, 但是” 来表达学生口语交流引导学生把握描写雪罗汉时的情感变化关注转折连词“但是”所起的作用)3.设疑:鲁迅为什么要把南方的雪写得那样优美,而又把北方的雪写得如此富有奋斗的、向上的、闪光的精神呢?启发:了解艺术形象的寓意可以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
投影出示:《雪》写作背景)学生讨论明确课文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对北方的雪的赞颂表现出来的像江南的雪那种平和恬静的美固然能让人喜欢,但更崇高的美应该像北方的雪那样,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生华)板书:江南的雪——对美好世界的追求朔方的雪——充满斗争精神4.结合全文,理解关键性句子(投影出示)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学生在把握全文主旨的基础上,讨论交流,突破此句赞美坚守自我、完全献身、坚强奋斗的精神学生把握语句意向即可)四、总结全文1.文章主旨2.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五、布置作业1.阅读《野草》 中的《秋夜》感受自然景物描写中写实与象征的不同2.搜集写“雪”的诗句,品评诗人透露的思想感情设计目的:课堂上教师渗透阅读方法的目的,正是为了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能活学活用教师有意识地把学生的阅读引向课外,扩大学生的阅读面,积累生活体验这样,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落实了课标精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