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必修三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ppt

34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588026666
  • 上传时间:2024-09-07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3.67MB
  • / 3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一、三民主义的提出和形成1 1、三民主义提出的历史背景、三民主义提出的历史背景、三民主义提出的历史背景、三民主义提出的历史背景((((1 1 1 1))))19191919世纪末,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世纪末,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世纪末,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世纪末,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加深加深加深((((2 2 2 2)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的救国方案均失败)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的救国方案均失败)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的救国方案均失败)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的救国方案均失败 ((((4 4 4 4)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和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和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和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和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3 3 3 3)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走上革命道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走上革命道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走上革命道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走上革命道路 腐朽的封建统治腐朽的封建统治 企图瓜分中国企图瓜分中国的帝国主义国家的帝国主义国家中国人民要求中国人民要求中国人民要求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族独立民族独立民族独立反封建反封建反反 帝帝 民民 族族 主主 义义民民 权权 主主 义义民民 生生主主 义义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一、三民主义的提出和形成1 1、三民主义提出的历史背景、三民主义提出的历史背景、三民主义提出的历史背景、三民主义提出的历史背景————时代呼唤理论,理论源于时代时代呼唤理论,理论源于时代时代呼唤理论,理论源于时代时代呼唤理论,理论源于时代2 2 2 2、三民主义的提出、三民主义的提出、三民主义的提出、三民主义的提出————————1905190519051905年,年,年,年,《《《《民报民报民报民报》》》》发刊词发刊词发刊词发刊词3 3 3 3、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内涵、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内涵、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内涵、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内涵————————民族、民权、民生民族、民权、民生民族、民权、民生民族、民权、民生 民族主义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民生主义驱除鞑虏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平均地权民族革命民族革命政治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社会革命核心核心补充和发展补充和发展前提前提“民族革命民族革命”、、“政治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社会革命命”和三民主主义是怎样的关系?和三民主主义是怎样的关系?地位?地位?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二)三民主义的内容(二)三民主义的内容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实践手段、方式实践手段、方式点击点击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一、三民主义的提出和形成1 1、三民主义提出的历史背景、三民主义提出的历史背景、三民主义提出的历史背景、三民主义提出的历史背景————时代呼唤理论,理论源于时代时代呼唤理论,理论源于时代时代呼唤理论,理论源于时代时代呼唤理论,理论源于时代2 2 2 2、三民主义的提出、三民主义的提出、三民主义的提出、三民主义的提出————————1905190519051905年,年,年,年,《《《《民报民报民报民报》》》》发刊词发刊词发刊词发刊词3 3 3 3、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内涵、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内涵、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内涵、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内涵————————民族、民权、民生民族、民权、民生民族、民权、民生民族、民权、民生4 4 4 4、三民主义的、三民主义的、三民主义的、三民主义的实践及评价实践及评价实践及评价实践及评价 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辛亥革命的成功辛亥革命的成功认识:先进的思想理论在实践中能推动社会的进步进步性为维护共为维护共和继续进和继续进行斗争行斗争民权主义:广大劳动人民难以享受民权民权主义:广大劳动人民难以享受民权民生主义: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民生主义: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局限性认识:存在缺陷的理论无法取得实践斗争的彻底成功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利益上的要求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利益上的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民族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民族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颁布颁布《《临时约法临时约法》》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的建立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 产生的根源产生的根源 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孙中山1906年年2月月2日在日在 东京东京《《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结合材料和课文知识分析:为什么在中华结合材料和课文知识分析:为什么在中华民国建立后一次又一次的出现民国建立后一次又一次的出现“封建主义、专封建主义、专制主义复辟的东西制主义复辟的东西”??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孙中山1906年年2月月2日在东京日在东京 《《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如何理解和评价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如何理解和评价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 “ “中国亡于满洲已二百六十余年,我国民而有中国亡于满洲已二百六十余年,我国民而有爱国心者,必当扑灭满洲已恢复祖国;倘反为满洲爱国心者,必当扑灭满洲已恢复祖国;倘反为满洲尽力,是甘事仇仇而与祖国为敌也。

      尽力,是甘事仇仇而与祖国为敌也汉人不起汉人不起义则已,苟其起义,必非满人所能敌,亦至明矣义则已,苟其起义,必非满人所能敌,亦至明矣 ” ——1906——1906年年9 9月,孙中山主持制定的月,孙中山主持制定的《《中国同盟中国同盟 会革命方略会革命方略》《》《孙中山全集孙中山全集》》 第一卷第第一卷第311——312311——312页页…… …… 把汉人与满人对立,带有反满、排满的情绪把汉人与满人对立,带有反满、排满的情绪难点探究难点探究 材料一材料一 “ “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

      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不能不革命 ” ——1906年12月2日孙中山在日本作第二次的公开演讲如何理解和评价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如何理解和评价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 难点探究难点探究抛弃单纯的反满复抛弃单纯的反满复仇,区别满人与满仇,区别满人与满洲政府,洲政府, 明确地意识到反封建明确地意识到反封建专制是革命的关键专制是革命的关键洞悉历史趋势洞悉历史趋势有反帝的思想,但有反帝的思想,但没有明确提出反帝没有明确提出反帝 材料二:材料二:““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方为一国,即合汉、满、蒙、蒙、回、藏诸地方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是曰民族之统一 ——1912——1912年年1 1月月1 1日,孙中山发表日,孙中山发表《《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主张民族平等主张民族平等主权在民主权在民如何理解和评价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如何理解和评价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 难点探究难点探究 孙中山先生说:孙中山先生说:“惟民生主义之意义为何惟民生主义之意义为何?吾人所主吾人所主张者,并非如反动派所言,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张者,并非如反动派所言,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但欲行一方策,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伦,但欲行一方策,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

      此即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的定义此即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的定义由此,由此,我们可认为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是要求:我们可认为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是要求:A.管制经济资源以达成真平等.管制经济资源以达成真平等 B.致力劳资和谐以求社会安合.致力劳资和谐以求社会安合C.产业和平收归国有以厚民生.产业和平收归国有以厚民生 D.合理分配生产所得以求均富.合理分配生产所得以求均富D“国民共享国民共享”还没有能够提及和还没有能够提及和考虑考虑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彻底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因此辛亥革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因此辛亥革命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如何理解和评价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如何理解和评价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 难点探究难点探究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一、三民主义的提出和形成1 1、三民主义提出的历史背景、三民主义提出的历史背景、三民主义提出的历史背景、三民主义提出的历史背景————时代呼唤理论,理论源于时代时代呼唤理论,理论源于时代时代呼唤理论,理论源于时代时代呼唤理论,理论源于时代2 2 2 2、三民主义的提出、三民主义的提出、三民主义的提出、三民主义的提出————————1905190519051905年,年,年,年,《《《《民报民报民报民报》》》》发刊词发刊词发刊词发刊词3 3 3 3、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内涵、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内涵、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内涵、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内涵————————民族、民权、民生民族、民权、民生民族、民权、民生民族、民权、民生4 4 4 4、三民主义的实践及评价、三民主义的实践及评价、三民主义的实践及评价、三民主义的实践及评价————————暂时性的成功(进步性)暂时性的成功(进步性)暂时性的成功(进步性)暂时性的成功(进步性) 维护共和,最终失败(局限性)维护共和,最终失败(局限性)维护共和,最终失败(局限性)维护共和,最终失败(局限性) 之后,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之后,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什么重大的变化呢?了什么重大的变化呢?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一、三民主义的提出和形成1 1、三民主义提出的历史背景、三民主义提出的历史背景、三民主义提出的历史背景、三民主义提出的历史背景————时代呼唤理论,理论源于时代时代呼唤理论,理论源于时代时代呼唤理论,理论源于时代时代呼唤理论,理论源于时代2 2 2 2、三民主义的提出、三民主义的提出、三民主义的提出、三民主义的提出————————1905190519051905年,年,年,年,《《《《民报民报民报民报》》》》发刊词发刊词发刊词发刊词3 3 3 3、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内涵、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内涵、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内涵、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内涵————————民族、民权、民生民族、民权、民生民族、民权、民生民族、民权、民生4 4 4 4、三民主义的实践及评价、三民主义的实践及评价、三民主义的实践及评价、三民主义的实践及评价————————暂时性的成功(进步性)暂时性的成功(进步性)暂时性的成功(进步性)暂时性的成功(进步性) 最终失败(局限性)最终失败(局限性)最终失败(局限性)最终失败(局限性)二、三民主义的发展——新三民主义1 1、、、、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旧三民主义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新”民民民民族族族族主主主主义义义义反对满洲反对满洲反对满洲反对满洲贵族统治贵族统治贵族统治贵族统治民民民民权权权权主主主主义义义义推翻封建帝制推翻封建帝制推翻封建帝制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建立资产阶级建立资产阶级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共和国共和国共和国民民民民生生生生主主主主义义义义平均地权平均地权平均地权平均地权核定地价核定地价核定地价核定地价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之个人及团凡真正反对之个人及团凡真正反对之个人及团凡真正反对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及权利及权利及权利平均地权,平均地权,平均地权,平均地权,“ “耕者有耕者有耕者有耕者有其田其田其田其田” ”;节制资本;节制资本;节制资本;节制资本强调强调反帝反帝强调普强调普遍平等遍平等的民权的民权强调更强调更多关注多关注农工农工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一、三民主义的提出和形成1 1、三民主义提出的历史背景、三民主义提出的历史背景、三民主义提出的历史背景、三民主义提出的历史背景————时代呼唤理论,理论源于时代时代呼唤理论,理论源于时代时代呼唤理论,理论源于时代时代呼唤理论,理论源于时代2 2 2 2、三民主义的提出、三民主义的提出、三民主义的提出、三民主义的提出————————1905190519051905年,年,年,年,《《《《民报民报民报民报》》》》发刊词发刊词发刊词发刊词3 3 3 3、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内涵、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内涵、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内涵、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内涵————————民族、民权、民生民族、民权、民生民族、民权、民生民族、民权、民生4 4 4 4、三民主义的实践及评价、三民主义的实践及评价、三民主义的实践及评价、三民主义的实践及评价————————暂时性的成功(进步性)暂时性的成功(进步性)暂时性的成功(进步性)暂时性的成功(进步性) 最终失败(局限性)最终失败(局限性)最终失败(局限性)最终失败(局限性)二、三民主义的发展——新三民主义1 1、、、、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新三民主义的内容————质的飞跃质的飞跃质的飞跃质的飞跃 2 2 2 2、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和过程、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和过程、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和过程、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和过程 孙中山经历了在旧三民孙中山经历了在旧三民主义指导下的一系列资产主义指导下的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活动失败的斗争阶级革命活动失败的斗争 十月革命的胜利 使苦闷中的孙中山看到了希望,接受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反帝反封建反帝反封建 时时代代在在变变,,理理论论也也随随之之不不断断发发展展 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      —毛泽东 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和过程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和过程★★★★时代背景时代背景时代背景时代背景: : : :经济上经济上经济上经济上: : : :一战期间一战期间一战期间一战期间, , ,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政治上政治上政治上政治上: : : :帝国主义侵略帝国主义侵略帝国主义侵略帝国主义侵略, , , ,军阀割据军阀割据军阀割据军阀割据; ; ; ;十月革命胜利十月革命胜利十月革命胜利十月革命胜利, , , ,给处于苦恼彷给处于苦恼彷给处于苦恼彷给处于苦恼彷 徨刮徊绝望中的孙中山看到希望徨刮徊绝望中的孙中山看到希望徨刮徊绝望中的孙中山看到希望徨刮徊绝望中的孙中山看到希望思想上思想上思想上思想上: : : :马克思主义的传入马克思主义的传入马克思主义的传入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外部因素上外部因素上外部因素上外部因素上: : : :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影响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影响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影响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影响主观上主观上主观上主观上: : : :孙中山接受失败的教训孙中山接受失败的教训孙中山接受失败的教训孙中山接受失败的教训, , , ,具有坚定的民主革命精神具有坚定的民主革命精神具有坚定的民主革命精神具有坚定的民主革命精神★★★★提出的过程提出的过程提出的过程提出的过程: : : :(1)(1)(1)(1)在共产国际和中共帮助影响在共产国际和中共帮助影响在共产国际和中共帮助影响在共产国际和中共帮助影响, , , ,改组中国国民党改组中国国民党改组中国国民党改组中国国民党, , , ,吸收共产党员吸收共产党员吸收共产党员吸收共产党员加入中国国民党加入中国国民党加入中国国民党加入中国国民党(2)(2)(2)(2)召开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中国国民党一大(1924192419241924年年年年1 1 1 1月月月月20——3020——3020——3020——30日)日)日)日)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之间的关系: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之间的关系:1.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是孙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是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核心核心。

      2.新三民主义是纲领,是奋斗目标;三大新三民主义是纲领,是奋斗目标;三大政策是实现纲领和目标的政策是实现纲领和目标的方法和手段方法和手段,两,两者紧密联系者紧密联系 反反 帝帝反封建反封建新新三三民民主主义义最最低低民民主主革革命命纲纲领领合作的政治基础合作的政治基础国民大革命运动在全国展开国民大革命运动在全国展开 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国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的展开民革命运动的展开进步性) 再次说明,新三民主义也无法指再次说明,新三民主义也无法指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的胜利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的胜利无法突破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19271927年蒋、汪叛变革命年蒋、汪叛变革命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一、三民主义的提出和形成1 1、三民主义提出的历史背景、三民主义提出的历史背景、三民主义提出的历史背景、三民主义提出的历史背景————时代呼唤理论,理论源于时代时代呼唤理论,理论源于时代时代呼唤理论,理论源于时代时代呼唤理论,理论源于时代2 2 2 2、三民主义的提出、三民主义的提出、三民主义的提出、三民主义的提出————————1905190519051905年,年,年,年,《《《《民报民报民报民报》》》》发刊词发刊词发刊词发刊词3 3 3 3、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内涵、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内涵、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内涵、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内涵————————民族、民权、民生民族、民权、民生民族、民权、民生民族、民权、民生4 4 4 4、三民主义的实践及评价、三民主义的实践及评价、三民主义的实践及评价、三民主义的实践及评价————————暂时性的成功(进步性)暂时性的成功(进步性)暂时性的成功(进步性)暂时性的成功(进步性) 最终失败(局限性)最终失败(局限性)最终失败(局限性)最终失败(局限性)二、三民主义的发展——新三民主义1 1、、、、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新三民主义的内容————质的飞跃质的飞跃质的飞跃质的飞跃 2 2 2 2、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和过程、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和过程、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和过程、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和过程————————时代在变,理论随之发展时代在变,理论随之发展时代在变,理论随之发展时代在变,理论随之发展 3 3 3 3、新三民主义的实践及评价、新三民主义的实践及评价、新三民主义的实践及评价、新三民主义的实践及评价————————推动革命发展,但最终仍失败推动革命发展,但最终仍失败推动革命发展,但最终仍失败推动革命发展,但最终仍失败 【【探讨探讨】】孙中山一生有两次重孙中山一生有两次重要的思想转变,分别是哪两次?要的思想转变,分别是哪两次? 第一次是放弃改良而走向革命道路;第一次是放弃改良而走向革命道路; 第二次是在他领导的一系列资产阶级革第二次是在他领导的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活动失败后,接受苏俄和中共的帮助,把命活动失败后,接受苏俄和中共的帮助,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实行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实行“联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实现了他三大政策,实现了他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

      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小结】“理论来源于时代”“理论指导时代中的实践活动”“理论又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孙中山和孙中山和他的民主他的民主政治追求政治追求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提出背景提出背景基本内容基本内容评评 价价三民三民主义主义实践实践辛亥革辛亥革命爆发命爆发新三民新三民主主 义义成立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临时约法》》继续努力继续努力提出背景提出背景基本内容基本内容评评 价价课堂小结:课堂小结:二次二次革命革命护国运动护国运动讨逆运动讨逆运动两次护法运动两次护法运动 1.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在民权方面.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在民权方面有了质的飞跃和进步,因为它倡导有了质的飞跃和进步,因为它倡导A.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帝国主义 B.自由、平等、博爱.自由、平等、博爱 C.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D.提出了.提出了“节制资本节制资本”的主张的主张2.由于三民主义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对革命.由于三民主义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对革命造成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造成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 A.致使革命缺乏坚强的领导致使革命缺乏坚强的领导 B. 致使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致使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C.使革命阵营极为复杂.使革命阵营极为复杂 D. 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妥协让步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妥协让步 3.新三民主义最能体现时代潮流的是.新三民主义最能体现时代潮流的是 A.有了明显的反帝内容有了明显的反帝内容 B. 中国人民的民主权利问题中国人民的民主权利问题C. 最终归宿是社会主义最终归宿是社会主义 D.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人民民主革命、世界革命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人民民主革命、世界革命相结合相结合4.下列有关孙中山三民主义的评价不正确的是4.下列有关孙中山三民主义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强.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的愿望烈的愿望B.直接导致了封建帝制的结束.直接导致了封建帝制的结束C.是鼓舞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鲜明旗帜.是鼓舞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鲜明旗帜D.带有明显的时代与阶级局限性.带有明显的时代与阶级局限性 5、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中、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实质意义是的实质意义是 A、反清复明、反清复明 B、反满兴汉、反满兴汉 C、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民族压迫 D、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反对清朝封建统治 6、、19世纪末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由变法图强走上世纪初,资产阶级由变法图强走上革命救国的道路,主要是因为革命救国的道路,主要是因为 A、西方列强加紧侵略,瓜分危机日益严重、西方列强加紧侵略,瓜分危机日益严重 B、资产阶级自身力量进一步壮大、资产阶级自身力量进一步壮大 C、广大人民的热烈拥护、广大人民的热烈拥护 D、清政府的投降实质被认清、清政府的投降实质被认清 7、中国资产阶级开始提出推翻清政府的要求从、中国资产阶级开始提出推翻清政府的要求从本质上反映了本质上反映了 A、辛亥革命爆发的时机已经成熟、辛亥革命爆发的时机已经成熟 B、社会各阶层推翻封建君主制度的共同愿望、社会各阶层推翻封建君主制度的共同愿望 C、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开辟民族资本主义独立发、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开辟民族资本主义独立发展道路的愿望展道路的愿望 D、资产阶级革命派已认识到清政府完全成为列、资产阶级革命派已认识到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强侵华的工具 8、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

      列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A.民族主义思想    .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民权主义思想C.民生主义思想.民生主义思想 D.国民革命思想.国民革命思想 9、中华民国现在就像是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中华民国现在就像是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也美国求救,他们站在河岸上嘲笑我我向英国也美国求救,他们站在河岸上嘲笑我……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参加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参加进来……为了谋求社会的根本改革,还要努力唤起民众为了谋求社会的根本改革,还要努力唤起民众觉醒……(摘自(摘自1922年孙中山谈话录)下列对材料年孙中山谈话录)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孙中山要消灭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孙中山要消灭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B、孙中山主张用暴力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孙中山主张用暴力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C、孙中山顺应时代潮流发展,不断追求真理、孙中山顺应时代潮流发展,不断追求真理D、孙中山认识到中国革命要取得成功,必须联系苏俄,、孙中山认识到中国革命要取得成功,必须联系苏俄,发动群众发动群众 材料一:建立民国。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材料一:建立民国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文孙文《《同盟会宣言同盟会宣言》》 材料二: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材料二: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与所谓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与所谓“天赋人天赋人权权”者殊科,而难求所以适合于现在中国革命之需要详尽之,者殊科,而难求所以适合于现在中国革命之需要详尽之,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凡卖中国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凡卖中国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

      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 ——《《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请回答: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旧三民主义同新三民主义在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旧三民主义同新三民主义在民权主义方面主要的相同点是什么民权主义方面主要的相同点是什么?对享有民权者的范围有什么不对享有民权者的范围有什么不同同?为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 ((6分)分)(2)新三民主义对民权主义的解释有什么重大发展新三民主义对民权主义的解释有什么重大发展?结合所学知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孙中山为什么要提出三民主义谈谈孙中山为什么要提出三民主义? ((8分)分) 材料一 材料一 “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是汝明(显示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孔子家语·观思观思》》 材料二 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材料二 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养”、、“公教公教”、、“公恤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

      妇女怀孕后入公立政府组建的的社会福利制度妇女怀孕后入公立政府组建的“人本院人本院”赡赡养,实施胎教,婴儿出世后一律由公立的养,实施胎教,婴儿出世后一律由公立的“育婴院育婴院”、、“慈幼院慈幼院”抚养;儿童抚养;儿童6岁入岁入“小学院小学院”,,11岁入岁入“中学院中学院”,,16岁入岁入“大学院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人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人如果患病或因工作受伤致残,可以进入社会举办的如果患病或因工作受伤致残,可以进入社会举办的“医疾院医疾院”,得到精心高超的,得到精心高超的治疗;人到了晚年,则可进入社会举办的治疗;人到了晚年,则可进入社会举办的“养老院养老院”、、“恤贫院恤贫院”,受到,受到“公恤公恤” ——据康有为据康有为《《大同书大同书》》整理整理 材料三 材料三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建设之首要在民生。

      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公共之需 ——1924年孙中山的年孙中山的《《建国纲领建国纲领》》请回答:请回答:(1)实施救济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并分析评价孔子在救济实施救济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并分析评价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问题上的主要观点2分)分)(2)根据材料二,与孔子相比康有为的社会福利主张有何特点?并指出其思想来源。

      根据材料二,与孔子相比康有为的社会福利主张有何特点?并指出其思想来源4分)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的民生主张又有何发展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的民生主张又有何发展6分)分)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