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仁爱版教案.doc
43页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 第 1 页 专题7 初识酸碱盐单元教材内容学习目标单元1 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1、酸性和碱性溶液的判定——酸碱指示剂(石蕊和酚酞以及红蓝石蕊试纸);溶液的酸碱度、pH值以及pH试纸测定(粗略);酸度计测定(精确),pH对生产、生活的影响2、分组实验(1组):教材P2-3上的“请你尝试”对比实验,引出溶液的分类;分组实验(1组):教材P5上的“探究活动”1、认识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2、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3、知道酸碱性的强弱程度与pH的关系4、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单元2几种常见的酸和碱1、酸和碱:指示剂变色,酸碱定义的探究、应用;盐与中和反应,置换反应;潮解;浓硫酸、固体氢氧化钠的性质——腐蚀性2、演示实验(1个):酸碱溶液的导电实验1、知道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酸碱的腐蚀性2、初步学会稀释常见的酸碱溶液3、初步认识置换反应和中和反应,并能解释与置换反应和中和反应有关的一些现象单元3盐 化学肥料1、盐的鉴别实验,盐的分类和应用,复分解反应,化肥及其分类。
2、演示实验(1组):盐溶液的导电实验;分组实验(1组):复分解反应的实验1、了解食盐、纯碱、碳酸钙等在生活中的用途2、初步认识复分解反应,能用于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3、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称和作用4、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等方法认识盐和化肥的分类课 题】单元1 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2、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过程和方法---知道酸碱性的强弱程度与pH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教学重点】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教学难点】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和pH的关系课 型】新课教 法】实验为主,多媒体为辅教 具】课堂演示实验有关仪器及药品【教学过程】第 1 课 时【教学流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实验探究→学生讨论并提问→教师解答或实验→巩固练习→归纳小结达成学习目标1、2,分三步完成:A.达成目标1 B.达成目标2 C.巩固目标2 教学流程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设计意图A.创设情景引入新课食品的味道可以通过品尝来确定,其中酸味和苦涩味与溶液的酸碱性有关。
溶液的重要性创设情景应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入手,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但化学药品是不能品尝的,那么怎样检测溶液的酸碱性呢?展示实物:茶水、苏打水、醋、糖水、酒尝、闻味道这些物质为什么有不同的味道?说明了什么问题?不同物质会表现出不同的酸碱性合作交流展示:醋、食盐水、石灰水滴在花上碳酸饮料、茶水、蔗糖水滴在植物的花上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归 纳溶液中物质不同,与花作用会显示不同的颜色,说明不同物质的溶液呈现不同的性质(酸碱性)及时巩固投 影 单元1 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1、认识溶液的酸碱性;2、认识溶液的pH;3、了解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意义展示目标,明确该课任务讨 论白醋、碳酸饮料、茶水以及水这些物质分别加入石蕊、酚酞,并用pH试纸测试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发,相互激励,发展和完善自我B.实验探究尝碳酸饮料、茶水、蔗糖水的味道阅读课本P3 观察到的现象,学生讨论,归纳总结并做好记录初步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在6支小试管中分别倒入少量白醋、食盐水、氢氧化钠溶液、蔗糖水、稀盐酸和石灰水,再分别滴入1~2滴紫色石蕊,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用无色酚酞溶液和上述6种物质作用,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C.学以致用石蕊遇酸溶液变 色,遇碱溶液变 色; 酚酞遇酸溶液变 色,遇碱溶液变 色。
板书设计】单元1 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一.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实验——用石蕊和酚酞测定白醋、食盐水、蔗糖水、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石灰水的酸碱性,并观察实验现象:酸性溶液碱性溶液石蕊变红变蓝酚酞不变变红第 2 课 时【教学流程】实验探究→学生讨论并提问→教师解答或实验→巩固练习→归纳小结达成学习目标2~4,分三步完成:A.达成目标2、3 B.达成目标4 C.巩固目标3、4教 学流 程教 师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A.实验探究指导实验:P2 “请你尝试”做实验并记录,完成表格内容试管溶液pHA白醋B蒸馏水C石灰水设置对比实验,让学生在自主体验中经过细致的观察而充分体验探究过程: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归纳石蕊: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酚酞:遇酸性溶液不变,遇碱性溶液变红中性溶液:pH=7, 例:蒸馏水、食盐水等酸性溶液:pH<7,pH越小,酸性越强碱性溶液:pH>7,pH越大,碱性越强培养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B.教师引导测定雨水、土壤、人的体液的pH测定雨水的pH,可以分析空气的质量;测定土壤的pH,可以改良土壤;测定人的体液pH,可以分析健康状况通过归纳,自主学习,及时对知识点巩固而形成记忆C.学以致用1、 pH=7,溶液呈 性;pH<7,溶液呈 性;pH>7,溶液呈 性。
2、 一些食物的近似pH为:食醋3.2~3.6,葡萄3.5~4.5,牛奶6.3~6.8,鸡蛋清7.6~8.0其中显碱性的是 A. 食醋 B. 葡萄 C. 牛奶 D. 鸡蛋清3、向某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后颜色不变,向该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则( ) A. 一定显红色 B. 可能显红色,也可能仍为紫色 C. 可能显蓝色 D.一定显无色4、在测定某溶液的pH时,先用水把pH试纸润湿后,再滴该溶液测pH,则实际值与测定值比较(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可能变大、变小或不变通过课堂练习反馈,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时检查,便于纠正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板书设计】单元1 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二.溶液的酸碱度—pH溶液的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范围:0~14之间关系:(1) pH<7, 溶液呈酸性,pH 越小酸性越强例如:稀盐酸、硫酸溶液等2) pH=7,溶液呈中性例如:食盐水、蔗糖水、蒸馏水等3) pH>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例如: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等三.测定方法:(1) pH试纸—比色卡。
2) pH计四.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意义【作业设计】填写下列物质的酸碱性(填:酸、碱或中性)、pH(填:<、= 或 >)以及 pH的变化(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1、一瓶食盐水,溶液呈 性,pH 7, 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pH ;2、一瓶蒸馏水,呈 性,pH 7, 通入二氧化碳后pH ;3、一瓶石灰水,溶液呈 性,pH 7, 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pH ;4、一瓶醋酸,溶液呈 性,pH 7, 加水稀释后pH ;5、一瓶稀盐酸,溶液呈 性,pH 7, 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pH 课后反思】【课 题】单元2 几种常见的酸和碱【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酸碱的腐蚀性 过程和方法---初步学会稀释常见的酸碱溶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置换反应和中和反应,并能解释与置换反应和中和反应有关的一些现象教学重点】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常见酸碱的性质、用途教学难点】用离子的观点认识酸碱的组成和酸碱的通性课 型】新课教 法】实验为主,多媒体为辅。
教 具】课堂演示实验有关仪器及药品【教学过程】第 1 课 时【教学流程】复习导入新课→实验探究→学生讨论归纳→实验探究→教师解答→归纳小结达成学习目标1,分两步完成:A.达成目标1 B.巩固目标1教学流程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设计意图复习引入新课凉菜中有适量的醋酸口感比较好,醋酸是酸溶液,还是碱溶液?如何用实验方法判断它的酸碱性?怎样检验其酸碱度?思考回答创设情景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入手,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复习巩固相关知识设问:你还知道哪些酸和碱?板书:单元2中几种常见的酸和碱列举所知的酸和碱导入新课A.实验探究指导学生实验:1、稀盐酸、稀硫酸、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2、稀盐酸、稀硫酸、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无色酚酞提出问题:溶液显酸碱性的原因是什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8实验记录填写课本P8 “分析归纳”学生阅读课本P8总结出:酸溶液呈酸性;碱溶液呈碱性设置对比实验,让学生在自主体验中经过细致的观察充分体验探究过程: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引导归纳酸碱与指示剂的作用讨论、归纳如下表:酸类溶液碱类溶液石蕊变红变蓝酚酞不变变红提出问题:为什么酸碱溶液能使指示剂变色?猜想与假设实验:课本P8“请你尝试” 讨论完成课本P8“分析归纳”总结:酸碱溶液中的氢离子、氢氧根离子决定了指示剂颜色的变化。
通过对问题的研究,产生感性认识,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发,相互激励,发展和完善自我B.知识归纳教师引导归纳:酸碱组成的特点总结出:碱溶液呈碱性;电离产生金属离子(或NH4+)和氢氧根离子;酸溶液呈酸性;电离产生氢离子和酸根离子;含氧酸和无氧酸怎么分类?碱、酸电离的特点是什么?培养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酸碱的分类1、酸分类的方法(1)酸根是否含氧(含氧酸和无氧酸)(2)氢离子的数目(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2、碱的分类方法:通过归纳、自主学习,及时对知识点巩固而形成记忆板书设计】单元2 几种常见的酸和碱酸类溶液碱类溶液石蕊变红变蓝酚酞不变变红一、酸碱与指示剂的作用二、什么是酸和碱1、酸①定义:在水溶液中电离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 子的化合物 ②特点:氢离子和酸根离子③分类: 2、碱①定义:在水溶液中电离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②特点: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③命名:氢氧化“某”,例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第 2 课 时【教学流程】复习导入新课→实验探究→学生讨论归纳→实验探究→教师解答或实验→归纳小结达成学习目标1~3,分三步完成:A.达成目标1、2 B.达成目标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