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义和团到五四运动提纲.pdf
4页1 第三单元一战前后( 1901 年义和团运动失败到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时代特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一、总论:1、时代特征: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最终形成;列强矛盾尖锐,一次大战爆发中国历史发展的潮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2、知识结构(线索) :侵略史:帝国主义把清王朝和北洋军阀变成统治中国的代理人(略);探索史: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从兴起、高涨走向失败,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到了尽头;发展史: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二、列强的侵华史——以华治华(代理人):三、辛亥革命——政治民主化的突破,旧民主义革命的最高峰(典型)革命派主张:实行“三民主义”,用暴力革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1、原因:①背景: 20 世纪初,清王朝成为列强的代理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②条件:20 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经济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阶级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组织基础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斗争风起云涌----一群众基础2、 准备(民主革命的蓬勃发展)①思想:传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实质: 是资产阶级不同政治派别就中国实行何种政体的论战。
②政党:中国同盟会的建立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阐发为三民主义性质: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有了正规的统一政党的领导、有了明确的革命纲领、有了统一的领导人意义: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③指导思想 (资料) :三民主义(中国特色的启蒙思想)是民主革命的最高成就....民族主义——属于“民族革命”民族主义是前提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走狗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实现独立的中国但没有明确反帝民权主义——属于“政治革命”民权主义是核心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首要任务,在推翻封建专制的基础上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没有把汉族地主作为革命对象民生主义——属于“社会革命”民生主义是孙中山对革命理论的发展把封建土地所有制部分改变为资产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但不彻底、不可实施、没有满足农2 民的土地要求评价:进步性:表达了资产阶级和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具有很大的空想性旧三民主义 +反帝反封=新三民主义)④武装准备: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标志着革命形势的成熟。
3、高潮( 1911 年 10 月 10 日武昌起义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①武昌起义:开始: 1911 年 10 月 10 日,起义爆发扩大:武汉三镇全部光复,起义成功结果: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任都督影响:各省响应独立,使清朝统治土崩瓦解;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湖北出现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成为革命党的骨干成功原因:武汉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高涨,提供了群众基础文学社、共进会在湖北新军中的宣传和组织工作②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成立: 1912 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都南京,五色旗和公元纪元对内: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政治和文化教育以及改革社会内外政策:对外: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幻想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③《临时约法》目的:维护民主共和,限制袁世凯独裁原则:民族平等;主权在民;民主共和;内容: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性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作用: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是中国政治民主化历程中的里程碑,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局限:不可能实现4、 意义:注意: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和结束封建统治是三个不同概念政治:最大的贡献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推动政治民主化。
经济: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短暂的春天);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外交:推动了中国救亡运动和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3 5、失败:含义:袁世凯窃取了胜利果实;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标志:袁世凯当选为临时大总统原因:主观——资产阶级的软弱(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同盟会软弱无力;脱离人民群众;没有自己的武装;不愿意和帝国主义决裂;把政权交给了袁世凯等旧势力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教训: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行不通;启示: 在20世纪初的中国,要想革命取得成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必须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必须有坚强正确的革命政党必须联合广大的农民,解决土地问题必须建立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6、 资产阶级革命派维护民主共和的继续斗争焦点:要不要民主共和)补充:中华民国分期1912.1 —— 1912 3 南京临时政府革命政府1912.3—— 1928 北洋军阀政府反革命政府1927.4—— 1949 南京国民政府反革命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分期1919———— 1916——— 1920———— 1924———— 1928 袁世凯段(皖)冯、曹(直)张(奉)二次革命一战中共成立国共合作护国运动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新文化运动①改组国民党目的:建立以国民党为中心的内阁;通过民主(和平)手段建立责任内阁,重建资产阶级共和制。
说明:议会制民主政治在中国行不通②二次革命:根本原因——袁世凯的独裁与卖国;直接原因——宋案失败原因:革命派内部涣散,袁世凯力量强大影响:标志着袁世凯专制统治的完全确定③护国运动原因:袁世凯的卖国和复辟帝制,遭到举国反对高潮:护国战争结果:成功——废除帝制(原因:潮流、立宪党人和革命党人的斗争、内部矛盾、帝国主义的放弃)4 失败——没有恢复民主共和、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原因:同辛亥革命)认识: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违背历史发展潮流必败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到尽头,革命迫切需要新的领导阶级、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比:项目旧民主主义新民主主义重大革命事件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国民大革命)、第二次国内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解放战争)领导力量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指导思想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马克思主义革命对象反帝反封反帝反封发展方向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四、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经济近代化;是决定了中国社会的基本发展方向的根本动力1、原因:略2、意义:资产阶级壮大——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壮大——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创造了条件(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政治基础:一方面中国的民主运动高涨;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解放人们思想;阶级关系:无产阶级的壮大。
总结:1、比较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异同相同点:历史背景: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目的:都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性质:都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措施:都学习西方制度结果:都促进了中国近代化;都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不同点:政治主张: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制;革命派主张推翻帝制,实行民主共和手段:戊戌变法靠皇帝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辛亥革命采取自下而上的武装斗争结果:戊戌变法完全失败;辛亥革命部分失败。












