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让每个生命都静静绽放.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539374231
  • 上传时间:2023-03-2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6.5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让每个生命都静静绽放 在自己的一次教学经历之后,我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教学案例回放】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课”不同在讲授《相亲相爱一家人》这一课时,我创设了问题情境:选择了两个事例:一个是“暴走妈妈”陈玉蓉割肝救子的事例,一个是北大校长周其凤跪母引发的争议然后围绕事例设置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情境,通过师生对话,在情境交融中完成了任务,效果也很好再一次讲授这一内容时是时隔两年后,我想挑战一下自己,也想改变一下方法上课之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两个任务:让每一位同学写下自己的和父母的生日;给自己的父母画一幅画像结果,学生无一例外的写下了自己的生日,而能够写出父母生日的却寥寥无几能够给父母画像的更是少之又少这完全在我的意料之中,然后我把这一任务布置到让学生回家后再完成等下一次上课时,我发现学生完成的都非常的好,而且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在完成这个作业的同时,学生知到了父母的养育之恩,体会到了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与不易,懂得了与父母沟通的一些方法和技巧我看到自己的目的基本实现,趁机对学生又布置了一项任务:写给二十年后的自己我想看一看等学生们为人父母后的想法对比两次讲课,虽然时隔两年,我却感触颇深:第一次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教学目的,效果不错,但总感觉缺少了点什么。

      第二次是学生自己在生活中发现了知识,这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思想上受到了教育,情感上得到了升华,这对于他本人来说,是受益终生的教育更让我震撼的是,第二次听我讲课的学生后来对我说过的一句话,“老师,谢谢您,是您让我认识了我的父母他的话可能有点言重了,但是这不正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目的吗?这不也正是我们思品教师追求的目标吗?【课标解读与分析】回眸处却喜那一池秋水真正理解课标要求是讲课的前提和基础1.3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这是课标中所界定的这一项目的教学目标如果说父母的养育之恩是知识要求的话,那“体会”、“学会”、“调适”、“增强”则是对过程和方法方面的要求,“孝敬”、“意识”和“能力”则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知识的获得要通过过程与方法,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更离不开过程与方法用什么样的方法让学生获取知识就显得非常重要深刻领会思品课程的性质和理念是讲好课的根本实践性是思品课的特性之一而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是思品课的基本理念之一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

      因此,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在哪里获取知识?获取的是什么样的知识?就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了问题解决策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教学活动设计:环节一:感受父母之爱1、展示你所收集的写给父母的歌、诗;展示你所知道的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2、夸夸我的父母,感受父母的辛劳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感性入手,感知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优良传统为抚养子女付出了自己的辛劳环节二:寻找父母之爱1、说说自己眼中的父母,给自己的父母“画像”2、回想自己与父母交往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谈谈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3、调查:班级中留守儿童的数量,倾听他们的心声4、小品表演:创设情境,回家之后三个同学,分别扮演父亲、母亲和儿子)设计意图:摆查子女与父母交往过程中的问题与现象,让学生从心理上正确认识父母的疼爱环节三:承诺孝敬之行1、你对把“常回家看看”这个带有明显道德色彩的诉求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有什么看法?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思想碰撞中增强孝敬父母的决心和信心,并感受法律对于孝敬父母的规定。

      2、发一条微博,给父母的十句话,一定要强调“十句”3、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让父母看到一个长大的自己设计意图:我国自古就有百善孝为先传统,作为的子女该如何孝敬父母,应该从行动中得以体现,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的孝敬父母是一个永远也说不完的话题,也是思品课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对中学生进行道德、心理、法律知识教育的有效载体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有话可说,教师注意适时的引导和评价,思品课程的实践性也就在这个过程中自然显现反思】学生都是有特点的生命个体,他们的生活经历不同,家庭环境不同,认知水平有差异,他们对事物的接受能力和认识水平也会不一样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从生活中得到体验,在体验中不断成长所以,将我们的教学生活化,从实践中学习,无疑是一条好途径一、将现实生活引进课程资源,教学内容生活化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在教学中,我们应尽力做到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学生自己所熟悉的生活当然就会有话可说。

      二、用生活化的方式渗透课堂教学,教学方式生活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可以在各种活动中实现,得到升华让学生融入情境之中,让情境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唤起他们已有的经验和体验,并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参与辨析,这要比老师的说教强十倍甚至是百倍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不就是这个道理吗?三、将课堂延伸至生活,教学过程生活化我们的教学应从课堂生活拓展到的学校、家庭和社会,最大限度地整合各种教育资源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并通过活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生活经验陶行知说“社会即学校”,要“在生活中找教育”学校课堂上、教材上的内容毕竟是有限的,必须拓宽到社会上去,让学生去接触社会,学生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走进社会、体验生活,在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在真实丰富的情感体验中,进行自我教育四、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作业设置生活化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善于利用学业生熟知的生活素材,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出发点,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挥动手动脑、实践探索的能力,并能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拓展、延伸,要知识巩固与实践应用有机结合我们要从拘泥于知识的识记、再认,道德观念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忽略学生作为生命个体本身的情感需求,疏离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中解放出来。

      就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中注入生活的内容和时代的“活水”,做到“用生活来教育”、“在实践中学习”,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个生命个体,关注他们的情感体验,让每一个生命都静静绽放。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