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质灾害泥石流的成因与防治.doc
4页地质灾害泥石流的成因与防治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摘要: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近年地质灾害频发,尤其是泥石流灾害给 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及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害为了防治此类地质灾害发生,避免和 减轻其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通过泥石流灾害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希望能对地质 防灾减灾工作起到一定的作用关键词:地质灾害;泥石流;危害防治;作者简介:曾义(1984-),男,汉族,贵州贵阳人,工程师收稿日期:2017-9-3Received: 2017—9-3引言我国幅员辽阔,地理位置西高东低,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地质灾害 频发,其中泥石流灾害发生频繁,给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及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 伤,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务艰巨我国是泥石流灾害多发国,主要分布云、 贵、川、藏等四省区,详细分布见图1本文旨在对泥石流灾害的成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与策略,增 强人们对地质灾害认识,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图1中国泥石流、滑坡崩塌灾害图 下载原图1泥石流分类泥石流是由大量的粘性土、沙粒和石头组成的流体1.1根据水系的流向,根据泥石流的流向(1) 泥石流是一种典型的标准型泥石流。
盆地呈扇形,面积大,能清晰地分出形 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2) 河谷型泥石流流域有一条狭长地带,在河流上游形成区为沟谷、固体物质来 源分散,沟谷一年四季水量丰富,流通区和堆积区不能明显地分开3) 山坡型泥石流流域呈现出斗状,面积一般不少于1000m,无明显流通区, 形成区和堆积区直接连接1.2按物质状态分类(1) 粘性泥石流,泥石流和泥流中含有大量的粘性土其特点是:粘度大,固体 质有40飞0%,最高达到80%水不是运载介质,而是构成物质,岩石成悬浮的状 态,突然爆发,持续时间也短,破坏力2) 稀性泥石流,以水为主要成分,粘性土的含量少,10~40%的固体物质,具 有很大的分散性水是搬运介质,岩石通过滚动或跳跃来前进产生强烈的下切 作用其堆积物在堆积区呈扇状散流,停积后似“石海”除上述分类方法之外,还有其他分类法,如按泥石流的成因分类有:水川型泥石 流,降雨型泥石流;按泥石流流域大小分类有:大型泥石流,中型泥石流和小型 泥石流;按泥石流发展阶段分类有:发展期泥石流,旺盛期泥石流和袞退期泥石 流等等典型泥石流详见图22泥石流的危害泥石流的发生具有暴发突然、迅速,破坏性大的特点,凶猛的崩塌、滑坡和泥石 流发生的同时往往伴随着洪水灾害的耦合效应,危害比单一的崩溃更大,山体 滑坡和洪水危害更为广泛和严重。
损坏情况如下:图2泥石流示意图 下载原图(1) 泥石流进入村镇,破坏房屋、工厂和其他设施淹死人类,毁坏土地,甚至 造成村庄的毁灭2) 泥石流可以直接埋没车站、铁路、公路,破坏路基、桥梁等设施,造成交通 中断,也会造成行车、汽车、人身伤亡事故的严重发生有时泥石流流入河流,使 河水发生急剧变化,间接破坏公路、铁路等建筑物,甚至迫使道路改变线路,造 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泥石流可破坏水电站、引水沟、沟谷建筑物、水道、泥沙库 等3) 可以摧毁矿山及其设施,填补矿山和隧道造成人员伤害,停工,甚至使矿 山废弃3泥石流的成因分析泥石流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一些具有特殊地形、地貌状况地区的自然灾 害其发生住主要原因如下:(1) 地形地貌条件:地形上有高山深谷,地形陡峭,沟床坡度大在地貌上,泥 石流地貌可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地层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从上游地形三面环山, 一而出口瓢或漏斗状,地势开阔,高陡山,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地形有利 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地形是狭窄而陡峭的峡芥河段河芥河床坡度大,泥石流 速度快速下游堆积区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平原或河谷阶地,使碎屑堆积2) 松散物质来源条件:在复杂的地质结构中经常发生在山体滑坡,断裂褶皱, 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强度高的地区,岩石的破碎,地质不良的表面,如滑坡、 崩塌、错落,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同体物质来源。
除此以外,一些人类 活动,如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开山采矿、采石及工程建设的弃渣,也为泥石 流提供大量的松散物质来源3) 气象水文条件: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重要激发条件 和搬运介质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冰雪融水和水库溃决水体等形成我国泥石 流的水源主要是暴雨、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等4泥石流灾害防治措施泥石流对社会危害极大,本文针对其发生的原因,提出如下防治措施:(1) 对新建建筑物或构筑物应避开沟谷、地势陡峭及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 育不良地段,选择地势平坦、地质构造连续、稳定的地段修建2) 对已建筑物或构筑物,可根据周边不利因素建立以概率论为基础数学模型, 科学推断发生泥石流发生概率,做到早发现,早处理3) 泥石流的发生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多发生在暴雨、长吋间持续连续降雨的季 节因此对雨季应建立泥石流灾害调查、跟踪、监测、预警、应急处理制度,政 府分管部门应尽职尽责落实到人,避免懒政、不作为4) 对重要桥梁、涵洞、隧道、路基、公路、铁路、建筑物及沟道,必要时应做 抗泥石流灾害设计如进行护坡、捫墙、顺坝和丁坝等防护设计,或改善泥石流流势,增大排泄能力,如设罝导流堤、急流梢、束流堤等排导设计,以减轻或避 防泥石流造成的危害。
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13.[2] 陈宁生.泥石流勘查技术.科学出版社,2011.[3] 张梁,等著.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理论与实践.地质出版社,19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