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唐诗之旅(上)4即景抒情诗四首检测粤教选修《唐诗宋词散曲选读》.doc

14页
  • 卖家[上传人]:1506****555
  • 文档编号:156587776
  • 上传时间:2020-12-1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17M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4 即景抒情诗四首度荆门望楚陈子昂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梦来内容赏析】 陈子昂这首诗写于他二十一岁初次由蜀入楚之时这是他第一次离开故乡四川梓州射洪县,准备东入洛阳求取功名年轻的诗人对前途充满了信心和憧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新奇之感当他经荆门入楚时,写下了这首豪壮的五言律诗江雾迷茫,烟波浩渺两岸风光,极目远望,楚天辽阔眺望这奇妙而美好的风光,很自然地使人想到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活动过的人和事;想到当年孔夫子过楚的凄惶潦倒;想到屈原江畔行吟的悲愤抑郁;也想到项羽面对秦皇仪仗发出“彼可取而代之”的壮语先贤先哲们已经逝去了,一代新人又举步重来,于是诗人仰天长吟:“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狂歌客,指春秋末期楚国著名隐士陆通,字接舆他才学很高,不肯入仕,有许多轻世蔑俗之举这里诗人用这个典故,是用接舆的才高自负比喻自己,但今天诗人狂歌、入楚,不是为了隐居不仕,却是为了求取功名,施展抱负,风流少年的得意之情跃然纸上登幽州台歌 [常识速览]直言谏臣——陈子昂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少年任侠,24岁举进士,擢麟台正字,故世或称陈正字。

      迁右拾遗,故又称陈拾遗屡上书言事,辞多直切,颇中世病,但罕为所用陈子昂所作诗论著作《修竹篇序》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六朝柔靡诗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对唐代诗歌及后代诗歌创作均有积极影响所作诗歌以《登幽州台歌》为代表,作品指斥时弊,有汉魏风骨,此诗作是他的诗歌理论的最好体现此诗写于公元696年,当时陈子昂已三十五岁那年契丹进犯,陈子昂随武攸宜北征武攸宜昏庸无能,但又刚愎自用,屡战屡败建功心切的陈子昂屡献奇策,屡遭拒绝陈子昂恳请分兵一万,自为前驱破敌,但武攸宜以其“素是书生,谢而不纳”,也被拒绝最后,陈子昂反因出谋献策而被贬职陈子昂郁闷地登上幽州台,写下了著名的《登幽州台歌》[文本精析]1.首句中的“古人”“来者”分别指什么人? 【答案】“古人”指古代求贤若渴、唯贤是用的燕昭王等贤明君主。

      来者”指能够礼贤下士的后贤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诗人对此表达无限钦慕但是,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2.试分析诗中“念”“独”两个字的作用 【答案】一个“念”字,表现了诗人包括宇宙古今、宽广无垠的精神境界;一个“独”字,又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悲凉之感3.如何理解诗中“之”“而”的作用? 【答案】“之”“而”在这里表示音节的停顿,是虚字,它们的用处是使此诗的音节舒缓流畅,体现了作者无可奈何、长叹的情景。

      4.这首诗有什么深刻的社会意义?试结合背景探究 【答案】这首诗通过抒发诗人登楼远眺、凭古吊今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正直、多才而遭遇困厄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名句鉴赏]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鉴赏】 诗人想到宇宙寥廓与绵长,个人却渺小与短暂,更何况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于是伤感无限,涕泪交横深刻表达了诗人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春江花月夜[常识速览]孤篇压全唐——张若虚 张若虚 (约660-720),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唐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称“吴中四士”其诗仅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但张若虚凭借一首诗和一轮明月便成就了千古美名,“竟成大家” 当时,作者也许是宦游在外,也许是羁留异乡,在一个月朗风清、春暖花开的夜晚,作者漫游江边,当他仰望一轮挂在天边的皎月,沐浴湿润的江风,面对着滚滚流去的江水,嗅着淡淡的花香时,这些景物让作者沉醉了,于是他感慨万千,诗兴大发,临江赋诗,从月升写到月落,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来抒发孤舟野子的相思之情和明月楼中思妇的相思之苦。

      这首诗打破了六朝以来宫体诗的空洞庸俗,被誉为“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影响深远[文本精析]1.请展开想象与联想,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前八句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2.读“江天一色无纤尘,……但见长江送流水”这部分,分析诗人睹月思情,引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思考? 【答案】江月总是以她“年年望相似”的姿容升起、江水还是年年川流不息,苍天不老,然生命短暂,作者似乎颇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感触,感叹人生易老、感叹人生苦短。

      当然作者也有“人生代代无穷已”的自我安慰3.“白云一片去悠悠,……落月摇情满江树”中,哪些表达思妇相思?哪些表达游子思归? 【答案】“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4.诗中是如何用“月”来烘托思妇思念之情的? 【答案】月光无处不在,玉户帘上是月,捣衣砧上是月那一轮可爱的明月总是照在她的妆镜台上,似乎想要安慰她,但是思妇见月,更增加了悲苦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

      这“卷不去”“拂还来”的既是月色,也是思妇绵绵不绝的相思之情5.诗题中的“春、江、花、月、夜”五个意象,哪个是诗歌表现的重点? 【答案】诗题中的五个字:春、江、花、月、夜,全都点到了,但又有重点,这就是“月”,其他四个字都是陪衬诗人从月生开始,继而写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后就月下的思妇反复抒写,最后以月落收结有主有从,主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诗歌意境[名句鉴赏]1.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鉴赏】 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唐时代之音的回响2.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鉴赏】 在此春江花月夜的良辰美景之中,不知能有几人乘月回乡;情人间的离情,伴着将落的残月,洒落在江边的树林之上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月华柔情、诗人之情相互交织,袅袅不绝,摇曳生姿,引人深思望月怀远[常识速览]一代名相——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张九龄是唐代著名的宰相,后受奸相李林甫陷害,于开元二十五年(737)被贬为荆州长史他在用人方面主张任用“智能之士”,注意选择州县官对安禄山的反叛野心,也早有觉察,并建议唐玄宗及早诛灭,但未被采纳他在执政时敢于谏诤,注意援引一些有为之人,当时被称为“贤相”谥号文献张九龄七岁能文,终以诗名他的诗,有不少是应制之作但一些赠答、写景、抒情的诗篇,感情真挚、辞藻清丽,晚年遭谗言被贬后所作的《感遇》诗十二首,风格转向朴实而且遒劲,寄兴讽喻,与陈子昂的《感遇》诗相近,对扭转初唐以来形式主义诗风有所贡献后人评论唐诗的转变,多以陈、张并称清朝人士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说道:陈子昂、张九龄“独能超出一格,为李、杜开先”有《曲江集》20卷传世。

      诗人与情人相隔千里,在一个风清月圆的夜晚,诗人因望一轮明月而想起了与自己千里共婵娟的情人,于是将这种相思寄予明月[文本精析]1.“海上生明月”中“生”字好在哪里?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