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高中诗词鉴赏高中古诗词鉴赏.docx
30页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高中诗词鉴赏_高中古诗词鉴赏 ㈠ 高中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两题(6分)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读ru,“揉搓”之意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3分)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3分) 答:(1)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 (2)例如: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把早年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赏梅时伤心流泪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以昔衬今,表现出当时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今昔之感和家国之忧) ㈡ 适合高中生鉴赏的古诗词有哪些 关睢 静女湘夫人橘颂垓下歌陌上桑青表河畔草明月皎夜光迢迢牵牛星观沧海蒿里版行七步诗野田黄雀权行咏怀诗(其一)移居二首(其一)杂诗十二首(其一)归园田居登池上楼江上曲敕勒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川]凉州词出塞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山居秋暝回乡偶书黄鹤楼别董大过故人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㈢ 十首高中课外古诗词及鉴赏 1、江上 宋代:王安石 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鉴赏:这首诗非常注意抓住江上特有的景物,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扣住“秋天”这特定的节令特点,描绘江上的秋色,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江水浩淼无边,江畔红花朵朵,而到了秋季,西风劲吹,水面则起波浪,荡漾连绵,江花也渐次凋谢,脱下了红妆,那岸边或水上的小舟传来横笛声,也就使景色带上了浓浓的秋意,勾起的思绪江水江花、西风横笛,这些特有时令的特定景物,就构成了一幅色彩浓烈的“江上秋意图”,具有鲜明的特色 2、蚕妇 宋代: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鉴赏:这是一首言简意赅的讽喻诗,诗人借养蚕妇女的所见所感,把养蚕人衣不蔽体,不养蚕人却穿着满身绸缎加以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遭到剥削掠夺的不合理现象。
诗中反映了劳动人民生活的悲苦,表达了诗人对养蚕农妇的同情,对不劳而获的剥削阶级的愤恨,以及对整个封建社会的控诉和鞭挞 3、东栏梨花 宋代: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鉴赏:《东栏梨花》是一首感伤的诗,诗人因为梨花盛开而感叹时光的流逝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的哀愁,也抒发了诗人淡看人生、从失意中得到解脱的思想,寄予了自己清正坦荡的风骨 4、金陵晚望 唐代: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鉴赏: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金陵(今南京)城头远望,只见浮云落日映照着这座古城,一种沧桑之感涌上心头这里所说的“一片伤心”,即是指这种情绪而言浮云落日是有形之物,丹青能画;而“一片伤心”,乃抽象感情,所以纵有丹青妙手,也难以描绘黄叔灿《唐诗笺注》说:“‘画不成’三字,是‘伤心’二字这神正因为画不成,故见“伤心”之深;也正因为伤心如此,所以谁也难以传神地画出这种心声结尾两句,感慨深沉高蟾预感到唐王朝危机四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末日他为此感到苦恼,而又无能为力 5、春愁 清代:丘逢甲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鉴赏:这是一首即景抒情诗诗的大意说:春回大地,面对着春天的景色,引起我无限春愁,这春愁无涯无际,难以排遣,勉强观望山景,仍然难以消除胸中的悲愁想起惊心动魄的往事,不禁使人潸然泪下四百万同胞都为此伤心万分,同声大哭,因为去年的今天被迫割让了台湾 6、绝句 元代:王庭筠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 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 鉴赏:前两句一从视觉、一从嗅觉的角度来描写诗人居处的清幽境界竹”和“诗”,一为自然之物,一为社会之物,二者本无从比较,但诗人用一个“瘦”字把二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竹具有清瘦的形象,诗具有清瘦的风格瘦”字用得生新,为全诗定下了清瘦的意境氛围而“入梦香”则将现实与梦境联系起来,梅花夜间在月光的朗照下也喷出清香,已不同凡响,而这香气还伴着诗人进入梦乡,则香气之浓郁、之悠长可以想见将竹与梅这样的自然物象与诗与梦这样的人为之物炼在一句之中,这就构成了情在景中、景在情中,情景混融莫分的高妙意境前两句字面上完全没有“月”,但透过竹影和梅香,我们可以感受到“月”自在其中在后两句中,诗人便将“月”和盘托出可怜者,可爱也当诗人信步庭院时,月光与竹影、梅香是那样的和谐;而回到西厢房时,这月光却不能“下西厢”,这多么地令人遗憾!诗中透露出一股月与人不能互通情愫的遗憾或幽怨的情绪。
诗人遗憾或幽怨的是什么?也许是有情人天各一方,不能互通情怀;也许是君臣阻隔,上下无法沟通;也许什么都不是,只是诗人置身此时此景之中的一种朦朦胧胧的感受而已 7、春行即兴 唐代: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鉴赏:李渔《窥词管见》有云:“词虽不出情景二字,然二字亦分主客,情为主,景是客说景即是说情,非借物遣怀,即将人喻物有全篇不露秋毫情意,而实句句是情、字字关情者诗和词在表现手法上是一致的这首诗虽然还不能说就做到了“全篇不露秋毫情意”,但句句写景,句句含情,却是比较突出的尤其值得提出的是,诗中虽然写的是绿草、芳树、山泉、鸟语,都是一些宜人之景,却构成一幅暮春景象,渲染一种孤寂、凄凉、愁苦、叹惋的感情,这些景色都是为衬托诗人凄凉的心境服务的,它充分显示了诗人对时代的深沉叹惋 8、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代: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鉴赏:这是诗人是在送陈秀才回沙上扫墓有感而发所作的诗清明时分,春雨飞飞,诗人和陈秀才一行人风尘仆仆的赶回沙上祭祖,满身的泥土尘埃和雨露,那是非常的零乱,诗人感慨以这样行色匆匆的方式回乡祭祖,那是让人感受到似乎有那么一些悲哀。
9、夕阳楼 唐代:李商隐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鉴赏:这首诗以眼前看到的景物入手,以艺术的手法来诠释心中的愁绪和感慨,读起来沉郁真挚,依稀在人们面前展开了一幅花明柳暗、高楼独立、孤鸿飞翔的画面李商隐用他生动的笔墨,既写出了夕阳楼的真实风景,也尽情倾诉了他的心事和渴望 10、春晚 宋代:左纬 池上柳依依,柳边人掩扉 蝶随花片落,燕拂水纹飞 试数交游看,方惊笑语稀 一年春又尽,倚杖对斜晖 鉴赏:这首诗前四句选用依依的杨柳、飞舞的蝴蝶、飘落的花瓣、掠水的燕子等景物,描绘出一幅富有特色的晚春图后四句,诗人由晚春之景联想到人生,惆怅不已第三联,不仅写出了诗人笃重友情,要与朋友一起欣赏这美景,而且以“笑语”反衬“惊”,形成巨大的反差,突出心灵震动之强烈最后一联,诗人感慨生命的短促晚春是一季之终结,斜晖是一日之终止,倚杖于晚霞中的老人心中充满了寂寥哀伤之情结尾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㈣ 古诗鉴赏(高中)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这首诗先写虚度光阴 、报国无门的痛苦,而后赞美主客双方的才华与抱负,最后以挥洒出世的忧愤作结全诗感情色彩浓烈,情绪如狂涛漫卷,笔势如天马行空 诗中抒发年华虚度、壮志难酬的苦闷,盛赞汉代文章、建安风骨及谢眺诗歌的豪情逸兴,最后流露出消极出世的情绪 诗的开头显得很突兀,因为李白当时很苦闷,所以一见到可以倾诉衷肠的族叔李云(李华),就把满腹牢骚宣泄出来李白于天宝初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受权贵谗毁,时间不长便弃官而去,过着飘荡四方的游荡生活十年来的人间辛酸,作客他乡的抑郁和 感伤,积聚在心头,今天终于可以一吐为快了 “长风”两句借景抒情,在秋高气爽之日,目接风送秋雁之境,精神为之一振,烦恼为之一扫,感到心与境合得舒畅,酣饮高楼的豪情油然而生 “蓬莱”两句承高楼饯别分写主客双方以“建安骨”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中间”是指南朝;“小谢”是指谢眺,因为他在谢灵运(大谢)之后,所以称小谢这里李白是自比小谢,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一句抒发了远大的抱负。
并且“览”字富有表现力用了夸张的手法抒发了的远大抱负 “抽刀”一句用来比喻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显得奇特而富有创造性举杯”一句道出了他不能解脱,只能愁上加愁的不得志的苦闷心情,同时也抒发了离别的悲伤 最后两句是诗人对现实不满的激愤之词李白长期处于不称意的苦闷之中,不得不寻求另一种超脱,即“散发弄扁舟”逃避现实虽不是他的本意,但当时的历史条件和他不愿同流合污 的清高放纵的性格,都使他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出路这首诗运用了起伏跌宕的笔法,一开始直抒胸中忧愁,表达对现实强烈不满既而又转向万里长空,精神一振,谈古论今,以小谢自比自己,表露出自己“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远大抱负接着诗人又从美丽的理想境界回到了苦闷的现实当中,只得无奈地选择逃避现实全诗大起大落,一波三折,通篇在悲愤之中又贯穿着一种慷慨豪迈的激情,显出诗人雄壮豪放的气概青玉案 贺铸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此词抒写了因理想不能实现而郁郁不得志的“闲愁”上片写相恋和怀念,下片开头两句写昏暮景色,暗示出抒情主人公等待盼望那位“凌波”仙子直到黄昏,仍不见踪影,或“闲愁”太多。
写“美人”可望而不可及,以此喻指理想不能实现,形象生动下片的“碧云”句喻指时光流逝之迅速,末尾连用三个比喻来表现“闲愁”之多、乱、缠绵不断,十分生动,也因此获得了“贺梅子”的雅号词中他把抽象的闲情化为可感可知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不仅形象、真切地表现出词人失意 、迷茫、凄苦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生动、准确地展现了江南暮春时烟雨迷蒙的情景,深得当时人们的赞赏结尾处“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以江南景色比喻忧愁的深广,以面积广大喻愁之多,“满城风絮”以整个空间立体地比喻愁之深广,“梅子黄时雨”以连绵不断比喻愁之时间长和难以断绝,兴中有比,意味深长,被誉为绝唱,贺铸也因此而有“贺梅子”的雅号,深得当时人们的赞赏黄庭坚更是极口称赞说:“解作江南断肠句,只今唯有贺方回”(《寄贺方回》)蝶恋花 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