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小衔接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doc
318页幼小衔接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长春市二道教育实验幼儿园2012 年 8 月,根据《基础教育各学段衔接课题研究方案》 的精神,在二道区教育局课题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我园确立 的课题“幼小衔接中幼儿习惯的培养”通过了立项审批从 课题确立以来,教育局、教科研领导高度重视,教育局分管 领导和教研员多次亲自参与了共同体的研究工作,并及时给 予了指导和点拨,保证了研究工作的顺利行一、课题的基本内涵和内容1. 本课题核心内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为 指导,关注幼儿园与小学教育在习惯培养上的衔接,了解、 分析幼儿园、小学在语言教学方式上的差异性;探索幼儿良 好语言学习习惯培养的有效策略,通过幼儿园、小学、家庭 三者达成共识、步调一致,在发展方向上同步、在发展目标 上同步、在教育原则上同步,三方共同配合承担起培养幼儿 良好语言学习习惯的任务,实现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习惯培 养的一致性、相承性、连接性,达到为孩子入学降低难度、 减少坡度的目标,让孩子顺利度过幼儿园到小学的学习“转 型期” 2. 课题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1)倾听习惯的问题2)完整话表述的问题3)朗读、诵读的问题4)幼儿前书写姿势的问题3.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园课题组确定了小、中、大 各年龄段1研究的重点及目标包括:第一学段(小班)以激发幼儿说话的欲望,愿意与人 交谈,尝试用完整的语句表达;听懂普通话,并能听懂简单 的语言指令。
第二学段(中班) ,尝试利用图文并茂的资源,找准 读与认的结合点,加强说话、指读为重点,初步培养孩子倾 听别人说话,尝试 用完整话表达意愿的习惯第三学段(大班)拓宽幼儿说话的的渠道,丰富幼儿 词汇,用不同的字、词说完整话为培养重点;充分利用图文 并茂的资源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强化幼儿积累丰富语 言、养成倾听别人说话并提出不同意见的良好习惯;尝试开 展孩子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等生活活 动,为入小学做准备二、课题推进的策略和做法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实施:2012 年 8 月— 2012 年 9 月为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了 解教改信息,结合幼儿园、小学教育现状,确立子课题,撰 写研究计划 2012 年 9 月— 2013 年 9 月为实施阶段,主要任务是围绕课题开展各类研究活动,总结思考前期工作,撰写阶段性 实验成果 报告,准备下一阶段的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2013 年 9 月— 2013 年 12 月为总结阶段,主要任务是整 理汇总各种研究资料,汇集成果,撰写结题报告我们已顺 利完成了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的工作、第二阶段(实施阶 段)也在按照研究计划有序推进,部分目标得到了现实性的 落实,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2开题初期,我们首先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了课题开题活 动,通过对课题计划的解读、研究内容的分解,让教师对课 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其次,幼小教师一 起亲临学校和幼儿园课堂,目睹幼小教育教学的差异,形成 了共同关心课题研究的氛围由于该选题是真正来源于课堂 教学的实际问题,来自于老师们真正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 现实问题,同时,研究的切入点也与老师们的教学实践紧密 关联、可操作性强,因此,课题真正得到了老师的关注,激 发了老 师们参与研究的热情二)深入调查,确立课题为找准幼小教育中不相适应的真实问题,我们采用书面 问卷、个别访谈、集体交流等方式对教师、家长进行了调查 研究,和小学教师进行了座谈,并发放了“幼儿园和小学衔 接教育调查问卷” 80 多份,获得了大量真实的信息,了解了 两个学段之间的差异,弄清了需要衔 接的研究点,为课题的深入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调查摸底、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课题组成员进行了交 流和研讨,最后达成共识: 幼小衔接的关键不是知识的衔接, 应是兴趣与习惯的衔接,衔接工作应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和良好习惯入手同时,冷静地分析了我区目前幼小衔接中 存在的实际问题,在领导的帮助下,最后确定了课题——幼 小衔接中幼儿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并顺利通 过了课题组的 审核。
课题确定后,研究小组对课题实验做出了规划和计划, 使课题组3成员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目标,逐步进入研究状 态,掌握研究方法, 为课题顺利开展、有序推进做好了前期 准备三)健全组织,强化管理为保证课题研究的实力,开题初期,我们确立了“领导 引领、骨干参与”的课题思路,本着规模由小到大逐步推开 的原则,成立了园长任组长,业务园长、保教主任及骨干教 师参加的课题小组,确立了研究方向,保证了课题的有效性 和针对性实施阶段,我们及时调整了课题管理策略,采取 了“横向覆盖、纵向深入”的方式,即横向采取大班年龄组 的教师全部参与课题研究,纵向从小班开始,每个年龄段确 立 2 个课题班,这样既保证了课题研究的覆盖面,又保证了 课题组不断注入新生力量,使研究活动的深入、持续开展, 更便于积累经验目前,我园已拥有了 10 个课题班, 20 多 名教师参与了课题研究, 保证课题研究具备了现实性、对比 性、科学性和延续性四)交流互动,逐步推进课题研究期间,我们一起聚焦课题、聚焦研究内容,开 展了会议座谈研讨、互入课堂诊断、体验实践、合作交流等 活动,不断总结、解决问题,让教师对课题研究有了感性的 认识,从中吸取成功经验与 失败的教训, 扎实推进实践探索, 有效开展实验研究活动。
例如,课题组互进课堂,进一步做好教师教学行为的衔 接工作我园课题组成员先后与小学老师互入课堂观摩教学 活动,亲身体验各学段的不同教学模式活动后,两个学段 间,互相诊断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行为、教学方法、教学 组织、学生评价中存在的不衔接的现4象最后,两个学段的 老师,互换身份,通过小学老师组织大班的语言教学活动、 幼儿园老师讲一年级语文课,互相体验对方课堂教学活动的 真实情况这样,我们的教师将小学教师好的经验、做法运 用于幼儿园教学实践,通过教师自身言语的完美来影响和带 动孩子们良好语言习惯的养成同时,我们也给小学教师提 出一些儿童化教学的建 议,使两个学段真正找到衔接的平衡 点又如,我们强调孩子的体验式学习定期组织大班幼儿 走访小学, 孩子们怀着对小学的向往和好奇步入小学校园,用自己的眼睛认真寻找着小学和幼儿园生活的差别当孩子们看到一年级的哥哥姐姐们整齐摆放的学具、端正的坐姿、完整响亮地表达时,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孩子,减少了他们对 小学生活的陌生感和神秘感,为其顺利进入小学学习做好了 心理铺垫另外,我们也坚持开展了“幼儿口头作文” 、“晨间小小 广播站”、“我与经典同行” 、“幼儿讲故事、诵诗歌竞赛”等 活动,培养幼儿语言表达和交流的习惯。
大班幼儿每周组织 一次入小学前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系列社会活动,拓 宽了课题研究领域,语言习惯 的养成渗透、延伸到了其他学 科一年来,课题组先后开展了“幼小衔接课堂教学”交流活动 5 次,每次活动结束后,都要进行总结、归纳和提炼, 在反思的基础上,不断调整研究方向,形成深入推进研究的 行动策略, 实验教师们普遍反映这样的活动看得见, 摸得着, 学得到,收益很大三、课题研究的成效和成果 目前,课题研究已进入阶段性总结时5期,课题实施已取 得了一定成效通过课题研究,教师教学水平和研 究能力得 到发展,幼儿园教研管理的水平逐步提高一是教师衔接意识得到了不断强化主要表现在,教师 的教,不再是盲目的,形成了教学、思考和学习相结合的习 惯,逐渐有了主动参与课题研究的意识教学中,教师既关 注孩子知识技能的获得,更注重了孩子的习惯培养在教师 的努力下,孩子们的朗读能力提高了,语言积累丰富了,读 写兴趣更浓了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其他方面的习惯也在潜移 默化中形成,例如自己整理书包、 自己管理值日生等等二是教师研究能力得以渐进提高通过参与研究,增强 了我园课堂教学研究氛围,追求浮华、好看的花架子少了, 扎扎实实的研究活动多了,并在不断地创新与探索中有所发 现、有所创造,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特色,实现了由“教书 型”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化。
三是教师反思和积累的习惯逐步养成老师们能自觉结 合自己研究的课题,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既关注教材对幼儿 多方面的教育价值,又关注自己的研究课题,确定恰当的教 学目标,课堂教学效率随之提高了再如,以往园本教研, 由于目的不明,研究方向不集中,难免会流于形式或随意 现在,老师们能结合课题自觉学习相关的理论文章,搜集相 关的案例,并自觉对照理论反思自己的研究实践,不断地 纠 正偏差,从而保证课题实验更加稳妥有序地开展四、课题研究的思考和困惑 课题的一些问题还需要深入研究,进 一步解决6一是在大班学段的研究中,如何解决尊重孩子个性与小 学整齐划 一的常规要求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由于考核教 师、评价学生体 系不同而造成的不衔接的问题二是幼儿园的家长是多层面的,好的习惯在幼儿园形 成,更需要在家庭中得以坚持,因此,如何进一步强化交流 与沟通,形成有效的 家园教育合力,还需深入研究、探讨总之,参与课题研究的两年多来,我们的认识和收获虽 是零碎和片面的,但是我们有信心和决心做好下一步的研究 工作,今后,在教育局领导和教研室课题组专家的指导下, 集中精力,抓紧做好论文和资料的收集成册工作、课题研究 的总结工作,全力准备,争取如期结 题。
二 0—三年十月二十八日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