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环境对大理白族传统体育项目形成影响研究.pdf
2页一 自然地理环境对大理白族传统体育项目形成影响研究 王艳文 (大理市太和完小,云南大理671000) 摘 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访谈法等研 究方法.对自然地理环境对大理白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形成影 响进行分析,发现在大理白族传统体育项目形成过程中大理 独特的地势、气候、水文、生态环境等因素,直接影响大理白族 传统体育具体项目的形成和发展 关键词:地理环境大理白族传统体育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西部.云贵高原西北横断山 脉南端.全州国土面积约29459平方公里,大致包括怒江以东, 金沙江以南,楚雄、元江以西的广阔地域学术界把这一广阔 地地区称为洱海区域Ⅲ大理白族是中国西南边疆最古老的 土著民族之一.居住地在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变迁,据统计资料 表明,大理白族人口占全国白族人口的66%占当地人口总数 的33.1%世居在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的少数民族有着不同的身 体特点和风俗.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民族传统体育白族先民主 要分布于洱海、滇池为中心的云南腹心地区多位于平坝或盆 地,从事农耕,到了南诏时期,随着农业、畜牧业、纺织手工业、 采矿业、建筑业等方面的发展,促使白族的传统体育运动也得 到了进一步发展,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传统体育项目 有2O余种,其中较为流行的有三月街赛马、赛龙舟、舞龙、霸王 鞭、美猴戏傻僧、上刀山、抛绣球等,多在喜庆节日开展,此外 还有一些体育项目,则在闲暇之时在田边地头开展c2]。
白族是 一个源远流长的民族.它的文明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白族传 统体育也同白族文化一样永久,它是在漫长的生产劳动中逐 步形成发展成为群众喜爱参加的传统体育活动,是白族传统 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在体育领域中对自然地理环境的解释 地理环境是人类活动的空问提供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 展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它分为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 境在体育领域中自然地理环境是指体育运动的地域环境,包 括气候、地形、土壤、水分、动植群及矿产、能源等自然因素,它 是人类赖以生存、敷衍及创造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体育 活动的物质前提 人文地理环境又称为人文地理,是指人类 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社会活动形成的一种人类 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现象,它由社会化了 的人口、民族、宗教、聚落、风俗、文化及政治、经济、国家等人 文要素组成 不同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机能特点和身体素质 有不同要求而长期生活在不同自然地理环境下就产生了不同 的体育特点和风俗习惯而云南各少数民族不仅有独特的自然 地理环境而且各民族拥有独特的民俗民风,从而产生了各个 民族独特的民族传统体育大理白族作为中国西南边疆最古老 的土著民族之一,具有自己民族独特的民族传统体育。
2.自然地理环境与大理白族传统体育 2.1地势 大理白族地区地处云贵高原与滇西纵谷的交会地带,地 表8 实验班与对照班SCL~9O症状因子均分比较(×±S) SCL一9O 实验组 对照组 t P 类别 (n=298) (n:290) 躯体 1.68±0.51 1.57±0.48 2.037 O.05 人际 1.7l±0.66 1.65士O.6l 1.058 0.05 恐怖 1.24±O.39 1.23±O.4l 0.087 >O.O5 偏执 1.44±0.52 1.43±0.57 0.062 >0.05 精神病性 1.3O±0.43 1.29±0.42 O.09l >0.O5 注 实验班与对照班SCL-90症状因子均分比较(P 4.1.5利于集体竞赛和课外练习完成,有利于学生终生体 育意识的培养.通过竞赛式练习,增强学习动机与信心 4.1.6改变评价手段,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率,可见合 作教学对学生的评价具有自己的特点 4.2建议 4.2.1在教学过程上合作教学必须利用系统内部动态因素的 积极互动,开发人力资源,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做到“行以求知” 4.2.2在师生角色上.合作教学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 好演员,更注重学生的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4.3.3在教学形式上强调以班级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小组 为基本活动形式,采取集中讲授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式 4.4.4在教学评价上.建立诊断性、形成性、终结性评价为 主的评价体系,使评价过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4.4.5在运行机制上.合作教学强调合作与竞争兼容并存, 并以合作行为为根本特色 参考文献: [1]杨斌.合作学习模式在健美操教学中的运用[J].体育 学刊,1999(6):43. [2]刘沛文.武术教学中“合作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8(2):76—79. 基金项目:河北大学工商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107 ■匪盛 型 势西北高东南低。 著名的澜沧江、怒江奔腾于西部的云岭怒山 等崇山峻岭之间,东部有金沙江辗转东泻,巨流大川I之间分布 着108个大大小小的坝子大理白族自治州具有高原湖泊盆地 和横断山脉纵谷两大地貌E4]在这样的地势下生活面临很多 必须克服的自然难题,克服困难的过程就是形成生产内容和 生活方式的过程,体育活动自然也就在此过程中逐步演化形 成了 如大理白族传统体育项目溜索起初就是作为一种顺应 特殊的地势的交通工具出现的,后来经过发展演变成了一种 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大理白族历史上由于战乱频繁,军事行动 较多,武术也应运而生,但是大理白族沟深岭高,水流湍急,在 这种地形条件下就演变成短兵和个人打斗技术为主的武术 “跳花盆”、“跳山羊”的目的是发展人的跳跃能力,以便在树林 和荆棘中行动敏捷,提高打猎的技能,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 逐渐形成了当地群众喜爱的体育活动 2.2气候 气候因素主要决定了体育项目举行的时间及所用工具 选取难易的程度『5_“天气常如二三月,花香不断四时春”, 这是诗人对大理地区气候特征的真实写照大理白族自治 州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受印度洋季风气候影响的地区,有干、 湿季之分而无冬夏之别,除部分高寒山区外,大部分地区夏 无酷暑、冬无严寒、无霜期达309天,占全年84.7%,具有“四 季如春”的气候特征。 适合常年室外活动,就产生了登山、防 风筝、秋千等传统体育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势起伏大、垂直 性分布的地形,使多数山区气候呈立体变化,“一山有四季, 上下不同天” 大理白族春夏季忙于农事,运动项目往往 在劳动场所进行,规模较小,而且简单易行、就地取材农间 休息之余,在林荫下有了扭扁担、扳手劲等活动,后来发展 成为了大理白族传统体育项目大理地区阳光明媚,气候宜 人,庄稼长得好,因此产生了“甩糖包”、“打磨秋”等与生活 休闲有关的少数民族体育糖包”是一种内盛谷糖的菱形 布袋磨秋”是从当地生产劳动发展起来的[7 在春夏多雨 闷湿气候条件下创造了体育舞蹈,据《吕氏春秋·适音》说: “昔陶唐民之始,阴多滞伏固湛积 水运壅塞,不行其原,异 气郁瘀而滞者筋骨瑟缩不达,故作百舞以宣导之 大理 白族的“跳三弦”、“霸王鞭”的产生与之相关 2-3水文 大理地区学术界把它称为洱海区域大理白族自治州 具有高原湖泊盆地和横断山脉纵谷两大地貌特征水源较 为丰富,大理白族先民利用这些水域发展了与之相关的体 育项目,大理白族拔河运动的起源则与洱海有着密切联系, 拔河运动古代称为牵钩是一项深受群众喜爱的体育运动 大理白族拔河据说最先是在水上进行.起源于古时大理战 争,洱海作为大理天然屏障,保护着大理,战船成了洱海上 的常客。 据《隋书·地理志》记载,楚将模仿拖船的背汗动作, 用一条大篾缆上系数百个小索,相向对挽以练力气 据说 大理白族拔河也是如此起源的部分大理白族先民长期生 活在湖泮,有的以捕鱼为生,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需要掌 握一定生存技巧、技能,也练出了一身水上功夫,形成了自 己民族的水上体育项目如白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的游泳赛 龙舟是“喜祀雷神”而特别发展以祀龙为主的水上活动.主 要目的是乞求龙王保佑来年风调雨顺、打鱼出海出入平安 后来发展成为一项大理白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每年大理三 月街、火把节期间都举行比赛 2.4生物资源 生物包括植物和动物资源,它们主要是作为体育运动不 可缺少的工具和对抗对象而存在tlo2大理作为“茶马古道”的 1O8 重要组成部分,马帮成为主要运输工具,后来经过一千多年的 发展,赛马演变成为一项大理白族最负盛名的传统体育过 去,白族男子大多擅长骑马,赛马活动在白族地区十分流行 规模最大的赛马活动在三月 期间举行明代著名旅游家徐 霞客在其游记中曾对三月街赛马的盛况作过描述人演武 场,俱结棚为市,环错纷纭其北为马场.千骑交集,数人骑而 弛于中,更队以交于焉,时男女杂沓,交臂不辨,仍遍行场 市”。 …]新中国成立后,赛马成为一年一度三月街(农历三月十 五日)的重要活动项目白族骑手在全州、全省性的赛马比赛 中多次摘冠,在1985年云南省第三届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的 赛马比赛巾,大理白族自治州代表团囊括了全部四项冠军除 三月街外.农历七月的剑川骡马会.农历八月的洱源邓JII鱼潭 会及火把节也举行赛马活动其次由于大理生物资源丰富动 物种类繁多.大理白族先民在生活当中猎物便成了日常事物, 打猎就成为了普通的劳动之一围绕着狩猎、射箭、登山等民 族传统体育项目就萌芽、发展了另外,还产生了采用当地生 产的质地坚硬的柚木制成的“陀螺”.从而使“打陀螺”活动深 受当地群众喜爱 3.结语 从自然地理环境条件看,难于解释运动起源的本质,但具 体运动项目的形成、发展和地域传播,则有深厚的地理背景因 素现代体育运动与传统体育运动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 生产力的发展,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的加快,有些 传统体育项目很难从表面上受到自然地理环境影响,但传统体 育项目仍带有深深的地理环境影响的烙印ll2 自然地理环境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作为体育运动主体 的人的生长发育、形态和机能,而且限制运动项目的形成和发 展。 大理白族地区这一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不仅影响到大理 白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形成.而且影响到大理白族传统体育的 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东红.云南乡土文化丛书之大理[M].云南教育出版 社,2000,ll:1. 『2]张宏诚.大理学院体育教学开设白族传统体育项目的 探析[J].大理学院学报,2010,4:87. [3]翁锡全.体育·环境·健康[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7:48. 『4]杨镇主.白族文化史[M].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7: 12-14. 『5]孙江涛.浅析地理环境对我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项目 形成的影响[J].邢台学院学报,2005,6(2). [6]李东红.云南乡土文化丛书之大理[M].云南教育出版 社,2000,11. 『7]王俊奇,等.我国少数民族体育形成的地理环境因素 [J].体育科学研究,2004,6(2). [8]陈修颖.中国传统体育运动起源与发展的地理诠释[J]. 人文地理,2000,2(1). 『9]刘亚云,李可兴.湖南地理环境与湖湘传统体育文化 [J].体育学刊,2007,1(1). 『101孙江涛.浅析地理环境对我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项 目形成的影响[J].邢台学院学报,2005,6(2). [11]杨镇主.白族文化史[M].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7: l52. 『121刘亚云,李可兴.湖南地理环境与湖湘传统体育文化 [J].体育学刊,200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