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木清华智慧之师——有感于清华大学培训.doc
3页水木清华 智慧之师 ——有感于清华大学培训又一个夕阳满醉的黄昏,彤云如火,残阳如血,城市的上空,白昼略显倦意……只是偶尔有风吹来,从我的窗前滑过,留下一条美丽的弧线,连同我的思绪一起轻举飘摇——解读清华之美,其音在于悠扬,其形在于清丽,其意在于深刻,而这所有的一切都缘于“水木清华,智慧之师” 一、取智于柔“水” 意指柔和之物,古人云 “上善如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这里老子用水性来比喻上德有道者,即“圣人”的人格水具有柔和的特点,甘愿处在卑下的地方,能滋润万物而不与相争,老子认为最完美的人格就应具有水的特性,并通过对水的描绘来达到对“道” 的歌颂老子主张做人要“尚柔、处下、不争”,因此后人常用水来形容为人处事的“低调” 清华校园,清芳挺秀,园林式的校园景观,处处可见小桥流水,清水涟漪无论是朱自清老先生《荷塘月色》的吟唱,还是清秀俊逸的万泉河的安详,无一不闪动着灵性美与灵动美正是这样一种“刚柔相济,张弛有度” 的哲理神韵滋养了清华校园,培育了一批批治学大师、兴业英才和治国栋梁他们才华横溢,博古通今,但虚心好学,不肆张扬;志存高远,坚如磐石,但谦和友善,克勤克俭他们“处柔” 的行事作风,代代相传,辈辈相诵,汇聚成了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砥砺着每一个清华学子,使其意志更坚毅,品格更高贵,成就更卓越,彰显出了水滴石穿的韧性和百川归海的气度,折射出了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方无隅的智慧! 五行中水能克火,因此常有“以柔克刚 ”之说。
柔,是一种思想,也是一种方法,这一思想的有用性对于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而言无处不在例如,纪检监察工作是一项原则性、政策性较强的工作,但“以柔克刚”的理念是打开这项工作局面的一个常胜法宝工作中我们常常会为履行教育、惩处、监督等职能而得罪人,此时如果我们能在履行这些刚性职能的同时,增加进一些“柔” 的因素,比如调查谈话时采用亲情攻心的策略,批评教育时采用启发感化的方式,那么我们的纪检监察工作就不会陷入僵硬、古板的模式二、取智于钝“木” 意指木纳、迟钝,又有树木、树人、成才、质朴、恒定等引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不仅是清华校园传道授业解惑之根本,而且也是对学生提出的业精于勤,踏实奉献的行为要求,由此培养出了“行胜于言”的校风,这实乃木之“钝” 也大智若愚是一种智慧今天我们所提倡的明礼诚信、行胜于言就是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是一种道德要求,也是一种处事方法,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因为真实,所以无需修饰,没有修饰的东西就容易让人产生安全感和信赖感,这样就能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个原理同样适用于我们的纪检监察工作纪检监察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工作内容丰富,涉及范围广泛,交涉对象复杂,为此,在这样一种情形下,我们只有坚持“求实” 、“务实” 的思想,才能处理纷繁复杂的问题,才能在风尖浪口上处置泰然。
这不仅是纪检监察工作的原则,也是一种处理复杂问题的方法,更是纪检监察工作的本质所在,因为唯有求实、务实,才能从起点上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才能在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下追求正直、正义、正气三、取智于纯“清” ,意指清澈、清纯、明净等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成立于 1911 年,当初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后几经发展成为今天的一所综合性大学清华校园整洁、干净,经过历史风雨的洗刷,校园文物、古迹处处可见,校园建筑结构多呈“方” 、“正” 的特点,校园整体布局也以“ 方”、“正”为概貌这一屋一室的“方” 、“正”,一坪一地的“方”、“ 正”无一不昭示着清华人“ 堂堂正正 ”做人和砥砺品格的铮铮铁骨追忆吴晗老先生说过的“精神不能用金钱买来 ”的警句,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中,此不为清何为清?此不为纯何为纯? 清清白白做事、堂堂正正做人,这是中国主流思想的道德价值标准,更是纪检监察干部的行为行事准则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我们遵循着社会有机运转的原则和秩序,但这只是一个普通社会人的基本行为规范,而纪检监察干部不仅要履行好一个公民的社会责任,而且还要履行好一个政党对其作出的监察、督促职能,因此,其行为举止和道德规范的要求应该比别人更高一筹。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我们每一名纪检监察干部都是正义、正气的化身,如果我们生活中不注意严以律己、以身作则,工作中又何来的尊严、庄严和威严?只有纪检监察干部自身首先做好精神文化的排头兵,才能在广大党员、群众中倡导清风正气,才能在全社会促进廉政文化建设精神文化是廉政文化的核心层,它包括个体的职业道德、工作目标、群体意识、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廉政文化的最终目的也就是要在全社会塑造出健康向上的精神导向,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遵纪守法、崇尚廉洁的意识,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廉洁、诚信、勤俭、奉献等积极健康的思想观念,最终营造出“以廉为荣,以贪为耻” 的良好社会氛围四、取智于新“华” ,意指升华、精华等义事物要提升、提炼自己,成其为精华,必然要求突破和超越,这就需要一种创新精神它拓展人的思维,挖掘人的潜能,开阔人的视野,给人予无穷动力创新是科学发展观的要义,但创新绝不意味着偏激和冒进多少年来,清华人始终贯彻自主创新的思想理念,牢记“严谨、勤奋、求实、创新”学风,攻坚破难,勇于超越这是一种治学精神,更是一种王者的智慧。
正因为有清华人这样一群历史的弄潮儿,始终站在改革历史的最潮头,善于开拓和创新,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的思想,在科学技术的理性思辨中发掘人文精神,才使得中国这样一个负担沉重的国家,在改革开放短短三十年的时间里,通过科技创新带动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其他各领域的发展,带动了整体综合国力质的飞跃!“创新是一个国家、民族进步的灵魂” ,不仅如此,创新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而言也都是一把金钥匙以我们从事的纪检监察工作为例,创新精神是纪检监察工作顺应潮流,适应开放、兼容并包的社会需要,更是其突破成规,完善自我的强力举措这就要一是树立创新意识:纪检监察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法学、哲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知识,其内涵丰富,意义深远要开展好这项工作必须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更新观念,创新方法,这样才能避免教条和枯燥二是创新工作方法:要大胆实践一些新的工作方法,如监狱内有些监区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把党风廉政工作的方针、政策、原则、思路、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廉政法规制度等枯燥的理论转化为声音、图像、文字并茂的幻灯片形式,用于监区党风廉政工作的宣传、学习、教育和资料查找;此外,他们还将监区的值班制度、生产安全制度等进一步完善,制成了值班流程幻灯片、生产安全管理挂图等。
工作方法的创新丰富了学习形式,增强了学习效果,扩大了宣传力度,赢得了广大警察职工的一致好评三是创新工作格局:针对“八小时以外无监督 ”的现象,要善于整合监督资源,提高监督效力家庭助廉是社会监督的一种有力补充形式,其重要意义在于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从人伦、道德、规范的角度对行为主体实行监督,使自律与他律达到有机统一,从而有效推进廉政建设因此,在纪检监察工作格局中,我们要创新工作格局,试图建立起“社会——单位——家庭——个人”为一体的崇廉尚廉纪检监察工作格局水木清华” ,既是一个专有名词,指清华校园的一个景观名称;又是一个形容词性并列短语,意指尚柔、朴实、清纯和升华无论怎样的定义,它都透露着一种知性的气质、清新的意境、哲理的意味水木清华,智慧之师,它在古朴庄重中追思历史的厚重,在清丽脱俗中彰显人性的高贵,在深邃凝练中凸现智慧的张力——水木清华,思想和灵魂抵达高尚的智慧之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