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初中历史章节整理19中国古代文化.ppt

7页
  • 卖家[上传人]:w****i
  • 文档编号:92592291
  • 上传时间:2019-07-11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31M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四大发明:是中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金榜p19,西汉时发明麻造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为人类提供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为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的条件隋唐时发明雕版印刷术,《金刚经》;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战国时制成司南,北宋时发明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南宋时使用罗盘针唐朝炼丹家发明火药,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火器运用已很广泛为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起了巨大的作用,后传播到日本、朝鲜、欧洲12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世界航海业的发展13至14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洲,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导致欧洲的巨大变革是我国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和演变见证并记录了世界文明发展历程观察下面中国汉字“马”的演变图,回答问题:,甲骨立 小篆 隶书 楷书 简化字 (1)甲骨文出现于什么朝代?要进一步考察研究甲骨文,应该访问河南的哪一座城市?(2分) (2)图片中中国文字由古到今的演变历程,显示出中华文明的什么特征?(写出一个即可)(1分) (3)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其它地区也产生了一些影响深远的古代文字,请举出一例1分),商朝(1分);安阳(1分);,一脉相承、源远流长、传承、悠久、不断创新等。

      (1分) 评分说明:写出一点得1分,多写不加分,如果出现与提示不同的答案,只要符合题意,亦可酌情给分象形文字、楔形文字、希腊字母、拉丁字母等1分),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思想成就,①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②提出“仁”的学说③他的言论被编成《论语》后来,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对中国文化有深远影响教育成就,,①创办私学,打破官府对教育的垄断②编订《诗》《书》《春秋》等教材③在教学中,进行启发诱导,坚持因材施教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战国时,社会经历着深刻变化各学派著书立说,聚众讲学,阐述自己主张,展开激烈辩论,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背景,含义,学派,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纵横家、兵家、农家等影响,成就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和有独立见解的学派,创造出丰硕的精神文明成果,为后世留下珍贵的文化遗产孟轲,荀况,庄周,墨翟,韩非,孙膑,《孟子》,《荀子》,《庄子》,《墨子》,《韩非子》,《孙膑兵法》,“仁政” ; 孔孟,“礼”“法”结合,人定胜天,无为而治; 老庄,“兼爱”“非攻”,加强中央集权,,,,,,图1,图2,图3,图4,⑴ 图1、2、3、4的关键技术最早出现在宋朝的 有 (填技术发明的名称),这些技 术后来大都经过 (填国家)传入欧洲(3分),⑵以上的技术发明对当时的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3分),活字印刷术、指南针,阿拉伯,国内:火药的发明推动了火器的发明,使战争进入热兵器时代,加剧了战争的残酷性;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丰富人们的生活;指南针的发明推动了航海事业的发展。

      世界:这些技术不断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为新航路的开辟、西方殖民扩张和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条件国内与世界的角度回答都可以,只要能答到3点即可给3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这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英国近代科学家培根 材料二:英国研究中国科技史的专家李约瑟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考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发现它的主要优点就在宋代” 请回答:⑴材料一所讲的“这三中东西”,在文学上、战争 上、航海上改变了世界面貌的分别是什么?,,分别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优点:①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多年②北宋时发明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南宋时使用罗盘针,12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世界航海业的发展③宋元时广泛运用火药,13至14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导致欧洲的巨大变革,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⑵材料二所指的“宋代主要优点”有哪些?并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原因:①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利于各地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

      ②这一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各族人民创造了灿烂文化③这一时期,封建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为科学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④两宋科学家对前代的继承和发展。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