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三大需求的主要问题与调整策略.docx
11页广东省三大需求的主要问题与调整策略 ■李虹檠张贻龙华南理工大学一、引言消费、投资以及出口构成了国民经济的总需求在短期资源未充分利用的条件下,三大需求是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三大需求的数量和增长率,决定着国民经济增长的数量和速度,三大需求的结构决定着国民经济发展的质量在分析三大需求时,国家与省域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就国家而言,其消费、投资、出口具有较为清晰的边界,需求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较为明确而就省域而言,在开放、统一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需求是跨省流动的,需求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更为复杂省外可能消费省内产品,省内也可能消费省外产品,省外需求对省内经济增长具有一定拉动作用,省内需求对省外经济增长也具有一定拉动作用因此在对省域需求进行考察时,应当加入对省际间贸易的分析但是,考虑到广东省产品自给程度较高,省内贸易规模较大同时,广东经济外向度高,国际贸易所占比重较高,因此省际间的贸易的重要性相对较低加之目前缺乏省际间贸易的相关数据,对广东省际间贸易的分析不具有可行性因此,本文仍将分析的对象限定于三大需求,忽略广东与其他省份省际间贸易的影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第三季度开始,广东经济增长出现下滑。
从外因来看,是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导致国外需求减少;从内因来看,则是因为广东三大需求存在结构性问题,形成以产能和总供给过剩为标志的供需结构失衡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逐步减弱,世界经济已开始复苏,加快广东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三大需求之间的结构性调整,缓解供需失衡矛盾,促进广东经济向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成为未来一段时间政策调控的主要方向和基本取向基于此,正确认识广东三大需求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顺应、指导、推进广一东三大需求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对于促进广东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恢复并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二、广东三大需求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消费与相同发展阶段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广东最终消费率偏低2008年广东人均GDP步入5000美元行列,达到5421美元,最终消费率为49.4%而美国在1970年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最终消费率高达81.6%,日本、韩国、香港在人均GDP达5000美元时最终消费率亦高于广东,分别为67.2%(1975年)、63.7%(1989年)、70.8%(1978年)从广东消费需求的内部结构来看,同时还存在如下一些问题1.居民消费不足,消费率偏低。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增长并不同步,前者的增速明显快于后者,导致政府消费率上升,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2008年广东居民消费率为38.3%,比1978年下降了19个百分点,政府消费率为11.12%,比1978年上升了1.62个百分点世界银行2009年统计报告显示,2007年世界平均居民消费率为61%,其中低收入国家为74%,中等收入国家为60%,高收入国家为62%,而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居民消费也达到41%广东居民消费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明显偏低,居民消费不足2.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缓慢,消费层次偏低长期以来,广东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速始终偏低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2008年,广东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3.1:l,而1978年这一比例仅为2.1:l收入增长缓慢以及收入差距的扩大制约了农村居民消费的扩张,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消费增长明显偏慢1978年至2008年,广东城镇居民消费年均增长21.4%,占居民消费总量的比重从36.0%上升到86.8%农村居民消费年均增长仅11.9%,农村居民消费比重从64.0%迅速下降至13.2%同时,农村消费层次普遍偏低2008年广东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下降至37.8%,已处于富裕阶段。
而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则相对缓慢,2008年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9.0%,同期全国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3.7%,广东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3个百分点,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仍然较大从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构成来看,2008年广东农村居民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以及医疗保健三项服务项目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总额的21%,全国这一比例为25.2%,广东低于全国4.2个百分点二)投资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广东省投资率基本维持在37%左右而据世界银行2009年统计报告显示,2007年世界平均投资率为22%,其中低收入国家为24%,中等收入国家为25%,高收入国家为21%与世界平均水平比较,广东目前的投资率明显是偏高的但是,考虑到广东目前仍处于经济快速增长和重化工业重点发展阶段,工业化过程尚未完成,投资率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有其合理性历史上,日本1957年后的24年、韩国1974年后的24年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投资率都维持在30%以上而且,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厂‘东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和投资率仍然是偏低的,经济增长的投资驱动型特征并不明显因此,可以认为,广东目前37%左右的投资率基本处于合理的水平。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广东投资需求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民间投资过于集中2008年,广东民间投资已达到6285.73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6.3%,占据了广东省固定资产投资的半壁江山然而,由于市场准入门槛过高、融资难问题突出、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不到位等多方面的原因,目前广东的民间投资过度集中于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业、居民服务业等高度竞争的行业据2008年广东省工商登记资料显示,制造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业、住宿餐饮业、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集中了96.8%的个体工商户;制造业、批发零售贸易业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则集中了76.4%的私营企业对于具有稳定回报预期,效益较好,发展前景可观的领域,民间投资比重则明显偏低,民营经济所占比重始终较小如在金融保险业,民营经济仅占到了6%2.外资利用质量有待提高外资主导是广东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特征之一,但广东外商投资的产业结构仍然不够合理,利用外资的质量还有待提高目前,广东的外商投资主要集中于加工制造业,产品附加值低2008年广东外商投资制造业项目2468个,占总项目的35.3%,制造业合同利用外资151亿美元,占合同金额的52.8%,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114亿美元,占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59.4%。
相比之下,先进制造业,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吸引的外资比重明显偏低2008年外商直接投资中仅有37.2%投资在第三产业,其中金融业实际利用外资仅0.07亿美元,不足1%投资在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外资也仅为2.8亿美元,占第三产业实际吸收外资的3.9%,占当年实际利用外资的1.3%三)出口凭借毗邻港澳,连接东盟的区位优势,以及改革开放所赋予的特殊体制政策优势,广东外向型经济获得快速发展,出口迅速增长,出口依存度远高于全国及沿海发达省份2008年,广东出口依存度达到了78.6%,远远高于同期的全国平均水平(33.42%),也高于同期的江苏(55.1%)、浙江(49.9%)和山东(20.8%)然而,由于广东经济发展过度依赖外需,增大了全省经济运行的波动性和系统性风险2006年广东出口贡献率达到120%,2007年也高达80%,当2008年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变为负数时,广东经济增长则出现明显下滑为了降低外需波动对广东经济发展的影响,使广东外贸出口获得持续增长的动力,必须重视下列问题1.出口企业抵御风险能力较弱广东出口企业以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为主2008年,外资企业出口产品占广东省出口产品总额的63.2%,民营和其他企业占17.9%,两者相加达到81.1%。
由于广东的外资出口企业和民营出口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主要从事加工贸易,产品附加值较低,在出口市场竞争中,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较弱加之2005年汇改以来所造成的人民币大幅升值的影响依然存在,出口补贴大面积减少,新劳动法的颁布实施增加了出口企业的成本压力,广东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企业整体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进一步降低2.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缺乏自主品牌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以贴牌生产、委托加工设计为主要形式的加工贸易模式获得了巨大发展2008年,广东省出口总额为4041.88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三来一补、进料加工)2613.59亿美元,占出口产品总额的64.7%加工贸易模式下,家具、服装、鞋类等传统产业占出口比重仍然较高,这些产品大多处于价值链、产业链的中低端位置,缺乏自主品牌,技术含量不高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近年来增长虽然较快,但设计研发能力较低,关键技术和核心设备仍然主要依赖进口以汽车零部件为例,目前,世界各国大汽车零部件厂商纷纷把航天、航空和电子等技术应用于汽车零部件和集成卜,安全技术、电子技术、节能技术和环保技术已在汽车上得以广泛应用,尤其是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在汽车产品上得以广泛应用。
然而,广东汽车零件生产企业自主开发能力相对不足,产品缺乏技术竞争力,出口主要还是以一般零部件为主,一些高技术含量的核心零部件如自动变速箱等仍然依赖进口3.出口市场集中,过度依赖欧美从出口最终目的地来看,广东产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于美国、欧盟和香港2008年,广东出口美国772.83亿美元,出口欧盟643.56亿美元,分别占出口总额的19.12%和15.92%出口香港1338.71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33.12%考虑到香港是重要的转口贸易港,广东大量产品出口到香港后往往再进行转口出口,其中大部分产品又主要转口出口到美国和欧盟,因此,美国和欧盟是广东省出口产品最多和最为集中的区域相比之下,出口新兴国家(除中国外的金砖四国)比重较少,2008年仅为139.99亿美元,不足3.5%,东盟也不过246.55亿美元,仅6.1%此次金融危机中,广东最先受到负面冲击,经济增长率出现下滑,三大需求的上述结构性问题是其主要原因未来一段时间,上述问题仍然存在,并将影响到广东经济的复苏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三、调整策略基于上述分析,为促进“后危机时期”广东经济的恢复和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必须着力解决三大需求存在的主要问题,推进三大需求的结构调整,扩大消费.优化投资,转变出口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增长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
政府应从如下策略着手,构建三大需求协调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1.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长期以来,广东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十分突出,居民工资增长较慢,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不断下降从1984年开始,广东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一直呈下降趋势,1984至2008年,共下降20.6个百分点,年均下降0.8个百分点收入分配结构的不合理制约了居民消费的增长因此,应继续改革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合理调整政府、企业和居民之间的宏观分配关系,通过政府让利和鼓励企业分红增加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提高居民收入;政府应充分发挥税收和转移支付等再分配手段的调节作用,降低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增加对低收入者的转移支付,加强对高收入者的税收监控,避免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2.加快推进城乡二元体制改革,扩大农村消费2008年,广东农村人口3500万,因此农村居民消费潜力巨大,农村地区消费市场广阔扩大农村居民消费将成为未来扩大消费的重点当前,制约广东农村地区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阻碍农村消费扩张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城乡二元体制的存在两种户籍制度依然存在,财产制度、住宅制度、教育制度、医疗制度、就业制度、养老制度、劳动保险制度等多个方面,城乡之间差异仍然巨大,城乡要素流动仍旧受限,城乡依旧隔绝。
因此,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农村居民消费,必须加快城乡二元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以小城镇为突破口加快城镇化进程:鼓励农村要素自由流动,以农村土地流转为突破口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