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辅导.ppt
96页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串讲串讲1本次的内容¡一、鸟瞰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这一部分与“数学运算”这一节并不直接相关,但与整个考试直接紧密相关¡二、“数学运算”的基本思路和技巧¡三、与数学运算相关的数字推理和判断推理的简单思路、技巧和注意事项2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性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AT),Administrative Aptitude Test(天资,某种特定的能力)¡它属于心理测验的范畴;是用来测试应试者与拟任职位相关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考查应考者从事国家机关工作必须具备的一般潜能的一种职业能力测试¡考试结构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识判断、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等五个部分全部为四择一的客观性试题共计135题,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具体结构见下表3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的内容结构部分内容题量/道时限/分测试目标一数量关系2520基本数量关系的快速理解和计算能力二判断推理3030图形推理、演绎推理、定义判断、事件排序的基本能力三常识判断3020涵盖法律、政治、经济、科技、人文等方面,考察应知应会的最基本知识和运用基本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四言语理解3030中文词句含义理解能力、文章段落的准确理解掌握运用程度五资料分析2020较简单的图、表、文字资料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4一些必要的说明考试当中,面对全新资料和各种可能的情况,我们如何去面对?遇到什么情况也不必慌张,关键还是要有自信心要根据平时练习的实际,从总体上把握时间。
要根据平时积累和考场实际,有所舍弃现在没有扣分的题目,答题卡不要空着,一点不会的题目(比如公共基础知识的题目)不要耗费太多时间,凭直觉答上题目5第二部分 数学运算下面进入本次的第二部分数学运算6第二章第二章 数量关系部分考点提示数量关系部分考点提示 ¡数量关系两种题型: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数量关系测验考察到的知识不会超出高中知识范围,甚至有很多是基础数学知识¡实际上它测查的是个体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反应能力 ¡解答数量关系测验题不仅要求考生应具有数字知觉能力,还需要有判别、分析、推理、预算等方面的能力¡特点和要求:题目不难,但题量很大,需要考生在答题时做到“快而准”¡按照自己的思维习惯做不必拘泥公式 7第二节 数学运算¡[内容和要求]¡数学运算只涉及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和其他一些最为基本的数学知识,题目难度不是很大,大部分题目只需心算就可以做出来¡ [题目形式]¡这类题目的出题方式有两种:一是给出一道算式求结果(纯数学题);二是给出一段表达数量关系的文字(应用题),要求应试者计算出答案¡[考点指南]¡1.常用的数学运算规律有哪些?¡2.常见应用题有哪些类型?¡3.错误是因为粗心还是没有注意细节?8数学运算题的答题要领¡ 1.认真审题。
快速准确地理解题意,特别要注意题中的一些关键信息¡ 2.努力寻找解题捷径多数计算题都有捷径可走,是这类题型的一大特点¡ 3.掌握一些常用的数学运算技巧、方法和规律,尽量多用简便算法¡ 4 .学会使用排除法,提高命中率在时间紧张而又找不出其他解题捷径的情况下,可对部分选项进行排除,尤其是一些计算量大的题目,可以根据选项中数值大小、尾数、位数等方面来排除非正确选项,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5.加强训练,熟悉题型9数字运算题的常用规律和常见题形¡纯数学运算题¡1.注意运用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加乘分配律简化运算¡2. “聚10”相加法、倒推法、凑整法¡3.首尾数估算法¡数学应用题¡4.数形结合解应用题(比值问题、工程问题、路程问题、栽树问题等等)¡5.解应用题关键在根据已知条件列等式¡6.注意审题,仔细考察细节,结合实际10加法和乘法律简化运算1例1.101×99=( )A.9999 B.9996 C.9989 D.998 【解析】A将一个因子拆分为加式,再用乘法规律101=100+1得9900+99,且大数的十位和个位为0,立得 11加法和乘法律简化运算2例2. 6349-1010-319-20=( )A.4990 B.5000 C.5010 D.4995【解析】B。
加减法结合率6349-319=6030,1010+20=1030或者3个减项的10+319+20=349,观察可得12加法和乘法律简化运算3例3. ×0.75+ × +(1-25%)=( ) A.6 B.3/4 C.3 D.2/3【解析】C先小数、百分数变分数,再提公因式法0.75=3/4, 1-25% =3/4另外注意分子7+16=23,可省略通分计算3/47/2313“聚10”相加法、凑整法1例4.34.16+47.82+53.84+64.18的值是( ) A.198 B.200 C.201 D.203【解析】答案是B “聚10”相加的例题一、三和二、四两项小数点后分别相加,向个位进2,则个位数应为4 + 7+3+4+2=10,故B项正确14“聚10”相加法、凑整法2例5.1995+1996+1997+1998+1999+2000=( )A.11985 B.11988 C.12987 D.12985【解析】A凑整数2000加法变乘法,再减补值(1、2、3、4、5的和)原式为2000×6-15。
15“聚10”相加法、凑整法3例6.51+42+52+43+53+44=( ) A.280 B.295 C.275 D.285【解析】D尾数凑十,整十相加,即个位数加总为15,另加50×3+40×3比计算53×3-3 + 44×3-3更好16相关链接:所谓“聚10”相加法¡ 所谓“聚10”相加法,是指几个数字相加时,利用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将加数中能聚成“10”或“10”的倍数的加数交换顺序,进行结合,然后再与其他一些加数相加,得出结果或者改变运算顺序,把相加得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结合相加,再与其他数相加.得出结果这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巧算方法例4中四个数字都由整数和小数部分组成,因而可以将此题分成整数和小数两部分运算来考虑若只看整数部分,第二个数与第三个数的和正好是100,第一个数与第四个数的和正好是98,再看小数部分,第一个数0.16与第三个数0.84的和正好为1,第二个数的0.82与第四个数0.18之和也正好为1因此,总和是整数部分之和加上小数部分之和,即100+98+1+1=20017首尾数估算法1例7.11+101+1001+10001=( ) A.11113 B.11011 C.11110 D.11114【解析】 D。
考虑个位数之和为418首尾数估算法2例8.54,121,11,38的平均值为( ) A.54 B.70 C.56 D.62【解析】 C观察4个数和的尾数为4除以4平均则尾数必为619首尾数估算法3例9.70.99-39.01=( ) A. 39.5 B.39.8 C. 31.98 D.31.02【解析】 C观察小数点后结果立得比计算(71-0.01)-(40-1+0.01)=32-0.02更好20倒推法例10.甲、乙、丙各有球若干个,甲给乙的球等于乙现有的那么多球,甲给丙的球等于丙现有的那么多球,然后乙也按甲和丙手中球数分别给甲、丙添球,最后丙也按甲和乙手中的球数分别给甲、乙添球,此时三人各有16个球,问刚开始时甲有多少个球?( )A.26 B.14 C.8 D.1021倒推法(续)【解析】答案是A本题可以使用倒推法求取答案由题意知,第三次添球后甲、乙、丙三人手中各有16个球故在第三次添球前,甲、乙的球为16÷2=8,而丙的球是16+8+8=32个球依次类推,在第二次添球前,甲的球为8÷2=4,丙为32÷2=16个球,乙的球数为8+4+16=28个球。
同样,第一次添球前,乙的球为28÷2=14,丙的球为16÷2=8个球,甲的球为4+14+8=26个球, 故A项正确也可大体推断开始是数值应比16大,故选A22倒推法(续)甲乙丙第三次后 161616第三次前 888+8+16=32第二次前 4 4+8+16=28 16第一次前 4+14+8=26 14823几何和集合问题例11.某班共有50名学生参加数学和外语两科考试,已知数学成绩及格的有40人,外语成绩及格的有25人,据此可知数学成绩和外语成绩都及格者( ) A.至少有10人 B.至少有15人 C.有20人 D.至少少有30人¡【解析】答案为B这是一个集合问题,利用文氏图依题意,数学、外语成绩都及格的人共有(40+25)- 50=15也可利用排除法,选择答案时,首先可以排除D,因为由已知条件得知“外语及格25人”就意味着“外语不及格只有 25人”,D不符合题意;其次排除 C,仅以外语及格率为50%推算数学及格者(40人)中外语不及格人数为40×50%=20(人),这个结论明显不成立;实际上,数学不及格者仅有50-40=10人,这10人不论放在外语及格与否的哪一边,满足两个条件的人数至少为 25-(50-40)=15人,故排除A。
答案为 B24栽树问题例12.在长450米的公路两旁,每隔15米种柳树一棵,在每相邻两棵柳树之间又种槐树一棵则共种槐树多少棵?( )A.62 B.60 C.58 D.30 【解析】B本题实际上在每段上栽树,直接整除即可但要注意细节是公路“两旁”,所以不要忘记乘225栽树问题例13.在圆形花坛周围种树,已知花坛周长50米,若每隔5米种一棵树,一共可种多少?( )A.9 B.10 C.11 D.12【解析】答案B我们知道若在直线路径上栽树,根据理想法则要加一个端点,即结果为整除加1但本题是在封闭的路径上栽树,起点和终点闭合(重合),故比直线开放状态下栽的树少一棵,即50÷5+1-1 = 10棵26栽树问题小结【注意】栽树问题要分清段和点、开放和封闭、单侧和两侧可以数形结合考虑计算想想时钟27工程问题例14.一项工程,甲独作8天完成,乙独作9天完成,现甲、乙合作,其中乙因事休假一天则完成这项工程,甲工作了( )天A.5 B. C.4.5 D.4.7 【解析】答案为B甲单干1天,完成工程量的1/8,剩余工程量为7/8,两人合作工程速度为1/8+1/9=17/72,总量除以速度则可得。
不要忘记加1天28工程问题例15.师徒共同完成一批零件徒弟4小时完成这批零件的1/6,师傅2小时完成这批零件的1/8,师徒二人同时工作,多少小时可完成这批零件?( )A.9 B. C. D.10【解析】答案为B工程量(设为1)除以两人的速度和解析】答案为B工程量(设为1)除以两人的速度和29工程问题小结工程问题的计算公式为: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也即: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其中工作总量一般理解为1水池注水、排水问题与工程问题是一个思路30比值问题例16.游泳池中目前的男女比例为2:5假如增加4个男人,则男女之间的比例为2:3,请问目前游泳池里有多少个男人?( ) A.2 B.4 C.5 D.6【解析】答案 D提示把非目标项放分子一开始列方程形式很重要 ,设目前男女数分别为a,b由题b/a=5/2,b/(a+4)=3/2立得5a=3(a+4)即得a=631比值问题例17.一个体积为3立方分米的长方体,现将它等分成体积为3立方厘米的长方体,则可分成多少个?( ) A.10 B.100 C.1000 D.10000【解析】 答案C。
注意是立方只要大的立方体体积化为小立方体体积的单位立得:3立方分米=1分米×1分米×3分米=10cm×10cm×30cm=3000cm3,故选C32比值问题(续)例18.一体育俱乐部赠给其成员的票,如按人均算,每个成员可得92张,实际上每个女成员得84张,每个男成员得96张,问该俱乐部男女成员间的比例是多少?( )A.1:1 B.1:2 C.1:3 D.2:1【解析】答案D此题固然可以列方程计算,但心算验证和结合尾数排除法更快即用96×比值号前面的数+84×比值号后面的数,与92×比值号前后两数字和借助尾数排除33比值问题(续)例19.一次问卷调查访问了6600人,对某一问题支持、反对和不表态的比例为5:3:2问支持的人有多少?( )A.3300 B.33100 C.2180 D.1320【解析】答案A直接观察支持者为5/10=1/234比值问题小结有人又把比值问题进一步细分为比例题和百分数题(倍数题),前面几个例题都有涉及又例:已知甲是乙的4倍,乙是丙的2倍,丙是丁的1/16问丁是甲的多少?( )A.1/2 B.2倍 C.1/4 D.3倍解析:答案B。
关键是把丙设为1,可得甲=8,丁=16,观察可得35年龄问题例20. 10年前,田壮的年龄是他儿子年龄的7倍,15年后田壮的年龄是儿子的2倍,问儿子现在的年龄是多少岁?( ) A.45 B.15 C.30 D.10¡【解析】答案是B我们可以设10年前儿子的年龄为x,则由题意可以得到如下公式:7x+10+15=(x+10+15) ×2可以解得,10年前儿子的年龄x=5,那么现在儿子的年龄应是x+10=5+10,即15岁,故B正确我们也可以设田壮现在的年龄是 x,现在他儿子的年龄是y,则x-10=7(y-10);x+15=2(y+15)联立方程可求解36路程问题例21.甲、乙两人从同一起跑线上绕300米环形跑道跑步,甲每秒跑6米,乙每秒跑4米问第二次追上时甲跑了几圈?( )A.6圈 B.4圈 C.8圈 D.2圈【解析】答案为A提示:由于是环形跑道,故当甲第一次追上乙时,实际上是甲比乙多跑了一圈( 300米),第二次追上乙时,说明甲比乙多跑了2圈共 600米甲比乙每秒多跑 6-4=2米,故多跑600米应当花了甲600/2=300秒时间。
公式为:追及距离(600米)÷速度差(6米-4米)=追及时间(600/2=300秒)甲在300秒后第二次追上了乙,此时甲跑了 6米/秒×300秒÷300米/圈=6圈,故A项正确37整分问题例22.一根9米长的钢丝,每次剪掉其2/3,那么连剪3次后,还剩多少米?( )A.8/27 B.1/27 C.1/9 D.1/3解析:答案为D每次剪去2/3后,剩下原来长度的1/3,连剪3次,所剩长度为9 ×(1/3)3 =1/3或者也可以直接一次次算,也不会太费时间看自己的思维习惯38整分问题例23.一种商品,连续两次降价10%后的售价是405元,问原价是多少元?( )A. 480 B. 500 C.550 D.600解析:答案为B如果按步骤计算思路是,每降价10%后,剩下原价的90%,连续降价2次,就剩原价的(90%)2 ,而这个数是405,即405 ÷ (90%)2 =500更快的可以直接用选项带入公式试错公式为:p ×90% ×90%=40539注意细节例24.0.001的 1000倍的一半等于( )。
A.1 B.0 C.5 D.1/2【解析】答案为D注意审题细节是“一半”例25.已知昨天是星期一,那么过200天后是星期几?( )A.星期一 B.星期二 C.星期六 D.星期四【解析】答案是 C200除以7,有 28周零4 天注意细节昨天是周一,则今天是星期二,再加4天是星期六40注意细节例26.青蛙从井底向上爬,井深10米,青蛙每次跳上5米,又滑下4米像这样,青蛙跳几次可跳出井?( ) A. 6次 B. 5次 C. 9次 D. 10次【解析】答案为A提示:细节是最后一跳为5米我们可以把最后一次青蛙跳过的5米深度从井深数中减去,余下 5米,即当青蛙跳到离井 5米时,已跳了5次,最后一跳从这个高度往上跳5米,即达10米,刚好跳出井口而不用再下滑,故青蛙跳6次就可以跳出井了41补例例27.某校的学生刚好排成一个方阵,最外层的人数是96人,问这个学校共有学生?( )A.600 B.615 C.625 D.640解析:答案为C解体思路为:设方阵的一边人数为a,则有2a+2(a - 2)=96。
即4a=100,得a=25,则方阵人数为252 =62542补例例28.1999的1998次方,个位数是几?( ) A. 1 B. 2 C.3 D.4 解析:答案为A1999的平方的尾数为1,尾数为1的任何次方的尾数都为143第三部分 数字推理和判断推理下面进入本次的第三部分数字推理和 判断推理44第一节 数字推理¡[题目形式和答题要求] 由题干和选项组成题干由一组按某种规律排列的数字组成(其中缺少一个数字),选项为四个或四组数字要求应试者分析题干数列的排列规律,根据规律推导出空缺项中应填入的数字,然后从选项列出的数字中选出认为正确的一个¡[考点指南] 1.观察、发现数字排列规律¡2.数字排列规律大致有几种¡3.从题目中联想、猜测数字变化规律45 数字推理题的答题要领 ¡1.仔细观察和分析给定数、特别是前三个数之间的关系根据观察结果提出假设,并迅速将这种假设延伸到后面的数如果这种假设验证正确,则问题迎刃而解;否则,应立即改变思考角度¡2.多用心算,少用笔算或不用笔算¡3.空缺项在最后的,从前往后推导规律;空缺项在最前的,从后往前寻找规律;空缺项在中间的,从两边向中间推导规律。
¡4.多做练习,培养思维定势可用常见的几种规律来“对号入座”验证题目46数字推理题的常用规律¡1.牢记基本概念:奇偶数、质数、自然数、整数、正负数¡2.等差数列,二级等差数列(前后项四则运算结果等差)¡3.等比数列,二级等比数列(前后项四则运算结果等比)¡4.分类考虑(数据较长时)奇偶项分开考虑;分子分母分开考虑;根号内外分开考虑;底数幂值分开考虑;¡5.结合数据本身和数据在数列中所处位数考虑¡6. 等值变形观察;¡7.相邻三个数据的运算关系;¡8.混合型规律综合运用上述2种以上的规律47基本概念¡牢记基本概念:奇偶数、质数、自然数、整数、正负数、有理数、实数等等¡所谓质数是指只能被1和本身除尽的自然数,如2、3、5、7、11等数字 提示:加一下,减一下,乘一下,除一下例1.66,83,102,123, ( ) A.184 B.163 C.146 D.152【解析】答案为 C 前后项相差17开始的奇数例2. 20, 22, 25, 30, 37, ( ) A.39 B.45 C.48 D.51 【解析】答案为 C 前后项相差为2开始的质数。
48等差数列,二级等差数列例3.123, 456, 789, ( ) A.1122 B.101112 C.11112 D.100112【解析】答案为A从题干数列似乎可以得123,456,789的规律,那么会不会出现101112呢?不会,其实这是一个简单的等差数列,等差数值为333,未知数字应为789+333=1122,故选A不要把简单的事情想复杂例4. 31, 21, 13, 7, ( ) A.1 B.2 C.3 D.4【解析】答案为 C 前后项依序相差10, 8, 6, 4,二级等差数列思维的转换:从前往后减例5.78.5,77.4, 76.2,74.9,( ) A.73.9 B.73.8 C.73.5 D.72.7【解析】答案为C前项减后项值依次为1.1,1.2,1.3,故74.9减1.4为73.5,选C49等比数列,二级等比数列例6.-2, 4, -8, 16, ( ) A.31 B.-32 C.33 D.-34【解析】答案是B。
这是一道由负数与正数间隔排列而形成的数列,而且呈等比形式排列相邻两个数之比是-2,所以括号内的数字应是第4个数字16乘以-2等于-32,故选B例7.0,1,3,7,15,31,( ) A.32 B.45 C.52 D.63【解析】答案是D后一数字与相邻前一数字的差数分别是1,2,4,8,16,这是一个等比数列,故16后面应该是32这种题型为二级等比数列50奇偶项,分子分母分开考虑例8. 34,36,35,35,( ),34,37,( ) A.36, 33 B.33, 36 C.37,34 D.34, 37【解析】答案为 A分奇偶项考虑,奇数项递增数列,34、35、36、37,偶数项递减数列36、35、34、33有教材提示说前六个数字有对称性,似不妥51奇偶项,分子分母分开考虑¡例8. 34,36,35,35,( ),34,37,( )¡ A.36, 33 B.33, 36 ¡ C.37,34 D.34, 37¡【解析】答案为 A分奇偶项考虑,奇数项递增数列,34、35、36、37,偶数项递减数列36、35、34、33。
有教材提示说前六个数字有对称性,似不妥¡ 例9.,9, , 16 , , 25, ( ), ( )¡ A. , B. , 36 C. , 36 D. , 57 ¡【解析】答案为B 分奇、偶项考虑 52根号内外,底数幂值分开考虑¡例10. , , , , ( )¡ A. B. C. D. ¡【解析】答案为D根号外次方依次为2,3,4,5,6,排除C;根号内后项为前两项根号内数字和53结合数据及其在数列所处位数考虑¡【解析】答案为C联想6n,其中n是数据在数列中所处的项数.也可理解为公比为6的等比数列每个人怎么理解快就怎么理解例11.1, 1/4, 1/9, 1/16, ( ) A.1/32 B.1/28 C.1/25 D.1/24【解析】答案为C 联想1/n2(n∈N*)n即数据在数列中所处的项数例12.6, 36, ( ), 1296 A.96 B.169 C.196 D.216【解析】答案为C。
联想6n,其中n是数据在数列中所处的项数.也可理解为公比为6的等比数列每个人怎么理解快就怎么理解54等值变形观察例13. 1, 2, 6, 15, 31, ( ) A.56 B.55 C.54 D.52 【解析】答案为A相邻两个数的差分别是1,4,9,16,即12,22,32,42例14. 1/3, 1/15, 1/35 ( )A.1/65 B.1/75 C.1/125 D.1/63【解析】答案为D分母分别等值变形为1×3,3×5,5×7,则观察可推理得7×9=6355相邻三个数据的运算关系例15. 25, 15, 10, 5, 5, ( ) A.10 B.5 C.0 D.-5【解析】答案为 C前一个项是后两项的和,或者后一项是前两项的差逆项思维例16. 3.1, 4.2, 7.3, ( ),18.8A.10.6 B.11.2 C.13.9 D.11.5【解析】答案为D小数点前后分别运用后一项是前两项和的规律两次运用56混合型规律¡ 例17. + ,2+ ,2 + , ( )¡ A.2 + B.2+ C.2 D. 7¡ 此题要综合考虑等值变形、等差数列、指数与所处项数相同等因素。
具体公式为an= +¡例18.34, 36, 35, 35, ( ), 34¡ A. 36 B.33 C.37 D.34【解析】答案为A 这六个数有对称性¡提示:其实前面的很多例子都是2个以上规律的综合运用解析】答案为D57第三章 判断推理¡主要考查应试者的逻辑判断和推理能力内容涉及对数学、图形、词语概念、事件关系以及对谚语的认识理解实际上需要比较、综合、分析、演绎、归纳、想象等多种能力的综合运用AAT的一个难点¡四种题形:如右表图形推理归纳演绎推理演绎定义判断判断事件排序想象58第一节 图形推理¡[考点指南]¡1、图形如何变化?¡2、图形的构成要素如何变化?¡[题形特点]与数字推理的相似性:干扰因素少,文化公平,抽象推理,¡[答题要领]¡1、仔细观察¡2、找出规律¡3、选择正确答案¡[具体题目形式] 3种形式:展示59图形推理题的常用规律¡1、图形大小的变化¡2、图形的旋转移动¡3、图形对称或相似¡4、图形组合与叠加的变化¡5、图形阴影部分的变化¡6、图形构成要素数量、形状、笔画、移动、旋转、组合、分解、方向等方面变化¡7、多个图形构成要素相同的部分¡注意:考虑图形和图形的要素;考虑形状、数量、旋转、位移、开口、方向等要素的变化。
60第二节 演绎推理¡[考点指南]¡1.演绎推理的前提可以怀疑吗?不可以¡2.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吗?是¡3.前提与结论之间关系是什么?直接/必然¡[题目形式题目形式]每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你根据这段陈述,选出一个答案¡ [知识连接]在逻辑学中,推理是以一个或几个命题为依据得出一个新命题思维的过程、作为依据的那一个或几个命题称为推理的前提,由前提得出的那个命题称为推理的结论推理分为演绎推理(必然性推理)和非演绎推理(或然性推理)两大类参见下页 61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分类推 理必然性推理或然性推理归纳推理:从特殊到一般类比推理:从特殊到特殊从一般到特殊简单推理复合推理范畴三段论推理关系推理联言推理选言推理假言推理62演绎推理题的答题要领¡1.题干内容是判断推理的依据不论题干陈述的内容是否合乎常理,考生不能提出怀疑,只能认为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2.根据逻辑推理有关法则进行推理要根据前提推出结论备选答案可能有很多种,几乎都有道理,但必须选出由题干直接推出的正确的答案¡3.在较难判断时,可在草稿纸上画草图表示推理过程以帮助判断¡4.注意应用排除法和直接推理解决问题。
5.常见题形常见题型直接推论加强前提弱化结论 (削弱或否定)语义分析逻辑推算(推出结论或对某些对错问题作出判定)63演绎推理典型例题解析1¡例1.鲁迅的著作不是一天能读完的,《狂人日记》是鲁迅的著作,所以《狂人日记》不是一天可以读完的这句话( )¡ A.正确 B.不正确 C.《狂人日记》可以一天读完 D.《狂人日记)一天读不完¡【解析】答案为B这是一个偷换概念的题第一次提到的“鲁迅的著作”是指鲁迅所有的著作,第二次提到的“鲁迅的著作”则专指《狂人日记》这一本著作由这种大前提和小前提推导出的结论是错误的至于《狂人日记》能否在一天之内读完,则不得而知了因此题干陈述存在着逻辑错误,故选 B提示点:三段论句子结构,直接排除C、D64演绎推理典型例题解析2¡例2.一次聚会上,麦吉遇到了汤姆、卡尔和乔治三个人,他想知道他们三个人分别是干什么的,但三人只提供了以下信息:三人中一位是律师、一位是推销员、一位是医生;乔治比医生年龄大,汤姆和推销员不同岁,推销员比卡尔年龄小根据上述信息麦吉可以推出的结论是( )¡A.汤姆是律师,卡尔是推销员,乔治是医生¡B.汤姆是推销员,卡尔是医生,乔治是律师¡C.汤姆是医生,卡尔是律师,乔治是推销员¡D.汤姆是医生,卡尔是推销员,乔治是律师¡【解析】答案为C。
简单关系推理只用有效信息排除即可由“乔治比医生年龄大”排除A,由“汤姆和推销员不同岁,推销员比卡尔年龄小”确定“乔治是推销员”,直接选C65演绎推理典型例题解析3¡例3.只有年满十八岁的人,才有选举权马东已满十八岁,则( )¡A.有选举权 B.马东不一定有选举权¡C.马东还没有选举权 D.马东有被选举权¡例4.如果某人是杀人犯,那么案发时他肯定在现场据此,我们可以推出( )¡A.张三案发时在现场,所以张三是杀人犯¡B.李四不是杀人犯,所以李四案发时不在现场¡C.乙案发时不在现场,所以乙不是杀人犯¡D.丙不在案发现场,但丙是杀人犯【解析】答案为B必要非充分条件解析】答案为C逆否命题与原命题等价66演绎推理典型例题解析4¡例5.真正高明的伪造家制造的钞票从不会被发现,所以一旦他的作品被认出是伪造的,则伪造者不是位高明的伪造者,真正的伪造家从不会被抓到下列哪种推理方式与这段话类似( ) ¡A.田壮是一个玩魔术专家,他的魔术总能掩人耳目,从未被揭穿,所以他是一个高明的魔术师¡B.王伟是一个玩魔术的人,他的魔术一般不会被揭穿,偶尔有一两次被人看穿,但这不妨碍他是一名优秀魔术师¡C.岗村是一个玩魔术的人,他的魔术一般不会被人看穿,偶尔有一两次被人看穿,说明他并不是一个高明的魔术师,因为高明的魔术师不会被人看穿¡D.小马的魔术很好,从不会被揭穿,所以他是一个优秀魔术师¡【解析】答案为C。
语义和语言结构分析67演绎推理典型例题解析5¡例6.在下列四个选择中,与其他三项意见差别最大的一项是( )¡ A.没有事物是不运动变化的 B.不运动变化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C.凡事皆变 D.不运动变化的事物不是不可能的¡例7.若风大,就放飞风筝;若气温高,就不放飞风筝;若天气不晴朗,就不放飞风筝假如以上说法正确,若放飞风筝,则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①风大②天气晴朗③气温高 ¡ A.① B.② C.③ D.①和②¡【解析】答案为D语义和语言结构分析解析】答案为B复合选言推理,逆否命题68演绎推理典型例题解析6¡例8.全国各地的公司目前开始为消费者提供电子接线员系统,然而,在近期内,人工接线员并不会因此减少¡除了下列哪项外,其他各项均有助于解释上述现象?( )¡ A.需要接线员帮助的数量剧增¡ B.尽管已经过测试,新的电子接线员系统要全面发挥功能还需进一步调整¡ C.如果在目前的合同期内解雇人工接线员,有关方面将负法律责任¡ D.新的电子接线员的工作效率两倍于人工接线员 ¡【解析】答案是D。
题干观点:有了电子接线员系统,人工接线员在近期内不会减少只有D无助于解释上述现象反向问题,注意“除了”69演绎推理典型例题解析7¡例9.母亲问李娜喜欢什么样的衬衣,李娜调皮地说:"我不像讨厌黄色那样讨厌红色,我不像讨厌白色那样讨厌蓝色,我不像喜欢粉色那样喜欢红色,我对蓝色不如对黄色那样喜欢"¡则李娜究竟最喜欢什么颜色的衬衣?( )¡A·黄色 B·红色 C·蓝色 D·粉色¡【解析】答案为D动笔,用“<”或者“>”排序本题中红>黄,蓝>白,粉>红,黄>蓝则有粉>红>黄>蓝>白70演绎推理典型例题解析8¡例10.派出所民警讯问公共汽车上的一桩盗窃案的嫌疑人甲、乙、丙、丁的笔录如下:¡甲说:"反正不是我干的"¡乙说:"是丁干的"¡丙说:"是乙干的"¡丁说:"乙是诬陷"¡他们当中只有三人说真话,扒手只有一个,是( )¡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答案为B利用两种信息的矛盾用试错法和排除法若甲是扒手,则乙、丙、丁均说真话,但内部明显矛盾若乙是扒手,则不存在语义和逻辑矛盾71演绎推理典型例题解析9例11.英、红、燕三个人讨论一数学题,当她们都把自己的解法说出来以后,英说:“我做错了。
红说:“英作对了燕说:“我做错了老师看过他们的答案并听了她们的上述意见后说:“你们三个人有一个做对了,有一个说对了”那么,谁做对了呢?( )A.红 B.英 C.燕 D.不能确定¡【解析】答案为C利用两种信息的矛盾用试错法和排除法若选A红做对,则英、燕均说对了,与老师结论矛盾;若选B英做对,则红、燕均说对,与老师结论矛盾;若选C燕做对,则只有英说对,合逻辑72第四节 定义判断 ¡[考点指南]¡1.定义是不容置疑的¡2.紧紧扣准定义,特别是利用其中的关键词答题¡[考查目的]定义判断主要考查应试者运用标准进行判断的能力 ¡[题目形式]¡每道题,先给出一个概念的定义,然后再给出一组事件或行为方面的例子,要求应试者根据给出的定义,从备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典型事件或行为 73定义判断题的答题要领¡1.紧扣定义中具有重要内含的关键词(可标出)¡2.摒弃自己已有的概念去考虑问题,必须依据题干定义¡3.绝对不能先入为主,主观判断¡4.注意细节、注意反向问题逆向思考¡5.需要结合常识,但又不能陷于常识74定义判断典型例题解析1¡例1.复句是指由两个或几个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子。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复句的一项是( )¡ A.最后的结果证明,不能仅仅依靠聪明才智,还需付出努力才会成功¡ B.远山青翠,晚霞夕照,是这里最美的景色¡ C.小张原来是个工人,他搞技术开发,是受了师傅的指点的¡ D.树林里,三三两两的少先队员,正在分头采集蘑菇¡【解析】答案为C注意题干中“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根据主谓宾句子结构分析A、B、D只有一套主、谓、宾,都是单句语文常识75定义判断典型例题解析2¡例2.绝对反义词:也称互补反义词,这类反义词在意义上互相排斥,肯定甲必否定乙,肯定乙必否定甲;同时,否定甲就必肯定乙,否定乙就肯定甲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绝对反义词的一组是( )¡ A.完整——残缺 B.高兴——生气¡ C.寒冷——温暖 D.卑微——高尚 ¡【解析】答案为A依题意,不完整肯定残缺,不残缺肯定完整,完整与残缺是绝对反义词不高兴不一定生气,不寒冷不一定温暖,不卑微不一定高尚 76定义判断典型例题解析3¡例3.相对反义词:也称极义反义词,这类反义词在意义上互相对立,肯定甲必否定乙,肯定乙必否定甲;但是,否定甲不一定就是肯定乙,否定乙也不一定就是肯定甲。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相对反义词的一组是( )¡ A.生——死 B.曲——直¡ C.多——少 D.有——无 ¡【解析】答案为C按照定义,A中“非生即死”,B中“非曲即直”,D中“非有即无”,都不是相对反义词(实际上是绝对反义词)C中,非多不一定少,非少不一定多符合定义77定义判断典型例题解析4¡例4.犯罪预备:是指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据此定义,下列哪种行为是犯罪预备?( )¡A.赵、钱、孙、李预谋星期五晚上去骆联超市盗窃,由赵提供摩托车,但却由于赵害怕未去,由钱、孙、李用赵提供的摩托车盗走超市大批名表¡B.赵与丁有仇,遂寻机报复,一无赵得知丁一人在家,便携带匕首向丁家走去,途中突然腹痛,只得返回家中¡C.赵欲杀封泄愤,途中遇联防人员巡逻,赵深感害怕,折返家中¡D.赵在树丛中向仇人丁射击,连开了两枪未击中了,丁因害怕而求饶,赵在能连续开枪的情况下不再开枪【解析】B关键在“只得”,非主动放弃78定义判断典型例题解析5¡例5.商品差价:指同一商品由于流通环节、购销地区、购销季节以及质量不同而形成的价格差额下列不属于商品差价的是( )。
¡ A.同一本书,刚出版时与两年后价格不同¡ B.早市萝卜一元一斤,下午则五角一斤¡ C.富康轿车与大众轿车价值不同¡ D.甲地的盐比乙地的便宜,因为甲地产盐【解析】C关键词在题干的“同一商品”79定义判断典型例题解析6¡例6.行政处理:是行政主体为了实现法律、法规和规章确定的行政管理目标和任务,应行政相对人申请或由依职权处理涉及特定行政相对人特定权利义务事项的具体行政行为所谓行政相对人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行为属于行政处理的是( )¡A.中央作出开发西部的战略计划¡B.全国人大提出修改《婚姻法》¡C.行政机关主持的对特定纠纷进行的诉讼外调解¡D.公安机关逮捕犯罪人员 ¡【解析】C有两个关键词,一是“行政主体”,排除AB,二是行政法律关系,排除D(刑事法律关系)80定义判断典型例题解析7¡例7.电子商务:是指通过数字通讯进行商品和服务的买卖以及资金的转账下列不属于电子商务的是( )¡A.新浪网每天向人们提供大量的信息¡B.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网络银行实现转账支付¡C.微软公司建立自己的主页,提供网上订购电脑软件业务¡D.亚马逊网上书店在网络上接受订单,但通过邮寄的方法交付产品¡【解析】注意“不属于”,依据题目要求,此题的正确答案为A。
81定义判断典型例题解析8¡例8.连续犯:是指行为基于数个同一的犯罪故意,连续多次实施数个性质相同的犯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的犯罪形态下列属于连续犯的是( )¡A.某甲为了杀害乙、丙,一次性将药物放入其炊锅内,造成乙、丙同时死亡¡B.张某与王某有隙,某日持刀冲入王家,砍死王某后,出门时又将王妻李某、王某的女川王晓杀害¡C.江西一恶匪,流窜全国,多次杀人、抢劫,无恶不作¡D.某出纳员偶然发现单位财务制度存在疏漏,将3000元公款占为己有,后来又再次利用该漏洞贪污8000元¡【解析】本题“属于”,依据定义此题的正确答案为B(注意D的犯罪行为只有两次,而不是多次)82定义判断典型例题解析9¡例题9.充分授权:也叫一般授权,是指上级行政主体在下达任务时,只发布一般工作指示,而非指派特定的事务,允许下属自己决定行动方案,并能够进行创造下列不属于充分授权的一项是( )¡A.柔性授权,即领导者对工作不作具体安排,仅指示出一个大纲或轮廓,下属可随机应变,因地制宜地处理工作,有比较大的自由¡B.模糊授权,即授权者一般不明确地说清工作的事项与范围,只指示所要达到的任务和目标,被授权者自由去选择完成的具体途径¡C.惰性授权,即领导者把自己不愿处理的纷乱繁琐事务交托给下属处理¡D.刚性授权,上级对下级的工作范围、内容,应达到的绩效目标都应有详细规定¡解答:注意“不属于”,注意不要随意展开联想,只要严格按定义套即可,依据题目要求,此题的正确答案为D83第四节 事件排序¡[考点指南]¡1.把握某一事件或现象发生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2.做出合理假设,填补欠缺信息¡[题形特点]题中所给的五个事件是用很简洁的语言表达的,代表某一事物或现象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环节,有许多细节、甚至是重要环节都被滤掉了,而且把这五个环节的顺序也打乱了¡[考查目的]主要是考察考生在未掌握全部必要事实的条件下解决问题的能力想象和猜想)84事件排序题的答题要领¡1.把握各事件之间的联系¡2.理清关键环节的发生顺序¡3.正确的答案要求以最少的假设来联系和安排这五个事件的发生顺序¡4.充分运用确切肯定和否定的信息,充分运用排除法 ¡5.对照题干和选项,抓两头,善于把握最初事件和最终事件,充分运用排除法¡6.注意因果关系和时间排序的关系¡7.相信第一感觉¡注意:具体运用哪种方法根据个人而不同85事件排序典型例题解析例1.(1)收集书籍 (2)购买材料 (3)打造书架 (4)雇用木工 (5)排列书籍 A.1-5-2-4-3 B.1-4-2-3-5 C.2-4-5-3-1 D.2-4-3-5-1 【解析】答案为B这是大纲里的一个例题本题涉及五个事件,围绕打造书架和排列书籍两件事情,收集书籍是前提,打造书架是条件,之后才能排列书籍,三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
因此:(1)收集书籍(4)雇用木工(2)购买材料(3)打造书架(5)排列书籍,这一顺序相对于其他顺序而言最为合理注意:事情的起因两个事情间有因果关系86事件排序典型例题(首项确定)例2.(1)正式立项 (2)项目论证 (3)确定中标单位 (4)项目实施 (5)公开招标 A.1-2-3-4-5 B.1-2-5-3-4 C.2-1-5-3-4 D.3-1-2-4-5【解析】答案为C正式立项肯定不是1,排除A、B,比较C、D,确定论证为第1步,选C87事件排序典型例题(首项确定)例3.(1)支付违约金 (2)提起诉讼 (3)法庭判决 (4)单方违约 (5)订合同 A.5-4-2-3-1 B.4-5-3-2-1 C.1-5-2-3-1 D.4-5-1-2-3【解析】答案为A首先有第一步“订合同”,否则其他各事件都无从谈起直接选A88事件排序典型例题(末项确定)例4.(1)面试 (2)岗前培训 (3)上岗工作 (4)通知录取 (5)申请工作 A.5-1-4-2-3 B.5-1-4-3-2 C.1-2-3-5-4 D.1-3-2-4-5【解析】答案为A。
观察题干确定(3)上岗工作为最后一事件,对照选项直接选A89事件排序典型例题(末项确定)例5.(1)试点 (2)公布实施 (3)提出暂行方案 (4)发现问题 (5)修改 A.4-3-1-5-2 B.4-3-2-1-5 C.3-1-5-2-4 D.2-3-5-1-4【解析】答案为A可以确定公布实施是最后一个环节,直接选A或者发现问题确定为第1步,因为(5)修改肯定不是最后一步,再排除B90事件排序典型例题(首末项确定)例6.(1)放干湖水 (2)同学们参加义务劳动 (3)清淤泥 (4)湖边风景更胜从前 (5)挖坚冰 A.3-1-5-3-4 B.1-2-3-5-4 C.3-5-1-2-4 D.2-5-1-3-4【解析】答案为D此题确定第一步(2)参加义务劳动和最后一步(4)湖边风景更胜从前(劳动结果)即可,中间的劳动过程不必理会91事件排序典型例题(关键两项)例7.(1)河床严重淤积 (2)形成水灾 (3)河水泛滥 (4)排水受阻 (5)连降暴雨 A.5-1-4-3-2 B.5-2-1-3-4 C.1-5-4-3-2 D.1-5-4-2-3【解析】答案为C。
难度在A、C两个选项的取舍上乍一看这两个事件都是最后形成水灾的原因,似乎是并列事件但河床严重淤积不是朝夕之事,肯定由来已久,而连降暴雨则是近因,时间上在后92事件排序典型例题(关键两项续)例8.(1)召开第二届双十佳表彰会 (2)海淀街道发扬辖区尊老敬老优良传统 (3)86岁的张奶奶成了会上的焦点 (4)十名健康快乐老人和十名好儿媳妇受到表彰(5)形成良好氛围A.2-1-4-3-5 B.2-5-1-3-4C.2-5-1-4-3 D.2-1-4-5-3【解析】答案为C该题用首末项法很难,而且A和D,B和C非常相似答题的切入点在于第一步信息已知即(2),进而判定发扬传统的结果是形成了好氛围确定第二步为(5),这两事件与后边事件形成总分关系最后两步的确定也遵循先总后分的原则,有了十名健康快乐老人这个概念才引出86岁的张奶奶总的逻辑关系为从总体到群体到更细的个体93事件排序典型例题(综合运用)例9.(1)中国人发明了火药 (2)火药被用于军事 (3)火药被用于庆典 (4)火药被传到国外 (5)人们发现硝石有助燃作用 A.2-1-3-4-5 B.5-1-2-3-4 C.1-4-3-2-5 D.5-1-3-4-2【解析】答案为D。
首先用首项发排除AC此题的特点在于两组时间的对应和时间转折中国发明用于庆典,传到国外用于军事迷惑之处在于第一印象中中国也用于军事了,造成混淆94事件排序典型例题(综合运用)例10.(1)正常营业 (2)汽车撞到路边树上 (3)携带巨款进入“的士” (4)商业银行调来大量现金 (5)两名“顾客”从皮包里拿出手枪 A.1-4-2-5-3 B.3-4-1-5-2 C.5-3-2-1-4 D.4-1-5-3-2【解析】答案为D运用(3)的士和(2)汽车关键两项紧密相连排除A,B再进行倒推,银行调来现金和正常营业肯定在(5)掏枪打劫之前95结 语¡1、相信自己能行,证明自己真行¡2、哪些题目熟悉、熟练先做哪些,不要在某个题目上浪费时间有时间的话回头再做¡3、要善于换脑筋、换思维,一种思维行不通要马上换脑筋¡4、要善于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思考¡5、要通过练习熟悉题型,掌握要领,提高速度和准确度¡祝大家马到成功,取得优异成绩¡谢谢大家!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