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整版)《爱莲说-》练习及答案.doc
3页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爱莲说一、填空1、《爱莲说》作者是 ,字 ,世称“ ”,是 (朝代)著名 家,宋明 学的创始人说”说是古代一种可以 的文体2、作者用了菊花和牡丹 (手法)了莲花的形象,采用了以花喻人、 的写法作者对莲描写和赞美寄托了他 、 的思想感情3、陶渊明,一名 ,字 , (朝代)诗人4、“ ”,“ ”是描写莲花生长环境的句子5、“ ”写出了莲花的清高风度6、“ , ”写出了莲花的体态7、“ ”写出了莲花的香味8、《爱莲说》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 , , ”;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 ”。
二、翻译字词水陆草木之( )花,可爱者甚( )蕃( )晋陶渊明独( )爱菊自( )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出淤泥( )而( )不染( ),濯( )清涟( )而不妖( ),中( )通( )外直,不蔓( )不枝( ),香远( )益( )清( ),亭亭( )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焉予( )谓( )菊,花之隐逸者( )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 )君子( )者也噫!菊之( )爱,陶后鲜( )有闻莲之爱,同( )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 )乎众( )矣!三、指出下列各句中“之”字的含义(1)水陆草木之花 ( )(2)菊,花之隐逸者也(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6)何陋之有 ( )四、翻译句子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一、填空1、《爱莲说》作者是周敦颐,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是北宋(朝代)著名哲学家,宋明理学的创始人说”是古代一种可以 说明事物、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 的文体2、作者用了菊花和牡丹衬托(手法)了莲花的形象,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描写和赞美寄托了他不慕富贵、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3、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朝代)诗人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描写莲花生长环境的句子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出了莲花的清高风度6、“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莲花的体态7、“香远益清”写出了莲花的香味8、《爱莲说》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二、翻译字词水陆草木之( 助词,的 )花,可爱者甚(很 )蕃(多 )晋陶渊明独(只 )爱菊自(自从 )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主谓间,取独 )出淤泥(污泥)而( 表转折 )不染(沾染 ),濯( 洗涤)清涟(清水 )而不妖(过分艳丽 ),中(里面 )通( 贯通)外直,不蔓(名作动,生藤蔓 )不枝(名作动,长枝节 ),香远(形作动,散播得远 )益(更加 )清(清幽),亭亭(耸立的样子)净植(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靠近玩弄 )焉予(我)谓(认为 )菊,花之隐逸者( 隐士)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 助词,的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者也噫!菊之( 助词,的)爱,陶后鲜(少)有闻莲之爱,同(与……相同 )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应当 )乎众(多)矣!三、指出下列各句中“之”字的含义(1)水陆草木之花 (助词,的 )(2)菊,花之隐逸者也( 助词,的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主谓间,取独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代词 ,这件事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助词,的 )(6)何陋之有 (宾语前置句的提宾标志 )四、翻译句子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则惟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艳;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
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香气传的越远就越清幽;(它)笔直地洁净地挺立在水中 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