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持久战读书报告.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8050268
  • 上传时间:2017-09-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0.5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持久战》读书报告《论持久战》是一部伟大的马列主义的经典军事理论著作,被誉为世界十大军事名著之一《论持久战》写了二十一个问题,前九个问题为第一部分,主要是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是持久战,为什么最后胜利是中国的,批判了亡国论和速胜论;后十二个问题为第二部分,主要是说明怎样进行持久战和怎样争取最后胜利,着重论述了人民战争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在《论持久战》这部光辉著作中,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战争的根本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制订了指导抗日战争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证明了其无比的正确性;它可用于指导反侵略的现代局部战争,并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它不仅在国内成为指导抗日战争的科学的军事理论,而且在世界军事学术史上也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毛主席的这篇文章写于1938年5月,在当时,正是抗战一周年即将到来之际,自从1937年“七七事变” 开始后近一年的时间里,全国人民同仇敌忾、精诚团结、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同日本帝国主义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这场战争,在东方的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的历史上也是伟大的因而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可以说,深受战争灾难,为了自己民族的生存而奋斗的每一个中国人,无不渴望战争的早日胜利。

      因而,战争的过程究竟是怎么样?如果是持久战,那么为什么是持久战?怎样进行持久战?战争的结局如何?这些问题随着战争的爆发,随着战争进程的不断深入,每一次战役的胜败、得失、进退不断出现,萦绕在许多人心中抗战全面爆发后,在国民党内出现了“速胜论” 和“亡国论” 等论调在共产党内,也有一些人冀望于国民党正规军的抗战,轻视游击战争但是,抗战10个月的实践证明“ 亡国论”、“速胜论”是完全错误的 《论持久战》主要阐述了在我方弱于敌人时或环境不利于我方时应采取持久战的策略,只要采取此策略则必胜. 主要内容是:1、 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基本规律:主力在很长的变动不定的战线上作战,迅速前进后退集中分散,战争前期避免大决战,拖垮对方精神和战斗力,最终使得日本在中国抗战长期消耗,经济崩溃2、 论述了只有实行人民战争,才能赢得胜利的思想; 3、 阐明了抗日战争作战的形式上,主要是运动战,其次是游击战 1937年12 月至 1938年5月,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津铺路南北的广阔地域上,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会战,即徐州会战,会战经过了津浦路沿线的初期保卫战、台儿庄会战和徐州突围三个阶段在第二阶段结束时,即1938年4月 7日,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庄大捷,摧毁了日军第五、第十两个精锐师团的主力,歼敌两万余人。

      这是国民党战场自抗战以来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利而这次胜利,却冲昏了一些人的头脑,使他们滋长了速胜心理,以为只要打几个台儿庄式的大胜仗,就能抵挡住日军,而无需动员广大民众进行抗战而他们的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因为,只有把全国几万万民众都动员起来,形成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才能抵挡住日本侵略者,也才能取得这场反侵略战争的最后胜利正如毛泽东同志在文章中所指出的“卢沟桥事变以来,四万万人一齐努力,最后胜利是中国的”就是这个道理而发动和团结四万万同胞共同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抗日战争和统一战线之所以能够坚持,是由于许多的因素:全国党派,从共产党到国民党;全国人民,从工人农民到资产阶级;全国军队,从主力军到游击队;国际方面,从社会主义国家到各国爱好正义的人民;敌国方面,从某些国内反战 的人民到前线反战的兵士总而言之,所有这些因素,在我们的抗战中都尽了他们各种程度的努力”,而 “我们共产党人,同其他抗战党派和全国人民一道,唯一的方向,是努力团结一切力量,战胜万恶的日寇”因为只有全国人民同仇敌忾,才能最终取得这场反侵略战争的最后胜利而充分团结各方面的力量,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在台儿庄战役胜利后,速胜论高调频起,甚嚣尘上然而,事情的发展并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随着战争的发展,国民党的这些幻想也随之迅速破灭5月19日,徐州沦陷,这时,国民党内的亡国论调又传播开来而速胜论和亡国论这两种论调,在共产党内和群众中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有些人存在着侥幸心理和轻敌思想,幻想速胜;而有些人则对抗战信心不足,悲观失望而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一种是中国必亡论,一种是中国速胜论前者产生妥协倾向,后者产生轻敌倾向他们看问题的方法是主观的和片面的,是非科学的”可以说,毛泽东同志的这一席话说得可真是一针见血,因为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辩证和科学地区看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制定出正确的方针和政策而有些人却恰恰办不到这一点,为此,毛泽东同志及时写下了这篇文章,其目的和出发点,就是为了痛斥亡国论,扫除速胜论,从理论上武装全党和全国人 民,坚持持久战,坚持必胜信念在任何事时候我们都不能轻易的否定自己,也不能过于相信和依靠别人其实,论持久战这片论文式的著作,之所以被称为经典,让人不得不敬佩和称颂的是:它是在抗日战争初期写成并发表的,对抗日战争做了论述,将抗日战争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战略防御的时期。

      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而现在再重读论持久战时,与当时抗日战争的历史完全对应,甚至可以说是抗日战争的总结报告足见毛泽东的军事才华非同寻常为了实现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毛泽东还提出一套具体应对的战略方针这就是在第一和第二阶段中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第三阶段中,应该是战略的反攻战能在战争初期就有如此真知灼见,这领导人的领导能力和军事远见可见一斑!《论持久战》又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它在分析中日双方对立、矛盾的因素,论述战争的发展进程和众多复杂的战略战术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放手发动群众的观点都做了创造性的运用和透彻的发挥这部作品对于今天来说,仍然有着它十分 重大的现实意义从总体上讲,它是对当时重大的历史问题的成功回答,为我们提供了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 中发现和揭示客观规律,取得胜利的一般的方法论,这是我们在当前和以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否则,任何事业要想取得成功,那也都将是无从谈起。

      以上就是我对毛主席这本的《论持久战》的一些感受。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