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70.学生健康成长的源头活水..doc
5页劳动,学生健康成长的源头活水(摘要)追古溯今,劳动不但创造了人类的本身,而且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劳动教育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是德育的内容之一在普通教育中,加强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但是,现如今中国有大批孩子,他们在父母的溺爱下,很少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生活自理能力普遍低下,如果再这样下去,他们进入充满竞争的21世纪,将会惨遭淘汰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劳动的教学,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关键词)加强 劳动 促进 健康成长场景一:(校门口)父亲拿着书包,母亲喂着孩子吃早餐……场景二:(教室里)轮到自己孩子值日,家长早早拿起扫把,麻利地劳动起来,孩子则在一旁观看,甚至一旁玩耍……场景三:(中学生)住校一星期了,拿着一大包待洗衣物回家……场景四:(在家)不用多言,可想而知……这样的场景屡见不鲜一个统计数字,表明我国的中小学生缺乏劳动每日劳动的时间:美国为72分,韩国为42分,法国为36分,英国为30分,我国只有12分原因何在?在家庭中,许多家长喜欢包办孩子的一切,渐渐走向爱的误区。
在学校里,劳动技术课开设的情况还很不平衡在一些大城市、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比较被人们所重视,被学校列为一门必修课但是在一些农村,很多学校只是为了应付一下检查,装点一下门面,并没有实质性地开展劳技教育目前甚至有相当数量的学校还没有开设这门课程,教育行政部门虽也认识到劳技课的重要性,但实际行动起来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况且,当前基本上所有从事劳技课教学的教师均是“半路出家”,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再加上其他各方面的因素,所以,很难让这个课程付诸于行动两方面一结合,劳动时间自然就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劳动的教学,使学生在初步掌握一些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我觉得有以下几种途径:一、家长配合,形成劳动共识中国“小皇帝”出现的危机,反映了家庭教育的十分重要,又说明了目前家庭教育的无力危机表现在孩子们缺乏自主能力和吃苦精神,原因就在于缺乏劳动学生的劳动观念淡薄,由于极少参加体力劳动,他们很难有“粒粒皆辛苦”的体会。
你看,有些学生吃蛋、馒头或面包时,咬一口感到不对味,就随之扔弃,每顿饭总要剩好多的饭菜而这些珍惜劳动成果的观念,单靠教师苦口婆心地教育,是不能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要长期不断地积累的所以劳技教育缺少不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因为劳动开始于家庭生活,大量也发生在家庭生活中而且许多家长认为:“再穷不能穷孩子,再苦不能苦孩子想改变孩子的观念,首先要转变家长的观念我们可以通过家长会对家长进行教育讲座,让家长明白:学生参与劳动,不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热爱劳动、爱惜劳动果实的品质,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在劳动中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使双手更加灵巧;不仅有助于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品质,懂得尊重老人、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帮助别人等等并且通过家长会,让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随时随地地对孩子进行劳动的教育:指导孩子进行劳动训练,使之掌握劳动技能家长还可以督促孩子们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让他们体会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来树立学生的劳动意识,培养学生爱劳动的感情比如,在家搞个让孩子“当家一日”的活动,这样能让孩子体会父母平时的艰辛,能协调家庭人员之间的关系,创造了良好的家庭氛围,还培养了处理家务的能力,并在当家的喜悦中,进一步促进了对学会劳动的追求。
当然,不是当一天家就能成事的我们要告诉家长注意以下几点:1、在家注意创设愉悦的劳动情境比如示范劳动,改善劳动条件等2、在共同活动中要引导注意、观察和欣赏劳动美不停地抱怨和指责只会打击孩子劳动的积极性3、在艰苦、复杂的劳动中,要要求孩子有始有终,用意志克服困难当然,这也要从孩子的承受能力出发,不能给他以太大的压力4、要持之以恒一旦确定了适当、量力的劳动,就要坚持到底,在坚持中培养孩子的意志,提高承受能力孩子们参加劳动是一种学习性的本意,家长如能积极配合,一定能使孩子“爱”上劳动,这样不仅能积累生活经验,而且能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二、课堂学习,加强劳动意识小学的课堂是丰富多彩的,现行的新课程更为它添姿增彩每一本教科书,每一门功课蕴藏着德育,可以随时进行劳动教育我们应该号召任课的每一位教师,共同行动,在不经意中,如春雨润物般地把劳动意识滋润到每个孩子的心中,并生根发芽,开枝散叶比如:二年级品德课中的《我懂事了》,我们可以这样教育学生:当妈妈忙着挣钱顾不上洗碗、做饭时,你可以试着帮妈妈洗碗、做饭,也别看不起这不起眼的家务劳动,其实这蕴含着你对妈妈的尊敬和对劳动的热爱,还会让你终身受益;当家里来客人时,你可以试着为他人倒茶、让座来招待客人,因为这小小的事情却展示了你良好的教养;当家里乱糟糟时,你可以学着去打扫卫生:扫地、擦玻璃、洗衣、整理房间,你会在劳动中体会到无穷的乐趣……当父母忙碌时,你可以为他们分担一些劳动,因为你的劳动给了父母无比的欣慰。
如果我们能坚持不懈地从一件件具体、平凡的小事做起,不仅会得到爸妈和周围亲戚朋友的夸赞,还会提高品德修养水平,提高独立生活能力,也将会不断积累经验,增长本领,为自己的成长铺平道路一年级的语文课中的《自己去吧》,要让学生懂得从小就树立自立的思想,能做的事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园地四》中的古诗背诵——《悯农》,可让学生观察图片,感受劳动者的辛苦,震憾他们幼小的心灵,从而自觉地、主动地去爱惜劳动果实数字学科中,有些应用题,比如说是一批资源,计划用多少,经过技术改进,实际用了多少的问题,也从不同的角度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勤于动脑,节省资源这些都可以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应用其实每个学科中,都有不同角度的劳动教育,就看教育者会不会随机点播一下,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再如此次四川地震,震撼了全中国人的心,在党的号召下,在学校的教育下,许多学生放弃休息的时间,有的自发组织同学收集废纸废品,有的到社会上进行募捐,有的捐资捐物,这不也正体现了劳动的力量吗?大艺术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学生若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充分地活用自己的感官,懂得从生活劳动中不断地吸取丰富滋养,这不是一件非常好的事吗?老师们也若能认真观察,抓住每一个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那对每一个孩子来说,更是一件美事。
因为劳动无处不在,教育无处不在三、学校劳动,培养自主劳动学生在学校里除了学习,还有学校里的劳动也是学习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集体的思想1、首先要求学生自己照料自己的生活,保持自己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的整洁和美观,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和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劳动技能如教育学生自己削铅笔、包书面、整理书包、勤洗手等这些事情虽然小,但不能轻看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连小事都做不好,也一定做不好大事可在班会课中举行订钮扣、系鞋带、穿衣服等比赛,促使学生参与劳动中来在比赛中,教师注意做好比赛之前的工作因为这些事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比赛之前就应该让学生在家多多练习,逐渐养成习惯学生的积极性都是很高的,就看老师和家长能不能配合好了比赛中,要关注动手能力较差的同学,鼓励他们多动手动脑,争取好的成绩同一种比赛,在一个学期里可进行多次,看看学生有没有进步这样,才能持之以恒,达到预期的效果当学生有进步时,老师并予以肯定、鼓励,要由衷为学生喝彩,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进步,我们也要为其叫好,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生得到了老师的赞许后看到了希望,其自信心必然会增强,兴趣必然会得到提高,会更主动地劳动。
这正验证了凯洛夫的那句话:“当学生对进步有了满意的感觉,他才会对求学发生内在的兴趣2、除了教育学生独立完成自己能做的事以外,每星期让学生参加一次班级、学校组织的值日劳动,还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大扫除劳动,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劳动,让学生为美化校园、美化班级出力如擦窗扫地倒垃圾、给校园里的花草树木浇浇水、并适时地修剪枯枝残叶、帮老师布置教室、主动地为班级出黑板报等等也可让学生参与少先队活动,利用少先队员的创造活动、劳动主题队会等进行劳动教育,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劳动的辛苦、幸福,从而受到教育3、另外,因为孩子对劳动的兴趣不同,他们参加劳动往往是具有选择性的比如,有的喜欢给花草浇水、有的则喜欢修剪枯枝残叶;有的喜欢出黑板报,有的则喜欢擦窗扫地……所以,作为教师要善于对他们进行劳动的启发教育教育他们不要因为自己的喜好而加以选择,不管哪一种劳动我们都要去尝试、去实践,这样才能全面地锻炼自己的能力教师在劳动中应多作示范,用以感染、影响他们,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对劳动中取得的成绩教师应给予肯定和表扬,假如劳动结果不令人满意,也不能随便否定,而应当肯定成绩,并善意地帮助孩子分析找出不足的原因,和孩子们一起完成劳动任务,使孩子获得劳动成功的快乐,这将会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劳动兴趣。
总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里的劳动,不但能锻炼学生的劳动能力,培养热爱劳动的品质,还能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的思想,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劳动氛围,让学生在集体劳动中得到快乐,不断提高参加劳动的自觉性,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四、社会劳动,促使健康成长江泽民说:“我们不能整天把学生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进入社会情境,直接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的活动通过开展各种力所能及的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体验性的学习,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技术教育的有效途径在社会实践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简单的工农业生产劳动实践,服务性、公益性的劳动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和增强劳动的技能如帮助军烈属、孤寡老人清扫公共场所,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等等,在“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实践中,也可以开展这样一些活动,一是用自己灵巧的双手为老年人制作一件精美的礼物以表达自己的爱心;二是到贫困、孤寡老人家或养老院为老人们开展劳动服务活动,为老人们解决实际困难让学生认识到为社会进行任何一种劳动都是无比光荣的。
上个学期,我们全校学生来到国防教育部门,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亲身经历,在劳动实践中产生安全防范意识,为自我保护奠下良好的基础我们还经常带学生到十塘去野餐或野炊,学生在思想和动手能力上有了一次非常激烈的冲击有一次,我们班远足十塘野炊,我领着学生一步不停地到达目的地,学生一路的怨言,一路的唉声叹气,说是长这么大加起来也没有走这么多路可是到达目的地之后,学生欢呼雀跃,那种苦尽甘来的滋味真是太棒了虽然后来有的饭煮焦了,锅翻了,菜炒黄了……但从那以后,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就更积极了在这种劳动中,学生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奉献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学生会以他人的需要为中心,急他人所急,学会关心他人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学会相互合作,培养自己完善的人格,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当一名合格的“共产主义接班人”恩格斯曾说过: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确,我们人类发展到今天,一天也离不开人们的生产劳动如果没有劳动,人类社会的物质财富谁去积累呢?如果没有劳动,人类社会将如何发展前进呢?如果没有劳动,我们人类怎么会成为地球上唯一的有智慧的生物呢?生活在周围的每一个人都必需用自己的劳动创造幸福生活所以,小学生从小开始,就必须培养劳动意识,培养生产劳动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