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 第3课《西游记》-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doc
12页第3课 《西游记》——孙悟空大战红孩儿 《西游记》主要叙写的是孙悟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他这次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吴承恩也正是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令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伟大文学巨著与本课相关的内容是:牛魔王和孙悟空早在花果山上就已结成了兄弟,课文节选的部分中牛魔王的儿子红孩儿给唐僧师徒制造磨难,而孙悟空最终借观音的力量收服红孩儿,这也成为后文火焰山借芭蕉扇、破儿洞取落胎泉颇费周折的起因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1.燧石(su) 2.觌面(d) 3.悚惧(sǒnɡ)4.掣钉钯(ch) 5.逊让(xn) 6.金箍棒(ɡū)7.捽下(zu) 8.皈依(ɡuī) 9.枯松涧(jin)10.掼杀(ɡun) 11.镌刻(juān) 12.傅粉(f)13.回銮(lun) 14.靛染(din) 15.破绽(zhn)(二)多音字1.提 2.扛3.诘 4.澄5.刹 6.禅二、写准字形1. 2.3. 4.5. 6.三、成语释义1.肉眼凡胎:迷信的说法,指尘世平常的人。
2.将功折罪:拿功劳补偿过失将,拿;折,抵偿3.凶多吉少:指估计事态的发展趋势不妙,凶害多,吉利少4.明火执仗: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形容公开抢劫或肆无忌惮地干坏事明,点明;执,拿着;仗,兵器5.战战兢兢:形容因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战战,恐惧的样子;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6.有始无终:有开始没有结尾指做事不做到底7.进退两难:前进和后退都难比喻事情无法决定,因而难以行动8.三头六臂:三个脑袋,六条胳臂原为佛家语,指佛的法相后比喻神奇的本领9.神通广大:本指神仙法力广大无边今多形容本领极大,办法极多四、古今异义1.兄弟们,仔细!仔细!那妖精又来也古义:小心 今义:办事认真2.那精灵见了,在半空中称羡不已古义:鬼怪 今义:机警聪明;机灵3.恰似前番变化古义:指变换面目今义:事物在形态或本质上产生的新的状况4.山西去有一条枯松涧古义:从山往西 今义:山西省5.见我母亲有些颜色古义:姿容美丽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6.早是我有算计,出神走了古义:逃出肉体今义:因精神过度集中而发呆五、一词多义1.乃2.期3.但4.观5.纵六、词类活用1.在乌鸡国刚降了青毛狮怪使动用法,使……投降2.夜住晓行名词作状语,在夜里;在早上吴承恩(约1500—约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人。
吴承恩的曾祖父、祖父都是读书人,任过县学的训导、教谕但到了他父亲吴锐这一辈,由于家贫,出赘徐家,“遂袭徐氏业,坐肆中”,当起了小商人吴承恩幼年“即以文鸣于淮”,但屡试不第,约四十岁时,始补岁贡生因母老家贫,曾出任长兴县丞两年,“耻折腰,遂拂袖而归”后又补为荆州纪善,但可能未曾赴任晚年放浪诗酒,终老于家除《西游记》外,他还创作有长诗《二郎搜山图歌》和《禹鼎志》现存《射阳先生存稿》四卷,包括诗一卷、散文三卷,是吴承恩逝世后由丘度编订而成的牛魔王和孙悟空可以说是渊源颇深,当孙悟空皈依佛门,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之后,牛魔王及其“家属”却给他造成了无穷的麻烦八十一难中,和牛魔王直接或间接有关的就有四难《西游记》通过幻想的形式,成功地塑造了神话英雄孙悟空的艺术形象,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斗争,歌颂了人民群众对一切邪恶势力的反抗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反映出封建制度下人们的追求和向往全书通过对神魔世界的描写,曲折地揭露和抨击了封建社会的丑恶现实和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及罪恶这篇文章只是节选,但是人物的塑造却非常鲜明唐僧的迂弱、不辨是非、刚愎自用,孙悟空的精明能干、大智大勇,猪八戒的贪吃懒惰,沙僧的执着忠诚都通过各自的言语、行为表现得生动形象。
赏情节1.开头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明确] 交代了全文的主要内容:遭遇小妖精红孩儿2.简析本文跌宕起伏的情节安排[明确] 本文情节安排跌宕起伏比如文段中有一细节描写,写红孩儿挑三拣四要孙悟空背他行路,红孩儿使个神通,便有千斤重压在孙悟空背上,孙悟空猴性大发,再加上他对妖魔的痛恨,就将尸骸掼在石头上,扯下四肢,丢在路两边,俱粉碎了这一情节既反映了孙悟空对恶势力的痛恨,又表现了他作为猴性的急躁,同时又加快了红孩儿纵风摄走唐僧的速度,这样,跌宕起伏的情节安排就避免了情节的平铺直叙,使文章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赏语言1.师父只管走路,莫缠甚么“人轿”“骡轿”“明轿”“睡轿”这所在,就有轿,也没个人抬你师父莫怪若是跌伤了你的手足,却还好医治;若是被妖精捞了去,却何处跟寻?[明确] 借助于谐音,由“人叫”孙悟空想出了“人轿”“骡轿”“明轿”“睡轿”,他一心要岔开话题,转移唐僧的注意力面对唐僧的斥责,孙悟空不急不躁,通过对事情大小、轻重的比较,说出了自己的担心小说中孙悟空这样的话语比比皆是,一则表现了他对唐僧的忠心耿耿;二则表现了他处事机智灵活,说话幽默风趣,也与他猴子的精灵古怪相吻合2.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
[明确] 这是经典的俗语,讽刺了世态的炎凉、人情的淡薄《西游记》描写的是神仙鬼怪的世界,可是处处又有着现实社会的影子3.八戒听说,扛住行者道:“哥哥,这等一个小孩子家,你只管盘诘他怎的!他说得是,强盗只打劫他些浮财,莫成连房屋田产也劫得去?若与他亲戚们说了,我们纵有广大食肠,也吃不了他十亩田价救他下来罢八戒道:“正是,趁早散了,各寻头路,多少是好那西天路无穷无尽,几时能到得!”八戒暗想道:“不好啊,行者溜撒,一时间丢个破绽,哄那妖魔钻进来,一铁棒打倒,就没了我的功劳……”你看他抖擞精神,举着九齿钯,在空里,望妖精劈头就筑八戒慌了道:“哥哥,不停当!这一钻在火里,莫想得活;把老猪弄做个烧熟的,加上香料,尽他受用哩!快走!快走!”说声走,他也不顾行者,跑过涧去了[明确] 充分地运用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是《西游记》的一大艺术特色在此,个性化的语言、动作将猪八戒贪吃、愚笨、喜欢贪小便宜、狭隘自私、关键时候只想到自己等一系列性格弱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从而将一个栩栩如生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些性格中的弱点不仅没有损害到他的形象,反而使他的形象更加可爱赏技巧试分析节选部分在表现手法上的特点。
[明确](1)巧妙的对比手法巧妙对比突出了孙悟空的机智勇敢和忠心耿耿文段中猪八戒解救红孩儿的目的仅是“吃食”,与猪八戒的馋嘴对比,突出了孙悟空保护师父的良苦用心;唐僧不辨人妖滥发慈悲之心,对悟空稍不满意就要念“紧箍儿咒”,与唐僧的迂腐无能、小肚鸡肠对比,突出了孙悟空的机智勇敢、大度和忠心耿耿2)巧妙的讽刺艺术本文写的虽是神幻世界,但其目的也是讽刺当时的社会现实如课文中所写的“六百里钻头号山”的山神、土地们被妖精盘剥得“衣不充身,食不充口”,“烧火顶门,黑夜与他提铃喝号小妖儿又讨甚么常例钱”,“正是没钱与他,只得捉几个山獐、野鹿,早晚间打点群精;若是没物相送,就要来拆庙宇,剥衣裳,搅得我等不得安生”,这些话形象地反映了明朝中后期的社会现实,政治黑暗,官贪吏虐,民不聊生作者笔下的“妖怪”正是当时的朝廷、官府的化身1.毛泽东评《西游记》《西游记》第二十八回“花果山群猴聚义,黑松林三藏逢魔”,吴承恩在这一回中写孙悟空回花果山,把千余来犯人马打得血染尸横,并鼓掌大笑道:“快活!自从归顺唐僧,他每每劝我道:‘千日行善,善犹不足;一日行恶,恶常有余’此言果然不差我跟着他打杀几个妖精,他就怪我行凶,今日来家,却结果了这许多性命。
孙悟空的这段话,毛泽东在阅读的时候,用铅笔批注道:“‘千日行善,善犹不足;一日行恶,恶常有余’乡愿思想也孙悟空的思想与此相反,他是不信这样的,即是说作者吴承恩不信这些他的行善即是除恶,他的除恶即是行善所谓‘此言果然不差’,便是这样认识的《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第74-75页)“乡愿”源于《论语阳货》:“乡原(通‘愿’),德之贼也乡愿就是不问是非的好好先生的人生哲学,唐僧的思想言行就是乡愿思想的最典型的表现毛泽东对唐僧的这种处世哲学是反对的,所以极力称赞除恶求善的孙悟空不过,这仅是毛泽东对唐僧、孙悟空的评价之一总体看起来,毛泽东对于唐僧、孙悟空的评价,均有褒有贬,相比较而言,对于唐僧的正面评价反而要比对孙悟空的多最令人佩服的是毛泽东对猪八戒的评价表面上看去,猪八戒好吃懒做,而且好色,在天庭为官时就调戏过嫦娥,被下放人间,革命意志比孙悟空还不坚定,但毛泽东同志还是从他身上发现了非常可贵的优点:艰苦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美酒加咖啡,更多的是艰苦辛苦的脏活累活,所以猪八戒的这个优点被毛泽东同志大加赞赏并极力弘扬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两个务必中,其中之一就是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当然,毛泽东也肯定孙悟空的斗争精神,还写过诗去赞美他。
但作为一个领导者,毛泽东还是更加肯定唐僧,尤其是其坚定不移的革命志向2.茅盾评《西游记》在幻想的小说中,茅盾最喜欢看的是《西游记》,这也是他小时候看的第一部小说他对《西游记》的喜爱一直保持了很长时间,曾反复阅读茅盾说,《西游记》的优点不在于“想象的瑰奇”,而在书中的神仙精怪都非常富于人情味,而且又诙谐由于同样的原因,茅盾也喜欢看《聊斋志异》中的一些篇目茅盾总结说,那些“托根于现实的幻想的作品,因其诡谲而恣肆,常比直写现实生活者更为动人”《西游记》中的人物1.矢志不渝的唐僧小说里的唐僧是虚构的人物,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玄奘法师是有区别的小说里的唐僧,俗姓陈,小名江流,法号玄奘他是遗腹子,自幼在寺庙中出生、长大由于父母凄惨、离奇的经历,他最终迁移到京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户、修行唐僧勤敏好学,悟性极高,在寺庙僧人中脱颖而出,最终被唐朝皇上选定,前往西天取经在取经的路上,唐僧先后收服了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一行四人,经历种种磨难,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为弘扬佛家教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2.英勇无畏的行者行者又名美猴王、齐天大圣、孙行者,是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灵石孕育迸裂见风而成的石猴。
在花果山占山为王三五百载后历经八九载,跋山涉水,在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拜须菩祖师为师,习得七十二变化之本领此后,孙悟空大闹天宫,自封为齐天大圣,被如来佛祖压制于五行山下,无法行动五百年后唐僧西天取经,路过五行山,揭去符咒,才救下孙悟空孙悟空感激涕零,经观世音菩萨点拨,拜唐僧为师,同往西天取经取经路上,孙悟空降妖除怪,屡建奇功,然而两次三番被师傅唐僧误解、驱逐但是最终与猪八戒沙僧一起保护唐僧到达西天雷音寺,取得真经孙悟空修得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3.憨厚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