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子》四章课件.ppt
20页老 子 思 想一、理论基础:一、理论基础:“道道”,, 思想核心:自然无为思想核心:自然无为客观唯心主义的“道”论 “道道”是老子哲学的是老子哲学的理论核心理论核心和和最高概念最高概念;是一种;是一种抽象抽象的的 观念性观念性的本体而非具体的物质性的实体它先于天地万物而的本体而非具体的物质性的实体它先于天地万物而 存在,并且派生天地万物它独立于天地万物之外,能主宰存在,并且派生天地万物它独立于天地万物之外,能主宰 天地万物,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它不可名状,不可天地万物,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它不可名状,不可 言说,玄之又玄它广大无边,深邃无底,是通向众妙之门言说,玄之又玄它广大无边,深邃无底,是通向众妙之门 宇宙万物得以生成的宇宙万物得以生成的本原、母体本原、母体# 宇宙万物发展变化的宇宙万物发展变化的动力、规律动力、规律# 人类社会最高的人类社会最高的道德标准道德标准 和和 行为准则行为准则(德)(德)二十一章 有物混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寂兮寥兮,独立而 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故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 域中有域中有四大,而王处其一焉!四大,而王处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 (P44) 自然:3 3、事物的自然规律、事物的自然规律 2 2、自然而然、自然而然 1 1、天地自然、天地自然 三 十 章 ······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用之不可既 (P65)三十六章 道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P80) 三十四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生于有,有生于无 (P74)三十二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 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 无欲以静,天下将自正无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P69) 自然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指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指做任何事情都必须遵循事物本身固有做任何事情都必须遵循事物本身固有 的自然规律,不能胡作非为、妄为的自然规律,不能胡作非为、妄为四十四章四十四章 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生而不有,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P95P95))二、思想精髓:二、思想精髓:辩证法辩证法。
朴素的辨证法思想 老子看到了老子看到了矛盾矛盾的普遍性,初步揭示出矛盾双方的普遍性,初步揭示出矛盾双方相互相互依存、对立统一依存、对立统一并可能向对立面互相转化的关系并可能向对立面互相转化的关系 但老子但老子认为,解决矛盾不能采取压制矛盾的一方而扶持另一方的认为,解决矛盾不能采取压制矛盾的一方而扶持另一方的策略,应该策略,应该顺其自然顺其自然,让其自生自灭让其自生自灭 老子是站在没落的奴隶主旧贵族立场上观察世界,老子是站在没落的奴隶主旧贵族立场上观察世界, 所以他不可能从矛盾的转化规律中引出积极的结论所以他不可能从矛盾的转化规律中引出积极的结论 相反,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建立了一套相反,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建立了一套排斥进取、排斥进取、 斗争,主张无为、不争斗争,主张无为、不争的政治思想的政治思想十 九 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少则多,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而为天是以圣人抱一而为天 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恃,故彰;不自见,故明;不自恃,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夫惟 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 (P39)(以退为进,以守为攻)(以退为进,以守为攻)三十五章 ············质真若渝,大方无隅,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 (P78)三十八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冲,其用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冲,其用 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躁胜寒,静胜热,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清静为天下正 (P84)(反败为胜,化险为夷)(反败为胜,化险为夷) 三 十 七 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是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可以长久 (P84)(适可而止(适可而止 / 得不偿失得不偿失 ;知足常乐;知足常乐 / 庸人自扰)庸人自扰) 八 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功遂身退,天之道 (P15)(虚怀若谷(虚怀若谷 / 骄傲自满)骄傲自满) 七七 章章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夫惟不争,故无尤夫惟不争,故无尤 (P13)五五 十十 七七 章章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善下之,,故能为故能为百谷王百谷王。
(P126)三、三、““无为而治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的政治主张; ““小国寡民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的社会理想“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 小国寡民,无欲不争,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无欲不争,无为而治,自得其乐自得其乐,这是老子心目中世外桃源,这是老子心目中世外桃源式的社会结构这是针对当时奴隶主式的社会结构这是针对当时奴隶主贵族政令繁苛、统治残暴的社会现实贵族政令繁苛、统治残暴的社会现实而提出来的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而提出来的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 四、辨证的结束语四、辨证的结束语 没有门徒的老子是一个独行自吟的没有门徒的老子是一个独行自吟的“孤独的哲学家孤独的哲学家” 老子的哲学虽然不美、不辩、不博,老子的哲学虽然不美、不辩、不博,却是信言、善者、知者却是信言、善者、知者 老子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对宇宙、老子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对宇宙、 社会和人生做着独特的哲学表达社会和人生做着独特的哲学表达老子的哲学需要用心去领悟四 十 四 章 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 生而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是谓玄德 (P95)((以不变应万变以不变应万变))孔子教我们高调做事孔子教我们高调做事(建功立业、轰轰烈烈)(建功立业、轰轰烈烈)老子教我们低调做人老子教我们低调做人(宁静自然、平平淡淡)(宁静自然、平平淡淡) 儒道智慧,不可或缺成就境界 推 荐 阅 读 与 观 看1、《老子注释及评价》(第2版), 陈鼓应著,中华书局,2009年2、《百家讲坛》:《老子与百姓生活》 主讲:江南大学,姚淦铭教授1 1、、如何理解老子哲学中的如何理解老子哲学中的“道道”和和“自然无为自然无为” 思想?它们有何当代意义?思想?它们有何当代意义?2 2、、试比较试比较《《礼记礼记·大同大同》》中的中的“大同大同”社会和社会和 《《老子老子》》四章中的四章中的“小国寡民小国寡民”社会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