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洛姆消费异化理论及当代启示.doc
5页费洛姆消费异化理论及当代启示摘 要:消费是我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消费本身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消费不再只是满足人自身的生存需要现代人对于商品的摩拜越来越疯狂,在占据更多产品的欲望下,消费逐渐偏离它本身的初衷,费洛姆通过将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相结合,对社会中消费异化进行了分析本文正是在费洛姆的消费异化理论探究的基础之上,分析我国存在的消费异化现象,继而深刻思考如何促使消费回归到理性状态 关键词:费洛姆消费异化;现实意义 费洛姆出生于1900年,其在大学期间开始接触社会学、心理学以及哲学,在22岁时已经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后来在慕尼黑大学柏林精神分析学院接受了相关的专业训练,也是因为专注于精神分析研究,在30岁时成为了一名精神科的医生1933年费洛姆在美国开始授课,受到人们热烈的追捧,在34岁时加入美国国籍,开始对精神理论进行深入的钻研,39岁已经开始在多个大学执教在他51岁时,成为墨西哥国立大学的教授,于80岁时辞世纵观费洛姆不平凡的一生,他不仅是一名出色的精神病学家,更是法兰克福学派理论研究的先驱之一他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消费行为进行研究,深入全面地分析这种行为而得出了消费异化理论。
该理论揭示了消费异化产生的深层原因,并对如何摆脱异化回归理性消费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消费”和“异化”的形成 消费这个词,在经济学中有着重要地位,它是指对货物及服务的消耗,它是指在人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中,对自然原料和人工的耗损在很久以前人们就开始使用消费这个词,和我们现在熟知的不同之处在于,早期消费带有贬义的性质在早期的西方“消费”有毁灭、消耗、征服等意思,从而被当作过度浪费和花费的意思使用在古时候的中国,消费这个词也是一个带有贬义色彩的词,经常意为消耗、浪费在王符的中,有“不助长农工女,无益于世,而生食嘉谷,消费白日”,文中的“消费”就有消耗、浪费物品和食物之意 18世纪中期时,消费中包含的贬义开始逐渐褪去20世纪初,消费已然成为了一个中性词,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在经济活动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时至今日,消费不仅表达购买商品和服务,消费包含了更多更深刻的意思,它涉及了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多个领域 在霍布斯的中最早出现“异化”一词作者认为异化就是,为了不惨遭他人毒手,为了求得和谐共处而组成国家,因此一些人被迫放弃了属于自身的权利,臣服于国家专制的这种现象就是异化的表现此后的一些学者,如卢梭和黑格尔的作品中均出现过“化”的思想。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异化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分工和经济关系的特定的历史产物,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工人没有生产资料,工人自己生产的产品也不再属于工人自己工人为了获取自身和家人最基本的生活用品,不得不将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最终的结果就是工人的劳动不再是自由自主的了,劳动于工人而言成了一种压制自己的异己的力量由此可见,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异化是事物发展过程中通过主体产生的,并反过来压制奴役、统治自身的异己力量 对“消费”和“异化”进行了深入所谓分析后,得出消费异化就是一种不正常的消费现象,消费本身是为了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但异化导致人们反过来被物品牵制,将人变成商品的附属品费洛姆在马克思的异化和商品拜物教理论的影响下,表达了他关于消费异化的思想内涵,他认为消费异化就是一种由激发的需求而导致与自己初衷相背离的消费行为费洛姆从人本主义的人性论视角下对消费异化进行了深度剖析,他认为在资本主义国家中的人正在被商品控制,最终失去自我 二、费洛姆消费异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费洛姆通过自身的研讨得知异化现象不止是单纯地发生在马克思所说的生产领域,异化现象更是隐含在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并且更深更隐蔽,所以异化在时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费洛姆主要从三个方面讲述消费异化: 1.表现在人们获取的方式上费洛姆认为用金钱获取物品就是一种奇怪的方式,他说:“如果我有钱,我能够得到一张精美的油画,即使我可能没有一点艺术鉴赏力;我能买到最好的留声机,即使我毫无音乐感;我能买一座图书馆,即使我这样做的目的只是为了炫耀;”金钱只是交换物品的必要原始凭证,是衡量劳动者劳动成果的一个尺度,但难题是如今金钱的多少决定了现代人选购产品的数目及品质人们不在乎获得金钱是否通过劳动所得,不在乎是否有获得物品的相应能力这种情况下有的人购买东西并不是因为生存需要,仅是出于一种占有心理,这不是人性化的消费,获得物品必须要通过金钱,这本来就是一种异化的获取方式 2.表现在人们使用物品的方式上费洛姆认为消费本身是为满足人们生存需要,然而在消费异化的过程中,商品并不只是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所以商品本身并不会让人真正感到幸福满足人们消费受到很多因素影响,比如广告,让人产生一种虚幻的感受,有时人们消费并不是出于生存的需要,仅是人内心的空虚,需要用消费这种方式获得满足如现代人对于奢侈品的迷恋,仅是为了迎合自身虚荣心,并以此来显示自身的社会地位及身份在这种消费异化过程中,人们并不是遵从自己内心的真实选择,所以并不会得到满足。
就如费洛姆所说:“我们吃一个既无营养又无滋味的面包,主要是因为广告上有漂亮的青年男女在吃面包的画面,人们喝一瓶汽水,主要是在喝广告上的商标,人们穿某一品牌的衣服,主要是以此获得某种身份 3.表现在人们消费的结果上费洛姆认为在消费异化过程中,人们永远不会满足,只会越来越贪婪消费对于消费者而言成为了一种不受理性控制的行为,这种行为让人们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消费才能保持与他人与社会的连接,否则就会陷入无尽的空虚与孤独中,感到无所适从费洛姆对此指出:“消费应是通向目的,也就是获得幸福的手段但现在消费却直接成为目的人越来越依赖商品,陷入其中不可自拔 第 5 页 共 5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